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完整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123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12 大小:35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完整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2页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完整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2页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完整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2页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完整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2页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完整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完整教案表格式.docx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完整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完整教案表格式.docx(2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完整教案表格式.docx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完整教案表格式

教学课题

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

认识数位顺序表(课本第8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记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计算本。

 

初备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

我们已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猜一猜。

谁能猜一猜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数一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2、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指出:

从上面的数数中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10个一万是一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

出示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数位。

(2)认识数位分级。

师:

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

(3)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规律。

①小组讨论。

说一说从观察中发现了什么?

②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补充。

三、巩固练习

提问:

1万级的数位有哪些?

2、从右起第三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

右起第七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

3、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1题

练习设计

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中,千万位的左边是()位,计数单位是();万位的右边是()位,计数单位是()。

2、与100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它们的和是()。

3、一个数从右往左数,第4位是()位,第()位是千万位,百万位左边第1位是()位,十万位右边第1位的计数单位是()。

板书设计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数位顺序表

 

 

教学课题

万以上数的读法(课本第9-10页)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

2、结合读数,培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多位数的读法;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读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计算本。

 

初备

复备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读一读单元导入图的文字内容,从而导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读一读。

先让学生读一读以下两个数:

592、328。

再出示例题的数位顺序表和数:

5920000和3280000。

师范读,生跟读,再指定学生读和学生自由读。

(2)、议一议。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怎样读这些数,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归纳读法。

(3)指导学生讨论第9页的“议一议”。

2、教学例2。

出示例题。

(1)、读一读。

让学生根据提示,读一读书2050006和10002008这两个数。

(采用个别读和全班齐读形式)

(2)、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读307000490和800020000这两个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读、互听、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及时纠正错误的读法。

(3)、议一议。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议一议:

上面的数,哪些0要读,哪些0不读,接着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归纳: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它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5页“读一读”中的练习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强调读多位数时,先把多位数分级,再读数。

练习设计

7148673读作:

436890读作:

4001290读作:

50030040读作:

7070100读作:

40080020读作:

板书设计

5920588读作:

五百九十二万零五百八十八

3280000读作:

三百二十八万

3050006读作:

三百零五万零六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1个0或连续几个0,走只读1个“零”。

 

教学课题

万以上数的写法及大小比较(课本第11—12页)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在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读法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写法。

2、学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3、培养类推、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多位数的写法,学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计算本。

 

初备

复备

一、复习引入

在()里填上﹤或﹥。

290()300456()480

3700()37202223()2229

提问:

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题。

先让学生看一看前两道小题,想一想含有万级的多位数应怎样写,并与同伴交流想法。

学生独立写出“七亿”这个数,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写多位数时,也应从最高位写起。

2、即时练习。

完成“写一写”。

先让学生看前两道小题,想一想,含有0的多位数应怎样写,并与同伴交流。

学生独立写出“五千万零四”这个数,并与同伴交流。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议一议。

提问:

怎样写多位数呢?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2)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4、教学例4。

(1)让学生独立尝试,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2)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写数。

三百零四万零七十写作:

四亿零三百万零二写作:

三千万零三写作: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89898和101010173544和73579

四、全课小结

写多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怎样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练习设计

二千四百一十一写作:

四百零五万六千写作:

3654021О3564021100000○99999

板书设计

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445544和36612816499和16504

445544>36612816499<1604

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

 

教学课题

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课本第15—17页)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学会将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3、培养数感和符号感。

4、培养学生类推、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多位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计算本。

 

初备

复备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读一读我国陆地总面积及人口总数。

2、教师指出:

这都是多位数,在读、写时很不方便,又容易出错。

为了读、写更方便,我们常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这些大数。

(揭题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探索改写方法。

先让学生读一读例1中的两个多位数。

学生在读数的同时,教师作出如下板书:

9600000=960万1300000000=13亿

再让学生读第二幅情境图,教师板书:

72450000=7245万,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上面三个等式,看看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

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用亿作单位表示整亿的数只需要去掉亿后面的八个“0”,并写上“亿”字。

(2)尝试练习。

让学生完成书上的两个填空练习和“试一试”。

全班交流,教师强调:

改写时,不要漏写了“万”或“亿”字。

2、教学例2。

(1)引导学生认识求近似数的必要性,认识四舍五入法。

(2)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

出示例2。

先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名学生板演,然后教师组织小组交流,让学生议一议:

①在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②在求近似数时,534670千位上的数比5小,应该怎能么办?

