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考模拟训练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050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高考模拟训练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天津市高考模拟训练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天津市高考模拟训练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天津市高考模拟训练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天津市高考模拟训练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高考模拟训练一.docx

《天津市高考模拟训练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高考模拟训练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高考模拟训练一.docx

天津市高考模拟训练一

高考模拟训练一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七道大题,25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卷纸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答卷纸、作文纸分开交回。

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禅让/禅师复辟/鞭辟入里呼天抢地/抢班夺权

B、朴刀/朴素肥胖/心宽体胖浑身解数/解甲归田

C、朱拓/拓片矫治/矫揉造作凝神屏气/屏退左右

D、咽喉/呜咽剥皮/生吞活剥日薄西山/如履薄冰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誊写既使功亏一篑拭目以待

B、告罄国是肉袒负荆悬梁刺骨

C、姆指沉湎人情世故文过饰非

D、引擎暴殄大伤元气至高无上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同是描写“空山”,唐朝诗人王维的诗篇却诗中有画,意蕴不同。

“”一句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

②这幅画是我在大学读书时恩师的,多年来,虽四海漂泊,但我一直珍藏着它。

③成立于1994年的中国联通拥有世界第二大CDMA用户群和世界第三大移动通信用户群,在国内电信市场上已经与老大哥——中国移动。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惠赠平分秋色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馈赠鼎足而立

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馈赠平分秋色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惠赠鼎足而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新浪网今天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等离子电视和钻石项链、高端手机和名牌服装之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女性选择了前者,这说明女性更喜欢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B、剧组全体人员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策划、埋头苦干,一部情节新奇、演员演技娴熟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终于和广大观众见了面,观众对这部电视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 心理学认为,阅读不仅能使人增加知识和修养,而且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如喜欢阅读科幻小说的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喜欢刺激和冒险。

 D、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

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一7题。

随着淡水供应如今已达到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

200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冲突和战争的根源”。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未来15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

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称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格什和鸟玛之间。

相反.从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创造性。

对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2/3具有合作性质。

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署了157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

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

即使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

仅仅从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25亿增至60,人均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58%。

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大多敖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

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

在过去50年里。

l/4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

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对立国家在37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抢,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行动。

5.第三段中说。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以下不能支撑这些人所持见解的一项是   (   )

A.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之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夺水战争。

B.从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

C.在处理至关重要的水资源方面许多条约显示出极大创造性。

D.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2/3具有合作性质。

6.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南的讲话和美国国家情报部门的报告结论都意在指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B.认为爆发夺水战争的警告是“杞人忧天”的人目光短浅,幼稚可笑。

C.“过去不是未来的指南”的意思是:

过去不短缺,不等于将来不短缺。

D.淡水“无可替代的用途”指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等。

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即使各国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也未必能防止和消除争夺水资源的冲突发生。

B.历史经验证明,国家之间缔造条约进行合作是解决用水争端.防止发生冲突和战争的有效途径。

C.淡水稀缺是由于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减少,而人口增长导致全球需求量增加,从而使供求比例失调引起的。

D.石油资源同样存在短缺的问题,但它可以通过用其他能源替代的方式解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一10题。

武王克商之年的选定

我国号称有五千年文明史,然而确切的纪年不足三千年,这成为世界古文明研究中的重大缺憾。

为了推动学术进步,政府决定组织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联合攻关。

1996年5月,“夏商周断代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正式启动。

经过五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武王克商之年的选定就是成果之一。

武王克商之年是商、周的分野,确定这一年代,就可以安排西周王年,并上推商年和夏年,因而是三代年代学的关键。

学界已有44种结论,最早的为公元前1130年,最晚的为公元前1018年,前后相差112年。

诸说大体可以归结为长年、中年、短年三说。

从理论上说,以东周元年为起点,加上西周积年就是克商之年。

但是文献中提到西周积年绝对数字的,只有古本《竹书纪年》的257年和今本《竹书纪年》的281年。

依古本《竹书纪年》之说,则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27年,可惜与《尚书》等文献的相关记载大多不合。

今本《竹书纪年》的年代体系袭自唐一行的《大衍历议》,不能作为先秦史料使用。

文献学家研究了《左传》、《孟子》等文献,推断西周积年为290年左右。

为了求得克商之年,必须首先缩小搜索范围。

1997年发掘的长安县沣西18号灰坑,是“工程”的重要收获,史载,周文王受命后第6年迁都于沣河之西,次年卒,数年之后武王伐纣,可见,沣西是克商前后周人都邑之所在。

