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鲁教版.docx
《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鲁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鲁教版
2014-2015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鲁教版)
(时间:
60分钟分数: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
A、左宗棠B、魏源C、林则徐D、谭嗣同
2、厦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许多特殊荣誉。
在近代史上,该地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③关天培血染虎门④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1840年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沉睡的中华帝国,中华民族屈辱抗争的近代史开始了。
这里的“枪炮声”是指()
A、甲午中日战争B、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其主要依据是()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6、某中学初二
(一)班准备举办一次“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主题参观活动,他们最应该去的地方是()
A、八达岭长城B、圆明园C、秦始皇陵兵马俑D、云冈石窟
7、余秋雨说: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D、郑成功收复台湾
8、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里悬挂着一副楹联:
提挈自西东,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塞霜边月,万里寒鸦相国祠。
这位名臣是()
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
9、《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0、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雨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是与哪一次侵华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在近代史上造成北京城的珍宝大量流失的侵略战争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2、清末一位小商贩说:
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花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
这份“礼物”是指()
A、列强在华办厂B、“门户开放”政策C、列强在华兴修铁路D、《辛丑条约》
14、下列属于洋务派为“求富”创办的工业有()
①江南制造总局②轮船招商局③汉阳铁厂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5、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兵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B、洋务运动只是表面做样子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D、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16、“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
A、顽固派B、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17、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
1895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听到的是()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B、赶考的举人上书光绪帝
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D、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18、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一部展现中国近现代沧桑历史巨变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大汉口》即将开机拍摄。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B、三民主义C、实业救国D、联俄联共
19、下列哪些事件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义和团运动④辛亥革命⑤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④⑤
20、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21、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训练新式军队
22、“皇帝到了,辫子割了。
”少年翟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某次革命的历史功绩。
这次革命的功绩是()
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②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
①《每周评论》②《申报》③《新青年》④《民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24、胡适说:
“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兔)”“三只兔子”因高举哪两面旗而闻名()
A、自强与求富B、维新与变法C、自由与平等D、民主与科学
25、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
60分钟分数:
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答题卡(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45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
请回答:
(1)老人60年来颠沛流离,受尽苦难可能与哪些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这几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根据19-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历程示意图,请将未填写内容补充完整。
(4)根据19-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5)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获取感悟,用以启迪今天。
回首近代化的历程,把你的感悟写出来。
2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有亡就在此一举了!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
同胞们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2010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大学探望广大师生,他要求同学们“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2)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写出“新阶段”的名称。
这个新阶段又包括哪四个革命时期?
(3)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未来。
结合上述材料和温总理的讲话,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或体会。
29、材料一:
请看下面的歌谣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南昌打响第一枪”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秋收起义失败后。
毛泽东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
这条革命道路是什么?
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3)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写出名称
(4)红军为什么要“远征”?
红军的“远征”开始于何时?
(5)红军在远征途中,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是什么会议?
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