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作业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7590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作业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作业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作业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作业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作业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作业2.docx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作业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作业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作业2.docx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作业2

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只用下列一种物质不能鉴别①CC14、②NaI溶液、③Na2SO3溶液三者的是(  )

A.溴水B.硫酸溶液C.BaCl2溶液D.淀粉溶液

【解答】解:

A.与溴水分别混合的现象为:

不反应分层后有机层在下层、溶液变为棕黄色、溴水褪色,现象不同,能鉴别,故A不选;

B.加入硫酸,现象分别是不反应分层后有机层在下层、无现象、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鉴别,故B不选;

C.加入氯化钡溶液,现象分别是不反应分层后有机层在下层、无现象、生成白色沉淀,可鉴别,故C不选;

D.加入淀粉,都不反应,②NaI溶液、③Na2SO3溶液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

故选:

D。

2.不能检验溶液中I﹣的试剂是(  )

A.AgNO3、稀HNO3B.氯水、CCl4C.氯水、淀粉D.KBr、稀HCl

【解答】解:

A.AgI为黄色沉淀,则加AgNO3、稀HNO3可检验,故A不选;

B.氯气可氧化碘离子,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可检验,故B不选;

C.氯气可氧化碘离子,淀粉遇碘离子变蓝,则氯水、淀粉可检验,故C不选;

D.KBr、HCl均与碘离子不反应,不能检验碘离子,故D选;

故选:

D。

3.下列对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试管中

B.蒸馏盛在烧瓶中含水的酒精,需在瓶内放一些碎瓷片

C.温度计插入液体中测量温度的同时,又用它搅拌液体

D.用容积为100mL的量筒量取80mL无水乙醇,使液面最低点至刻度80mL处

【解答】解:

A、用胶头滴管加液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否则会污染滴加的试剂,故A正确;

B、对混合液体进行蒸馏操作时,为了避免发生暴沸现象,应该在蒸馏烧瓶中进入碎瓷片,故B正确;

C、温度计只能用于测量液体的温度,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搅拌时应该使用玻璃棒,故C错误;

D、可以使用100mL量筒量取80mL液体,量取时液体的凹液面与量筒的80mL刻度线相切,故D正确;

故选:

C。

4.聚合硫酸铁(PFS)是水处理中重要的絮凝剂,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PFS的具体工艺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酸浸”反应速率

B.步骤③,可选用H2O2、Cl2、KMnO4等氧化剂将Fe2+转化为Fe3+

C.步骤④,加稀硫酸调节pH在一定范围内,若pH偏小则Fe3+水解程度太弱,若pH偏大时则形成Fe(OH)3沉淀

D.步骤⑤,减压蒸发,有利于降低蒸发温度防止产物分解

【解答】解:

A.步骤①,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利于与酸反应,从而提高“酸浸”反应速率,故A正确;

B.步骤③,可选用H2O2将Fe2+转化为Fe3+,还原产物为水,不引入新杂质,不能选Cl2、KMnO4等,易引入新杂质,故B错误;

C.铁离子易水解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聚合釜中溶液的pH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pH偏小时Fe3+水解程度弱,pH偏大时则容易生成Fe(OH)3,产率降低,则步骤④,加稀硫酸调节pH在一定范围内,故C正确;

D.常压蒸发温度过高导致聚合硫酸铁分解,则步骤⑤中减压蒸发,有利于降低蒸发温度防止产物分解,故D正确;

故选:

B。

5.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醋酸与水的混合物

B.食盐与水的混合物

C.煤油和水的混合物

D.氯化钠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

【解答】解:

A.醋酸与水互溶,应选蒸馏法分离,故A不选;

B.食盐溶于水,应选蒸发分离,故B不选;

C.煤油和水分层,分液可分离,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C选;

D.氯化钠与氢氧化钠均为固体,不能选分液漏斗分离,故D不选;

故选:

C。

6.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选用的装置是(  )

A.

B.

C.

D.

【解答】解:

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应用萃取的方法,可用到分液漏斗、烧杯等,B正确,而A用于过滤、C为气体发生装置,D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化合物,故选B。

7.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不能使用的萃取剂是(  )

A.无色汽油B.无水酒精C.四氯化碳D.苯

【解答】解:

A.无色汽油为饱和烃,可萃取溴水中的溴,故A不选;

B.无水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不能作萃取剂,故B选;

C.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可萃取溴水中的溴,故C不选;

D.苯不溶于水,可萃取溴水中的溴,故D不选;

故选:

B。

8.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固体可采取(  )

A.通入CO2B.加热C.加入盐酸D.加入水

【解答】解:

NaHCO3固体加热分解生成Na2CO3,则加热法可除去杂质,且二者均与盐酸反应,均溶于水,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只有B合理,

故选:

B。

9.某同学为区分家里厨房中的食盐和纯碱,将两种样品带至学校实验室分别配成溶液,各取适量进行如下实验,通过下列操作及现象,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原溶液溶质是

