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报告.docx
《野外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实习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野外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
绪言
(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
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
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
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
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
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
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
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
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
第二章:
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
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
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
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第三章:
构造。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
少华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秦岭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秦岭地质构造带。
少华山隶属于秦岭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
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秦岭及其周围山脉相继隆起。
少华山山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构成复杂,背斜较易观察,向斜成山不明显。
岩层层理较清晰。
岩石表面风华严重,节理较为明显。
野外实习报告篇220xx年7月13日,结束了泉州、厦门站的动物野外实习后,我们来到了南靖和溪,由孔祥海老师带队,开始了这次的植物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了解采集地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
7月13日下午,从实习宿舍(和溪镇热带雨林实习基地)出发,在孔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和溪镇沿着公路认识沿路植物并采集标本20余种。
7月1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乐土雨林.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路认识了许多植物.并以小组为单位(五人一组)采集标本70余种。
同时压制了所采集的标本。
7月14日下午,校车再次把我们送到乐土雨林后便返回了。
我们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路认种并采集标本50余种。
同时压制了所采集的标本。
7月15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仙岭,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山路认种并采集了30余种植物标本。
7月15日下午,我们在宿舍压制所采集的标本。
(并在晚饭后返回了学校)
7月16日,回到了学校,我们在实验室忙着压制标本,挂标签,复习巩固。
7月17日上午,针对这次植物野外实习,以小组为单位孔祥海老师对我们进行了考核。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南靖和溪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
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所采集的160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目有所认识。
到现在,我还记得种子会粘人衣服的鬼针草,属于百合科有着好听名字的吉祥草,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有药用作用的积雪草,天南星科的名符其形的一把伞天南星,跟姜长得很相似的高粱姜……
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
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
南靖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
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
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
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要把理论联系实际:
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
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
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
2.要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
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
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
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
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
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
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3.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
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
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
木本还是草本?
直立还是攀缘?
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在南靖实习期间,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
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
总之,这次野外实习真的很有意义,使我得到了很多收获。
野外实习报告篇3实习时间:
20xx年7月7日——7月18日
实习地点:
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
实习人员:
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学生
实习目的:
1、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地质现象,
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3、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
4、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
5、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
6、了解实习区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
7、初步分析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般轮廓
实习概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在杨东林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100多名同学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了为期11天的地质地貌实习。
尽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师们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践,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一、实习区概况
实习地点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周围及海滨地带,距太原市900多公里。
其中北区实习区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区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南距秦皇岛市约23公里。