18号灰坑属于先周文化的晚期单位,其上叠压着西周初期的文化层,两者的交界,可以作为考古学上划分商、周文化的界限。

经对此遗址所采集的系列样品作

测年,得到克商年的范围在公元前1050年一前1020年,与文献研究基本趋同,从而排除了长年说的可能性,将克商年的范围从112年缩短到30年。

在上述克商年的范围内,“工程”通过对文献和出土资料的天象记录进行天文推算,得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公元前1027年等三个克商年的方案。

其中公元前1046年与文献、金文历谱、出土材料等符合最多,故定为首选之年。

8.联系前后文看,对第二段末句的“长年、中年、短年三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对克商年份的三种推测,较接近公元前1130年的属长年说,较接近公元前1018年的属短年说。

B.这是对克商年份的三种推测,较接近公元前1130年的属短年说,较接近公元前1018年的属长年说。

C.这是对克商年的范围的三种推测,范围大的叫长年说,范围小的叫短年说。

D.这是对克商年的范围的三种推测,范围大的叫短年说,范围小的叫长年说。

9.第四自然段说,长安沣西18号灰坑的发掘是“工程”的重要收获。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据史载可知,沣西是周人克商前后的都邑,因此,该地的18号灰坑对求得克商之年具有重要价值。

B.18号灰坑叠压着先周和西周初期两个文化层,因此,两者的交界可以作为考古学上划分商周文化的界限。

C.对18号灰坑所采集的系列样作测年,便可获得一个年份范围,该年份范围即可作为克商年的范围。

D.14C测年所得的年份范围经文献研究确认,可予采信,从而将克商年的范围大大缩小。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专家联合攻关的典型范例。

B.武王克商之年的选定是安排西周王年、上推商年和夏年的关键。

C.沣西18号灰坑的发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西周的都城,文物十分丰富。

D.公元前1046年是“工程”专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选定的武王克商之年,具有相当大的可信度。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开宝中拜参知政事。

时赵普在中书,尝曰:

“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

”太宗欲相端,或曰:

“端为人糊涂。

”太宗曰:

“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意以属端。

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

虑与寇准同烈,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

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①。

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

端益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②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

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曰:

“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

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

”准遂告其故。

端曰:

“何以处之?

”准曰:

“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

”端曰:

“必若此,非计之得也。

愿少缓之,端将复奏。

”入曰:

“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

高祖曰:

‘愿分我一杯羹。

’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乎?

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得乎?

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

”太宗曰:

“然则何如?

”端曰:

“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以亲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太宗抚髀称善,曰:

“微卿,几误我事。

”即用其策。

至继迁之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注]:

①建明:

即建白,陈述意见或有所倡议。

②李继迁(963—1003):

北宋时党项族人,西夏国的建立者,与北宋时战时和。

1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欲相端相:

察看B.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知:

管理

C.李继迁扰西鄙鄙:

边境D.夫举大事不顾其亲亲:

父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表现吕端“小事糊涂”或“大事不糊涂”的性格的一组是()

1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

②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

③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

④必若此,非计之得也

⑤继迁之子竟纳款请命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有宰相的气度,因而受到赵普的称赞,同时得到太宗的赏识。

但也有人认为吕端为人办事糊涂,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太宗决意任命他做宰相。

B.吕端很注意团结其他人土,他首先担任宰相,引起寇准不平。

于是吕端请寇准参与国家大事,与他一起上朝登政事堂,消除了寇准的不平。

C.同僚们上奏章应对时,常常提出不同的见解,只有吕端很少这样做,因为他不愿意人云亦云,步人后尘。

D.吕端知道太宗要处死李继迁之母后,谏以有关项羽、刘邦的典故,力陈杀死李母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会激化矛盾。

他建议善待李母,果然成就了国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8分)

15.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墨子有巨子腹暾,居秦,其子杀人。

秦惠王曰:

“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勿诛矣。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暾对曰:

“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弗诛,腹暾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巨子:

墨家中有成就的人称为“巨子”。

(1)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2分)

(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3分)

(3)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分)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两小题,第三题必须选)(6分)   

(1)古人之于“月”可谓情有独钟,并赋予“月”诸多情感。

王维的《山居秋暝》“,清泉石上流”是清新怡人之“月”;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是愁苦离别之“月”;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随风直到夜郎西”是知心多情之“月”;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天涯共此时”是雄浑阔大之“月”。

