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9531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docx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docx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对德《凡尔赛和约》;对奥、保、匈、土和约;凡尔赛体系的内容、影响和隐含的矛盾;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影响。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的学习认识到: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和反苏的国际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主权,实质上重新瓜分中国,进而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通过学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拨】

(一)知识引导.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时间:

1919年1月~1919年6月28日地点: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参加国:

27个战胜国

(2)操纵者:

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法国克里孟梭

(3)大国意图:

美国:

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计划”,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英国:

实行“势力均衡”政策,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

法国:

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意大利:

扩大领土。

日本:

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里夺取的权益合法化。

(4)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①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②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第一,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

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承认波兰独立。

第二,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其中,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岛屿被日本占有。

第三,军备上严格限制德国。

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只保留部分海军;不准拥有空军。

第四,德国要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5)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①对战败国德国进行了严惩和限制,建立起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奥匈帝国解体。

匈牙利分立,建立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部领土被割让给意大利;巴尔干部分地区并入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另一部分归还波兰。

其次,奥斯曼帝国解体,在欧洲仅保有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地区。

(6)评价:

构成“凡尔赛体系”的一系列条约,标志着战后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但也隐含着许多矛盾,这一体系不可能持久。

2.国际联盟

①成立:

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计划”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巴黎和会上起草了国联盟约,1920年初,国联正式成立。

②主要机构:

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

③宗旨:

盟约宣称它的宗旨在于:

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④性质:

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⑤操作国:

英法(美国因巴黎和会的结果对其不利,拒绝参加)

⑥解散:

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

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

⑦活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国联进行调查,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却要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却不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

.华盛顿会议

(1)背景:

一战后,美、英、日三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相互争夺。

为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而召开这一会议。

(2)时间:

1921年到1922年,参加国除美英日以外,还有中法意比荷葡。

(3)内容:

①《四国条约》:

美、英、法、日相约:

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

英日同盟解散。

②《五国海军条约》:

美、英、日、法、意分别规定各自的主力舰和航母的总吨位。

③《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又使中国陷入几个帝国主义

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④中日协定:

山东主权归还中国。

(4)影响:

①《四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其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对英国来说,既维护了英日友谊,又促进英美关系,使英帝国主义在太平洋上的巨大权益暂时得到保障;对日本来说,日本的扩张野心受到美英法大国的制约。

②《五国海军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美英海军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美国外交上的胜利。

③《九国公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

它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终于成为现实;它打乱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又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主义提供了条件。

(5)评价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中国地区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

凡—华体系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示意图

(二)重点、难点.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经过华盛顿会议,资本主义世界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秩序也得到了安排。

它同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即通常所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之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领土的再一次争夺。

当这场大战已经严重影响到资本主义本身的稳定性时,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行重新安排,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着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的,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

从凡尔赛和约到四国公约、九国公约,都是首先具有这种资本主义世界整体性安排的特点;而国际联盟和限制海军军备的规定,又是对世纪世界政治整体化趋势的一种最初的反映。

这种情况说明,战争和相对的联合,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不同政策。

而它们采取哪一种政策,取决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展的特定形势。

当涉及到不同利益国家或国家集团间的矛盾和冲突变得不可调解时,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而当战争危及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基础时,不同国家或国家集团间的相对联合就会取代战争。

在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稳定国内的经济政治秩序,避免革命,也会加强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

在世界现代史上,这种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联合趋势,将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

但在一次大战后的国际环境下,这种资本主义的联合还仅仅开始,因而是不成熟和极不稳定的。

第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它仍然是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体系。

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更加成熟,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之初,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已经开始冲击这种资本主义的新秩序。

而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联,却能打破外来干涉和颠覆,也说明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生命力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不稳定性。

第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特别是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30年代法西斯分子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取得统治和对外扩张。

在战胜国中,对势力范围的再分配也造成了各大国间的深刻矛盾。

这使得资本主义的新秩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种种的不满,20年代这个新秩序逐渐瓦解,到30年代又为新的国际危机所替代。

