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新闻概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9807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电新闻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电新闻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电新闻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电新闻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电新闻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电新闻概论.docx

《广电新闻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电新闻概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电新闻概论.docx

广电新闻概论

第一章总论

&S226;一、新闻写作的产生和发展

&S226;14世纪-16世纪:

消息产生——朴素的记录

&S226;17、18世纪:

新闻评论——阶级斗争的工具

&S226;19世纪:

廉价报纸——形成倒金字塔结构

&S226;1922年11月美国匹兹堡电台诞生,广播具有传播迅速、声音的表情性和音响的写实性

&S226;20世纪30年代以后,立体报道、现场录音报道等广播报道形式迅速兴起

&S226;20世纪60年代后,电视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大众传媒,电视新闻写作也日益成熟

&S226;二、广播媒介写作发展的几个阶段:

&S226;文体写作方面完全照搬报纸新闻写作的模式。

&S226;开始经营自己的新闻报道业务,出现自己的新闻文体

&S226;广播文体基本格局形成。

文体有动态新闻报道,深度报道、广播评论、广播分析节目也已成熟。

&S226;电视发展:

画面加解说从一开始就成为电视新闻的主要传播方式。

&S226;三、电子媒介新闻写作的特点

&S226;广播电视的写作在整个媒介传播的过程中并不具备独立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它的写作并不是纯粹的,必须受到媒介特性的制约。

&S226;电视传播的新闻写作都具备通俗性的特点,这是由电子传播的传播特性,更准确地说是其受众的接受特征所决定的。

&S226;电子媒介的写作在整个文本制作中有一种隐蔽性的趋势。

&S226;四、广播写作的基本规律——为听而写

&S226;广播的传播方式:

声音——设备——射频信号——设备——还原声音

&S226;声音的特性:

速度330-360米/秒,入耳在大脑中保存6-10秒,少数形成记忆,易损耗和易混淆性

&S226;广播的特性:

快速、覆盖面大,缺点:

选择性小,无法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及展现各类辅助性符号,效果有限,容量小,口播200字/分

&S226;五、广播写作的基础——理解声音符号

&S226;坚持用声音符号——有声语言、音响和音乐

&S226;不同声音的互补与协调:

压低混播

&S226;控制冗余:

保留必要冗余,剔除绝对冗余——交待背景,加以解释,为听众提供理解新闻事实所必需的有关材料;适当地重复叙述

&S226;六、广播电视语言

&S226;语体:

谈话体,说话较为随便,结构较松散

&S226;一种特殊的口语,是一种加工过了的新闻口语,要符合新闻语言的要求,如准确、具体、间接、生动、鲜明等。

&S226;注意:

可以适当适用最新的语言,要恰当处理方言词与普通话标准词汇之间的关系

&S226;模拟语境:

模拟出一个基本接近于生活中的语境;“一对多”;模拟“一对一”;模拟现场;模拟对话;对播语境等

&S226;七、广播电视语言遵循的原则——口语化和通俗化

&S226;语音的响亮优美:

尽量使用开口呼的词;多用平声字,配上仄声字,读起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多用双音词,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

&S226;句式简短:

节奏舒缓、简洁有力,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短句子变化更多,短小的音句顿进结合,使得句子的脉络和听众收听时的心理时间流一致;少用修饰语;尽量不用倒装句式

&S226;巧用修辞:

比喻、对偶、问句等

&S226;八、广播写作中词语的选用

&S226;选词为了便于理解;区分同音词;正确使用简称和缩略语;文言词的使用;

&S226;多用实词、少用虚词:

数词的使用应该具体化,不应该简单列举,少用“术语”,多用“熟语”

 

第二章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S226;一、记者的职业素养“三才说”

&S226;1、记者的“识”——就是卓识、慧眼、就是能够分清是非,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政治眼光,就是政治鉴别力。

——重视理论学习

&S226;2、记者的“才”——就是才能,表现为精通业务,能熟练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新闻规律,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准确抓住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具备了解客观事实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

