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及发展趋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782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及发展趋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及发展趋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及发展趋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及发展趋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及发展趋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及发展趋势.docx

《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及发展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及发展趋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及发展趋势.docx

我国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课程名称:

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

授课教师:

陈志成

姓名:

文评

学号:

201211020117

2015年12月15日

我国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主要从我国主要的三大作物稻谷、小麦、玉米来简单介绍我国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更高效的利用和转化副产品,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

粮食副产品利用现状发展趋势

1.稻米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现状

稻米的副产品主要指米糠、稻壳和碎米,米糠可以开发米糠油、米糠油衍生物、米糠饲料和米糠食品;稻壳综合领域比较广泛,可以制成碳化稻壳、碳棒、发电、糠醛及环保制品;碎米可以制再制米、人造米、米面包、米饮料等。

长期以来,我国稻谷加工仅处于一种满足人们口粮需求的初加工水平,产品品种少,资源利用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差,增值效应低;稻米低价运营,加工企业效益差,严重影响稻谷资源的有效利用,影响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

1.1米糠的综合利用

米糠虽然只占稻谷总重的6%~8%,却占有稻谷64%的重要营养成分,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生育酚、生育三烯酚、脂多糖、r-谷维醇等多种天然抗氧化剂和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现代文明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1.1精炼米糠油

米糠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含有丰富而优质的脂肪,在米糠的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0%以上,必需脂肪酸(主要指亚油酸)高出糙米和碎米几倍。

而且米糠必需脂肪酸的配比含量高于一般植物油,同时也胜于动物油。

米糠中亚油酸接近不饱和脂肪酸的一半,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长、保持血液动脉血管及神经和大脑的健康有重要作用,同时亚油酸可以防止人体水代谢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皮肤病变。

米糠油具有的气味芳香,耐高温煎炸,耐长久贮存和几乎无有害物质生成等优点,是任何一种植物油所无法比拟的。

正因为米糠油的性能优越,它已成为继葵花子油、玉米胚芽油之后的又一新型保健食品用油,其脂肪酸最为接近人类的膳食推荐标准。

1.1.2米糠油衍生物

米糠油衍生物包括植酸钙、肌醇、谷维素、植物甾醇、糠蜡、VE,28烷醇、30烷醇等,与其它植物油脂比较,从米糠油副产物中提取植酸钙、肌醇、谷维素、植物甾醇、28烷醇具有优势。

1.1.3米糠饲料

饲用油脂在我国进展缓慢,在生产上应用尚属少数,且油脂添加量多数偏少。

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动物饲养成本中,其饲料成本仅占30%,而在我国饲料成本约占60%,差距是明显的。

降低饲料成本的一项有力措施,是在饲料中增加植物蛋白的用量,减少动物蛋白用量,增加油脂用量,以提高饲料的能量浓度。

由于米糠中纤维和植酸含量较高,目前在饲料中添加量还不是很大,在欧洲鱼饲料中只添加2%~3%,畜禽饲料中添加5%左右;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以米糠为大量添加成分生产米糠饲料的技术。

米糠中油脂含量较高,是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饲用油资源。

1.1.4米糠食品

稳定的米糠是营养浓缩的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至今所知的103种抗氧化物的混合物,具有独特的促进消化、降低血脂的作用。

目前国内谷物早餐食品多以燕麦或麦麸为主要原料,以米糠或碎米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几乎没有。

米糠的营养价值高于燕麦或麦麸,而米糠的价格与燕麦或麦麸的价格持平或者略低。

1.2稻壳的综合利用

稻壳作为谷物加工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占稻谷重量的20%左右,是一种量大面广价廉的可再生资源。

稻壳体积大、密度小、不易于堆放。

目前我国利用稻壳的水平较低,通常情况下,都是将稻壳焚烧,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极大浪费了资源。

稻壳的深度开发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可以制成碳化稻壳、稻壳制碳棒、稻壳发电、制糠醛、环保制品等。

碳化稻壳是将稻壳经过特殊处理而得到的一种黑色闪光的颗粒状粗粉,是一种良好的保温剂,可以大量应用在冶金、铸造业上,并在土壤改良、升高地温、疏松土壤、调节土壤酸碱度、补充土壤中的硅酸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稻壳含有丰富的木质素、戊聚糖和二氧化硅等成分,是制备白碳黑、活性炭和高模数硅酸钾的良好原料。