(2)中国诗人似乎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他们对月亮的惊叹和对月亮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

比如,的《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月营造氛围:

“醉不成欢惨将别,。

”李商隐在《锦瑟》中的千古绝唱:

“,蓝田日暖玉生烟。

”姜夔的《扬州慢》: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苏东坡的《赤壁赋》:

“,徘徊于斗牛之间。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____________。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__。

此第三境也。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悠 悠 垂 钓

  龙潭湖公园自有它的迷人处。

东湖的湖心岛,面积不大,像金龟伏卧波中。

岛上杨柳婀娜,芳草萋迷,杂花丛丛。

每当晨光熹微之时,笑吟吟的钓客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流动。

刹时间,岛上充满活力;有人忙着选水窝,有人忙着整理钓竿,有的则往水里抛洒鱼食。

一阵“动乱”之后,岛上除偶尔一两声鸟鸣外,一切又变得悄无声息。

这时的湖心岛,四周伸出了许多长长的触角——一条条钓竿。

  千百年来,垂钓入诗又入画。

然而,它留给我的印象是凄冷的。

传说中,姜太公渭水磻溪之钓,东汉严子陵富春江之猎,很有点远离人间烟火之味;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也不能不说有点孤独感;再读读自号“烟波钓徒”的张志和的《渔父》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以及“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江雪》诗,又总觉得他们与其说是写钓,倒不如说是借钓表达有志不得伸的抑郁心情而已。

至于海上钓鳌客李白扬言“以虹霓为丝,以明月为钩”,“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的钓鱼法,更属遣愤之音了。

  前几天,我带孩子去龙潭湖玩。

在离湖心岛不远的小径上,迎面碰到了一对钓客,一老一少。

六十多岁的老者,持钓竿前面走,后面紧跟着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手里提着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

我上前搭话:

“哎呀!

钓这么大的一条鱼,您老今天下酒有活鲜了!

”老者一听,知道我是外行,摇着钓竿指了指湖心岛笑着说:

“我年岁大了,想活动一下身体,锻炼锻炼目力、腕力。

”年青人接着道:

“我们师徒俩是搞玉雕的。

一件大型玉雕作品,仅磨磨光就需一年功夫。

我坐不住,又粗心,操刀时常出毛病,师傅说,垂钓须静若处子,心神专一,就带我到这里‘学艺’来了。

  我看着师徒俩,一股激情直荡心灵:

生活中随手撷取一朵浪花,竟能映照出建设者的心!

看来平静的垂钓,也响着时代的强音!

我们有什么理由,在多姿多彩的生活里,硬是把发光的东西遮蔽起来呢?

18.本文第三段中“学艺”的“艺”字的含义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为什么在第二段中说垂钓留给他的印象是“凄冷”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作者看来,古今垂钓者的垂钓目的有相通的地方,纵观全文,有哪些方面相通?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1.(4分)下列对这篇叙事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龙潭湖公园之所以迷人,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人们充满活力,能感受到积极进取的时代强音。

  B.本文第三段引出师徒两人的垂钓和与“我”的对话,其目的在于以点带面地说明来龙潭湖垂钓的人们情趣以及对生活的追求各自不同。

  C.“千百年来,垂钓入诗又入画”,表明自古以来,垂钓这一活动总是美好的、令人愉悦的。

  D.第二段写“钓者”是为第一、三段写“钓者”在情调、心绪、人生态度上作反衬,而第三段则赞美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建设者。

  E.作者认为古代的人们把多姿多彩的生活中那发光的东西遮蔽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

六(12分)

22.《水浒传》中写景阳冈武松打虎之前,有如下一段话:

当时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

“三碗不过冈。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看,“三碗不过冈”确实是绝妙的广告词,它至少有如下三点绝妙之处:

(3分)

 

(1)      

(2)      

(3)      

23.下面是有关海啸的资料,读后请用一个单句为海啸下一个科学的定义。

(4分)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

海啸波长所及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间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

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

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都将造成惨重损失。

答:

海啸是

(不超过55个字)

24.阅读下面一份有关我国轿车供求状况的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5分)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预计)

2007(预计)

轿车需求量(万)

72

105

138

266

346

398

轿车产量(万)

70

106

192

349

471

546

根据资料所反映的情况,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1)(不超20过个字)

