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安全鉴定评测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7171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安全鉴定评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水库安全鉴定评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水库安全鉴定评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水库安全鉴定评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水库安全鉴定评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库安全鉴定评测报告.docx

《水库安全鉴定评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安全鉴定评测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库安全鉴定评测报告.docx

水库安全鉴定评测报告

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水库名称:

鉴定审定部门:

鉴定时间:

填表说明

一、项目简况:

应填明水库建设时间、规模及功能,续建、加固情况,现状项目规模、防洪标准及特征水位,枢纽主要建筑物组成及其特征参数,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及水库大坝对下游的影响等情况。

二、现场安全检查:

填明现场安全检查的主要结果,指出严重的运行异常表现,反映项目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三、项目质量评价:

填明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总体施工质量的评价,运行中暴露出的质量问题。

反映施工及历年探查实验的质量结果,反映补充探查和实验的主要结果。

四、运行管理评价:

反映主要运行及管理情况,历史最高蓄水时的大坝运行情况,历年出现的主要项目问题及处理情况,水情及项目监测、交通通讯等管理条件。

五、防洪标准复核:

应填明本次鉴定中采用的水文资料系列和洪水复核方法,主要调洪计算原则及坝顶超高复核结果,指出水库大坝现状实际抗御洪水能力,及与标准的比较。

六、结构安全评价:

根据本次对大坝等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评价结果,填明大坝是否存在危及安全的变形,大坝抗滑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近坝库岸是否稳定,混凝土建筑物及其他泄水、输水建筑物的强度安全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等。

七、渗流安全评价:

根据本次鉴定中对大坝进行渗流稳定性分析评价结果,填明大坝运行中有无渗流异常,各种岩土材料中的渗透稳定是否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坝基扬压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

八、抗震安全复核:

根据《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专门研究确定的基本地震参数及设计烈度,土石坝的抗滑稳定、坝体及地基的液化可能性;重力坝的应力、强度及整体抗滑稳定性;拱坝的应力、强度及拱座的抗滑稳定性;以及其它输、泄水建筑物及压力水管等的抗震安全复核结果。

九、金属结构安全评价:

是否做了检测,填明金属结构锈蚀程度,复核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闸门启闭能力是否满足要求,紧急情况下能否保持闸门开启。

十、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现场安全检查及大坝安全评价结果,归纳水库大坝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十一、安全鉴定结论:

应根据现场安全检查和大坝安全分析评价结果,结合专家判断作出安全鉴定结论。

包括防洪标准、结构安全、渗流安全、抗震安全、金属结构安全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指出水库大坝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结论要明确。

十二、大坝安全类别评定:

根据大坝安全鉴定结论,对照本办法的大坝安全分类原则及《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中的大坝安全分类标准,评定大坝安全类别。

水库名称

xx水库

所在地点

xx省xx县xx乡

所在河流

xx江支流xx河

总库容

21万立方M

水库管理单位

xx乡水利管理站

鉴定组织单位

xx县水利局

鉴定承担单位

xx项目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鉴定审定部门

xx水利局

项目简况:

xx水库位于xx县xx乡,水库建于xx江支流xx河上,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

坝址以上控制径流面积为12.4km2,地理位置为东经25°06′01″,北纬102°08′28″。

xx水库于1960年开工建设,1963年建成使用,最大坝高14m,坝顶长74m,总库容27.5万m3。

主要建筑物包括:

大坝、输水涵洞、溢洪道等。

大坝:

坝型为均质土坝,经复核后,现状最大坝高14m,坝顶高程1895.00m,坝顶长74m,坝顶宽4.0m,上游平均坡比1:

2.4,下游坝坡坡比分别为1:

1.6、1:

0.8。

溢洪道:

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右岸坝肩处,溢洪道为敞开式顶堰,浆砌石结构,断面尺寸b×h=7.0m×2.1m,全长52.5M,出口未设消能设施。

溢洪道为2004年新建。

 输水涵洞:

位于坝底中间位置,为浆砌石直墙半圆拱无压洞,断面尺寸b×h=0.8m×1.7m。

在上游进口处设1套转盖闸门和一套1×1m混凝土平板冲沙闸门,转盖闸采用钢丝绳人工启闭,冲沙闸采用3吨手拉葫芦人工启闭。

水库原正常运用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洪水P=5%);非常运用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校核洪水P=0.5%)。

水库正常蓄水位1893.00m,设计洪水位1895.83m<本次复核值),校核洪水位1896.73<本次复核值)。

根据《水利水电项目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根据1:

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区内构造复杂,“山字型”、经向、纬向及弧形构造均有发育。

主要构造线以近SN向为主;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上升及断裂活动。

区内以沉积岩分布最广,约占区内面积的98%。

与项目甚为密切的地层为广泛分布的中生界三迭系至侏罗系、白垩系地层<俗称滇中红层),地层岩性较为单一。

水库两岸基岩裸露,岩质边坡,地形坡度15°~35°,近河岸有少量松散堆积层覆盖,总体水库两岸边坡稳定。

本次安全鉴定地勘实验共布置4个探坑。

进行注水实验4试段。

探坑中取扰动样2组,取原状样4组作物理力学实验<饱和快剪)。

水库下游有波罗河村、扬择山村等人口750人以及沿河两岸耕地1695亩。

为保证大坝水库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下游农田灌溉,急需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大坝

现场

安全

检查

大坝:

xx水库大坝坝顶高程1895.00m,坝顶长74m,坝顶宽4m,坝顶宽度较均一,沉降不明显。

上游坝坡平均坡比1:

2.4,坝坡高低不平,沉陷严重,最大高差达0.8m,部分护坡块石已被库水冲刷掉落进库内。

据调查,上游坝坡有一渗漏区域,库水从此渗漏区域渗入坝底输水涵洞内,范围:

高程1882~1887m,面积10×12m=120㎡。

下游坝坡坡度不均、坡比分别为1:

1.6、1:

0.8,坝面凹凸不整,沉降不均匀,鼓出明显,最大高差达1.2m,坡面灌木丛生、坝体基本形状已无法看清。

坝脚没有排水棱体。

②输水涵洞布置在坝底中间位置,断面尺寸b×h=0.8m×1.7m,全长62.2m。

为浆砌石直墙半圆拱无压洞。

因为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涵洞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主要是涵洞底部已被水流冲毁,冲毁区域在距涵洞进口16~24m处,据调查,冲毁的段涵洞底板完全被破坏,已出露底部的坝体及残破积层。

现场巡视是水库为空库,渗漏情况无法实测,但据询问水库管理人员,水位在1890m时,涵洞出口渗漏量达15L/S,渗漏情况相当严重。

③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右岸坝肩处,溢洪道为敞开式顶堰,,断面尺寸b×h=7.0m×2.1m,全长52.5M,出口未设消能设施。

溢洪道为近些年新修,结构较稳定,但靠右岸山体存在小范围坍塌体,坍塌体高程1895~1903m、底宽16m、顶宽8m,影响溢洪道正常运行。

溢洪道底部无消力池,溢洪道末端与下游河谷垂直落差达12m。

④本项目溢洪道未设置闸门。

输水涵洞进口的工作闸门为一φ400mm转盖闸,另有一钢筋混凝土平板冲沙闸门。

转盖闸启闭设施为两根Φ14钢丝绳,人工启闭,转盖闸设计水头为12m,经过常年运行、锈蚀严重,锈蚀面积90%以上。

混凝土平板冲沙闸门孔口尺寸为1×1m,厚度为0.3m,启闭设施为钢筋混凝土排架柱,人工手拉葫芦启闭。

目前混凝土面板已有多条裂纹且凹凸不平,面板上三处混凝土掉块,掉块面积占总面积的50%。

转盖闸启闭钢丝绳常年浸泡水中极易折断<经常性折断),启闭困难,应急能力差。

大坝

安全

分析

评价

大坝

安全

分析

评价

大坝

安全

分析

评价

项目

质量

评价

现本项目清基不彻底,坝基坝肩结合部中等透水性,坝基坝肩基本稳定。

坝基和岸坡施工质量和现状质量评价为不合格。

坝体筑坝土料级配差、施工工艺落后、坝体填筑不合格,后期坝体养护维修不足,造成坝体变形严重,漏水现象明显。

坝体施工质量和现状质量评价为不合格。

输水涵洞:

位于坝底中间位置,为浆砌石涵洞,涵洞部分底板被冲毁,涵洞砌石体勾缝砂浆强度低,受水浸泡已普遍脱落。

输水涵洞施工质量及现状质量评价为不合格。

溢洪道:

出口未设消能设施。

溢洪道为近些年维护,结构较完整,溢洪道施工质量及现状质量评价为合格。

金属结构:

经多年运行后,目前工作闸门锈蚀严重,止水条老化磨损严重,启闭困难,运行状况极差,加之无事故检修闸门,应急能力差,金属结构安装质量与现状质量评价为不合格。

综合评价,xx水库项目质量评定为不合格。

运行

管理

评价

xx水库属小<二)型水利项目,水库管理单位为xx乡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主管单位为xx乡人民政府,水库设兼职管理人员3人进行管理。

依据《水库项目管理通则》及《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管理,水库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蓄水、供水、防洪、巡视检查、观测、维护养修、资料整理和调度运用,执行市、县水利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计划。

但大坝安全监测项目及监测人员配置不足,监测资料整编不完善,未埋设和安装应有的观测设施,大坝病害观测资料不完整,水库无水文测报系统,大坝长期处于病害运行状态,大坝安全监测项目及监测人员配置及监测资料整编等,均不能满足水库功能要求及规范要求。

同时水库无管理房、无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等规章制度。

水库日常维护管理仅能对一些局部或较小的设备进行维修,对于较大的枢纽建筑物及设备的维修工作则难以开展,更难以满足防洪保护和供水调度运行所需费用。

水库存在的问题较多,且病害险情突出,需通过此次安全鉴定,进行相应的除险加固措施,方能有效地解决水库病险状况,消除安全隐患。

综合评价,xx水库运行管理综合评定为差。

防洪

标准

复核

本次复核采用的正常运用洪水<设计洪水P=5%)标准为20年一遇;非常运用洪水<校核洪水P=0.5%)标准为200年一遇。

本次xx水库设计洪水分析主要参证站选择xx气象站和xx水文站及邻近流域凤屯水文站,xx气象站1965年~2009年共45年的1h、6h、24h点暴雨观测资料,资料年限满足规范要求。

现状坝顶高程1895.00m,洪水的宣泄由溢洪道承担。

溢洪道控制段底板高程为1878.50m,宽7m。

本次分析采用实测暴雨分析途径,流域产、汇流计算参数采用“云南省暴雨洪水查算图表”成果推求设计洪水。

并采用地区综合比较进行合理性检查,经检查,本次设计洪水成果是合理、可靠的。

本次洪水起调水位确定为正常蓄水位1893.00m。

按水量平衡方程逐时段演算,求得各标准洪水的特征水位,其相应的最高库水位即为设计或校核库水位。

经复核,当遇200年一遇洪水时,库水位为1896.73,计算坝顶高程1897.33m,高于现状坝顶高程2.33m;当遇100年一遇洪水时,库水位为1896.51m,计算坝顶高程1897.11m,高于现状坝顶高程2.11m;当遇20年一遇洪水时,库水位为1895.83m,计算坝顶高程1896.81mm,高于现状坝顶高程1.81m;当遇5年一遇洪水时,库水位为1894.84m,高于现状坝顶高程0.82m;可见,白石岩水库现状不能达到5年一遇洪水防洪标准。

由此可见,水库现状抗洪能力不满足水库防洪标准要求。

根据《水利水电项目设计洪水计算手册》及《中国水力发电项目水文卷》共同推荐的计算方法,对xx水库溃坝洪水进行计算,水库瞬时溃坝,坝址处产生洪峰2404.8m3/s,水库下游0.3km处乡村公路产生洪峰1350.4m3/s,洪水到达时间0.02小时,将彻底冲毁下游的乡村公路,并对沿河两岸750人,1695耕地将造成严重影响,造成较大的淹没损失。

综合评价xx水库大坝防洪安全性等级评定为C级。

结构

安全

评价

本次安检实测结果:

大坝最大坝顶高程1895.6m,最小坝顶高程1894.5m,经计算大坝最大沉降量为0.50m,实测坝顶平均宽4.0m,最大坝高14m。

坝体最大横断面上游平均坡比1:

2.4,下游分别为坡比1:

1.6和1:

0.8。

从大坝运行中曾出现的病害和渗漏情况看,一是大坝填筑质量差,碾压不密实,二是大坝基础没做防渗措施,为中等透水,项目仍存在渗漏严重的不安全隐患。

通过坝体坑探取样,取原状样对坝土进行实验,根据项目经验和参照类似项目,确定各部分坝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及抗剪指标。

坝体土料:

天然容重20.1KN/m3,饱和容重20.3KN/m3,凝聚力为27.7kpa,内摩擦角为12.77 °。

残坡积层:

天然容重19.1KN/m3,饱和容重19.4KN/m3,凝聚力为33.25kpa,内摩擦角为12°。

坝基强风化基岩:

天然容重21.0KN/m3,饱和容重21.0KN/m3,凝聚力为21.5kpa,内摩擦角为27.5 °。

坝基弱风化基岩:

天然容重23KN/m3,饱和容重23KN/m3,凝聚力为27.5kpa,内摩擦角为31.5 °。

浸润线采用渗流稳定分析计算浸润线。

抗滑稳定采用《土石边坡稳定分析程序》

在正常水位缓降至死水位工况下安全系数为1.755,大于规范值<1.15);在死水位工况下安全系数为1.892,大于规范值<1.25)。

上游坝坡在各种工况下,计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下游坝坡坝体在稳定渗流期的正常水位及设计洪水位工况下安全系数为1.011及0.978,小于现行规范值<1.25);在稳定渗流期的校核水位工况下安全系数为0.978,在正常蓄水位稳定渗流期遇7°地震工况下安全系数为0.952,小于现行规范值<1.10);下游坝坡在各种工况下,计算结果均不满足规范要求。

大坝抗滑稳定安全评价为C级。

输水涵洞砌石体勾缝砂浆强度低,受水浸泡已普遍脱落,闸后无压段沿线存在散浸渗漏,局部段的砌筑砂浆已不能有效胶结周围的砌石块体,部分块石间的塞缝小片石已经脱落,涵洞砌体的整体性及强度较差。

闸门及启闭设备锈蚀严重,闸门关不到位,启闭困难。

对输水涵洞进行结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涵洞侧墙强度应力不满足要求。

输水隧洞结构安全等级评定为C级。

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左岸,为开敞式宽顶堰,无闸控制,控制段为混凝土结构,泄槽段采用浆砌石衬砌。

通过运行观测及巡视检查,溢洪道整体结构完好。

对溢洪道进行结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溢洪道边墙抗滑稳定系数KC=1.54>1.3、墙体抗倾稳定系数K0=2.98>1.5,墙体稳定;对溢洪道泄槽段左岸边坡坍塌体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抗滑稳定系数K=0.98<1.05,坍塌体稳定不满足稳定要求。

溢洪道末端消力池长度不满足设计洪水工况下的消能防冲要求。

溢洪道结构安全等级评定为B级。

综合评价,水库大坝结构安全等级评定为C级。

大坝

安全

分析

评价

渗流

安全

评价

现场检查:

据调查,上游坝坡有一渗漏区域,库水从此渗漏区域渗入坝底输水涵洞内,范围:

高程1882~1887m,面积10×12m=120㎡。

从实验成果及坝土料性分析:

粘粒含量适中、土料中砾石含量均匀。

坝土干密度和含水量变化不大。

根据现场勘察及项目经验判断,原筑坝时对坝基没有采用截水槽防渗形式,整体大坝坐落在中等透水层上。

根据探坑注水实验结果及参照类似项目的参数进行分析,坝体渗透系数为5.15×10-4cm/s,坝基冲洪积层渗透系数为3.21×10-4cm/s,坝基强风化基岩渗透系数为11.3Lu。

渗流分析计算采用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开发的《岩土计算系列软件》中的渗流分析软件对坝体进行二维有限元分析。

