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模拟高考42武汉四校高三年级联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9632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模拟高考42武汉四校高三年级联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2武汉四校高三年级联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2武汉四校高三年级联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2武汉四校高三年级联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2武汉四校高三年级联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模拟高考42武汉四校高三年级联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

《届高考模拟高考42武汉四校高三年级联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模拟高考42武汉四校高三年级联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模拟高考42武汉四校高三年级联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

届高考模拟高考42武汉四校高三年级联考试题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42)武汉四校高三年级联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101918:

52

湖北省武汉市四校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10月联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洿池(hū)     蟾蜍(chú)   崔嵬(wěi)     天梯石栈(zhàn)

B孝悌(tī)      跬步(kuǐ)   钿头(diàn)    渐车帷裳(jiàn)

C修禊(qì)     庠序(xiáng) 逡巡(qūn)     吐哺握发(pú)

D熟稔(rěn)     夹裙(jiá)   飧饔(sūn)     度长絜大(x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鞭笞   倨傲   溘死   舸舰迷津

B.沧海   九洲   樯橹   良将劲弩

C.狼藉   寂寥   踯躅   美轮美奂

D.睇眄   坚难  寒暄   契阔谈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美国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    ,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②二位大夫此时倒有一点正常人的     ,回答说:

“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③这样做    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时间,我就怕这个工程不能按时完工。

A置若罔闻    心志     固然        B 置之度外      心智     当然

C置之度外    心志     当然        D 置若罔闻      心智     固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5届高考模拟7月30日进行了在东太平洋海域第四次下潜试验,并采集到海底分布广泛的锰结核,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

B.温家宝总理6月27日在匈牙利访问时对西方记者表示,有信心控制通货膨胀,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并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C.国家多次调整货币政策,使从正规渠道借贷的资金趋紧,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从而很容易形成资金从相对宽裕的民间向趋紧的企业或行业流动。

D.第七年城运会向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年精彩难忘、绿色生态、欢乐祥和的体育文化盛会,它将在我国体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和影响长久的印记。

5.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

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

(《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

(《家》)

C.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

(《红楼梦》)

D.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

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

(《三国演义》)

二、文言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2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

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

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

“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帝曰:

“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普曰:

“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

”帝曰:

“吾欲下太原。

”普默然久之,曰:

“非臣所知也。

”帝问其故,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普曰:

“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

“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

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

上素嫌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曰:

“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

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

上寤,乃可其奏。

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

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

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皆与之议。

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曰:

“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

”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

③艺祖:

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特:

特意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

方法

C.惟稍夺其权                 稍:

渐渐地,慢慢地

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

赞成

7.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但能读《论语》。

﹙见上文﹚

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

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见上文﹚

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

岂得以喜怒专之。

﹙见上文﹚

刑以惩罪,赏以酬功。

﹙见上文﹚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见上文﹚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苏武传》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所谓生死肉骨也。

A.陛下小天下耶?

B.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

C.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

D.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9.《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

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

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

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

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

(3分)

(2)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不超过8处。

(4分)

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0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4分)

浣溪沙

北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梁启超曾将下阕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为“新奇的比喻”。

请简要分析这句比喻的“新奇”之处。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六小题)。

(6分)

(1)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

(4)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

(5)熊咆龙吟殷岩泉,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寒衣处处催刀尺,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7)长桥卧波,                      ?

                  (杜牧《阿房宫赋》)

(8)                  ,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四、现代文(论述类)阅读(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阿司匹林”的传奇

早在大约公元前1550年,人们就已经知道柳树的叶子可以止痛。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过用柳叶汁来镇痛和退热。

1763年4月25日,英国牛津郡的牧师爱德华·斯通给伦敦皇家学会主席写了一封信,报告了他应用柳树皮治疗热病的情形。

信中说,他5年里总共给大约50例病人服用这种树皮的粉末,几乎从未失败过……1874年,苏格兰医生麦克拉根用柳树皮提取物成功地降低了风湿病患者的体温,并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浮肿。

两年后,他的实验报告发表在了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后来,其他科学家从柳树皮中分离出水杨苷,并制备出水杨酸钠,也证明了它的退热、止痛和消炎作用。

从此,水杨酸钠就一直用于热病、风湿病和痛风的治疗。

不过水杨酸钠味道比较苦,而且服后人会感到胃十分不舒服。

1897年,在拜耳公司工作的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为他患有严重风湿病的父亲改造水杨酸钠。

很快,他找到了制成纯净乙酰水杨酸的方法。

随后,拜耳公司工业药品实验室主任、药物学先驱之一赫尔曼·德赖泽对水杨酸进行了缜密的研究,肯定了水杨酸的药理功效。

于是,拜耳公司在1899年2月以“阿司匹林”的名字给此药注了册。

阿司匹林最初的使用和推广,没有做很多广告。

拜耳公司起初只是免费将它提供给医生使用。

由于它效果好,立刻获得患者的欢迎。

医生们对此药也十分欣赏,仅仅两年时间里,各出版物上有关它的文章就达到了160篇,使它在全球的影响迅速扩大。

20世纪初著名的意大利歌唱家恩里克·卡鲁索一度因为头痛烦恼不已。

但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后,卡鲁索称,阿司匹林是“唯一能够减轻他病痛的药品”。

