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1浙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8982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1浙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1浙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1浙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1浙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1浙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1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1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1浙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1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1浙教版

运动和力

主题

运动和力

(一)教案

教学内容

重点:

1.理解参照物并能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判断物体的相对运动

3.理解v-t图

4.会计算平均速度

难点:

1.判断物体的相对运动

2.理解v-t图

3.会计算平均速度

方法技巧:

1.知识点的归类总结

2.识图解题

3.实验题的答题关联性和完整性

在一次校运动会中,小明和小强同学均参加了800米跑,小强同学听到裁判员的发令枪声后,犹如离弦之箭,“嗖”地冲了出去,小明在小强的影响下,也不甘示弱,奋力追去,渐渐地小明追上了小强,并恶搞地数落了小强一番,潇洒地跑开了,可惜的是,在小明洋洋得意正要迈向终点的时候,却发现小强也神出鬼没的出现了在他身边,几乎与他同时跃过了终点线。

小明愤怒不已,并仔细回想了整个过程,在起跑后约一分钟时小明追上了小强,他清楚的记得那时差不多跑了300米,在接下来一分半钟的时间内,他和小强始终保持着约50米的距离,就再最紧要的最后50米,被小强追了上来。

若假设在起跑后短时间内他们的速度都达到了最大值,并且粗略的认为他们运动过程中保持匀速,那么你能有什么形象、具体、详细的方法分析他们的比赛吗?

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一个物体运动与否,运动速度的大小,要看它相对哪个物体而言。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因为自己以自己为参照物,任何物体都是静止的。

例1.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悬线,则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

B、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

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

D、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

2.机械运动的分类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

(1)特点:

①快慢不变;②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2)速度:

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

速度=路程/时间,即v=s/t。

(3)v=s/t,此公式表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单位:

国际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km/h(读作千米每小时),两者换算关系1米/秒=3.6千米/时。

说明:

科学课中不要沿用小学数学中长度单位作速度单位的写法,速度单位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速度单位“m/s”和“km/h”之间的变换应多加练习。

1米/秒的意义是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米。

(5)路程: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经过的路线的长度,叫做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变形:

由速度公式v=s/t可得:

路程:

s=vt

时间:

t=s/v

4.变速直线运动

(1)特点:

①快慢是变化的;②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2)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在这段路程中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注意:

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代入数据时要写明单位。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

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时间内或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

例1.为了研究机械运动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以说明。

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如图所示,

(1)校车行使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每个座位都有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学生由于具有而造成伤害

(3)<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

“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

(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4)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km。

答案:

(1)运动

(2)惯性(3)最大速度(4)12

例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D.路程和时间成反比

答案:

C

例3.2008年奥运会之前,济南至青岛的快速客运专用铁路将建成通车,客运专线全长380km,若济南至青岛的运行时间为2h.则列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潍坊至青岛的铁路线长为180km,则快速客车从潍坊到青岛的时间为______。

答案:

190km/h56.8min

例4.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隧道,共用了40秒,已知列车长100米,求:

(1)隧道的长;

(2)整列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

答案:

火车速度v=54千米/时=15米/秒。

(1)火车通过隧道所行驶路程s等于隧道长s0与列车长l的和:

s=s0+l。

因为s=vt,得vt=s0+l。

所以隧道长s0=vt-l=15米/秒×40秒-100米=500米。

(2)整列火车在隧道内通过的行驶路程s′=s0-l。

因为s′=vt′,得s0-l=vt′。

所以整列火车在隧道中的时间

t′=(s0-1)/v=(500米-100米)/15米/秒=26.7秒。

例5.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左右均匀摆动,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________h.

答案:

1.2

5、匀速直线运动图像s-t图

在数学上,我们将y=kx称之为正比例函数,其中k为比例系数,通过描点作图的方法,最后我们得出,y=kx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

我们已知学习了速度的定义式为:

v=s/t,将该式进行变形得到:

s=vt。

若知道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及运动的时间,就可以求得物体在该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若我们将公式s=vt和数学上的y=kx进行类比,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通过类比发现,若将s看作y,将t看作x,那么s=vt也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其中k=v。

以s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做出它的图像如下图:

图1

注意:

(1)在作图时,横纵坐标的物理量均要添加单位,记作:

s/mt/s,若物理量单位是复合单位,则需要用括号将单位扩起来,如:

v/(m/s)

(2)对于s-t图像,横纵坐标的单位要看清楚,一般来说都以国际单位制为准,即路程以“米”为单位,时间以“秒”为单位,但今后做题时要注意单位可能不是国际单位制,如纵坐标为s/cm。

(3)由图可以看出v是个定量,与运动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

拓展: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s-t图像的起点也可以不在原点,如图2,图3

6、匀速直线运动v-t图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速度始终不变,即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仿照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画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v-t)图像,如图4:

注意:

(1)横纵坐标轴物理量的单位,速度单位要用括号扩起来,注意单位是否为国际单位;

