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总复习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总复习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教案
教材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
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
主题:
因数与倍数
课时:
共4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因数和倍数》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课程标准要求,能熟练运用2、3、5的倍数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能熟练说出自然数的分类(如奇数和偶数,质数合数和1),能区分各种数的概念的异同,并能形成知识网络。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但概念较为抽象,而且容易混淆,巩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是复习的重点。
2、3、5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复习时力求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3、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概念。
很难说出它们的异同,形成知识网络。
2、3、5倍数的特征,学生对概念总体掌握不错,但在解决问题时,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对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形成知识网络,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考方式。
评价任务
1、交流式评价:
通过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师生交流情况和生生对话交流情况检测学习目标1的达成;
2、表现性评价:
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过程、讨论表现、学生问题汇报情况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选择性反应评价:
通过课堂上提问,课后拓展练习检测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回顾
梳理
1、请学生说说本册因数倍数中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
2、你对哪些数比较了解,能说出这些数的区别和联系吗?
3、请将这些数形成知识网络。
4、2、3、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能完整清晰地说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概念。
并能举例说明。
环节2
全班
交流
巩固练习
1.
2.自然数的分类:
奇数和偶数,质数、合数和1
3.完成教科书第138页第1、2题
学生能正确清晰说出这些数的概念。
能将这些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环节3
达标
测评
一、填空
在自然数中,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最小的一个数是();
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一个数是();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小的一个数是();
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最小的一个数是();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一个数是()。
二、判断
三、
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评价
拓展思维
143页思考题
至少95%的学生能正确解决这些问题。
环节4
归纳
总结
学生总结概括,教师适时补充。
1.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者困惑?
能说出这些数的异同,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总复习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
教材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
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主题: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
熟练说出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正确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灵活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教材分析
分数是儿童对数概念认识的又一次扩展。
本学期所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
教材在复习分数的意义时,首先通过实例对分数的意义进行了强调:
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即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例如每段绳子是全长的1/5。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也是复习的重点,应注意其概念的复习和三者之间关系的梳理。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均是学习分数的重要内容,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复习时也应加以巩固。
指导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另外,分数加减运算的简便算法在复习时也应加以强调。
3、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全面的认识,知道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量,也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问题,但还不能综合运用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充分体会综合的思想。
学习目标
1.熟练说出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比较熟练正确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综合利用知识灵活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
1、交流式评价:
通过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师生交流情况和生生对话交流情况检测学习目标1的达成;
2、表现性评价:
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过程、讨论表现、学生问题汇报情况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选择性反应评价:
通过课堂上提问,课后拓展练习检测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回顾
梳理
1、请学生举例说说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请说说分数可以怎么分类?
3、说说什么是通分和约分,方法是什么?
并举例说明
4、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能完整清晰地说出生活中分数的意义,并能熟练说出这些概念,98%的学生会正确进行通分、约分能将这些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环节2
全班
交流
巩固
练习
一、讨论交流
1.全班学生交流,如何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练习展示。
1.独立完成139页第6题,个别演板。
全班讲评
2.总结分数计算中的有关问题。
学生能正确熟练进行计算。
达标率100%
环节3
达标
测评
1.完成教科书第138页第3、4、5题
2.141页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评讲
至少95%的学生能正确解决这些问题。
环节4
归纳
总结
总结概括
1.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者困惑?
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知识的系统化。
并有完成任务的满足体验。
《空间与图形》复习课
教材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
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三单元
主题:
空间与图形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地认识。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2、教材分析
复习时,注意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地认识。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中,将体积和表面积对应复习,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为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在复习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并对单位换算进行复习,深化对这些单位的认识。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有了直观的感知,本期是对图形变换进一步深入学习。
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地认识
2、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对应复习,在比较中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并对单位换算进行复习,深化对这些单位的认识。
评价任务
1、带着个人提出的问题,参与小组讨论,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深刻的情感体验。
2、通过提问、自学、小组合作、点评检测目标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知识
点梳理
1.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怎样画?
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怎样画?
2.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注意哪些?
3.怎样把简单的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转90度?
4.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5.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
6.复习容积和容积单位。
1.发言是否积极。
2.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单位。
环节2
复习
旧知
做总复习7-10题
1.内容正确。
2.书写整洁。
环节3
走进生活,
实践应用
142页9、10、11、12题
1.第9题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2.第10题注意单位。
环节4
归纳总结,
反思提高
1.学生谈感受
时间飞逝,叹息一节课的短暂,谁先谈谈自己的收获?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统计》复习课
教材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
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主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2、教材分析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习众数时,需让学生巩固众数概念及其在统计学上意义的认识,并深入理解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时的不同之处。
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首先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既可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两组数据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众数掌握较好,但对于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有一些障碍,本节重点加强这些练习。
目标
1、复习众数的意义,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
2、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实际意义。
3、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评价任务
1、带着个人提出的问题,参与小组讨论,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深刻的情感体验。
2、通过提问、自学、小组合作、点评检测目标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知识点
梳理
1.你怎样理解众数?
说一说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
2.什么情况下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1.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环节2
复习
旧知
1.处理140页11题。
1.请学生总结众数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特别要结合实例说一说用哪个数描述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
2.学生是否能从统计图中获得信息。
环节3
走进生活,
实践应用
处理143页13题
142页第8题
1.学生是否能审清题意。
2.能发现统计图中所反映的问题。
环节4
归纳总结,
反思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逐渐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并从中获得信息。
)
2.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