捷克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把阿司匹林看得更加神奇。

他认为,这是“少有的几种能减轻人生痛苦的药品之一”。

近年,除了解热镇痛消炎等药效,阿司匹林还被发现具有抗血小板过度凝集作用,1982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1988年美国2万多名男性医师参与的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使首次心肌死梗发生率降低44%,掀开了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脑梗死的新篇章。

由于其确切的疗效和低廉的价格,1985年,时任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长的玛格丽特·赫克勒向媒体宣布“一天一片阿司匹林,可以提高美国人民的素质”。

2007年,美国预防学会将阿司匹林、儿童免疫接种和戒烟并列为目前最有效的三种预防医学措施。

因此,在新药不断涌现、老药渐被淘汰的今天,它仍然是世界上被用得最多的药物。

1994年,全世界消耗阿司匹林的药片、胶囊丸、栓剂等数量多达362.5亿颗,总重量高达1.16万吨。

1997年,全世界产量增加到5万吨,如果做成500毫克的片剂排列起来至少有100万公里,可以在地球和月球间走一个来回。

阿司匹林的神奇还不止于此,1988年澳大利亚的G.Kune教授根据研究结果第一次提出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癌症。

2007年,一项针对近8万名美国注册女护士、随访长达24年的研究再次证实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死亡风险。

正如西班牙著名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在他的专著《阿司匹林的时代》中所说,阿司匹林是“文明带给人类的恩惠”。

(摘自《意林》(有删改)

15.下列对“阿司匹林”药效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能降低风湿病患者的体温,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浮肿。

B.具有退热、止痛和消炎作用,还能抗血小板过度凝集。

C.能使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预防冠心病、脑梗死等。

D.是治疗癌症的特效药,可预防癌症,显著降低癌症死亡率。

16.借用西班牙著名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的话,说“阿司匹林是‘文明带给人类的恩惠’”,对这样说的理由,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阿司匹林是人类通过搜集治疗病例,实验研究等科研活动才逐步认识并最终生产出来的。

B.阿司匹林深得专家学者的好评,英国药理学家约翰还因研究其疗效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C.在人类认识、生产阿司匹林的过程中,有大量专家学者参与,集中体现了人类的科学智慧。

D.阿司匹林用途广泛、疗效显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用得最多的药物,有效维护了人类的健康。

17.下列表述完全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阿司匹林的最初发现源于民间,人们用柳树叶汁或柳树皮来镇痛和退热是其最原始的疗效体现。

B.当科学家们从柳树皮中制备出水杨酸钠后,人们才初步认识了柳树中具有药物疗效的化学物质。

C.由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在美国阿司匹林受到高度重视,被置于“提高美国人民的素质”的高度。

D.在一项涉及人员多、随访时间漫长的研究中,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癌症死亡风险的疗效得到证实。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钢琴家的脚

陈 钢

在我珍藏的波兰版的《肖邦全集》的扉页里,印着一双秀长纤细、令人动容的手——那是肖邦的手。

就是这双手,流注出多少醉人的旋律,又演绎出多少变化万千的“音乐魔方”;手啊手——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

不知从哪天起,我突然注意起钢琴家的脚来。

因为在他们出台时,必先举足由幕后走到琴前;而这几步路,可真谓“寸步难行”啊!

他们有的如万里长征,步履艰难;有的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还有的活像是小脚女人赶集——急急匆匆,扭扭歪歪。

但是,有一位钢琴家的路却走得潇洒自若,怡然大方,他——就是傅聪。

而带他学会走路的,就是他的父亲傅雷。

这条路的路标上有四句话:

“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

”——这是傅雷给孩子的临别赠言。

为了让傅聪学会“做人”,这位精通洋学的大翻译家,既没有把儿子送到他早年留学的法国,也没有让他进音乐学堂;而是另辟蹊径,用近乎“私塾”的方式,从孔孟、先秦诸子和《战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自选教材,进行“道德规范”——“做人ABC”的教育。

傅雷认为,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道德规范”是生活中惟一的“圭臬”。

而当他将这个“圭臬”与古希腊罗马的崇尚自然,文艺复兴的崇尚人文,法国大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崇尚民主的精神相融合时,就构筑起一个“理想世界”的最高境界!

傅聪以后在国外生活了那么多年,面对着光怪陆离的西方社会和纸醉金迷的金钱世界,始终“视富贵如浮云”,而不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些人物,正好把富贵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目标”,就是因为精神境界中有这个“圭臬”所维系。

傅雷在家书中盛赞傅聪的前丈人梅纽因,说他在海牙为一个快要死的女孩子演奏巴哈的《恰空舞曲》和他1947年在柏林对犹太难民的讲话,是一种“符合我们威武不能屈的古训”的精神和气节;而傅聪也以孔夫子所称道的颜回为榜样,保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种“以清贫为自傲”的中国文人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

真是有“德”才有“品”,有“品”才有“境”,有“境”才能铸造高人!

