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新闻与信息的采写.docx
《卫生新闻与信息的采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新闻与信息的采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新闻与信息的采写
卫生新闻与信息的采写
《健康生活报》社社长、总编马润贵
一、概念:
在大千世界中,为什么会有新闻传播活动这种社会现象呢?
它是从来就有的,还是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呢?
它是人们任意创造的,还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呢?
新闻一词源于希腊,《牛津辞典》对“新闻”的解释是“新鲜报道”。
我国“新闻”一词的出现早于西方。
据史料记载,古代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闻”字,画着一个人竖着一只大耳朵,呈“掩口屏息听之状”。
“新闻”,自然就是“新听到的消息”了。
按照辩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认为新闻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交往活动的产物,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求的产物。
新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传播信息的一种活动,一种社会现象。
它传播的信息只是新的事实。
信息经过传播才成为新闻,新闻是信息的载体。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
不同的回答。
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新闻”为:
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
新闻广播/采访新闻。
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确切地讲: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基本上概括了新闻的共性,即新近、事实、报道三个特征。
明确规定了事实与新闻的关系,即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同时,明确了新闻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体现了新闻必须“新”的特性。
那么,什么是卫生新闻?
根据新闻的定义,卫生新闻是:
与卫生有关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由于卫生新闻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与实用性,因此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
从目前发行的报刊以及电视、电台来看,卫生新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我们知道了新闻的定义,那么,新闻与信息又有何不同呢?
人们到处在谈论信息,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信息这个词汇。
比如说,我们在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社会,我们正在迈向信息高速公路,我们将要迎接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
(二)信息的定义:
一般地说信息多指信息交流。
对人类而言,人的五官生来就是为了感受信息的,它们是信息的接收器,它们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信息。
如所读过的书、所听到的音乐、所看到的事物、所想到或者做过的事情,这些都是信息。
然而,大量的信息是我们的五官不能直接感受的,如宇宙信息,恒星不断发出的各种磁波信息、行星通过反射发出的信息;地球自然信息,生物运动的各种信息,以及无生命物质运动的信息。
人类正通过各种手段,发明各种仪器来感知它们、发现它们。
由此可见,一切存在都有信息,信息经过媒体传播就成为新闻。
新闻与信息,实际同属宣传工作的范畴。
因为不论新闻,还是信息,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传播出去,否则信息不通,新闻不新。
宣传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名词。
在西方的理论中可以找到“传播”、“沟通”之类的词与之对应,而在我国“企划”、“公关”和“营销”也与宣传紧密关联,因此医疗卫生单位的宣传与企划营销等密不可分。
信息是宣传的源泉,没有信息,宣传就无从谈起。
而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媒体宣传出去,就成为新闻。
由此可见,信息、新闻互为因果,又在定义上有所区分。
(三)新闻五要素:
新闻既然是事实的报道,就要用事实来说话。
而要说清楚一件事,就必须交代清楚这件事的原因、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中的人物,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这件事、其结果又怎么样?
这件事中所涉及到的原因、人物、时间、地点、结果统称为新闻五要素,概括起来叫五个“W”。
写新闻只有交待清楚这五个“W”,才能使读者觉得新闻真实可信。
(四)新闻的体裁:
新闻体裁是新闻内容的表现形式,也就是新闻报道的表现手法。
报纸上最常见的几种体裁是:
1、消息:
即狭义的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体裁。
通常把消息叫作电讯或电报,开头冠以XX电或XX讯。
消息的特点是:
文字精炼,主题突出,从现实的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加以报道。
消息的种类有:
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综合消息四种。
(1)简讯:
消息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只有十几个字,几十个字,一般是报道动态性、突发性事件。
对事实的内容不作具体交待。
(2)短消息:
它是消息的基本体裁,一般三五百字,是报道事件性新闻最合适的体裁。
(3)长消息:
一般八百字到一千字,除了较系统详细地叙述事实本身外,还可画龙点睛式地发表一些议论,可以指出事件发生的原因、社会意义和发展趋向。
(4)综合消息:
它是将同一事物多方面的报道加以综合,以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这一事件。
这种体裁一般在开头就刊以“综合消息字样。
2、通讯:
是由消息演变而来,也是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体裁。
过去电讯事业不发达,稿件的传递主要靠车船,所以把车船运送的稿件称为“通信”。
随着电报事业的普及,发送稿件也可以用电报传递,故将用电报传递的稿件称为通讯。
通讯的特点是:
不仅要说明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要说明怎样发生的;不仅有事情的结果,而且还要写事情的发展过程。
因此,通讯比一般的消息长,有起伏,有曲折,写得比较深刻、生动、具体、形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感人的力量。
通讯的种类有:
特写、速写、旅行记事、访问记、介绍、小故事六种。
①特写:
也叫侧记。
它主题比较集中,记叙事物中突出的部分。
如一个重要的场面,一件事件的片断,一个人物的镜头,一次会议的侧面等。
使读者通过一点或一个细节获得最深刻的印象。
它是一种横的写法。
②速写:
也叫巡视。
它有新鲜、生动、朴素的特色,寥寥数笔就能表现出整个现场的情景。
如工地一瞥,一处名胜的素描,一所医院的星期日,一个节日的夜晚等等。
它与特写不同,是纵的写法。
③旅行记事:
也叫旅行记或游记。
它写法比较活泼,类似散文。
④访问记:
也叫专访。
它不拘于形式,以作者出场为主,比较自由。
⑤介绍:
也就是一般记事通讯。
它作为消息的补充,介绍的对象包括工作经验、先进人物、地方风光、展览、文化娱乐场所等等。
⑥小故事:
也称小通讯。
它篇幅短小,取材于一人一事,生动具体地描绘事物的某个场面、某次冲突、某一情节,具有故事性。
除以上六种通讯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通讯——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近年来从通讯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介于文学和新闻之间独立的体裁。
它主题鲜明,情节详细,是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它应用新闻与文学相结合的手法,比较系统地叙述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用形象性的语言,真实地加以描写。
3、评述性新闻:
是带有议论性质的新闻。
其特点是:
以新闻性为主,以新闻事实为依据。
评述性新闻的种类有:
新闻综述、新闻述评、记者述评、采访札记、记者来信、调查报告、工作研究、报纸述评八种。
以上是常见的主要新闻体裁,还有一些报纸上相对来说比较少见的新闻体裁,如新闻公报、答记者问、新闻资料、新闻图片等等。
二、特点:
卫生新闻与信息的特点归纳起来具有三个方面:
(一)广泛性: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生有五大需求,那就是:
①生理需求,②安全需求,③社会需求,④尊敬需求,⑤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个需求中,每一个都与卫生有关,而且占了相当的比重。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生、老、病、死,这是每一个人必须正视不能回避的问题。
但如果通过卫生新闻的报道,让人们学会一些防病保健的常识,就能防止衰老,减少患病,延长寿命。
对于一些已经身患绝症的人,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医院能治这种病的信息传播出去,病人们必定欣喜若狂,慕名求治,而医院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有所提高。
这就是卫生新闻与信息的广泛性。
再比如,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肆疟,我省深受其害。
一时间,人心恍恍不敢上街,到饭馆就餐都要特别小心。
即使到了客人那里,也是划地为牢,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也就是卫生新闻与信息的广泛性。
(二)知识性:
知识性是卫生新闻与信息的职能之一。
当今时代的读者与五、六十年代的读者相比,阅读报纸的需求截然不同:
那时候的读者每天打开报纸想的就是新闻欲,而现在的读者除满足新闻欲外,还想通过看报纸满足知识欲。
卫生新闻与信息就比较适应这些读者的需求。
比如,在八十年代有报道,说东北出生了个毛孩子,这是社会新闻。
那么,这个孩子为什么会长毛,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那就成了很好的社会卫生新闻。
又比如,前几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发布禁止销售康泰克、康得等过去盛行治感冒的药物,我们卫生人员都知道这些药内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但社会群众一无所知。
这就需要我们应用医药常识加以解释,这样报道出去的信息就是带有知识性的卫生新闻。
(三)趣味性:
趣味性不仅使报纸质量有很大的提高,而且会赢得更多的读者。
因为现在的读者除需要知识外,还寻求趣味的刺激和乐趣。
三、采访:
什么是新闻与信息采访?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实际工作中说起吧!
1.有一个年轻记者,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当他跟老记者一同采访的时候,拼命地做记录。
不仅记录采访对象的话,也记录老记者的提问和谈话。
采访回来,他认真捉摸这些记录,想从中学习老记者的采访技巧。
遗憾的是,他收效不大。
因为他只顾拼命地做记录,忽略了采访中的技巧。
2.也有相当多的老记者,他们在采访第一线奔波劳碌几十年,总想把自己用血汗换来的经验加以总结提高。
但是,繁重的工作一个接一个,使他们不能坐下来,冷静地做全面的思考。
3.立志做新闻工作的青年,包括广大的业余通讯员,他们苦于找不到足够的“解渴”的新闻业务书籍。
4.正在从事写作或新闻业务的同志,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焦虑:
为什么我的业务不能提到更高的水平?
为什么有些错误一再出现?
为什么有的纠缠不能加以摆脱?
