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评述.docx
《纳米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评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评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纳米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评述纳米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评述纳米永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评述纳米永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评述前言前言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结论结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前言前言磁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人们就发现了天然的磁石(磁铁矿Fe3O4),我国古代人民最早用磁石和钢针制成了指南针,并将它用于军事和航海。
磁性材料一直是国民经济、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广泛应用于电信、自动控制、通讯、家用电器等领域。
而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小、轻、薄以及多功能方向发展,因而要求磁性材料向高性能、新功能方向发展。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磁性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有了很大的扩展。
人们有意识地制备纳米磁性微粒,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然而大自然却早已存在多种形式的纳米磁性微粒:
千里迢迢能安全归航的鸽子、具有记忆功能的蜜蜂、蝴蝶、高智商的海豚等均含有引导方向的纳米磁性微粒所构成的磁罗盘。
至于磁性微粒与生物体神经网络的联系,至今还是神秘的谜1。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包括纳米粉体(零维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粉末、纳米微粒、纳米颗粒、纳米粒子等)、纳米纤维(一维纳米材料)、纳米薄膜(二维纳米材料)、纳米块体(三维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等。
纳米磁性材料大致可分为3大类:
一是纳米颗粒,二是纳米微晶,三是纳米结构材料。
纳米磁性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磁性材料。
当颗粒尺寸为纳米级时,由于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其多种电磁特性或物理特性即发生变化,例如,光吸收显著增加,并产生吸收峰的等离共振频移;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超导向正常相的转变;声子谱发生改变。
研究发现,当纳米级强磁性颗粒(Fe2Co合金,氧化铁等)尺寸为单磁畴临界尺寸时,具有甚高的矫顽力,可制成磁性信用卡、磁性钥匙、磁性车票等,还可以制成磁性液体,广泛地用于电声器件、阻尼器件、旋转密封、润滑、选矿等领域。
铁磁性的物质进入纳米级(5nm)时,由于由多畴变成单畴,显示出极强的顺磁效应。
研究表明颗粒为6nm的纳米铁晶体的断裂强度较之多晶铁提高12倍;纳米磁性金属的磁化率是普通金属的20倍,而饱和磁矩是普通金属的12。
软磁性能达到高磁导率、高磁感应强度和低矫顽力,而硬磁性能则达到最大磁能积、剩磁、矫顽力三者并高,其中最大磁能积更是翻了数倍。
纳米磁器、磁头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纳米磁性材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兴趣。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主要分为磁流体的制备、纳米磁性微粒的制备、纳米磁性微晶的制备以及纳米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
1磁流体的制备方法磁流体的制备方法磁性流体,简称磁流体,是指吸附有表面活性剂的磁性微粒在基液中高度弥散分布而形成的稳定胶体体系。
它由三部分组成:
磁性粒子、基液和表面活性剂2。
其中铁磁性颗粒一般选取Fe3O4、铁、钴、镍等磁性好的超细颗粒。
正是由于铁磁性颗粒分散在载液中,因而磁流体呈现磁性。
最常用的稳定剂有油酸、丁二酸、氟醚酸,能够防止磁性颗粒相互聚集,即使在重力、电、磁等力作用下磁流体亦能长期稳定存在,不产生沉淀。
载液种类很多,可以是水、煤油和汞等3。
磁性流体既有流体的流动性又有固体磁性材料的磁性,由于交叉特性,所以这种磁流体材料应满足高的饱和磁化强度的性能,在使用温度下长期稳定,在重力和电磁力作用下不沉淀,有好的流动性4。