而傅雷,就是这样带着儿子走人生之路的。

傅聪的艺术之路,是一条以民族文化根蒂来“开发”、“引爆”世界艺术顶尖的“通路”。

陆游示儿“功夫在诗外”。

可傅聪的功夫倒是在“诗内”。

他从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偷听爸爸同朋友谈话,谈论李白杜甫,他最喜欢的就是李后主的词。

他对中国古诗词的通晓决不逊于托斯卡尼尼(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对莎士比亚的熟悉。

傅聪在“肖邦”比赛前,他的演奏已被波兰教授认为“赋有肖邦的灵魂”,甚至说他是一个“中国籍的波兰人”。

他荣获的“最是波兰魂”的玛祖卡奖,更被认为是桩“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因为,这是由“一个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

意大利钢琴家阿高斯蒂教授对傅聪说:

“只有古典的文明才能给你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的意境。

”说得多好、多对啊!

傅聪就是这样弹肖邦的。

他弹肖邦,“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自己很自然地说自己的话”。

而且,肖邦又有李白“非人世”的气息和李后主那种“垂死之痛,家国之恨”的愁绪。

傅聪用李白来演绎,升华肖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得的是李白奖!

傅聪的艺术之路还通向大自然。

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

因为,大师的作品“就是从大自然,从人生各方面的材料中‘泡’出来的”,所以,“表达他们的作品,也得走同样的路”。

更重要的是,大自然可使人“荡涤胸中尘俗”,“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

从而获得一种“萧然意远,旷达怡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使演奏具有“生命的活力与搏击飞纵的气势”!

一开始谈的是“钢琴家的脚”,但步子一拉开,就不知不觉地走远了。

所以,得赶紧补上一句:

我可不是一味地提倡钢琴家的“练台步”,更不希望他们演奏时随意摇摆。

傅雷在家书中至少有八处提醒傅聪,弹琴时要“身如岩石,像统帅三军的主帅”,不能乱摇摆。

因为,“唯有肉体静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

                                                         ——选自散文集《三只耳朵听音乐》

[注]圭臬:

比喻准则或法度。

18.分析文中划线句“从大自然,从人生各方面的材料中‘泡’出来的”这句话的含义。

(3分)

19.从全文看,傅雷带着傅聪走过的路不仅仅是短短的台步,而且是            、[]

和                   。

(2分)

20.弹奏钢琴用的是手,而本文却偏偏写钢琴家的脚,这是为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4分)

21.从傅聪身上,我们看到傅雷的教育有哪些成功之处?

然后选取其中一点,结合现实谈谈体会。

(8分)

六、语言表达(12分)

22.下面是一场主题为“勿忘国耻”的晚会上两名主持人的串台词,请根据语境,填出横线处的内容。

要求不得少于50字。

(4分)

主持人甲:

1970年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

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

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这一惊人之举不禁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

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反而使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主持人乙:

                                                      面对日本政府的态度,一位中国老妇人愤恨地喊道:

“50多年前你们污辱了我的身体,今天你们还要污辱我的灵魂吗?

答:

                                                                                      

                                                                              

2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然后作答。

(4分)

2015届高考模拟2月17日晚,武昌公安分局东亭派出所接到日本来汉旅游的河源启一郎报警,称其自行车在汉街入口处被盗。

因该自行车价值1万多元,武汉警方予以立案,并连夜组织开展侦查工作。

20日,一条武汉网友为日本友人寻找丢失自行车的帖子,成为了微博和网络上的最大热点,近5万人转发评论,织下一张爱心大网接力寻找。

经过细致工作,办案民警于20日23时许在武昌南湖将被盗自行车追回,并连夜将车发还。

河源启一郎对警方帮其找回爱车表示感谢。

为以上的新闻材料拟一个标题,要求:

句式基本对仗,不超过20字。

                                                                      

24.为了了解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目前,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问题

一点点

对新大纲中的学生课外阅读要求是否了解?

41.8%

45.46%

12.7%

知道课外必读哪些名著吗?

38.2%

52.7%

9.1%

是否支持子女的课外阅读?

72.7%

20%

1.8%

子女是否爱好课外阅读 ?

45.6%

50.9%

3.6%

认为课外阅读是否有益?

49%

38.2%

7.2%

经常与子女交流读书情况吗?

34.5%

60%

5.4%

是否辅导您子女的课外阅读 ?

29.1%

60%

10.9%

请根据以上调查数据中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12字以内);并据此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4分)

结论:

                                                              

建议: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人总是要说谎的。

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

有的人偶尔说谎,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

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

不过,世界是由真实的材料构成的,谎言像泡沫一样浮动在上面,时间最终会使谎言消殆尽,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联想与感悟,或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联考参考答案

1.D  2.C   3.D

4.D【解析】A项语序颠倒,应将“在东太平洋海域”放到“进行了”之前:

B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C缺宾语,在句末加上“的局面”。

5.C【解析】在第一百一十九回,家人向王夫人报喜时,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

说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