以稻壳为原料生产的活性炭,不仅成本低,而且含杂少,特别适用于食品工业。

稻壳中的硅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以形成多孔性的无定型二氧化硅微粒,具有很大的吸收表面和活性,可作为多种载体或高级复合材料的原料。

稻壳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酶及食物纤维,对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

稻壳中的另一种有效成分——肌醇,则对预防直肠癌、乳腺癌等有一定效果。

利用稻壳制碳棒,可直接用作生活燃料,与稻壳相比,体积小,便于贮藏运输。

利用稻壳发生煤气是一种廉价的能源,尤其在碾米厂中利用稻壳煤气发电,经济效果更为显著。

利用稻壳制糠醛,可以大量用于塑料石油精制,合成纤维的添加剂,也可利用它生产合成橡胶、染料、油漆等产品。

利用稻壳还可以制环保餐具、环保包装箱育苗钵、花盆等。

1.3碎米的综合利用

碎米为大米产量的2%~5%,其经济价值只有整米的1/3~1/2,如果将碎米加以利用,则经济效益就可大大提高。

利用碎米还可以开发再制米、米粉、米面包、米饮料等。

1.3.1再制米、人造米

人造米是利用米粉或淀粉,与粘结剂、营养强化剂等混合,通过挤压机形成米粒大小的颗粒,再经过老化、干燥制成成品。

这种人造米克服了浸渍、包裹等方法强化营养成分而造成均匀性差、易流失等缺点,且营养成分和风味均可人工控制,还可制成速食米,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营养性食品。

目前瑞士布勒公司已有成熟技术开发此产品,国内正在对此项技术进行开发。

再制米项目主要是为转化碎米及进行大米营养强化而开发的项目,碎米的价格大致相当于整米价格的一半,如果经过再制和营养强化,价格可以高于整米价格或与整米的价格持平。

1.3.2米面包

在面包中添加米粉,开发米面包是为了解决谷物过剩或谷物不足的需要。

米粉替代面粉后虽然面包蛋白质含量降低了,但蛋白质质量却提高了,这是因为米粉提供的氨基酸使之获得了更好的平衡。

1.3.3米饮料

米饮料是植物蛋白型营养饮料,具有饮用方便、保质期较长、冷热皆宜、不损坏牙齿的优点,在饮料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2.小麦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现状

小麦加工副产品有麦麸、麦胚等,对小麦加工副产品综合而有效的利用,如制备低聚糖、麸皮膳食纤维、戊聚糖等,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农副产品的产值,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产生活。

2.1麦胚的综合利用

麦胚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原料,美国科学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倡将麦胚开发为优质食品供人类食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积极开展对麦胚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在国外,麦胚通常加工成全脂胚(或胚芽粉)和麦胚油。

全脂胚(或胚芽粉)是将精选的麦胚通过烘焙,使胚中酶(脂肪氧化酶、蛋白分解酶)失活,并将水分降低到临界值(3%~3.5%)后贮存备用,或磨粉后贮藏。

小麦胚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国外营养学家形象地誉为“人类天然营养宝库”。

麦胚可添加到许多食品中,如糖果、点心、面条、面包等,这些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色泽好、口感爽。

麦胚还可加工成调味品、饮料、水果制品等。

麦胚油可通过压榨法或浸出法制得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油,富含天然维生素E,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麦胚油可改善人脑细胞功能,增强记忆力,还具有增强细胞活力、提高肌肉持久力等功效;麦胚油也可作为天然化妆品的原料,国外用麦胚油制成的胶囊很受消费者欢迎,脱脂胚的营养成分也十分丰富,具有脱脂奶粉的成分,可作为脱脂奶粉的替代品。

2.2麦麸的综合利用

小麦加工过程中,小麦麸皮成为面粉生产的一大宗副产品,具有原料高度集中、数量庞大的特点。

目前,这些麸皮一般作为饲料工业的原料,经济价值不高,而小麦麸皮中含有许多极具利用价值、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2.2.1膳食纤维