正如福煦所预言的: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2.一战后的世界主要矛盾

一战后的世界主要矛盾有下列四对矛盾:

(1)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表现为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

(2)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3)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4)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关于凡—华体系的矛盾及结合点可图示如下:

【能力提高】

例巴黎和会上,英国与法、美矛盾的根源是()

A.法国与美国联合反击英国

B.在处置战败国问题上英国有自己的主张.英国在欧洲大陆推行的“均势”政策与法美外交政策矛盾

D.英国极力维护其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霸权地位

分析:

A项和课本讲述不符,课本中涉及更多的是英法如何联手抗击美国的扩张。

B项不仅英国如此,其它各国都怀有各自的野心,在和会上明争暗斗,所以不是根源。

C项中英美应是共同反对法国称霸欧洲大陆的,故错误。

D项点出了各国(包括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争斗的根源,即帝国主义自身的利益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内容,故选D。

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点击思维】

例美国提出成立“国际联盟”,但最终又没有参加,其主要原因是()

A.它的外交重点在拉丁美洲

B.没有达到争霸世界的目的.它不愿负担重建欧洲的资金

D.它对巴黎和会的结果不满

分析:

美国提出成立“国际联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国际联盟”进而控制世界,但在巴黎和会上遭到英法的联手阻击,目的未能达到,最终没有参加国联,由此可知选B。

此题重在理清相关史实的因果关系,防止似是而非,张冠李戴。

【学科渗透】

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版图,变化最大的是()

A.德国的疆界

B.奥匈帝国地区.爱琴海沿岸

D.波罗的海三国独立

分析:

此题不仅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更考查到史地学科的渗透。

需要对欧洲的地理方位、一战后欧洲领土变化的插图相当的了解才能选出正确答案,变化最大的应在原奥匈帝国境内:

波兰复国,奥匈分立,捷克斯洛伐克建立,南部巴尔干的一部分并入南斯拉夫,还有一部分割给意大利。

故选B。

【高考巡礼】

例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分析:

此题是2001年全国卷的第27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的能力,审清题干,分析各选项是解题能否成功的关键。

A项更主要地体现了法国的目的和要求,C项是英国的主要目的,D项是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和此题无关,可排除,B项是上述操纵巴黎和会五国的共性,故选B。

【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历史人物

巴黎和会的六位风云人物

chsdatew:

st="on"IsROCDate="False"IsLunarDate="False"Daa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缔结和约的分赃会议。

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27个,与会的各国代表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各类工作人员1万多人,中国是战胜国,也派出了外交总长陆徵祥、驻美公使顾维钧等5名“全权代表”参加。

和会涌现了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威尔逊、奥兰多、牧野、顾维钧等六位风云人物,其中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和威尔逊成了和会的主宰,被称为巴黎和会“三巨头”。

老虎克里孟梭(1841—1929)是法国顽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曾两度出任总理。

他的政治手腕狠毒,发言咄咄逼人,富有煽动性,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和“倒阁圣手”。

巴黎和会召开时已有50年的从政历史,在和会上被推举为大会主席,为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他竭力主张肢解德国,要求德国偿付巨额赔款。

当其它国家提出异议时,他不是拍案反对,就是以退出会场相威胁,使会议多次陷入停顿和僵局。

但是法国的实力有限,“老虎”也不得不向自己的盟国作出一些让步。

狐狸劳合·乔治(1863—1945)是英国自由党领袖,第一流的资产阶级政客,曾任首相。

因其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犀利而荣膺“狐狸”之外号,列宁称他是“愚民部专家”。