渗流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水位、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工况下坝坡最大水力坡降0.49、0.68,均大于允许水力坡降0.44,说明坝坡容易发生流土类型的渗透变形。

大坝渗流安全等级为C级。

输水涵洞位于大坝底部中间,为浆砌石直墙半圆拱无压洞,底板被冲毁,涵洞洞身已有断裂现象,渗水较多,涵洞渗流安全等级评价为C级 。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为浆砌石结构,经现场检查,溢洪道为近年新建,溢洪道内未发现渗流现象,泄水建筑物渗流安全等级评价为A级。

综合评定大坝渗流安全等级C级。

抗震

安全

复核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8306—2001,项目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0.45S,查表D1得本区基本烈度为Ⅶ度。

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根据《水利水电项目地质勘察规范》

QS坝体土和坝基Qel+dl粒径小于5mm颗粒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均大于30%,并且粒径小于0.005mm颗粒<ρc)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均远大于20%,所以坝体土和坝基土不存在土的地震液化问题。

根据大坝抗滑稳定计算结果,上游坝坡坝体在正常水位遇7°地震工况下安全系数为2.05大于规范值<1.10);在死水位遇7°地震工况下安全系数为1.611,大于规范值<1.10)。

上游坡在各种工况下,计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下游坝坡在正常蓄水位遇7°地震工况下安全系数为0.952,小于规范值<1.10),下游坝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综合评价,xx水库大坝抗震稳定安全等级评定为C级。

金属

结构

安全

评价

输水涵洞进口处设置了2道闸门,一道为混凝土平板冲沙闸门,闸门尺寸1×1m,另一道为φ400mm转盖闸。

转盖闸门设计工作水头18m,经过常年运行、锈蚀磨损严重,锈蚀面积达90%以上。

混凝土平板冲沙闸门孔口尺寸1×1m,厚度为0.3m,目前混凝土面板已有多条裂纹、且凹凸不平,面板上有3处混凝土掉块,掉块面积占总面积的50%。

2道闸门结构安全评价为C级。

输水涵洞进口混凝土平板冲沙闸启闭设施为3吨的人工手拉葫芦,设置在闸顶上方的钢筋混凝土排架梁上。

人工手拉葫芦已多年未进行保养和维修,锈蚀磨损严重,启闭困难;φ400mm转盖闸启闭设施为两根φ14mm的钢丝绳和设置在坝顶处的一个混凝土桩,采用人工启闭。

钢丝绳常年浸于水中,锈蚀磨损严重,锈蚀面积达95%,经常被折断,坝顶处的混凝土桩埋深不够,稳定性差,同时,闸门斜拉启闭在高水位时,至少需要2人才能拉开,应急能力低。

闸门启闭设施安全评价为C级。

综合评价,xx水库金属结构安全综合评定为C级。

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1)xx水库现状不能达到5年一遇洪水防洪标准。

<2)大坝及输、泄水建筑物结构主要病害:

①大坝坝顶及上下游坝坡凹凸不平、沉降明显、压实度低、变形严重。

大坝下游坝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现行规范值,大坝抗滑稳定性差;②输水涵洞砌体的整体性及强度较差,部分底板被冲毁,涵洞砌体的整体性及强度已不能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③溢洪道左岸边坡坍塌体已影响溢洪道正常运行,末端无消力池,不满足消能防冲要求。

<3)大坝及输、泄水建筑物渗漏性态:

①坝体渗透系数为5.15×10-4cm/s,坝基冲洪积层渗透系数为3.12×10-4cm/s。

渗流计算结果表明,在现运行水位、正常水位、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工况下坝坡最大水力坡降0.49、0.68,均大于允许水力坡降0.44,说明坝坡容易发生流土类型的渗透变形。

据调查,上游坝坡有一渗漏区域,库水从此渗漏区域渗入坝底输水涵洞内,范围:

高程1882~1887m,面积10×12m=120㎡。

②输水涵洞总长62.2m,涵洞底部已被水流冲毁,冲毁区域在距涵洞进口16~24m处,据调查,冲毁的段涵洞底板完全被破坏,已出露底部的坝体及残破积层。

现场巡视是水库为空库,渗漏情况无法实测,但据询问水库管理人员,水位在1890m时,涵洞出口渗漏量达15L/S,渗漏情况相当严重。

<4)金属结构:

输水涵洞进口钢筋混凝土平板冲沙闸和φ400mm转盖闸目前已严重锈蚀磨损,启闭困难,影响正常使用。

启闭方式为人工斜拉方式,启闭设施及钢丝绳保养不宜,经常断裂,运行状况极差,加之无事故检修闸门,在运行调度中应急能力差。

大坝安全类别评定:

根据鉴定为三类坝

对大坝维修加固的意见和建议:

<1)大坝:

对大坝上游坝坡进行整形处理;对坝顶进行整形加固、增设防浪墙处理。

对大坝下游坝坡进行整形和培厚处理,对坝体进行防渗处理。

<2)溢洪道:

溢洪道末端增设消能防冲设施;同时对泄槽段右岸坝坡坍塌体进行加固处理。

 

<3)输水涵洞:

封堵原涵洞,在右岸新建输水隧洞及闸门启闭设施。

<4)修缮水库管理房,配备完善相应的管理人员,配套运行管理所需的电力、通讯及交通等方面的设施及设备。

安全鉴定结论:

1、坝基处理不彻底,接触带未进行防渗处理。

上坝土料差异较大,施工质量差,坝体密实度差异大。

项目质量评定为不合格;

2、项目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大坝长期处于病害和危险的运行状态,不能正常蓄水,未配备水情及项目监测、交通等管理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机制不活,不能发挥水库设计效益。

综合评价水库运行管理为差。

3、当遇5年一遇洪水时,库水位为1894.84m,计算坝顶高程1895.82m,高于现状坝顶高程0.82m;可见,xx水库现状抗洪能力不能达到5年一遇洪水防洪标准,满足不了水库防洪校核标准200年一遇洪水的要求。

防洪安全性等级为C级。

4、经对大坝抗滑稳定计算,水库大坝下游坡在各种工况下,计算结果均不满足规范要求。

输水涵洞部分底板被冲毁,洞身段多处开裂,渗漏严重,这对洞身稳定不利,甚致会影响到坝体的安全。

水库大坝结构安全等级为C级。

5、渗流计算结果表明:

坝体渗透系数为5.15×10-4cm/s,坝基冲洪积层渗透系数为3.12×10-4cm/s。

渗流分析计算采用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开发的《岩土计算系列软件》中的渗流分析软件对坝体进行二维有限元分析。

渗流计算结果表明,在现运行水位、正常水位、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工况下坝坡最大水力坡降0.48、0.68,均大于允许水力坡降0.44,说明坝坡容易发生流土类型的渗透变形。

大坝渗流安全等级为C级。

6、xx水库QS坝体土和坝基Qel+dl粒径小于5mm颗粒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均大于30%,并且粒径小于0.005mm颗粒<ρc)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均远大于20%,所以坝体土和坝基土不存在土的地震液化问题。

大坝下游坝坡在各种工况下,计算结果均不满足抗震稳定要求。

综合评价水库大坝抗震安全等级为C级。

7、闸门设施陈旧简单,且经多年运行,金属构件老化失修,有些部件锈蚀损坏,操作困难,应急能力差,给下游灌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给项目管理带来较大的不便。

金属结构安全综合评价为C级。

根据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和《水库安全评价导则》白石岩水库大坝安全性评定为三类坝。

专家组组长<签名):

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成员表

姓名

专家组

职务

工作单位

职称

职务

从事专业

签名

鉴定组织单位意见:

1、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由昆明龙慧项目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承担,经复核,承担单位资质符合《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和云南省水利厅要求。

2、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程序经复核,符合《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要求。

3、xx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基本符合《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要求,同意安全鉴定的结论,即:

xx水库大坝安全存在如下主要病害问题:

<1)xx水库现状不能达到5年一遇洪水防洪标准。

<2)大坝及输、泄水建筑物结构主要病害:

①大坝坝顶及上下游坝坡凹凸不平、沉降明显、压实度低、变形严重。

大坝下游坝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现行规范值,大坝抗滑稳定性差;②输水涵洞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