实际工作在提出这样的渴求:
必须加强新闻与信息采访的实践。
那么,新闻的敏感从哪里来?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纽约时报记者泰勒初涉新闻行当时,去采访一著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到剧场后发现演出已经结束,他就回家睡觉了。
半夜编辑部打来电话告知,其他各报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这个演员自杀的消息。
编辑气呼呼地说,像这样的女演员首场演出被取消,本身就是新闻,背后还可能有重大新闻。
记住;以后你的“鼻子”不要再感冒堵塞了。
这个事例说明,新闻敏感对于作者来说是多么重要,作者的新闻敏感从哪里来呢?
首先,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培养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的社会意义,以及预见可能产生的社会作用的能力。
其次,要有敏锐的眼光,培养迅速推断某一新闻事实,引起受众反响程度的洞察能力。
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生活在同样的环境里,面对同样的人和事,有人能写出不少好新闻,而有人却发现不了新闻。
这当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看他是否具有新闻敏感性。
其三,深入实际,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以求解决并推动社会进程。
受关注的是针砭社会时弊、并引发社会热点的新闻作品。
因此,作者应把目光多投向百姓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多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件、大问题。
以《一千零四十个小时——早产儿氧中毒失明情况调查》为例,经报道后,引起了卫生部的高度重视。
自此,把早产儿氧中毒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抓,召开专家论证会,出台早产儿用氧规范。
此外,中华医学会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眼科、儿科医生的培训,培训的目的,就是认识并防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记者用自己的笔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其四,重视知识积累,并时刻准备着,以职业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新闻敏感与知识联系在一起,知识面广的人,往往思路开阔,头脑敏捷,对新闻的捕捉力强。
当记者的不但要在采访上下功夫,而且还要多下些“稿外功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研究和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现象,积累各种各样的素材和知识。
一旦发现线索,就要敏锐地感知,迅速地捕捉。
所以说采访,实质上是人的一种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
贯穿于采访活动的主要矛盾,是认识主体——采访者同被认识的客体——事实之间的矛盾。
简单地讲,即主观同客观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反映与被反映的矛盾。
新闻与信息采访的理论研究许多,但具体到实践中不外乎以下三种:
1.闻风而动,刻不容缓。
新闻与信息大多带有突发性和时效性,所以要求采访者的作风素质要强。
我们在概念中说到新闻的定义是: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就强调了新闻时效性的问题,我想举个例子来说明:
美国前总统里根遇刺,据目击说,里根总统从华盛顿希尔顿饭店走出来不远,凶手便向他开枪。
凶手从描准里根总统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第一家向全世界报道这一新闻,前后只用了60秒钟。
据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位记者,当看到凶手开枪那一刹那,就跑到附近一家饭店用高额美金租下了电话,用很短的时间将捕捉到的新闻传到自己的广播公司,占了独家新闻。
结果,其它记者赶到,已不能再用电话传播新闻了。
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采访新闻与信息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动作迅速,下手要快。
一定要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快速作风,缩短新闻事实发生和报道之间二者的距离。
2.利用空闲,捕捉线索。
新闻与信息这个题材蛮蹊跷的,专门要是搜集素材有时也是很困难的,几天下来也未必能找到一条有价值的信息。
这就要求我们处于一种临战状态,比如上下班,留心一下身边的事,访案串友拉家常捕捉线索,再举个例子:
上海新闻界有一位被人们公认为写新闻的好手叫鲁新,他在刚解放初,每天上下班要经过一个棺材店,看到店门还没开就有很多人在那里排队,后来看到队伍逐渐缩小,以至队伍没有了,这个棺材店关门了。
于是,他就采访了棺材店的老板,原来上海的火葬殡葬事业发展起来了,人们废弃了土葬,所以再无人排队买棺材。
他将此素材写了一篇题为“棺材店门前的长队哪里去了”的报道,很快引起了人们对火葬殡葬的注意。
3.多思好奇,研究社会。
如果说八小时以内采访搜集信息顾不上,上下班时间也来去匆匆。
那么你是否坐下休息的时候,脑子里也要装上一个小社会,多去考虑看到的一些事情。
再举个例子:
上海《解放日报》有一位记者,1984年春节的大年三十,年夜饭吃好以后,他的脑子就考虑起来,别出心裁地想到上海龙华火葬场。
他马上与火葬场联系,并随着火葬场的工人忙碌了一个晚上,到正月初三把稿子发出去了。
大意是:
“龙华火葬场的工人们为了能让上海居民过一个愉快称心的春节,牺牲节日休息,坚守工作岗位,从初一到初三,总共接了376具尸体。
”这条新闻发出以后受到同行们称赞。
三、写作:
我们经过采访,将许多素材搜集起来,怎样能写出一篇好的信息和新闻来?