近年来,国外对磁流体及其应用的研究开发仍在深入,各种新型的磁流体也层出不穷。
在日本,通过一定的方法把磁流体与染料溶液混合研制成彩色的磁流体,其颜色有红、黄、蓝等5。
磁流体有着多方面的应用,如用作润滑剂。
进行大型设备和高精度高转速转动轴的轴承润滑、计算机硬盘驱动器轴、机器人和精密仪器关节的润滑等,大大提高了设备和部件的使用寿命6。
此外,磁流体还可以应用于仪器仪表中的阻尼器、无声快速的磁印刷、医疗中的造影剂等等。
磁流体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物理法又可分为研磨法、超声波法、机械合成法、等离子法等;化学法又可分为气相沉积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热分解法及化学沉降法等。
各种方法各具优缺点,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
1.1物理法物理法研磨法一般是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研磨几周制得。
姜继森等7将粉碎的磁性微粒和表面活性剂添加到载液中,在球磨机中经过左右球磨,再在高速离心机中处理几十分钟才得到。
该法工艺简单,但周期长、材料利用率低,球磨罐及球的磨损严重、杂质较多、成本昂贵,还不能得到高浓度的磁流体,因而实用性差。
超声波法可以制得粒径分布均匀的磁流体。
蒸发冷凝法是在旋转的真空滚筒的底部放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基液,随着滚筒的旋转,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液体膜。
金属颗粒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分散于基液中,制得稳定的金属磁性液体。
该方法制备的金属磁性液体材料具有磁性粒子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特点,但所需设备复杂且需要抽真空。
1.2化学法化学法化学沉淀法是用和盐在碱性条件下混合搅拌得到超顺磁性晶体沉淀的方法。
其它的二价过渡金属如、也可以代替用于磁流体的制备。
化学沉淀法是最经济的制备纳米磁流体的方法。
用该方法能够制成稳定的基磁性液体,在磁场、电场中长期放置或高速离心观测不到分层或沉淀现象。
热分解法是在载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羰基化合物进行回流,羰基化合物便分解生成磁性超微金属粒子,吸附表面活性剂后分散到载液里形成金属磁流体。
该法产生的气体有毒性,会严重污染环境,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2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磁性微粒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和单体聚合法,另外还有沉淀法、化学转化法等。
利用纳米磁性微粒构成海绵状体和轻烧结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器件,广泛用于各种过滤器、活性电极材料,如备受关注的汽车尾气净化器。
分散法8-10制备的磁性微粒、磁流体与高分子间通过范德华力、氢键和螯合作用以及功能基间的共价键结合,得到的微粒粒径分布宽、粒径不易控制、壳层中难免混有杂质。
单体聚合法15得到的载体粒径较大,固载量小,但作为固定化酶的载体,有利于保持酶的活性,而且磁性也较强,且该法简便、快速,微粒同时还具有热敏性。
张津辉11在磁流体表面包披一层有机聚合物,用辐射引发丙烯肽胺和甲叉双烯肽胺的聚合反应,制得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稳定性好的磁性微粒。
放置个月未发生凝聚,理化性质无明显变化。
此外,刘学涌等12报道了热敏性高分子包覆的磁性微粒球,合成了微球。
3纳米磁性微晶的制备方法纳米磁性微晶的制备方法目前,磁性纳米微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从实用化角度来讲,以非晶晶化法和机械合金化法为主,其发展趋势是发展直接晶化纳米晶制备技术13。
非晶晶化法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制备磁性纳米微晶的新工艺,它是通过控制非晶态固体的晶化动力学过程,使晶化的产物为纳米尺寸的晶粒。
在著名的牌号为的纳米微晶软磁材料问世后,、等系列的纳米微晶软磁材料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磁性纳米微晶材料目前沿着高频、多功能方向发展,其应用领域将遍及软磁材料应用的各个方面,如功率变压器、脉冲变压器、高频变压器等等。
利用该方法也可制备出金属间化合物和单质半导体纳米晶体,并已发展到实用阶段。
机械合金化法()也是制备磁性纳米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的优点是能有效地控制合金成分,使一些用熔炼法不能形成合金的元素合金化,将合金的提炼和粉末生产集于一体,大大降低制备磁性纳米材料的成本。
目前,采用技术制备出、等磁性纳米微晶材料。
深度塑形变形法制备纳米晶体:
该方法是材料在准静态压力的作用下发生严重塑性变形,从而将材料的晶粒尺寸细化到亚微米或纳米量级。
