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程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精品测试题21 物质的分类.docx
《导学教程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精品测试题21 物质的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教程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精品测试题21 物质的分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学教程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精品测试题21物质的分类
第2章第1节
[热点集训]
1.(2014·田家炳中学月考)现有以下5种说法:
①胶体是纯净物;②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③次氯酸、烧碱、纯碱依次分别为酸、碱、盐;④青铜器、钱币等均是合金;⑤CO为酸性氧化物。
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D.②⑤
解析 胶体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盐酸是混合物;CO是不成盐氧化物。
答案 A
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Cu(OH)2难溶于水,属于非电解质
B.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
C.NH4Cl组成中不含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D.HCl气体溶于水电离成H+和Cl-,属于离子化合物
解析 Cu(OH)2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可发生完全电离;NH4Cl是由NH
与Cl-组成的盐;HCl属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
答案 B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氨水 ②重水 ③明矾 ④纯碱 ⑤天然气 ⑥氧气 ⑦漂白粉 ⑧铝热剂
A.①④⑤⑦B.②③④⑥
C.④⑦⑧D.③⑤⑥⑧
解析 氨水、天然气、漂白粉、铝热剂是混合物,其他都是纯净物。
答案 B
4.(2014·四川双流中学月考)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B.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C.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D.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解析 A项中,FeCl3溶液不是胶体。
B项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
D项中,CCl4是非电解质。
答案 C
5.(2014·大连模拟)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①鸡蛋清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蔗糖溶液
⑤Fe(OH)3溶胶 ⑥肥皂水
A.④B.③④
C.②④D.④⑥
解析 属于胶体的分散系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Fe(OH)3溶胶、肥皂水属于胶体;水不是分散系,故选A。
答案 A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①若用稀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
②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聚沉。
③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
(3)加入稀H2SO4后,Fe(OH)3会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2SO4会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2)①红褐色液体 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②生成红褐色沉淀 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 ③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 (3)①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②Fe(OH)3+3H+===Fe3++3H2O
[能力提升]
[限时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环保部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大家普遍赞成将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下列有关PM2.5说法不正确的是
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B.PM2.5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PM2.5污染
解析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PM2.5的颗粒物的直径接近于2500nm,B错误。
答案 B
2.(2014·济南模拟)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
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
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
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
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
解析 A项都是根据其组成而划分的;B项根据组成分为一元酸,而依据不同性质可分为强酸和挥发性酸;C中的难溶性碱、中强碱是根据其不同性质划分的;D中Al2O3依据不同性质可分别属于两性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
答案 A
3.(2014·安庆质检)分类是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下列对一些物质或化学反应的分类以及依据正确的是
A.H2SO4是酸,因为H2SO4中含有氢元素
B.豆浆是胶体,因为豆浆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C.Na和H2O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因为反应中没有离子参加
D.Na在Cl2中燃烧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没有得氧或失氧
解析 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A选项错误;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Na和H2O的反应虽然没有离子参加,但是因为有离子生成,所以是离子反应,C选项错误;有电子转移(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Na在Cl2中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D选项错误。
答案 B
4.(2014·石室中学月考)下列一定没有伴随化学变化的是
A.电解质溶液导电 B.活性炭使品红褪色
C.钢铁缓慢氧化D.酚酞遇碱变红
解析 活性炭使品红褪色是物理变化。
答案 B
5.下列有关物质变化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态的Al2O3、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
B.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
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D.SiO2、NO2、Al2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解析 12C转化为14C不属于化学变化;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 B
6.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A错误。
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B错误。
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C错误。
答案 D
7.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蔗糖水B.食盐水
C.豆浆D.小苏打水
解析 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胶体,蔗糖水、食盐水、小苏打水为溶液,只有豆浆为胶体。
答案 C
8.(2014·达州高中一诊)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分类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硝酸
