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9543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考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考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考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考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题.docx

《教师招聘考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题.docx

教师招聘考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题

教师招聘考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题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指人的(D)。

A.身体发展B.智力发展C.个性发展D.身体和心理发展

2.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心理学家(C)。

A.维果茨基B.科尔伯格C.皮亚杰D.巴班斯基

3.(A)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A.遗传素质 B.身体素质 C.心理素质 D.环境

4.“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C)。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

5.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

6.教育中的拔苗助长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A.阶段性与顺序性B.整体性C.稳定性与可变性D.不均衡性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B)。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

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B)。

A.遗传素质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教育

9.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C)。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10.英国哲学家洛克对人的身心发展持什么样的观点?

(B)。

A.外铄论B.内发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平衡论

11.教育要抓关键期,这是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B.顺序性C.稳定性D.不平衡性

12.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由此,教育应该要做到(D)。

孟子

21.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是(B)。

A.弗洛伊德B.华生C.格塞尔D.孟子

2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把他们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这一观点源于(B)。

A.弗洛伊德B.华生C.格塞尔D.孟子

23.在格塞尔看来,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是(C)。

A.教育B.环境C.成熟机制D.基因复制

24.在威尔逊看来,决定人的行为的本质力量是(D)

A.教育B.环境C.成熟机制D.基因复制

25.“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

”这一观点源于(A)。

A.施太伦B.华生C.格塞尔D.吴伟士

26.“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

”这一观点源于(D)。

A.施太伦B.华生C.格塞尔D.吴伟士

27“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这一观点源于(D)。

A.施太伦B.高尔顿C.格塞尔D.霍尔

28.“天才是遗传。

”这一观点源于(D)。

A.施太伦B.高尔顿C.格塞尔D.霍尔

29.先天双目失明的人,也不可能成为出色的画家。

这说明遗传对特殊群体的发展起(C)。

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C.前提作用D.内在作用

30.一般来说,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A)。

A.减弱趋势B.增强趋势C.稳定趋势D.很难确定

3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A)。

A.对象B.方向C.性质D.目的

32.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这种特殊性表在它具有极大的(C)。

A.实践性B.活动性C.人为性D.能动性

3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B)。

A.学校教育B.能动性C.社会环境D.文化因素

34.学校教育既具有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同时也具有开发个体(C)的功能。

A.智商B.特殊才能C.非智力因素D.情商

35、“龙生龙,凤生凤”;“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认识体现了儿童发展观中(B)。

A.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教育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外因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36.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白板说”观点属于(C)

A平衡论B多因素相互作用C外铄论D内发论

37、个体身心发展的(B)规律决定了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

A.顺序性B.阶段性

C.差异性D.不平衡性

38.“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C)。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

39认为认得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是(C)的基本观点

A、自发论B、内发论

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0、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提出了(C)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B、巩固性

C、循序渐进D、直观性

41关于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原因,我国古代思想家(C)提出了“性三品”说,属遗传决定论者一派。

A.荀子B.孟子

C.董仲舒D.颜元

42关于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根本因素,我国古代思想家(B)从神学化体系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因此可划归遗传决定论者一派。

A.孟子B.董仲舒

C.荀子D.王守仁

4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C)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教育B.遗传

C.环境D.主观能动性

44.关于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B)提出了“教育万能论”。

A.华生B.洛克

C.霍尔D.高尔顿

45.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D.个体主观能动性

46.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B.主观能动性C.学校教育D.环境教育

47.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如一个先天失明的人难以成为画家;生来就聋的人难以成为歌唱家;一个无脑畸形儿,无论教育条件多么优越,都无法使他得到正常人应有的心理发展。

这说明(D)

A.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B.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D.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48.“龙生龙,凤生凤”;“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认识体现了儿童发展观中(B)。

A.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教育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外因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49.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因素是(B)。

A.环境B.遗传素质

C.成熟D.教育

50.(C)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在周围并影响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它是人生存和发展重要条件。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  D.天然环境

5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B)。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

52.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C)。

A.幼儿期B.儿童期

C.少年期D.青年期

5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突出了(C)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教育B.遗传

C.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

54.环境决定论又称(B)。

A.外铄论B.养育论

C.万能论D.遗传决定论

55.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的教育家是(C)。

A.佛洛伊德B.霍尔

C.洛克D.高尔登

56.在华生的眼里,儿童生活的环境就像一个模具,儿童个体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这个模具的形状,在这一点上,华生与(B)观点恰好相反。

A.佛洛伊德B.霍尔

C.董仲舒D.高尔登

57.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教育家是(B)。

A.佛洛伊德B.霍尔

C.董仲舒D.高尔登

58.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A)。

A.基因复制B.自然本能

C.种群回归D.直接环境

59.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包括社会实践和(A)。

A.能动性B.个体性

C.抽象性D.阶段性

60.下列不属于外铄论代表人物的是(A)。

A.威尔逊B.荀子

C.洛克D.华生

61.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进入中学以后则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B)。

A.不平衡向B.阶段性

C.顺序性D.个体差异性

62.现代化是以(D)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

A.政治B.经济

C.教育D.人

63.(A)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B.适应社会发展

C.指导社会主义建设D.培养人

6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包括内发论、外铄论、(D)。

A.单因素论B.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D.实践主体论

65.有人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人的发展,这种观点是(C)的代表。

A.内发论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C.外铄论D.单因素论

66.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政治性B.文化性

C.主体性D.群体性

67.孟子的“性善论”体现了(A)。

A.内发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

C.实践主体论D.能动论观点

68.主张性本能是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的是(B)。

A.威尔逊B.弗洛伊德

C.格塞尔D.华生

69.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墨子B.孔子

C.荀子D.孟子

70.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B)来实现。

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

71.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是(B)。

A.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B.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C.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72.在教育中搞“一刀切”,违背了教育的(D)规律。

A.个别差异性B.不平衡性

C.顺序性D.阶段性

7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A)。

A.教育教学工作抓住关键期B.教育工作要根据年龄分阶段进行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74.有人认为,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

A.个体差异性B.不平衡性

C.顺序性D.阶段性

75.人们常说某个人“因材施教”,这钟说法是说个体身心发展的(A)。

A.个别差异性B.阶段性

C.顺序性D.不平衡性

76.“不陵节而施”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B)。

A.阶段性B.顺序性

C.不均衡性D.差异性

77.遗传素质只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可能,人具有未待定化,说明人具有(D)。

A.可强迫性B.可改造性

C.可超越性D.可塑性

78.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D)。

A.学校教育B.成熟机制

C.个体主观能动性D.气候

79.(B)人的发展与动物的发展的显著区别。

A.实践活动B.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C.社会D.环境

80.人的能力通过(B)表现出来。

A.对话B.实践活动

C.考试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