&S226;3、记者的“学”——就是学问,知识渊博。

&S226;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

&S226;1、新闻事实的“六要素”——what、who、when、where、why、how

&S226;2、“用事实说话”——叙述事实、掌握分寸、尊重科学

&S226;3、西方的客观主义

&S226;A他十分称职B他是密执安大学毕业,有十年工作经验

&S226;A这个案件的判决是不公正的B检察长说,这个案件的判决是不公正的。

&S226;A他因跳窗自杀致死B他因自窗口坠下致死

&S226;4、新闻报道的艺术性——生动、趣味、文采

&S226;三、新闻写作笔法:

新闻写作中使用的一些特有笔法,从文学作品中借鉴的如叙事、抒情、议论、描写、悬念、伏笔、夸张、反复、排比、对照等。

&S226;四、新闻语言:

具体、准确、简练、通俗

&S226;把“六何写出来”。

&S226;多用具体、形象的语言。

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和名词。

&S226;在写大场面的时候,也要具体做到“弃多写少,弃大写小”

&S226;要恰如其分地叙述:

不要使用一些大而不当的词语,一些似是而非的词语。

&S226;要划清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的界限:

&S226;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多查字典

&S226;多用短句,长短结合:

句子用词的平均长度——最易读的句子:

8个词以下;易读的句子:

11个词;较为易读的句子:

14个词;标准句子:

17个词;较难读的句子:

21个词;难读的句子:

25个词;很难读的句子:

29个词以上

&S226;多用平常的字词——通俗易懂;巧妙地处理好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语言;要用活数字,使数字具体化、形象化;要注意数字的真实性、权威性、科学性;数字要少而精,不要用得过滥

&S226;口语化、简明化;具体化、形象化

&S226;美联社守则:

学不会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的人,不必为美联社写作

&S226;多用顺序句,不用倒装句;多用单句,慎用复句;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副词,慎用关联词。

&S226;四、新闻作品的结构技巧

&S226;倒金字塔结构:

就是以新闻事实的重要性递减为顺序安排材料的结构方式,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照“重要——次重要——次要”的顺序,安排其他事实材料。

特点是头重脚轻,适于快速写作,突出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新闻传媒间的竞争,在动态性新闻、篇幅较长的报道中常用

&S226;非倒金字塔结构: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或逻辑关系安排组织材料,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远及近的方法布局谋篇。

脉络清楚,靠情节的发展吸引受众看完或听完全篇。

突出冲突性、悬念性、故事性

&S226;悬念式结构:

是金字塔结构的发展和完善,从作品的整体着眼,打乱新闻事实的时间和空间,巧妙地选取新闻事实中最精彩的材料,在篇首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初露端倪,却悬而不决,几经周折,待到篇尾才将原委点出,将最精彩的材料托出。

注意:

要把握好“悬”和“释”的临界点,要善于控制时间

&S226;五、新闻作品写作的要求

&S226;新鲜:

新鲜、新颖的形式,最新鲜的内容

&S226;简明:

最精练简短的文字,最典型的材料,反映出事实的实质,阐明主题,要抓住所报道事物的要害,要善于抓住特点,抓住矛盾的特殊性,要舍得割爱。

&S226;深刻:

给人提供新的信息,使人思考和得到启迪。

选取更能深刻反映事物内涵的角度,提炼深刻的社会主题,报道应具有预见性,穿插一点富于哲理的语言。

&S226;可读性:

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易于接受。

&S226;例1:

关于辛普森案件判决的一段报道:

此刻全美国屏息静气聆听宣判。

人们几乎停止了一切活动,不工作、不上课、不打电话、不上厕所、不遛狗。

在机场,旅客和机场工作人员因专注看电视而使飞机推迟起飞,亚特兰大机场的一名机组人员不识时务催促旅客登机,结果被100多名旅客大吼,叫她闭嘴。

迈阿密巴奈特银行的出纳员停止数钞票,排在柜台前的长龙突然消失,人们都涌到电视机前面去了。

&S226;例2:

拉萨响过了第一次春雷,覆盖四周山上的积雪消融了,大昭寺前的唐柳吐出了新芽,成群的大雁和灰鹤在拉萨平原的上空翩翩飞翔。

春天来到了拉萨。

如:

5月26日的深夜,一辆急救车在上海的马路上急驰而过。

&S226;例3:

这屋子虽小,却常挤满了人。

班里的学生来问功课,高考落榜的学生准备再考,已工作的学生来请教问题,再带上他们的好学的伙伴……常常是七八个人围住了王老师,十几只胳膊压在那张小桌上。

有一次,小桌承受不住这持续的重压,“哗”的一声塌了下来。

常常是:

学生们在这里“饱餐”了一顿数学,满意而去,可王培德一家还空着肚子。

&S226;她不施脂粉出现在银幕上,美国的化妆品马上滞销。

她在影片中扮演修女,进入修道院的女子顿然增加。

一个影迷从瑞典把一头羊一路赶到罗马作为礼物送给她。

多少信上只写上“伦敦英格丽·褒曼”,便送到她的手中。

英格丽·褒曼是当时最有魅力的女性,但是她始终保持了自己的本色,热衷于舞台,热衷于生活,爱吃冰激凌和爱在雨中散步,在演员生活中喜欢扮演每一种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也尽量领受生活的情趣。

英格丽在斯德哥尔摩、好莱坞、罗马、巴黎和伦敦用5种语言登上舞台、银幕和电视屏幕,无往不胜。

她拍摄了47部影片,三次获得奥斯卡奖,一次获德埃米奖。

她有子女4人,是位慈爱的母亲。

她以狂热的精神献身于工作。

陈镜开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记录

&S226;新华社上海1956年6月7日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轻量级举重运动员陈镜开,7日在上海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温奇1955年在慕尼黑创造的最轻量级双手挺举132.5公斤的世界记录。

&S226;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打破世界记录。

&S226;陈镜开是7日下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上海市举重联队同苏联举重队举行的一场友谊比赛中,打破这项世界记录的。

&S226;陈镜开今天打破世界记录时候所举的杠铃的重量,在比赛前经过称量,证明完全合乎标准;打破世界记录以后,当场称量陈镜开的体重是55.5公斤,没有超过56公斤的规定标准。

&S226;今天担任裁判的三个裁判员中,有两个是苏联举重队中的国际裁判尼·科歇列夫和扬·斯帕雷。

&S226;陈镜开今天在第三次挺举的时候举起了133公斤。

当他举起这个重量超过他体重一倍以上的杠铃以后,三个表示成功的白信号灯同时亮了起来。

当他放下杠铃以后,裁判员们兴奋地把他抬了起来,在场地中、苏两国举重运动员跑上来同他拥抱。

3,000多名观众起立热烈鼓掌。

&S226;陈镜开今天双手推举地成绩是87.5公斤,双手抓举的成绩85公斤,他的举重总成绩是305公斤。

这个总成绩还打破了最轻量级举重总成绩295公斤的全国记录。

&S226;意大利足球队半决赛失利

&S226;新华社那不勒斯1990年7月3日电阿根廷人结束了意大利人一个长长的梦。

&S226;今天在那不勒斯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半决赛中,阿根廷对在最后的点球大战中以5比4淘汰了意大利队。

&S226;比赛一结束,圣保罗体育场响起了一片无可奈何和充满悲怨的呐喊。

片刻,在阿根廷球迷的高歌狂舞之后,看台上却异常的安静,意大利球迷毫无表情、沉寂无言地离开了球场,留下了满地地红色喇叭和一些撕碎的国旗。

&S226;……

 

第三章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S226;消息的基本结构:

导语、主体、结尾

&S226;广电消息写作的特殊要求:

短小精悍——以300-500字为宜,最长也不要超过1000字;单线结构

&S226;标题的制作:

新闻内容的精粹,对新闻内容最鲜明、最精练的概括。

&S226;标题的作用:

揭示新闻的内容,传递消息的主要信息;评点新闻事实,引导受众理解新闻的主题;吸引受众关注;区分新闻类别

&S226;消息标题的特点:

动感,冲突;美感;有趣;精练;通俗

&S226;标题的制作要求:

准确表达事实,精心提炼主题;注意词语修饰——准确、生动、鲜明、简洁

&S226;分析以下标题:

&S226;《上场11分钟,两个篮板,三次犯规:

姚明首战交白卷》《演砸处子秀不是世界末日》

&S226;《群龙翻江终有首钱红逐浪报捷来》《以世界上最锐利的矛攻世界上最坚固的盾》《屡口也门不开从此风高路斜》

&S226;《老瓦顶上有小孔》《3比0,爽!

》《中国雄起霍顿下课》

&S226;《点球贝克汉姆完美复仇》《约翰逊“欺骗”了整个世界》《约翰逊真的欺骗了整个世界》

 

&S226;导语类型

&S226;叙述式:

以直接叙述的方法,把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明地叙述出来,开门见山、精练扼要。

1979年11月25日凌晨3点30分,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的渤海二号钻井船,在渤海湾迁往新井位的拖航中翻沉。

当时船上共74人,有72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3700多万元。

这是世界石油勘探史上少见的重大事故。

&S226;描写式:

对新闻人物,、现场或事实,进行简洁而有特点的描绘,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辆从上海开来的长途汽车,满沾着尘土在海盐站停住。

车门打开,一位个子瘦小的中年人,肩扛一个大包袱,匆忙地走下车来。

对于他,海盐县城的老一辈几乎无人不晓:

远近闻名的“步家裁缝”的后代,大名叫步鑫生。

&S226;设问式:

就是在新闻的导语中,把事实的矛盾、文体鲜明地提出来,然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以引起受众的关注与思考。

里根总统的任期已经过了3/4,美国的经济还能改善吗?

前途看来很不乐观……

&S226;评论式:

把对新闻所报道的人物或事实的评论放在开头,一上来就揭示事实的意义和目的。

清道工成为昨天上海的新闻人物。

14日清晨,在著名的南京路上,报社和电视台的摄影记者都把镜头对准一群正在进行扫街表演的青年清道工人。

&S226;引语式:

就是在消息的导语中,引用新闻人物有特点的或有权威性的语言,点明新闻的主题或体现新的思想或某一政策,从而给受众以启迪和教育。

“当了劳模不一定要提拔,名声大了也未必都做官。

让我干适合我特长的工作才是对我的重用。

”全国三八红旗手、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包头市东河区掏粪工张新玉最近离开领导岗位,重返掏粪第一线。

&S226;诗词式:

即在消息的开头部分,运用诗词,谚语、民谣等作为导语,使表达多变,为新闻增添情趣。

西口,一提起西口,人们就会想起那凄凉悲惨的陕北民歌: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实难留;提起你那走西口,两眼泪长流……”

 

&S226;比喻型:

本报讯,孟岗乡苇团村王印修等6户农民“自由恋爱”搞服装加工,一年都抱了“金娃娃”。

&S226;拟人型:

本报讯,据埃及《消息报》报道:

“斯芬克斯病了”。

&S226;虚拟型:

法新社电,如果一名大夫把日内瓦湖当作病人的话,那么他下的诊断室“严重的慢性消化不良和呼吸道感染”。

&S226;结论型:

本报讯,“长江何处是正源”这一举世瞩目的题目,在这次中国长江科学漂流探险队的科学考察中,取得新的资料。

&S226;悬念型:

合众国际社好莱坞电,由于看来一电视节目,结果一对姐妹今年平添了4万美元的财富。

&S226;对比型:

本报讯,北京市民争相购买仅仅十年前还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象征的钢琴。

&S226;主体:

精选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事实来说明问题。

&S226;主体承接导语,扣住中心,用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中已点明的新闻事实,并阐明新闻主题。

&S226;主体的三种展开方式:

按时间、空间顺序,即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安排层次,多用于写作重大事件的新闻、社会新闻和特写性新闻等;按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主次、因果、点面等)安排层次,许多动态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性消息大多采用这种方式;或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