(2)匀速直线运动v-t图像是一个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直线,对应纵轴的大小即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

例1.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如图所示的各图中表示该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答案】C

【解析】首先细致观察图像画的是v-t图像还是s-t图像,其次利用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知道若图线公式s-t图像,则应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若为v-t图像,则图像应为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直线,故C正确。

A图表示物体静止,B图表示物体线做匀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路程不变,物体静止,C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在逐渐的增大。

例2.下图中表示的是某物的运动情况,从图中可知物体在运动中曾停止过()

A.2minB.4minC.6minD.0min

【答案】B

【解析】注意图像横纵坐标。

图像为s-t图,在0-2min时,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2-6min时物体路程没有发生改变,物体静止,6-8min时物体再次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停止的时间为6min-4min=2min,本题学生易错,容易马虎的选择C

例3.甲、乙两辆小车在水平直轨道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以判断:

甲做运动,乙做运动。

v甲=m/s,v乙=m/s,在6min内,甲、乙运动的路程分别为米、米。

【答案】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521800720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审题及运用图像解决问题能力,特别要注意横轴时间的单位为min,要换算为秒(s),根据图像解出s与t的关系:

甲为:

s=5t乙为:

s=2t即甲乙的速度分别为5m/s、2m/s。

当t=6min,合360s时,代入公式即得路程为1800m、720m。

变式训练:

(2010年上海)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物是__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如下图所示的s-t图像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上的运动情况,由图像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米/秒,它在3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米。

【答案】运动130

【解析】船始终在水中运动,若以游船有参照物,则建筑物即为运动的。

观察图像的横纵坐标及单位,运用公式v=s/t可得,v=1m/s

方法一:

通过图像找到时间为30秒,并在t=30秒的位置做横轴的垂线,垂线与图像的交点纵坐标大小即路程大小,方法二:

通过第二空表达出s-t的数学关系:

s=t,则当t=30s时,s=30m。

例4.(2009年上海中考题)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10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3秒,甲、乙相距4米

C.乙到达P点时,甲离Q点6米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米

【答案】C

【解析】观察图像为s-t图像,注意坐标轴的单位;由图像知甲的速度为3m/s,即s=3t,乙的速度为2m/s,即s=2t,A错误;注意审题:

P、Q初始相距12米,且甲从P向Q,乙从Q往P同时运动(同时不同地相向运动),甲乙两车的初始情况如下图:

经过3s,甲运动的路程为s=9m,乙运动的路程为s=6m,如下图所示,由图知,甲乙两车相距3米,B错。

乙到达P点时,由t=s/v得需要6秒,这在6s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为s=18m,故此时甲离Q点6m,故C正确,同理可分析D错误。

7.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个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定义式: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应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不指明对应的过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例1.(2014杭州-6)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解析】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

平均速度的计算应用该段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与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无关。

由于不知道前5s和后5s通过的路程,因此这两段的平均速度均无法求出。

【答案】C

例2.(2013杭州-16)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

在限速为110krn/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3mB.7mC.15mD.25m

【解析】已知速度与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路程。

【答案】C

例3.住山区的小明星期天上午8:

00出发,骑车去亲戚家,途经三个不同的路段:

先是上坡路,然后是平直的路,最后是下坡路,于9:

00到达。

若三路段的长度相同,且他在三个路段的平均行驶速度之比为1:

2:

3,则8:

30时他行进在哪一路段()

A..上坡路段B.平直路段C.下坡路段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通过的路程相等:

s=v1t1=v2t2=v3t3;又因为v1:

v2:

v3=1:

2:

3;所以时间之比为6:

3:

2;全程所需时间为t=9:

00-8:

00=1h;所以在上坡路上行驶的时间为t1==≈0.55h≈33min,即8:

33时上坡路结束;故上午8:

30时他行进在上坡路上。

【答案】A

例4.小红跟小丽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红都比小丽提前10米到达终点,若小红退后10米再同小丽按原来各自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赛,结果是()

A、小丽先到达终点B、一起到达终点C、小红先到达终点D、无法确定

【解析】设小红的百米成绩为t,知道小红每次都比小丽提前10m到达终点,则小红在时间t内跑100m、小丽跑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若让小红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10m,小丽仍在原起点处与小红同时起跑,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C

1.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

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解析】小华先看到乙车的车头,后看到乙车车尾,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前运动。

甲车有三种情况:

如果甲车静止,乙车是向前运动的。

如果甲车向前行驶,乙车也向前运动,乙车的运动速度比甲车大。

如果甲车是向后倒车,乙车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向前运动、也可能是倒车但是比甲车的倒车速度小。

【答案】C

2.如图,判断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解析】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

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

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两种可能:

1、向右运动2、静止。

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答案】D

3.图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答案】B

【解析】点拨:

注意图像横纵坐标。

A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在0-3s内不变,3-6s内速度比前3秒速度大但仍不变,但总体来说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C图表示物体静止,D图表示物体线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在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也发生了变化