4纳米磁性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磁性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磁性复合材料是在传统的磁性材料基础上添加各种不同的功能因子,既保持了磁性材料的磁学性能又带来了许多新的效应,如巨磁阻效应、巨霍尔效应和小尺寸效应等。
由于复合材料的种类繁多,因此其制备方法也不尽相同。
目前比较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磁控溅射法、激光脉冲沉积法、分子束外延(MBE)法和模板法等。
溶胶-凝胶法14是近期发展起来的能代替高温固相合成反应陶瓷、玻璃和固体材料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易于水解的金属化合物(金属醇盐或无机盐)在溶剂中与水发生反应,经水解与缩聚过程儿逐渐凝胶化,在干燥烧结等处理后得到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晶形薄膜。
Sarah15等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晶铁氧体。
粉体混合后制备成复合材料,材料的磁性随BaTiO3含量的增加而减弱,但磁饱和强度反而增加。
修向前等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Fe薄膜,在室温下有铁磁性,矫顽力为240A/m,居里温度高于室温,有希望应用于电子器件中。
该方法具有一系列的优点:
形成溶胶的过程中,原料很容易达到分子级均匀,易于进行微量元素的掺杂;能严格控制化学计量比,工艺简单,在低温下即可实现反应;所得产物粒径小,分布均匀,很容易在不同形状和材质的基底上制备大面积薄膜。
用料较省,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反应过程较长,干燥时凝胶容易开裂,颗粒烧结时团聚倾向严重,工艺参数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等。
化学共沉淀法是在原材料中添加适当的沉淀剂,使原料中的阳离子形成各种形式的沉淀物(其颗粒大小和形状由反应条件控制),然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需要的颗粒,有时还需要加热分解等工艺。
而在沉淀的过程中,温度、PH值、表面活性剂、添加剂、溶剂都是影响沉淀的性质和组成的重要因素。
有时为了避免合成纳米颗粒的组分偏析,还需要加入缓释剂来控制沉淀生成的速度,从而避免浓度不均匀而获得凝聚少、纯度高的纳米颗粒。
Blaskov16将Fe和Co共沉淀,低温煅烧后得到5nm左右的复合颗粒。
该颗粒的矫顽力和磁化强度远低于块体CoFeO4。
化学共沉淀法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污染小、经济可行、产品纯度高,在水溶液中容易控制产物的组分,反应温度低,颗粒均匀,粒径细小,分散性也好,表面活性高,性能稳定和重现性好。
但对于多组分氧化物来说,要求各组分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水解或沉淀条件,特别是各组分之间沉淀速度不一致时,溶液均匀性可能会遭到破坏,此外还容易引入杂质,有时形成的沉淀成胶体状,难以洗涤和过滤,因而此工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磁控溅射法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速溅射技术,是利用直流或高频电场使惰性气体发生电离,电离产生的正离子和电子高速轰击靶材表面,使靶材的原子或分子从表面射出,这些溅射出来的原子带有一定的动能和方向性,沉积到基片上形成薄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溅射多组分的材料,溅射速度很高,且与基片粘附性很好,可以得到均匀分布的薄膜,且厚度易控制。
但是靶材的利用率低,不易于制成大面积薄膜,费用较高。
脉冲激光沉积法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沉积技术,其原理是通过高强度、短脉冲的激光束照射到处于真空状态的固体靶材上,使靶材表面产生高温及溶蚀,将其离解成等离子体,然后等离子体再沉积到基地上形成薄膜。
Wakano17等用这种方法制备了Ni/ZnO半导体磁性纳米颗粒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易于控制多成分配方,气体可以参与反应,粒子的动能比较大,活性高易于有效形成复杂的氧化膜,成膜温度低,适合难熔材料的制备,适用范围广,设备简单,效率高。
5应用应用5.1生物医学工程应用生物医学工程应用5.1.1磁性分离和纯化磁性分离和纯化磁性纳米粒子由于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有许多悬空键等特点,可以很容易进行表面修饰,将多种反应性功能基(如羧基、氨基、巯基、生物素、单克隆抗体等)通过共聚、表面改性赋予其表面,使其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磁性分离技术是利用生物素与亲和素系统、免疫亲和系统、化学共价结合等的特异性反应,在外加磁场的定向控制下,磁性粒子通过亲和吸附、清洗、解吸等操作,可以从复杂的生物体系中分离到目标生物分子(如蛋白、核酸等),具有磁性分离方便、亲和吸附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高等众多优点。