39290千位上的数比5大,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你认为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设计

让学生完成第22页中的“试一试”和“想一想”。

板书设计

9600000可以写成960万

1300000000可以写作13亿

72450000=7245万

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用亿作单位表示整亿的数只需要去掉亿后面的八个“0”,并写上“亿”字。

 

教学课题

数字编码(课本第21—23页)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研究邮政编码和学生学号等实例,体会数字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装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多位数的写法,学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收集一些由数字组成的号码。

 

初备

复备

一、引入课题

师:

课前,你收集到哪些由数字组成的编码吗?

指名汇报,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信息。

(1)了解邮政编码的含义。

师: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邮政编码中各个数字分别表示特定的含义。

(2)了解邮政编码的作用。

师:

你认为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即时练习。

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2、教学例2。

(1)自学。

让学生自学例题内容,并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2)交流。

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在学号“0310241”中,“03”表示什么意思?

“10”表示什么意思?

“24”“表示什么意思?

“1”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3)解决问题。

师:

根据这种编号的规则,从学号0502402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认识这个学号表示2005年入学的2班的40号女生。

师:

这班有45人,最后一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

先让学生独立编写,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7页“试一试”。

三、全课小结

结合学生表现情况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22页练习三中的第2、3、4题。

练习设计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7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身边的数字编码有:

车牌号、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学生学号等

2005年入学的2班的40号女生可以编为0510451

 

教学课题

用计算器计算(课本第23-26页)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来计算多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计算器实物。

 

初备

复备

一、认识计算器:

1、展示或观察P37的第一幅插图:

让学生认识一下计算器。

2、教师介绍计算的功能键及简单的功用:

显示屏、开机键(ON/C)、关机键(OFF)、清除数据键(C.CE)、四则运算键(+-×÷)、数字键(0、1、2……9)。

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教学例1:

(1)、出示题目:

181+63=181-63=

(2)、小组活动:

用计算器计算以上各题。

(3)、全班交流结果及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想一想:

在上面的计算中,如果把181+63输成了181+53,怎么办呢?

2、教学例2:

(1)、学生合作完成。

(2)交流结果。

(3)做一做:

用计算器计算:

4980-2680=9126=7300=6897-5329=

3、教学例3:

(1)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同例2。

(2)算一算:

1680+9275-7328

25736-8690+2673

三、课堂活动(P41的课堂活动):

指导学生活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何收获?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七的习题。

练习设计

1.填一填。

  电子计算器上 

 是()键,它可以接通计算器().还有()的作用;

是()键. 

是()键,

是()键,

是()键。

  2.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80360+3807=42100+73000=17807—9806=

  3256+9584=67098—23010=35432l一133456=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例1:

181+63=244181-63=118

例2:

2680+2500=5180(元)

答:

共要5180元。

用计算器计算:

4980-2680=23009126=7300=18626897-5329=1568

例3:

7830+6780-13600=1010(㎏)

算一算:

1680+9275-732825736-8690+2673

 

教学课题

整理与复习(课本第28页)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复习、整理的过程,学习复习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与整理的必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复习,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地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整万、整亿的多位数,能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计算本。

 

初备

复备

一、指导整理与练习

回忆知识点。

出示数位顺序表,对照数位顺序表在小组内说一说学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知识点。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整理与复习”中的第2—4题及补充题。

1、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这几个数分别的几位数,最高位各是什么位,并选择一个数让学生说一说各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题中各数,再议一议:

怎样读多位数?

读多位数要注意什么?