巴黎和会召开时已有30年从政经验,在和会上任副主席。

这位机灵、矮小的威尔士人实

在令人难以捉摸,他为维护欧洲大陆的均势,让法德两国相互牵制,玩弄各种手段,使英国

的企图基本得逞。

他还伙同法、美、日等国,策划对苏俄的武装干涉。

百灵鸟威尔逊(1856—1924)是一个固执己见的资产阶级理想主义者,民主党人,曾连任两届美国总统。

小时候他被认为是一个迟钝的初学者,9岁时还不识字,且难于掌握基本算法。

但17岁以后通过努力学习,成绩进步很快,188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总统。

他本人也因博学多才,善于辞令而享有“百灵鸟”之称。

1918年1月,大战即将结束前,他就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俨然以世界领袖自居。

他打破美国总统不离开本国的一贯做法,亲自跑到巴黎参加和会。

在巴黎和会上,他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

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讲求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顿时章法大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唐吉·诃德”。

无足轻重的伙伴奥兰多(1860—1952),毕业于巴勒莫大学,曾执教于摩德纳大学和罗马大学,进入政界后历任教育大臣、司法大臣、意大利首相等职。

在巴黎和会上担任副主席,他对意大利利益有关的问题谈起来是滔滔不绝,对其他问题则少开尊口。

由于美、法反对意大利的要求,奥兰多一气之下退出会场,但时隔不久,他惟恐和会签订的和约将使意大利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又悄悄地返回和会,拣起中断了的谈判话题。

沉默的小伙伴牧野(1861—1949),日本内阁大臣。

幼时留学美国,回国后任驻意大利公使、文相、外相等职。

1919年,他和西园寺公望等以全权代表身份出席巴黎和会。

在和会上,他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因此他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据理力争的顾维钧(1888—1985),中国职业外交家。

早年赴美留学,曾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进入外交界任职,27岁出任驻美公使,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使节。

他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会议上,针对日本代表对中国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

最后他斩钉截铁地说:

“即令日本有驱逐山东德国势力之功,中国亦断不能以天赋之权利为报酬,而播将来纷争之种子。

”顾维钧一席话使日本代表狼狈不堪。

他那坚决的态度,流利的口才,有力的论辩,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许多代表纷纷与他握手祝贺。

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的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外交政策

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十四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

(1)杜绝秘密外交,签订公开的和约;

(2)确保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的绝对自由;(3)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4)裁减军备;(5)公正地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既要顾及到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也应考虑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6)外国军队撤出俄国,保证俄国可以独立地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发展,欢迎俄国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7)德国军队撤出比利时,恢复比利时的主权;(8)德国军队撤出法国,法国得到在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9)根据民族分布的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10)允许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实行自治;(11)恢复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12)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在自治的基础上有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同时规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要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13)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国家,并以国际条约保证波兰的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14)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家联合机构。

思考:

①概括材料中一、二、三点的主要内容,其矛头指向哪一国家?

目的是什么?

②威尔逊在领土和殖民地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③“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是指什么?

这个组织成立后美国参加没有?

为什么?

④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实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不能实现?

参考答案

①主张公开缔结和约;航行自由;贸易自由;裁减军备。

把矛头指出了世界霸主英国。

目的是在重新瓜分世界中争得战利品;利用经济优势夺取海上霸权、贸易霸权等;集中体现了美国在战后进行扩张的要求。

②分赃战败国的殖民地,允许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土耳其国统治下的一些民族小国实现独立。

削弱苏俄和德国缔结和约的影响;也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

③国际联盟。

没有,美国试图通过控制国联来实现统治全世界的目的因英法的反对而未能达到,故没有参加国联。

④“十四点原则”是美国对长期以来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格局,以及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挑战,是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纲领。

在争霸斗争中,由于美国的军事实力尚不能与英法抗衡,因而受挫。

问题聚焦

华盛顿会议英美日三国利益的争夺

材料一:

英国于1902年与日本结成英日同盟,并在1905年和1911年两度续订,由于持续了近20年的英日同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好处,它自然希望维持该同盟,使其继续作为日本对外扩张的国际支柱。