5.1.2磁共振成像对比剂磁共振成像对比剂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内不同组织在外加磁场下产生不同的磁共振信号来成像,磁共振信号的强弱取决于组织内水分子中质子的弛豫时间,成分中的一些未成对电子自旋产生的局部磁场能够缩短或增加临近水分子质子的弛豫时间,从而增大临近区域的磁共振信号强度,提高成像的对比度。
例如,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主要应用于分子和细胞成像。
当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通过静脉注射入人体后,与血浆蛋白相结合,并在调理素作用下被网状内皮系统所识别,吞噬细胞就会把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异物而摄取,从而使超顺磁性氧化铁沉积在网状内皮细胞丰富的组织和器官中。
因此,超顺磁性氧化铁是一种网状内皮系统的对比剂,可用于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富含网状内皮细胞的组织和器官的MRI增强。
若是对纳米颗粒表面进行适当的修饰和特异性分子的偶联则可以实现更广泛的靶向。
5.1.3磁性药物靶向载体磁性药物靶向载体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肿瘤化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一般是采用常规的注射途径,该方法会使这些药物均匀分地布在全身循环中,而它们在到达恶性肿瘤之前,要经过蛋白结合、代谢、排泄等步骤,致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迅速降低,最终只有少量药物到达恶性肿瘤部位,要提高恶性肿瘤内的化疗药物浓度,就必须提高全身循环系统的药物浓度,也就必须加大药物剂量。
因此,这种没有特异性的给药方式降低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且同时会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造成患者不能耐受其严重的毒副作用而终止临床治疗。
磁性药物载体是磁性粒子和高分子耦合剂组成的,由于在外加磁场下具有磁导向性,药物将集中于靶部位,能够增加对靶部位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弱对全身的毒副作用。
5.1.4肿瘤磁致热疗肿瘤磁致热疗将瘤区加热到4146以上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称为热疗,热疗是肿瘤治疗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4146的高温可影响生物膜功能和状态,激活溶酶体活性,抑制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蛋白质合成,增加热休克蛋白合成,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
而与肿瘤组织比较,正常组织血液循环良好,散热快,所以不会受到影响。
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这一热生物学上的差异,使肿瘤热疗的临床应用成为可能。
传统的热疗系统由于药物分布的全身性,在对肿瘤组织进行加热的同时往往会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磁性纳米粒子的出现,为解决热疗的这一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即磁致热疗。
首先,磁性纳米粒子通过注射等方式进入血循环内,然后在体外恒定磁场下导向到肿瘤组织,最后,使用交变磁场使磁性纳米粒子发生磁滞损耗而产生热量,使温度升高到41以上而杀死周围肿瘤细胞。
磁性纳米粒子的引入,改善了传统热疗的靶向定位问题,提高了热疗效率,使肿瘤热疗走向临床应用成为可能。
磁致热疗继承了传统热疗微创的优点,同时又具有靶向效应好的特点,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关注焦点之一5.1.5磁性转染磁性转染磁性转染是利用磁性纳米粒子作为载体,将DNA负载到磁性纳米粒子上,然后在外界磁场影响下转染到细胞内的方法。
与病毒或其它非病毒载体相比,由于磁性纳米粒子被修饰后带有易于和带负电荷的DNA结合的正电荷,转染效率提高几十到几千倍。
5.1.6组织修复组织修复磁力组织工程采用磁性阳离子脂质体纳米粒子(MCLs)标记细胞,利用磁力集聚促进细胞分层,形成多层片层三维组织结构。
这一方法目前已应用于人间充质干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用于生成相关组织结构。
5.1.7磁性纳米颗粒的多功能化和应用磁性纳米颗粒的多功能化和应用随着对磁性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单一功能颗粒的应用,从而逐渐构建了多功能的磁性纳米颗粒。
同时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连接多种功能性分子,如抗体、药物分子、报告基因等,就构成了多功能磁性纳米颗粒。
