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粤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003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粤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粤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粤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粤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粤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粤教版.docx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粤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粤教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粤教版.docx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粤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粤教版)

  一、根里的“抽水机”

  1、

  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

  直根系:

它们都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

如大豆、白菜、榕树。

  3、

  须根系:

它们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

  4、

  植物毛茸茸的根尖有什么作用?

  增加植物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吸收更过的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需要。

  、

  植物根的作用:

①固定植株②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植物生长需要。

  6、

  草原上的根和沙漠中的根的分布特点与它们环境有什么关系?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二、茎里的“运输网”

  1、

  茎的主要:

①支撑植株②运输水分和矿物质

  2、

  茎的分类:

①匍匐茎:

甘薯②直立茎:

竹,松③缠绕茎:

四季豆

  

  ④攀援茎:

葡萄、黄瓜

  3、“树怕剥皮”这是为什么?

  

  叶子制造的养分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如果树被剥皮,运输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

叶也因为得不到水分也会死亡。

  三、叶里的“加工厂”

  1、

  叶片互不重叠生产原因:

有利于吸收更多的阳光发生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养分。

  2、

  光合作用:

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根吸收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3、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

  4、

  植物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植物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1、制造有机物。

2、转化并储存能量。

3、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相对稳定

  四、花里的“育婴房”

  1、

  植物的花一般分为雄蕊、雌蕊、花瓣、萼片四部分组成。

  2、

  完全花:

由雄蕊、雌蕊、花瓣、萼片四部分组成的花。

如白菜花,木棉花。

  3、

  不完全花:

缺少其中一部分。

如百合花、南瓜花。

  4、

  花的各部分作用:

  ①

  雄蕊和雌蕊:

繁殖和孕育生命

  ②

  花瓣:

保护花的内部

  ③

  萼片:

在花朵开放前起保护作用

  、

  雄蕊包括花药、花丝。

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

  6、

  果实包括种子和果皮。

  7、

  果皮和种子的作用:

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种子有繁殖、传宗接代的作用。

  8、

  雄蕊上的花粉传到雌蕊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雌蕊的子房这个“育婴房”里孕育成长。

子房内有胚珠。

  五、果实里的新生命

  1、

  油菜植株在结果的过程中,花的雄蕊和花瓣慢慢枯萎,子房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

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2、

  果实的外形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含有种子和果皮。

3、果皮和种子各有什么作用?

果皮可以保护种子,还有些植物的果皮肥厚多汁味美可口,可以吸引动物食用后替它传播种子;种子具有传宗接代的作用。

  六、酸奶的秘密

  1、牛奶制成酸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放入保温瓶中10小时左右—乳酸菌发酵。

  2、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这是因为在酸奶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乳酸菌在起作用。

它是一种细菌。

  3、每一个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个头十分微小,如果想观察细菌,只能够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4、最小的生命体是病毒,病毒是目前人类所了解的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比细菌还小得多。

病毒不能够独立生活,只能够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利用这些细胞进行繁殖。

病毒有流行性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非典型肺炎病毒、禽流感病毒。

  七、发面的学问

  1、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它是一种真菌。

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

  2、发酵现象:

酵母菌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

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3、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点:

潮湿、温暖、阴暗。

  4、细菌和真菌的利和弊:

弊:

导致生物患上不同的疾病,如一些细菌使人患上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会让人长癣。

利:

1、用来制作食品。

2、用来生产药物。

3、使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八、电路研究

  1、当小灯泡亮起来的时候,灯泡、电池和导线就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这就是一个简单电路。

  2、串联和并联电路连接图:

  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开关来控制电灯的亮与灭。

常见的导电材料:

金属、铅笔芯(石墨)

  4、如何做到安全用电:

1、身体不要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

2、电线霉烂或电器破损时,应停止使用。

  

  3、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清洁电器时要先断开电源。

4、遇见不正常的放电或触电事故时,应先断开电源。

  九、有趣的磁现象

  1、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铁制品。

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

  (S)和北极(N)。

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十、指南针

  1、磁铁的南极指向南方,磁铁的北极指向北方,铁有指示方向的特性。

  2、指南针之所以指南,是因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指南针指向的南极(或北极),是地球磁场的北极(或南极)。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特性,发明了指南针。

  3、古代的指南针—司南,它是由天然磁石做成的。

  十一、神奇的电磁铁

  1、

  铁棒上绕上导线,通电后就变成了电磁铁。

  2、电磁起重机能吸铁的原因是什么?