烧碱
氧化铝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氧化铁
二氧化氮
C
苛性钾
硬脂酸
小苏打
氧化钙
五氧化二磷
D
苛性钠
石炭酸
硫酸铵
过氧化钠
二氧化硅
解析 A项中纯碱不是碱,烧碱不是盐,Al2O3是两性氧化物。
B项中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D项中石炭酸不是酸,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 C
9.(2013·杭州模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②具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 ③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目的原子组成的分子 ④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⑤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 ⑥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
A.②③⑥B.④⑤⑥
C.①④D.②⑥
解析 ①中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是多种同素异形体形成的混合物;③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目的原子组成的分子实际上就是一种分子,肯定是纯净物;④中,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可以有几种,比如铁元素;排除法就可以选A。
答案 A
10.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凝聚。
使一定量的胶体在一定时间内开始凝聚所需电解质的浓度(amol·L-1)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凝聚力越大。
实验证明,凝聚力主要取决于和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力越大,则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是
A.NaClB.FeCl3
C.K2SO4D.Na3PO4
解析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NaCl、FeCl3电离出的Cl-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K2SO4电离出的SO
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Na3PO4电离出的PO
带有三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D。
答案 D
11.(2013·湖州模拟)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应用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泡沫灭火器中将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喷出大量泡沫,起到灭火作用
D.清晨,人们经常能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
解析 泡沫灭火器中将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发生了互相促进的水解反应,跟胶体的性质无关;A项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因为豆浆是胶体,加入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制成豆腐;B项墨水是胶体,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胶体粒子带的电荷相反,相互中和,使胶体聚沉;D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答案 C
12.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含氧化合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D.③④⑤⑥
解析 酸性氧化物的定义是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①可以实现;H2S(弱酸)和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中有盐酸(强酸)生成,②可以实现;复分解反应的产物可以是弱电解质,如醋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物就是醋酸这种弱电解质,③可以实现;某种浓度的硫化氢溶液与亚硫酸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单质硫和水,溶液为中性,④可以实现;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臭氧,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⑤可以实现;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有气体生成,⑥可以实现。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2分)以下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情况进行分类的分类图。
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A、B组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组中物质除了Cl2外,还有________(填化学式)。
(3)D组中的氨水呈弱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呈弱碱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Al3+制备Al(OH)3最好不选择D组中的NaOH溶液,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两组物质与水反应的特点可知,第一级分类标准是物质与水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NO2与水反应时,H2O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所以F组中物质除了Cl2外,还有NO2。
(3)D组中的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是NH3·H2O电离生成OH-,电离方程式为NH3·H2O
NH
+OH-。
(4)由Al3+制备Al(OH)3最好不选择D组中的NaOH溶液,原因是过量的NaOH会溶解生成的Al(OH)3沉淀。
答案
(1)是否与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NO2 (3)NH3·H2O
NH
+OH- (4)过量的NaOH会溶解生成的Al(OH)3沉淀
14.(14分)(2013·合肥模拟)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
如用
表示碳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氮原子,下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及图示可知:
A为NO、B为CO、C为CO2、D为N2。
然后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答案
(1)都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3)2CO+2NO
N2+2CO2 15∶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5.(14分)在如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中学化学所学的物质。
C为一种黑色粉末,D为一种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
(1)若F为可溶性碱,G为蓝色沉淀,则A为________,D可能为________。
(2)若G为蓝色沉淀,H为难溶性盐,则I为________。
(3)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I可能为________,F可能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中框图关系可知,黑色粉末与一种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A、B两种物质,应为氧化铜被还原。
因为D点燃可生成B,若D为氢气,B为水,若D为CO,B为CO2,C为CuO,A为Cu。
因CuO可与酸反应,所以I为酸,E为铜盐,当G为蓝色沉淀Cu(OH)2时,F应为可溶性碱,H为盐。
若H为难溶性盐,则F为Ba(OH)2,H为BaSO4,I为H2SO4。
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H为难溶性盐,若I为HCl,则E为CuCl2,F为AgNO3,G为Cu(NO3)2,H为AgCl;若I为H2SO4,则E为CuSO4,F为BaCl2,G为CuCl2,H为BaSO4。
答案
(1)Cu H2或CO
(2)H2SO4 (3)HCl或H2SO4 AgNO3或Ba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