当这种多功能磁性纳米颗粒靶向到肿瘤部位后,颗粒就可以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药物治疗和磁致热疗)。
5.2工业技术应用工业技术应用5.2.1在磁记录方面的应用在磁记录方面的应用在20世纪计算机刚被发明的时候,利用的存储设备是磁带。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发现了巨磁阻效应(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之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并成功地应用这一原理,开发出容量各异的硬盘。
硬盘是利用磁颗粒的磁性来记录数据,硬盘的盘片数量和盘片大小都已标准化,由于物理尺寸限制,若要提升硬盘的容量,就必须提高磁区的存储密度。
随着纳米加工技术的进步,用于存储的磁颗粒也是越来越小,目前,采用三维立体存储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容量为3TB的商业化存储。
5.2.2在纳米永磁材料方面的应用在纳米永磁材料方面的应用在一定条件下,磁性纳米材料可得到单磁畴结构,这是它的特点之一,性能比普通永磁材料更优越,其永磁性能可以随合金的组元、含量和制造工艺等不同而有显著的变化。
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有铁钴钒系、钕铁硼系和铁铬钴系,这些合金掺杂少量其他元素如钛、铜、钴、钨等还可进一步改善其永磁性或加工性。
在此基础上,以稀土永磁材料制成的电机高效节能,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5.2.3在纳米吸波材料领域的应用在纳米吸波材料领域的应用随着雷达、微波通信、电子对抗等军用、民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微波吸收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有很多材料都具备吸波性能,但是要满足广谱吸收的要求,还要数磁性纳米吸波材料。
纳米铁氧体具有复介质吸收特性,是微波吸收材料中较好的一种。
将类似铁氧体的纳米磁性材料放入涂料中,能够使涂料既有优良的吸波特性,又有良好的吸收和耗散红外线性能。
5.2.4用作气敏传感器用作气敏传感器根据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粒子表面或界面上的离子价态和电子亦发生变化的特点),适当掺杂重金属可使磁性纳米材料的电导和灵敏度得以显著提高。
因此,可将纳米氧化铁制成灵敏的传感器,用于氢气、乙醇、一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气体的检测。
5.3环境治理应用环境治理应用5.3.1水处理水处理磁性纳米材料由于比表面大的特点,对六价铬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可以在较宽酸度范围吸附大量的六价铬,并且吸附效率高,吸附时间短,材料可以重复使用,对于处理环境污水中的六价铬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同时,磁性纳米材料对水中的砷也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而且砷一旦被吸附就很难分离。
在试验中,水中悬浮着的纳米磁性材料在磁场作用下都被移出了溶液,只剩下净化水,可以使饮用水中砷污染物含量降低到美国环保署要求的水平。
5.3.2吸附脱硫吸附脱硫吸附脱硫由于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操作,并对有机硫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在深度脱硫方面显示出特有的优势,是目前燃油脱硫采用的主要技术之一,但缺点是吸附剂很难从燃油中分离出来。
而磁性纳米材料在分离中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吸附脱硫,磁载体技术可以克服目前常用一些脱硫技术(如离子交换、沉淀、吸附、离子浮选、反相渗透技术)的局限性,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可以利用核磁响应的特性,使得材料综合各单一组分材料的优异性能,又可以利用分子筛的吸附和较易改性特性,使得吸附剂很容易被富集,进而从燃油中分离出来。
5.4其他应用其他应用5.4.1用作透明颜料用作透明颜料由于纳米氧化铁具有明显的小尺寸效应,可以导致光的绕射,从外观上看是透明的,当其分散在透明介质中制成连续的薄膜时具有透明的着色效果,所以又称之为透明氧化铁。
纳米氧化铁具有很好的耐温、耐候、耐酸碱以及高彩度、高着色力、高透明度和强烈吸收紫外线等卓越性能,是传统氧化铁颜料无法比拟的,这使得透明氧化铁在高档汽车面漆、建筑涂料、防腐涂料等粉末涂料及塑料、尼龙、橡胶、油墨等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5.4.2用作催化剂用作催化剂纳米粒子制成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都高于普通催化剂,还具有寿命长、易操作等特点。
目前,磁性纳米催化剂主要应用于固体酸催化、固体碱催化、Heck催化、光催化、催化氧化等领域。