(2)(不超过30个字)

 

答案:

1.C2.D3.A①根据“空寂清冷”的语境,应选“空山不见人”句。

②惠赠:

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馈赠:

赠送(礼品),表敬意不如前者。

③“鼎足而立”是比喻方对立的局势;据句意可用成语“平分秋色”。

4.D

5.A(原句中有“仅有一次”“早在4500年前”等意思,方照应“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A项,以“发生过战争”来证明“不会再发生战争”,显然不行。

6.D(A.指出的是未来夺水战争的可能而非短缺现状;B.他们的观点不无道理,并不是短视可笑;C.意思是过去没有发生战争,不等于将来不会发生战争。

D.原文中有此信息。

7.C(A.第一段有“除非它们……”一句,“除非”表必要条件,第四段有“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而不是一种规律”也可推出。

B.由文章第三段可以知道。

D.由第三段中“此外,与石油……无可替代的”一句推知。

C.从第一段“即使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一句可知,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一样多”,并未减少。

8.C(据第四段末句可知)

9.D(文献研究只起参照作用,不起确认作用)

10.C(沣西只是“克商前后周人都邑之所在”,不是西周都城,也没有提到出土多少文物)

11.A相:

以……为相,意动用法。

12.C“微卿”的“微”意为“要不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微”意为“微小”。

13.D②和④均有“大事不糊涂”之意;③表明“小事糊涂”。

14.D[A中“太宗决意任命他做宰相”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前;B中“引起寇准不平”不会原文“恐”的含义;C中“他不愿人云亦云,步人后尘”之说不当。

]

15.

(1)先生在这件事上该听我(的话)。

(“以”、“此”各1分。

(2)“杀人的要被处死,伤人的要受刑罚。

”这是用来禁止(随便)杀人、伤人的。

(“死”、“刑”、“所以”各1分。

(3)儿子,是每个人所偏爱的;忍痛(杀掉)所偏爱的人而实行公理,腹暾可说是大公无私的人了。

(“私”、“公”、句式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吕端,字易直,是幽州安次人。

(太祖)开宝年间被授职为参知政事。

当时赵普主持中书省,曾经说:

“我观察吕公向皇上奏事,得到嘉奖不曾高兴,遇到挫折不曾害怕,也不表现在言谈话语中,真是宰相的气度啊。

”太宗想要用吕端为相,有人说:

“吕端为人糊涂。

”太宗说:

“吕端小事上糊涂,大事上不糊涂。

”已经属意于吕端。

吕端任宰相,谨慎稳重,主抓要领,办事清平简约。

他考虑与寇准同在朝班,而自己先居宰相之位,担心他内心不平,就奏请皇帝任他为参知政事,和宰相分开日期轮流统领群臣,主持朝政,上朝时,一起登政事堂,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当时一般同事上朝奏对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

一天,宫内传出皇帝的手书,命令说从今以后中书省的事务必须经过吕端详细斟酌,才能上奏皇帝。

吕端更加谦让不敢承当。

当初,李继迁骚扰西部边境。

保安军奏报说捉住了李的母亲,此时太宗想处死李母。

因为寇准任枢密副使,便单独召见,踉他商量此事。

寇准回去时,经过宰相办公之处,吕端猜想是商议大事,便说:

“边境上的日常事务,我不必参与知晓。

如果是军国大事,我位居宰相,不能不知道。

”寇准就告诉了事情的原委。

吕端说:

“怎么处理这件事?

”寇准说:

“想要在保安军北门外将李母斩首,以此来惩戒凶贼逆臣。

”吕端说:

“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可真不是合适的办法。

希望您暂缓办理,我将再去上奏。

”进了朝堂,他就说:

“从前项羽抓住了太公(刘邦之父),想要将他处以烹刑。

高祖说:

‘(如果你一定要烹他)希望能分给我一杯肉羹。

’办大事的人,不顾虑他的父母,更何况李继迁这样的悖逆之人呢?

陛下今天杀了李母,明天就能捉住李继迁吗?

如果不能捉住他,那就只是跟他结下怨仇,更会坚定他的叛逆之心而已。

”太宗说:

“那怎么办呢?

”吕端说:

“依照臣的愚见,应当在延州安置李母,使李继迁对我归心,而他母亲的生死又掌握在我们手里。

”太宗拍着大腿,连连称好,并说:

“要不是爱卿,几乎误了我的大事。

”就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