A

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食盐

B

滴加足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纯碱

C

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无颜色变化

食盐

D

滴加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纯碱

A.AB.BC.CD.D

【解答】解:

A.食盐和纯碱均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由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溶质为食盐,故A错误;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NaCl不能,则产生气泡的为纯碱,故B正确;

C.食盐水为中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则滴加酚酞溶液无颜色变化的为食盐,故C正确;

D.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NaCl不能,则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纯碱,故D正确;

故选:

A。

10.下列分离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加入新制的生石灰,过滤

B.分离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蒸馏

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加入NaOH溶液后分液

D.提纯含有碘单质的食盐,常用升华法

【解答】解:

A.Ca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分离,不能过滤,故A错误;

B.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层,可选分液法分离,故B错误;

C.二者均与NaOH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故C错误;

D.加热碘升华,NaCl无变化,则升华法可提纯,故D正确;

故选:

D。

11.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量mg铜银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收集到的VL气体全为NO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烧杯、漏斗、玻璃棒

C.操作Ⅱ应是洗涤

D.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

【解答】解:

铜银合金与足量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银溶液、NO或NO2气体,由于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则用排水法收集到的VL气体为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过滤后得到AgCl固体,然后洗涤、干燥,最后得到干燥的AgCl,

A.由流程图可知,实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NO,故不能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是NO或NO2或NO、NO2,最后收集的气体为NO,故A正确;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烧杯、漏斗、玻璃棒,故B正确;

C.由流程图可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将银离子转化为氯化银沉淀,通过测定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计算银的质量,进而计算铜的含量,操作Ⅱ是在过滤之后,烘干之前,由于过滤后的氯化银附着一些离子,应洗涤附着的物质,防止影响氯化银的质量测定,故操作Ⅱ应是洗涤,故C正确;

D.氯化银的质量为wg,所以合金中银的质量为:

wg×

=

g,故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

×100%,故D错误;

故选:

D。

12.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装有水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

U形管内预先装有少量水(预先染成红色),结果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NaOH固体B.浓H2SO4C.NH4NO3晶体D.Na2O2固体

【解答】解:

NaOH固体、浓硫酸、过氧化钠与水混合均放热,只有NH4NO3晶体溶于水吸热,导致锥形瓶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可观察到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

故选:

C。

13.一瓶无色气体,可能由CO2、HCl、NH3、NO2、N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此无色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H2SO4的洗气瓶,气体体积减少,继续通过装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气体变为红棕色,将排出的气体通入盛有足量蒸馏水的洗气瓶,无气体排出.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原气体一定含有CO2、NH3、NO

B.原气体一定不含HCl、NO2、H2

C.原气体中NO和CO2的体积比为2:

3

D.无法确定H2是否存在

【解答】解:

气体为无色,则一定不含有红棕色的NO2;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发现气体减少,说明一定含有与浓硫酸反应的NH3,则不含HCl;

继续通过装有Na2O2固体的干燥管,发现从干燥管出来的气体颜色呈红棕色,说明含有CO2和NO,CO2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和NO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NO2;

将排出的气体通入盛有足量蒸馏水的洗气瓶,无气体排出,说明不含不溶于水的H2,

A.由以上分析可知,原气体一定含有CO2、NH3、NO,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原气体一定不含HCl、NO2、H2,故B正确;

C.CO2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和NO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NO2,气体完全溶于水,说明没有氮气;氧气和二氧化氮与水完全反应生成硝酸,发生4NO2+O2+2H2O=4HNO3,设有4molNO2,则应有4molNO,反应2NO+O2=2N02和4NO2+O2+2H2O=4HNO3共需要氧气为:

2mol+1mol=3mol,

由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混合气体中应含有6molCO2,则n(CO2):

n(NO)=6:

4=3:

2,故C正确;

D.将排出的气体通入盛有足量蒸馏水的洗气瓶,无气体排出,可说明不含氢气,故D错误。

故选:

D。

14.木炭和浓硫酸共热能产生CO2、SO2、H2O的混合气体,某同学拟设计实验方案,欲选用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无水硫酸铜,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反应所得到的各种产物。

有关该方案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用上述三种试剂且每种试剂仅用一次,则无法判断是否含有CO2

B.CO2的检验必须在吸收SO2后进行,因为S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若再提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则为达到实验目的品红溶液必须使用两次

D.混合气体中含有H2O的实验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

【解答】解:

A.无水硫酸铜可以检验生成的水蒸气,品红溶液可检验二氧化硫,但无除去二氧化硫气体的试剂,不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的检验必须在吸收SO2后进行,故B正确;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品红溶液检验是否除净,也可以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变浅证明二氧化硫被吸收完全,为达到实验目的品红溶液不一定必须使用两次,故C错误;

D.无水硫酸铜遇到水蒸气变蓝色,可以验证反应生成的产物中有水蒸气,故D正确;

故选:

C。

15.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混合物

试剂

分离方法

A

苯(苯酚)

溴水

过滤

B

甲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C

乙酸乙酯(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

D

溴乙烷(乙醇)

蒸馏水

分液

A.AB.BC.CD.D

【解答】解:

A.溴易溶于苯,引入新杂质,不能除杂,应选NaOH、分液,故A错误;

B.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应选溴水、洗气,故B错误;

C.二者均与NaOH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故C错误;

D.乙醇与水互溶,溴乙烷不溶于水,然后分液可分离,故D正确;

故选:

D。

16.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

气体

a

b

c

A

NO2

浓硝酸

铜片

NaOH溶液

B

SO2

浓硫酸

Cu

酸性KMnO4溶液

C

CO2

稀盐酸

CaCO3

浓硫酸

D

NH3

浓氨水

生石灰

碱石灰

A.AB.BC.CD.D

【解答】解:

A、NO2与NaOH反应而被吸收,不能用NaOH溶液净化,故A错误;

B、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而本实验没有加热,且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故B错误;

C、盐酸与碳酸钙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浓硫酸作干燥剂干燥二氧化碳,并且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C正确;

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

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7.用于提纯或分离物质的方法有:

A、萃取分液B、加热分解C、蒸发结晶D、分液E、蒸馏F、过滤、G渗析等,请将提纯或分离的序号填在后面横线上.

(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泥沙的混合物 F 

(2)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D 

(3)海水淡化 E 

(4)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 B 

(5)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的氯离子、钠离子 G .

【解答】解:

(1)泥沙不溶于水,选择过滤法分离,故答案为:

F;

(2)水和汽油分层,选择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

D;

(3)海水中水的沸点较低,则选择蒸馏法分离,故答案为:

E;

(4)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选择加热法分离,故答案为:

B;

(5)离子可透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选择渗析法分离,故答案为:

G.

18.

(1)有如图所示A、B、C、D四种仪器:

请将仪器A和D的名称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 冷凝管 ,D. 容量瓶 ;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的是 B、D (选填A、B、C、D).

(2)实验室中由粗盐结晶制精盐的操作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等步骤.

①过滤的目的是 B .

A.获得NaCl晶体B.除去难溶性物质

C.除去易挥发物质D.除去可溶性物质

②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C (选填A、B、C、D).

【解答】解:

(1)由图可知A为冷凝管,D为容量瓶,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的是B、D,故答案为:

冷凝管;容量瓶;B、D;

(2)实验室中由粗盐结晶制精盐的操作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等步骤.

①过滤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物质,与其它因素无关,故答案为:

B;

②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C,故答案为:

C.

19.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1步:

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BDEF 等.(填代号,下同)

A、试管B、坩埚C、烧杯D、三角架

E、泥三角F、酒精灯G、铁架台H、量筒

(2)第2步:

I﹣溶液的获取.操作是将灰烬转移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该过程为加快溶解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用玻璃棒搅拌 .此操作后的分离方法 过滤 .(填分离方法)

(3)第3步:

氧化.取

(2)中溶液少量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 D .

A、浓硫酸B、新制氯水C、KMnO4溶液D、H2O2

(4)第4步:

碘单质的检验.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 淀粉 溶液,证明海带中含碘.

【解答】解:

(1)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在试管中灼烧海带,坩埚、三角架、泥三角、酒精灯配套使用,故答案为:

BDEF;

(2)溶解时应利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然后过滤除去不溶性物质,故答案为:

用玻璃棒搅拌;过滤;

(3)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不能引入新杂质,只有选项D中过氧化氢为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会引入新杂质,不产生污染,故答案为:

D;

(4)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变蓝,则证明海带中含碘,故答案为:

淀粉.

20.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加热C.蒸发D.洗气(用饱和筑化钠溶液)E.升华F.洗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

(1)除去H2中的HC1气体 D ;

(2)除去NaCl溶液中的AgCl悬浮物 A ;

(3)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B ;

(4)除去潮湿食盐中的水 C ;

(5)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碘单质 E .

【解答】解:

(1)氯化氢易溶于水,可用洗气的方法除杂,故答案为:

D;

(2)氯化银不能透过滤纸,可用过量的方法除杂,故答案为:

A;

(3)加热时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可用加热的方法除杂,故答案为:

B;

(4)提纯可溶性固体,可蒸发,故答案为:

C;

(5)加热时碘易升华,可用升华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

E.

21.碱式碳酸镁和无水氯化镁具有广泛的用途.用白云石(CaCO3•MgCO3)为主要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和无水氯化镁的流程如图:

回答问题:

“灰浆”中除水和MgO外,主要成分还有 Ca(OH)2 .

【解答】解:

由流程可知CaCO3•MgCO3

CaO+MgO+2CO2↑,CaO和水反应Ca(OH)2,而MgO不溶于水,“灰浆”中除水和MgO外,主要成分还有Ca(OH)2,

故答案为:

Ca(O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