&S226;结尾:

主体部分的自然延伸或归结。

&S226;结尾的方式:

&S226;小结式:

对新闻内容作概括性的小结,使报道内容具有完整性。

20多年的是非终于澄清,冤案终于平反,实践宣布了公允的裁判,真理在他一边。

&S226;评论式:

就是用精练的语言,对新闻事实加以评论,使新闻事实所含的普遍意义显示出来。

她对人民的忠贞,她的才华与勤奋,为自己树立起不朽的形象。

&S226;描述式:

在新闻结尾处描述事实中有特色的情景,加深受众的印象和感受。

 

&S226;引语式:

引用新闻人物、权威人士或群众说的话作为结尾。

&S226;展望式:

据悉,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解决问题的有关法规即将出台。

&S226;提问式:

……一些在领导岗位上的同志是不是可以向唐成学一点什么?

&S226;&S226;呼吁式:

……为此,制定一系列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S226;广电消息的背景:

是指关于新闻事实(或新闻人物)的历史情况、社会环境和材料。

突出新闻事实,衬托、强化主体,增强知识性、趣味性。

&S226;背景安排的方法与要求:

明嵌——将背景材料用一个段落置于不同的结构部分,传统置于主体与导语之间,置于结尾或化开分嵌。

隐入——用一定的方式将其分别隐入合适的部位。

&S226;说明性材料:

包括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等,是有关新闻事实的政治背景、历史演变。

地理环境以及新闻人物的注释和说明。

&S226;对比性材料:

就是用过去的或反面的有关材料与新闻事实作对比映衬,以深化主题,加深受众对新闻事实的人士。

&S226;注释性材料:

用有关名词术语、产品性能、科技知识等的注释。

 

第四章广播新闻专稿

&S226;广播新闻专稿的定义和分类;

&S226;广播通讯:

详尽、生动、形象地描写任务,有情节,有细节,有感情色彩,有褒贬。

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并用,篇幅比消息大,结构上的自由度也大。

&S226;广播通讯的特点:

新闻性、思想性、艺术性

&S226;广播通讯的写作要求:

&S226;结构安排:

思路连贯、线索清楚。

&S226;开场白:

“破题”,给听众作心理铺垫

&S226;声情并茂。

&S226;广播特写:

用特写手法来表现新闻事实。

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表现力的片断和创面,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报道体裁。

&S226;广播特写的特点:

瞬时性、细腻性、描绘性

&S226;广播特写的写作要求:

捕捉细节,突出一点;简笔白描,浓墨细描;动静结合,以动为主

 

&S226;广播专访:

记者对事先选定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报道

&S226;广播专访的特点:

新鲜性、专一性、现场感

&S226;广播专访的写作要求

&S226;选好题材,选准对象;留意现场,深入挖掘;手法多样,结构灵活

 

第五章新闻评论

&S226;广播新闻评论

&S226;广播新闻评论的形式:

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编者按语、广播述评、广播谈话、口头评论、录音评论

&S226;广播新闻评论的新闻性:

强烈的时效性,广泛的群众性

&S226;广播新闻评论的政论性:

思想性或政治性,强调导向,直抒己见,联系背景,剖析原因,预测趋势

&S226;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

短、浅、软

&S226;广播新闻评论写作的要素

&S226;论题的要求:

新闻性、重要性、贴近性、指导性

&S226;论点:

立论要新、高、奇;正确鲜明、角度新颖、口子要小

&S226;论据:

论据要正确、准确、充分

&S226;论证的方法:

&S226;例证法:

用事实证明论点,列举的事实要客观准确、列要充分、要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S226;引证法:

用事理证明论点,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引用的理论要具有权威性,注意可读性

&S226;因果证法:

用因果证明论点,因果明确、以因证果、因果顺序

&S226;喻证法:

用比喻证明论点

&S226;反证法:

用反证证明论点,通过否决对立面来证实自己的论点

&S226;重庆涪陵区541名学生放弃高考

&S226;重庆涪陵区今年有541名考生放弃参加高考,超过高三应届学生的10%。

昨日,涪陵区招办公布“2006年部分高三学生放弃参加高考的情况”:

弃考者多是农村学生,大学学费太高、毕业后工作难找是主因。

2003年,涪陵17所学校招生5500余人,去年12月,各中学上报给区教委的参加毕业会考总人数仅4837人,流失了663人。

而高考报名时缩减到4296人。

  

&S226;该区从未出现过如此多的学生放弃高考,为弄清原因,区招办对500多名弃考生进行走访调查。

结果显示:

264人外出打工;98人因经济困难等原因辍学在家;82人因成绩差升学无望,自动放弃;37人转到其他学校就读。

据调查,该区6所农村高中,弃考的达252人,其中涪陵二中104人弃考。

区招办延长报名时间到2月27日,接纳符合条件的考生直接报名,结果也只有几十个学生来报名。

  

 

&S226;涪陵区招办调查发现,高校收费高、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等,是弃考的主因。

  “农村的孩子上学太难了”这是放弃高考人数最多的学校张校长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他说,该校高一招生270名左右,如今还剩下130人,大学收费那么高,几个农村孩子读得起?

张曾对多个家庭做过调查,父母都在家务农的,一年能剩1000元就不错了。

“农民心里有本账,与其浪费几年,还不如提前出去打工。

 

第六章电视写作概述

&S226;概念:

电视写作是指以文字稿形式,通过电视传播给观众的各种口语表达为主的信息。

&S226;电视传播的特性:

及时性和迅捷性;现场的证实性;受众接受的轻松和随意性

&S226;电视写作的特性:

非独立性;不完整性;规范性

&S226;电视片的分类(略)

&S226;电视片写作涵盖的范畴:

电视新闻报道、电视评论、电视广告文案、电视节目策划、电视片脚本和解说词等

&S226;电视写作的主要目的:

规定或阐述电视画面的含义,发掘视觉画面的内涵,用语言补充视觉画面的不足。

&S226;电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强化文字表达基本功的训练;重视平时生活的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加强练习,尤以散文、随笔最重要

&S226;电视写作内容:

编导对节目的设想、阐述、拍摄提纲、拍摄方案、采访记录、脚本、解说词的写作和标题字幕等。

&S226;电视片的构成因素:

&S226;叙事因素:

述说事情的过程——既是对事情发展过程的一种交待,或者是显示人物行为的一种过程;同时还要揭示因果联系、抒发感情等

&S226;造型因素:

电视片的造型因素主要指画面、声音展示形象

&S226;抒情因素:

画面、语言、音乐等

 

&S226;电视片的表现手法

&S226;纪实:

强调事物原生态的积累,注重表现过程,重视长镜头的运用。

&S226;白描:

不加任何刻意的修饰,强调写实性,但注意突出重点,简练,有所选择,一般是有目的地抓住几个点来表现

&S226;象征:

通过对某一客观实体的外形结构和运动状态的展示,借助隐含于其中的表意因素引起人们必然的联想。

&S226;对比:

将两种完全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内容或表现形式组合在一起,反差越大、对比越强烈

&S226;横拟:

由此及彼,由现在而及过去的表现手法。

一般用在表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文物陈设之类的电视片,通过各种手段再现历史人物的某些活动、事迹、或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及其环境

&S226;真实再现:

人物表演加电脑动画制作

 

第七章电视新闻稿的写作

&S226;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要求:

&S226;符合立体化传播需要

&S226;和画面对应,相辅相成

&S226;和其他声音元素配合得当

&S226;口语化,力求简明扼要

&S226;即时感,尽可能用现在时态

&S226;节奏紧凑,每个字都言之有物

&S226;准确

&S226;增加信息量,强化信息质

&S226;用语要把握分寸

&S226;语法规范,逻辑严密

&S226;标题的作用:

引人入画,揭示内容,加深印象,衔接分段,美化荧屏

&S226;标题的写作要求:

表述准确,避免产生歧义,传达重要信息,避免假、大、空,高度概括,避免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