4.某同学匀速向前走了一段路后,停了一会儿,然后沿原路匀速返回出发点,下图中能反映此同学运动情况的是()

【答案】B

【解析】本题较难,容易错选C选项和D选项。

解题技巧点拨:

该同学不是孙悟空,不可能会分身,不会在相同的时间内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另外,该同学通过的路程不可能为0,因此C、D错误,故答案选择B

5.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时、同地出发向正南方向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如下图所示。

由图知小车甲做运动,速度大小为米/秒。

10秒后,甲、乙两车相距米。

【答案】匀速直线15

【解析】点拨:

注意审题,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

【总结拓展】解决匀速直线运动问题时要注意多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否一致:

同时同地同向,同时同地反向,同时同地相向等等,做题时要注意图像的横纵坐标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6.(13年上城)据悉全长约250千米的杭宁高速铁路将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开通,一旦开通之后从杭州到南京最快50分钟就可以到达,试计算该火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

在雨天,当一列火车在南北方向上飞驰时,落在火车窗户上的雨滴的印迹如上图所示,则该车行驶的方向是。

若当时车上有位列车员保持1米/秒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后立即返回车头,则去车尾的时间比返程所花的时间(选填“长”、“短”或“一样长”)。

答案:

300向北一样长

7.(2014上城)小徐同学为划船比赛制定了一个规则:

①在距两个船队之间的中点处放置一个插有红旗的小木箱,发令枪响时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水的流速恒定;②甲、乙两船队听发令枪声同时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③先到达小木箱的船队获胜。

针对这个比赛规则其他同学开展了激烈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A.比赛规则不公平,因上游的船顺水而下,所以对上游船队有利

B.比赛规则公平,水流动对两船队影响效果一样

C.比赛规则不公平,因木箱顺水而下,所以对下游的船队有利

D.比赛规则公平,因木箱相对于水是运动的

答案:

B

重、难、易错点总结:

1.

2.

3.

1.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A.拖拉机在10分钟内行驶了2400米

B.某同学用105秒骑自行车行驶了1000米

C.飞人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最新百米世界纪录是9.69秒

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的限制速度是30千米/时

答案.C

2.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可能为20米/秒的是()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答案.A

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一辆汽车,30分钟通过了36千米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

A.20米/秒B.10米/秒

C.12千米/时D.36千米/时

答案.A

4.测定某同学的快跑平均速度,测得结果是跑前24米用了4秒,跑后100米用了12秒。

该同学的平均速度是()

A.6米/秒B.8.3米/秒

C.7.15米/秒D.7.75米/秒

答案.D

5.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前行驶,甲车速度为4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30千米/时,丙车速度为20千米/时,乙产生了向后退的感觉,此感觉来自于()

A.乙选择甲车作参照物

B.乙选择自己作参照物

C.乙选择丙车作参照物

D.乙选择电线杆作参照物

答案.A

6.(2011泉州)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

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A.200米B.400米

C.2000米D.10000米

答案.C

7.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点运动,它们运动的距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经过6秒,乙车离P点10米

C.甲车比乙车早3秒通过Q点

D.经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6米

答案.D

8.在有风速为3米/秒的东风的天气中,某同学以3米/秒的速度向西跑,他的感觉将

是()

A.无风

B.有东风,风速比他不跑时更大

C.有东风,风速比他不跑时小些

D.有西风,风速比他不跑时更大

答案.A

9.一辆车的车身长为30米,匀速通过100米长的大桥时,用了13秒,它以同样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秒,则这座桥的长度是()

A.230米B.170米

C.140米D.200米

答案B

10.车站的自动扶梯1分钟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下端的人送上去;自动扶梯不动,人沿自动扶梯走上去需3分钟。

若此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则需要()

A.3分钟B.2分钟

C.0.25分钟D.0.75分钟

答案.D

11、如图所示,物体甲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物体乙轻放到甲上后,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相对于桌面保持静止状态,而乙相对于甲也静止

B.甲相对于桌面保持静止状态,而乙相对于甲沿斜面滑下

C.甲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而乙相对于甲沿斜面滑下

D.甲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而乙相对于甲静止

 答案:

D

12、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

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答案:

C

13、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A.太阳B.地球C.月球D.飞船

14、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答案:

C

15、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随“神七”载人飞船一起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高速运动,并实施出舱活动(如图5)  他在舱外活动时间为19min35s,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他在太空行走了9165km,这一距离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神七”载人飞船        B.太阳     C.地球    D.月亮

 答案:

C

16、随着三峡电站和水布垭电站的建成蓄水,恩施州境内的神农溪和清江观光旅游迅速升温。

当乘坐游轮逆流而上的时候,我们说坐在游轮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A.两岸的树B.河岸上的摄影记者C.游轮D.水中四处游动的鱼 

答案:

C

速度公式的运用

17、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1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答案:

B

18、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同学比甲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答案:

B

19、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m-定用了6.25s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

 答案:

C

20、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答案:

C

21、可以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

 答案:

B

22、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

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