写文章好比于盖楼房,大量的水泥、沙子、砖块已经购买到,但如何将其摆放到适宜的位子,盖出一栋漂亮的楼房?
这就需要先设计好的图纸,即新闻结构:
新闻结构由五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
在一篇文章里,这五部分必须均衡和匀称,也就是这五部分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与分寸进行组合。
像正常的人体一样,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必须协调。
1、标题:
标题是报纸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
按《辞海》的解释,题是额,目是眼睛。
题目在报纸上的地位和作用,就像人的额头那样显著,眼睛那样传神。
标题的制作基本要求是:
(1)概括:
体现主要事实和思想。
可有的标题思想表现不妥,如把月蚀称为“天狗吃月亮”,虽是古代传说,但带了迷信色彩。
(2)准确:
真实无误,不歪曲、夸大、缩小。
如有这么一则标题制作的是“医改航母扬帆出海”,仔细推敲不合情理,因为“航空母舰”是不用“扬帆”的。
(3)鲜明:
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如“老子批条子,儿子捞票子”。
(4)生动:
要讲究表现力,更能吸引读者。
如“湖北油菜籽价格‘高台跳水’”,用“高台跳水”比喻价格跌差过大。
(5)简练:
要言简意赅、精炼明快。
如“莫让化肥‘肥’干部”。
2、导语:
即文章的开头,通常是第一个自然段。
导语的写作有三个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
事实、简洁、艺术,写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
比如,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新闻的导语只有12个字:
“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
如果导语过长,主体过短,就成为畸形儿;或导语过短,结尾很长,这又失去美的比例。
概括起来讲,新闻导语有三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
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
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
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
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
一般分为三种形式:
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3、主体:
从文章的三段式来说,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
那么,新闻则要做到“豹头、猪肚、鱼尾”。
豹头,即新闻的导语,它如同救火前的一呼。
而拖沓的行文,迂回的格调,掩饰的笔法,都会在分与秒的时间内影响信息的传播。
所以导语要如同出洞的豹头,干净利落,双目有神,以简结明快的语言。
猪肚,主要指主体部分。
因为是具体说明新闻事实的,所以文字较多,内容须丰富,像猪肚一样圆。
鱼尾,新闻的结尾。
由于新闻在结构上要将主要事实置于开头,所以有的根本不要结尾。
如倒金字塔式的新闻就是这样。
有的新闻即使有结尾,也是随主体的展开而自然收来,像鱼一样,从鱼身到鱼尾渐渐缩小,自然完结,无须另外加一个段落来结尾。
豹头、猪肚、鱼尾只是新闻结构“心灵产品”的定型,还不是具体的结构本身,它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只有通过一定的媒介,将它具体转化为物质形态,才可使读者可视可触。
这好比是一座漂亮的楼房,图纸设计得再好,毕竟只是线条勾画的平面图。
只有运用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将之转为立体的物质存在,才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俗话说,“人要衣装,马要鞍状”。
所以新闻需要优化的语言,将“心灵产品”予以物态化。
主要表现为:
1、短小精练:
新闻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就报道员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自己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
新闻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
新闻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
4、背景:
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1)简结精炼,把握跨度。
就是用简洁的文词,精炼的句子,表达极为丰富的内容。
新闻的篇幅短小,行文简明,但又要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
它的显著特征是:
句与句的连贯,段与段的衔接。
表现为一种跨度美。
其跨度有两种形式:
A、时间跨度:
有的新闻事实切取的尽管是“最近点”的片断,但却涉及到纵的时间线上的一些事实,只有对其做出叙述和交待,才能表现出事实的意义。
在用语言表达时,不平铺直叙,从头道来,而是进行跨越与跳越。
b、空间跨度:
有的新闻切取的“最近点”的生活事实,虽然有它自身存在的空间范围,但它并不孤立。
它与周围空间的事物有着联系,只有写出这种联系,才能揭示出新闻事实的意义。
(2)一语中的,开门见山。
钝刀割不下肉,钝锥扎不出血。
新闻事实是具体的,在表达时最好开门见山,一语中的,将新闻事实直截了当地叙述出来。
切不可用沉长的语言,绕绕弯弯,穿靴戴帽。
(3)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从导叙和形体上看,句子有长、短两种,长句子数多,组成的成分也复杂,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六大成分;而短句则简单,只有主谓宾三个主要成分。
短句,由于修饰成分少,字数少,就显得简练、干脆、利落、直接了当,写起来也快速。
(4)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新闻要写的带一点“微笑”,像厨师手中的菜提样“活”起来。
这就需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做到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