2、第3题。

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写数,并在小组内议一议:

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第4题。

同桌合作,进行多位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4、补充题。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

400000320000042000000

(2)填空。

(用四舍五入法)

39208≈()万722980≈()万

1024500000≈()万958700000≈()万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想提出来?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的第1、3题。

练习设计

一个数的千万位、万位和十位都是8,其余数位都是0,这个数是(       )。

  

          A80800080      b80008080       c80080080  

3 一个数,千万位上是3,万位上是6,千位上是7,十位上是5,其余的数位都是0.这个数是() 

板书设计

数位顺序表

 

教学课题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加减法的关系(课本第33-34页)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让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3.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并能运用加减法中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计算本。

 

初备

复备

1、准备练习、感知关系,出示表格。

男生人数:

17

女生人数:

18

全班人数

请同学们很快说出本班男生、女生及全班人数。

 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列式解答。

  预设1:

我班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多少人?

17+18=35(人)

  预设2:

我班有35人,男生有17人,女生有多少人?

35-17=18(人)

  预设3:

我班有35人,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

35-18=17(人)

2.说出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

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

1、观察比较,交流发现

观察思考,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归纳总结,形成完整体系:

把你们的发现用式子表述出来,可以怎么写?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板书)

看书:

我们的发现与书中小朋友的发现一样吗?

看看书比较一下。

  预设:

书中小朋友还说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你是怎样领会的?

3、改编:

  一辆汽车上午行驶168千米,下午行驶183千米,这一天共行,了多少千米?

  ①列式计算。

  ②改编成两题减法应用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掌握关系

1.教科书第44页课堂活动第1、题。

2.同桌的同学仿照第44页课堂活动第1题的形式相互出题练习。

3.教科书第44页课堂活动第2题。

  (先想、再算、后交流我是根据什么来算的)

4.练习八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

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了哪些问题?

练习设计

巩固训练,掌握关系

P44的课堂活动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关系

17+18=35加数十加数=和。

35-17=18被减数-减数=差

35-18=17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教学课题

加法运算律(课本第36-37页)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计算本。

 

初备

复备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不公平的比赛

请两人进行计算比赛:

(1)12+2525+12

(2)53+9667+60

500+300300+500190+1298+120

2、质疑比赛的公平性

为什么不公平?

哪一组题更容易算?

你发现了什么?

3、发现运算律

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说出来吗?

说说看。

这些算式的共同点是什么?

你能用一个算式来概括他们的共同特点吗?

预设:

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算式中的各种数字,得出加法交换律的表达式。

看书,再次理解加法交换律。

板书:

交换律,a+b=b+a。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出示主题图,得出两种不同的算法。

 提问:

该怎样列式?

 预设:

89+96+104(板书)

提问:

请同学们再想想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2.试一试:

再次加深印象。

在书上完成“填一填”。

3.引导归纳。

1、从上面两组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

那么左、右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提问:

你们的发现是不是适合其他算式?

请自己举例验证。

如果适合,请用一个等式表示。

2、小结:

同学们又发现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

为了简便易记需要几个字母表示?

  学生分组尝试用字母表示。

  汇报并板书:

(a+b)+c=a+(b+c)。

我们约定俗成把它称作加法结合律。

学生齐读加法结合律,(a+b)+c=a+(b+c)。

三、巩固练习

1.第37页课堂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填空,再集体评讲。

3.练习七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校对答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练习设计

P38练习七第2题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律

12+25=25+12153+315+85=153+(315+85)

500+300=300+500加法结合律:

(a+b)+c=a+(b+c)。

30+20=20+30

1200+650=650+1200加法交换律:

a+b=b+a。

 

教学课题

用加减法运算律解决问题(教材第39页)

教学课时

第3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应用进行简便计算。

2.在自主探索中使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3.培养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计算的灵活性,增强自觉运用定律、性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运用定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计算本。

 

初备

复备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45+155=()+45。

(2)56+130+170=56+(130+)。

(3)(257+c)+d=257+(+)。

(4)215+a+185=215++a。

2.提问:

以上几题,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