6评述评述虽然,最近这些年的发展以及国家投入使得磁性材料的制备技术有了很大的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从今后纳米磁材料的发展及大批量推广应用来看,尚需开展如下工作:
(1)加强基础研究,为新型纳米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开发提供指导。
近期主要研究的方向包括:
合金成分及熔体预处理(如净化,外场处理等)对纳米磁性合金熔体热力学状态及凝固动力学实质的影响;纳米磁性材料的磁化机理;纳米磁性材料的纳米化机制研究;合金成分、凝固组织及后续处理工艺对纳米磁性材料磁性能的影响等。
(2)积极研究和发展工艺简单、产量大、适用范围宽、能获得样品界面清洁、无微空隙的大尺寸纳米磁性材料制备技术。
近期应将深过冷、大塑性变形等与其它晶粒细化工艺相复合的制备方法作为研究重点,并积极发展纳米材料的连续制备及直接成形技术。
(3)系统研究目前已开发出具有优异磁性能的纳米磁性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路线及其磁性能,为纳米磁性材料的推广使用奠定技术基础。
(4)做好纳米磁性材料的宣传、教育工作,为纳米磁性材料的推广应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论结论纳米技术作为跨世纪的新学科,它已成为科学界和工程技术界备加关注的热点,将成为本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
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发展纳米技术的国家规划,并作为自然科学基金优先支持的项目。
而我国在纳米技术领域的起步也不晚,纳米技术被认为是我国在本世纪赶超和占领国际一席之地的一个重要高技术领域。
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防科工委都积极组织推进这一重大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
纳米科技的发展给传统磁性产业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纳米级磁性材料的开发和研究是磁性材料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但同时也应重视用纳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对现有材料进行纳米改性方面的研究,以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在世界民族之林树立中华民族的大旗。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D.Craik.Magnetism:
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M.NewYork:
Wiley,1995.2阂娜,陈慧敏,李四年,等.碳纳米管在磁性材料中的应用J.湖北工业学院报,2004,19
(1):
35-37.3王美婷,尹衍升,许凤秀,等.磁性纳米流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简介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18(4):
58-61.4田民波磁性材料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王瑞金磁流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新技术新工艺,2001,12(10):
15-18.6牛晓坤,钟伟磁性流体的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4,111
(2):
45-47.7姜继森,高濂,等Zn铁氧体纳米晶的磁性及微结构研究J功能材料,2000,6
(1):
25-28.8徐慧显,李民勤.葡聚糖磁性威力固定化J.生物化学杂志,1996,12(6):
745-747.9张密林,王君,辛艳凤,等.羟基纤维磁性微球的制备J.应用科技,2000,27(6):
20-21.10邱广亮,金质兰.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J.精细化工,1999,16
(1):
38-40.11张津辉,蒋中华.磁性微球的制备J.化学通报,1997(9):
55-57.12张津辉,蒋中华磁性微球的制备与理化性质及初步应用J化学通报,1997,3(9):
55-57.13刘学涌,丁小斌两亲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3,5(4):
104-107.14林培豪,曾中明纳米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工材料,2002,5
(2):
34-37.15张津辉,蒋中华,王仁芝,等.磁性微球的制备、理化性质及初步应用J.化学通报,1997,9:
55-57.16SarabP,SmyanarayanaS.MagnetconstrictionincompositesofLiFe5O8-BaTiO3J.JMagnMagnMater.2003,26
(1)211-214.17BlaskovV,PetkovV,RusanovR.Magneticprop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