美国力图拆散英日同盟,向英国施加压力。

华盛顿会议开幕前,在美英日三国代表的秘密会议上,英国曾提出美英日三国缔结一个涉及亚太地区的、包括防御性军事条款的协定代替英日同盟的方案,美国坚决予以反对。

材料二:

1921年12月,美英日法签订了《四国条约》。

条约规定:

缔约各国同意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如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各国彼此之间应全面地和坦白地进行协商,以应该采取的最有效措施达成协议:

本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协定应予终止。

材料三:

1922年2月签订的英美法意日《五国海军条约》规定:

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限额分别为:

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即5∶5∶3∶1.75∶1.75的比率);另规定各国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意各6万吨。

条约还规定:

美、英、日三国在太平洋岛屿及领地和要塞维持现状;美国不得在菲律宾、关岛、萨摩亚和阿留申群岛,英国不得在香港及太平洋东经110度以东的岛屿修建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

——上述材料均摘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现代史篇》

回答:

①“持续了近20年的英日同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的含义是什么?

请列举有关史实予以印证。

②《四国条约》对美英日三国的影响如何?

③《五国海军条约》引起了美英日三国力量的哪些变化?

分析:

①含义:

英日同盟有利于日本在东亚的侵略扩张。

史实:

在英日同盟支持下,日本发动日俄战争,把我国东北的南部变成日本的势力范围;吞并朝鲜;出兵占领胶济线和青岛;强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②美国不仅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而且成功地使条约只有外交协商的性质而非军事同盟。

英国保住了在东亚的既得利益。

日本丧失了支持它扩张的国际支柱,但也保住了它在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

③美国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日本扩充海军计划受到限制。

但日本也迫使美英在海军基地问题上作出了让步,保住了在太平洋的有利战略地位。

历史地理

奥地利、匈牙利、奥匈帝国

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和地图册中多次出现“奥地利”、“匈牙利”、“奥匈帝国”这一组历史概念,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奥地利原是多瑙河上游的一个公国,1414年起称大公国,成为德意志诸邦中最大的一个公国。

1438年,奥地利的阿布勒喜特五世当选为德意志国王,此后长期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

匈牙利原是属于芬兰——乌格尔人的一个游牧部落群,共有七个部落,其中马札尔部落最强。

906年,在马札尔酋长阿尔帕德率领下占据斯洛伐克。

10世纪中期,逐渐过渡到定居的农业生活。

约于公元1000年,斯蒂芬一世经罗马教皇加冕称王,建立王国,此后不断向外扩张。

1526年,大肆向外扩张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摩哈赤战役中大败匈牙利和捷克联军,匈牙利灭亡并被瓜分,其西部并入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

年,欧洲爆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3月15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爆发革命,反对奥地利的殖民统治。

起义大军顽强地抗击了奥地利军队的多次进攻,并于

chsdatew:

st="on"IsROCDate="False"IsLunarDate="False"Daa年4月14日正式宣布匈牙利独立。

然而,在沙皇俄国的干涉下,8月13日,匈牙利革命被绞杀,匈牙利又重新沦为奥地利帝国的属邦。

年,为了统一德意志,普鲁士王朝发动了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结果奥地利战败,被排挤出德意志。

奥地利统治者决定向匈牙利自由主义贵族妥协。

1867年,奥匈二元帝国建立,分别设立独立的议会和政府,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国王。

一战期间,奥匈帝国的统治阶级加强了对匈牙利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并驱使他们去当炮灰。

匈牙利全国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1918年10月,匈牙利爆发了“秋玫瑰革命”,推翻了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的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奥匈帝国土崩瓦解。

二战期间,在德国法西斯胁迫下,匈牙利加入轴心国联盟。

1945年4月,苏联红军解放全境。

1946年2月,匈牙利宣告成立人民共和国。

1989年10月,改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为匈牙利共和国。

二战前夕,1938年3月,法西斯德国借口保护日耳曼人,武装入侵并吞并奥地利。

二战结束后,奥地利及其首都维也纳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结束了四大国对奥地利的占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