电磁起重机里有铁和导线,通电后能产生磁力。

  3、有什么方法可让电磁起重机的力气更大?

1、增加线圈的砸数2、增大电流的强度3、增大电流的同时多绕几圈导线。

  4、磁铁和电磁铁有哪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有两个磁极,具有磁力。

2、都能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不同点:

电磁铁和磁铁都有磁性,但是磁铁的磁性能够长久保持,电磁铁只有在通电后才能够产生磁性。

  十二、能量及其形式

  1、

  能量有不同的形式。

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电能可以使发电机转动,热能可以使水温升高,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制造淀粉。

  2、

  能量普遍存在。

假如缺少某种能量,世界会怎么样?

能量多种多样,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如果缺少某种能量,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巨大的破坏。

  3、

  核能:

物质是由极小的原子构成的。

当原子核发生改变时,就可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种能量就是核能。

  十三、能量的转换

  1、

  水力发电站是如何发电的?

水位差产生强大的水流—水流带动涡轮机叶片的转动—涡轮机叶片的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动—电能。

  2、

  如何让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1、提高水流的高度2、提升水流的速度3、把水滴在小水轮的边缘。

  3、

  P77光能是如何转换成声能的?

光能被植物转化成生物能储存在植物体内,生物能通过果实被孩子消化后转化成孩子体内的能源物质(如脂肪)储存起来。

然后脂肪释放出化学能转换成孩子运动的动能(脚踏车)带动发电机。

发电机转动转换成电能传给电热炉,电热炉把电能转换成热能把水壶里的水烧开,水蒸气冲出水壶口发声转换成声能。

  十四、大地的变迁

  1、

  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高山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是地球表面不断运动的结果。

  2、

  魏格纳进行长期的研究,于1912年第一次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十五、大地的震动

  1、地震的危害:

1、房屋倒搭、城市被毁。

2、路面被毁,交通中断。

3、引发海啸、山崩和火灾。

  

  4、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2、地震的形成:

地下岩层————变形、拱起——————断裂————大地摇晃、产生地震。

  

  

  受拉力和压力

  拉力和压力过大

  3、

  地层深处岩石断裂产生震动的地方就是震源。

它的正上方就是震中,通常它是震动最强烈的地方。

  4、

  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如何紧急避险?

在室内:

1、快速躲到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家具旁、墙角等。

2、快速躲到结实、能掩护身体的地方。

在室外:

避开高大建筑物,跑到空旷的地方。

  十六、火山的喷发

  1、

  火山喷发的过程:

地下200千米,温度100℃——部分岩石熔化成岩浆——岩浆沿着裂缝上升——当岩浆的压力大于火山口石盖得压力时,就会喷发形成火山。

  2、

  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岩浆、气体和碎屑等从火山口喷射出来。

  3、

  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河流”——熔岩流。

此外,底层深处压力极大的气体会带着岩石碎块和无数细小碎屑冲上天空,形成危害极大的火山灰云。

  4、

  火山给人们带来灭顶之灾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礼品”:

①火山灰中含有农作物需要的多种营养②火山喷发的气体可以制造化工产品③火山喷发时,会把底层深处形成的钻石等矿物带到地面。

④火山喷发还伴随丰富的地热,形成温泉。

⑤海底火山爆发还会形成一个新的小岛。

  十七、地表物质的迁移

  1、

  岩石的风化:

除了日夜气温变化会使岩石崩裂外,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结冰的时候,由于体积增大会使岩石胀裂;植物的根系在裂缝中生长,也会使岩石破碎。

像这种岩石逐渐破碎的现象,就是岩石的风化。

  2、

  水流具有搬运作用,一条大的河流,一般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主要河段。

上游的石头是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大石块。

中游是体积稍大、较圆滑的石头。

下游的石块是圆滑的小石头。

  3、

  石笋、钟乳石和石柱都是由石灰岩沉积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