本区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北依燕山,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大石河河谷内的南部落,海拔70米。
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有秦青铁路、地方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便利。
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
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二、实习主要内容
(一)地层
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它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之间的一个隆起构造上,地层序列与华北地台标准剖面大同小异,见下表
1、元古界
(1)龙山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
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
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
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
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
厚91米。
(2)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
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
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
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厚38m。
2、古生界
《1》寒武系
下统
(1)府君山组:
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
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层,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
本组属浅海沉积相,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分明显。
底部尾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碎屑。
厚146m。
(2)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
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
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
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
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
厚71m。
(3)毛庄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较好,化石丰富,可作为标准剖面。
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称猪肝红。
以褶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
厚约112m。
中统
(4)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
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
含有三叶虫化石。
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
厚101m。
(5)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
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
三叶虫化石最丰富。
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厚130m。
上统
(6)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
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
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
主要三叶虫化石有:
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
厚102m。
(7)长山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
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
三叶虫化石主要有:
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
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
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8)凤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
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
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
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
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
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
厚92m。
《2》奥陶系
(1)冶里组
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
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
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
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
厚125m。
(2)亮甲山组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
属浅海沉积。
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
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
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
层厚118m。
(3)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
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
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
化石有:
头足类和腹足类。
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
白云岩具”刀坎痕”。
层厚101m。
《3》石炭系
(1)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
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
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
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
鳞木、科达、芦木等。
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
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2)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
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
含植物化石:
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
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
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
瓦家山剖面厚48m。
《4》二叠系
下统
(1)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
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
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
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
含植物化石:
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
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
由三个韵律组成。
属湖泊相沉积。
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含植物化石:
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
层厚115m。
上统
(3)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
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
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
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
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层厚72m。
(4)石千峰组
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
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
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
含植物化石:
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
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
厚150m以上。
(二)岩浆岩
柳江想写内部与边缘存在规模不等时代不同的火成岩岩体。
盆地西侧有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形成高耸陡峭的地势;侵入向斜西翼的岩脉岩墙一般偏酸性,向斜动东翼为规模不大的中性岩脉,岩墙等,中生代的火山喷出岩(鞍山岩)分布于向斜盆地的核部,形成盆地内的高山。
1.侵入岩:
花岗岩、花岗斑岩、灰绿岩、闪长玢岩
(1)花岗岩所见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近,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岩体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大。
其中有很多混合岩化迹象和老变质岩的残留体或捕虏体。
西部花厂峪一带的花岗岩,属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岗岩。
岩体大,呈肉红色,由正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具中细粒显基斑状结构。
2.花岗斑岩
潮水峪村和沙锅店等地出露花岗斑岩岩墙。
3.灰绿瑸岩
比较集中于亮甲山采石场,岩石呈暗绿色,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4.闪长玢岩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
喷出岩:
安山岩
安山岩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类型丰富,颜色以灰绿色为主,少数为暗紫红色,呈块状构造,少数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三)构造
本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边缘,又因现代燕山隆起与渤海拗陷的过渡带以及燕山山脉由东西转转向北东向的肘状部位,应力比较集中,故新、老构造均比较发育。
据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资料,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以nne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nw向断裂、ne--nee向断裂和ew向断裂,此外,在山海关之北尚发育有环状断裂。
柳江盆地地处秦皇岛市北,其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
(1)褶皱:
柳江向斜位于华北地台......
(2)断层
(3)地质构造发展简史分析
(四)地貌
(五)矿产
(六)其他
野外实习报告篇4今年7月中旬,为了深刻认识和巩固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知识,我们级人文城规跟随着唐院长来到韶关进行我们大一暑假的实习。
韶关位于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
而且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丹霞山更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
第一天我们在去帽峰山的途中观察到典型的平卧褶皱,沉积时是水平的,后来由强烈的挤压力和构造变动使地表发生塑性变动,主要是碳酸盐岩和石灰岩,厚度都大于1米,属于巨厚层沉积。
马路的对面采石场,有典型的断层构造,中间接近水平,两边近于直立,根据山体两侧岩石的颜色和岩性差异,判断可能为正断层。
不难看出,这一带的泥盆纪的地质运动比较活跃。
可以推出,平卧褶皱受到断层干扰。
随后,我们来到帽峰公园南部,沿着公路由北往南走,出露地层由新到老,观察岩层产状及性质,可以明显发现开始是以泥灰岩为主,伴有粉砂岩、泥质灰岩、页岩,后来以石灰岩为主。
中部存在较多层间揉皱,小型断层,考虑到属于海相沉积,初步判断为潮间带到潮下带过渡类型,地层由几厘米的薄层变为几米的厚层,说明沉积环境由复杂多变变为稳定,北侧为帽子峰组,南侧为天子岭组。
最后,我们来到武江边观察河流的发育,河流在弯道处存在横向环流,使凹岸侵蚀后退,凸岸堆积生长,而在河流一侧可观察到三级河流阶地。
7月10号我们乘车到达广东韶关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首先观察的是石炭系下统、石凳子组的断层构造,观察到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所以判断为逆断层。
返回出口的路上观察到灰白色带状的方解石脉。
步行到达芙蓉山的石炭系下统测水组的煤窑所在地,()主要成分为煤矸石。
往上步行到达古生物化石的沉积地点,图示为挖掘化石所获。
在登山终点,我们观察到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蚀洼地、峰丛及芙蓉湖的秀美景观。
芙蓉湖岸边,我们观察到山体的向斜构造,向斜判断依据为岩层受到水平地质运动挤压后岩石由老变新以及地形起伏状况。
第三天,我们去到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不过在去的路程中,我们先在国道106线2202公里+250米的地方下了车,这里有一个性质为古浈江河流阶地沉积的地貌点。
我们对其进行了观察,发现它是二元相结构,地层的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地层的下部为河床相沉积,它的成分大多是粘土粉砂粒、鹅卵石、泥沙,而且从鹅卵石有规律地朝同一方面排列这一现象,可看出古浈江河流的流向是近似水平的。
随后,我们进入了丹霞山景区。
一路往上走,我们来到了著名的阳元石景区。
阳元石已经有3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绝景”.它的性质是蚀余石柱,其岩性属于碎屑岩类(包括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砾石岩)。
阳元石是由于地壳抬升后,两组岩层相互交叉,流水沿着节理面侵蚀搬运,即是由垂直节理发育而形成的。
在阳元石的表面我们能看出水平层理,这是由于岩层岩性软硬不一,软层被侵蚀凹陷,硬层不易侵蚀被保留而形成的。
后来我们又坐上车,来到了一处性质为水平韵律层理与节理发育的地貌点。
它是由于地壳抬升后巨大岩块由错落方法坠落形成,而又由于其下错的岩块形似向上爬行的鳄鱼,故称“鳄鱼上山”.其岩石的本色是红色和白色,但因雨水冲刷而发黑。
岩石的沉积层基本上为水平层理,其上的黑色条带上有鹅卵石,反映了河流相与湖泊相转换的古地理环境;岩石的红色部分反映的是交错层理和斜层理,其倾斜方向代表古水流方向和流速大小。
第四第五天我们来到马坝人遗址、大峡谷,这是实习内容的`最后一部分了。
在路上我们还看到一个滑坡体现场,我们亲自爬到滑坡体的对面进行观察,老师们给我们介绍了滑坡体形成的特征以及我们面对滑坡体可以采取的一些防护措施。
真正到野外实习了我们才会发现,原来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就蕴含知识。
在你经过一大堆黄土的时候,你绝不会想到那叫滑坡体,也不会想到我们还总结出它们的特征以及应对措施。
要观察大峡谷,光有观察力还不够,还要有体力。
在大峡谷中我们可以看到跌水、瀑布等,在汗流浃背之际感受水流冲下来引起的气流,真的是应了那句广告词“透心凉,心飞扬”.当然,那一千多级的阶梯更是考验人,所以我觉得我们去实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更是磨练人的一个过程。
当有想偷懒的同学问院长可不可以不爬的时候,院长调侃地说,你可以不上来,但一定要下去。
是的,大峡谷下面没有缆车,所以只能通过爬楼梯的方式上来。
但是当你重返“地面”的时候,你会为自己自豪的。
最后一站就是马坝人故址。
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步入溶洞之中,不禁佩服古人竟会找到如此宜居之地。
为时五天的实习,你会发现你不仅仅在思维能力上得到极大提高,更能练就坚持的毅力。
和组员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不一样的视觉来看生活!
野外实习报告篇5地点:
湖北省黄梅县
时间:
20__年11月6~8日
活动流程
20__年11月6日中午十二点半,全体成员准时整装在教一楼门前集中。
刘老师做出发前的动员,主要强调了这次活动的纪律,最核心的问题是活动中绝对服从小队长的领导。
下午一点整,各组开始出发,计划于下午6点前到达目的地黄梅县,搭帐篷,露宿。
五点钟到了地点:
于是我们开始搭帐篷:
貌似帐篷不怎么好搭。
就数那晚睡的踏实~
晚饭自理,饭后自由活动,小组队员相互认识,互相了解,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其实我们组是最棒的。
次日进行4小时的山地穿越与岩降,主要是体力和毅力上的考验,途中有些同学体力不支,但是大家相互搀扶,没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