由于麦麸直接食用时口感和风味较差,过去几乎都用作饲料。

19世纪以来,随着制粉技术的发展,人们宁愿使小麦营养成分的利用率降低,对小麦粉精白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小麦麸皮已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

麦麸中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而这些均是构成膳食纤维的成分。

大量研究证明,膳食纤维在胃肠内吸收水分后体积增大,使人产生饱腹感,在肠道内形成胶态,促进大肠蠕动,延缓葡萄糖和脂肪的吸收,逐渐使血糖和血脂水平下降,从而预防和减少许多“文明病”的发病率。

因麦麸富含人们所希望从天然食品中得到的膳食纤维,以麸皮为原料制成的食物和健康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日益流行。

小麦膳食纤维除了可以用来开发保健品外,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持水性,还能改良食品品质。

如制作蛋糕时,配料中加入面粉质量6%左右的膳食纤维,可以得到体积理想的、耐老化的蛋糕;肉制品加入小麦膳食纤维,可以提高持水性,并延长其货架寿命。

可见,小麦膳食纤维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也具广泛的前景和重要价值,但它在特定食品生产中的应用量和应用方法还有待于研究。

2.2.2黄酮类物质

许多研究表明,体内自由基含量随年龄增长而积累,也正是人衰老的原因所在。

实验证明,小麦麸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食物纤维中所含黄酮类物质可能是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物质,这类物质和膳食纤维中的葡萄糖形成糖苷,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黄酮类物质具有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已被证实。

2.2.3蛋白质

麦麸可用来制作面筋。

面筋作为添加剂与其他谷物混合或掺入肉类,充分利用面筋的多功能性,可生产出各种各样的食品。

加工合理又适当贮藏的活性面筋清淡醇香,并略带“谷物味”,都是人们喜欢的口味。

即使面筋添加量很大,也不会产生异味。

麦麸蛋白具有鸡蛋蛋白的功能,可作发泡剂用于面包、糕点的制作,并能防止食品老化;麦麸蛋白用于鱼肉、火腿肠时,可增加产品的弹性和保油性;麦麸蛋白可作乳化剂,制作乳酪或高蛋白乳酸饮料,别具风味。

2.2.4酶制剂

麦麸中酶类丰富,含量较高的有β-淀粉酶、植酸酶、羧肽酶和脂肪酶等。

β-淀粉酶也称糖化酶,可作为饴糖、啤酒和饮料生产上的糖化剂。

植酸酶是一种能促进植酸或植酸盐水解成肌醇和磷酸的一类酶的总称。

植酸酶既能将植酸磷转化为无机磷,促进磷的吸收,又能解除植酸对钙、镁、铁等矿物元素机体吸收的抑制,因此在营养学上也很有价值。

2.3次粉的综合利用

同一出粉率时,次粉与麦麸相比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

因此,次粉具有较高的能量和营养价值,是一种良好的饲用资源。

在预混合饲料生产中,由于次粉的颗粒较小,是维生素、矿物质等饲料中微量成分的良好载体,可确保微量预混料在饲料中混合均匀。

胚乳含量较高的次粉可进一步加工制造面筋、蛋白、淀粉,或制造酱油、醋、酒,此外还经常用于培养食用菌等。

3.玉米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现状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主要用作饲料和工业原料。

国内外常规的玉米深加工,一般是先分离得到玉米淀粉,然后糖化制淀粉糖,再进一步将糖用于发酵工业,或氢化制糖醇。

深加工副产品除少数企业用胚芽榨油外,一般都作为粗饲料直接销售,缺乏进一步深度加工。

我国玉米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低,开发的产品附加值不高;尽管国内资源、人力成本均低于国外,国内的产品质量即使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由于技术水平跟不上,也造成了产品开发成本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差。

因此,加速玉米深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意义重大,可以使我国食品市场上增加许多新品种,改善高蛋白饲料的短缺现状,增加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符合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3.1玉米胚芽的再利用

玉米胚芽是玉米淀粉生产的副产品,在我国直接用于饲料销售。

玉米胚芽经干燥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占35%-40%,蛋白质占18%-20%。

据资料分析,玉米胚芽蛋白是一种全价蛋白,易于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