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安全鉴定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087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安全鉴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水库安全鉴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水库安全鉴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水库安全鉴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水库安全鉴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库安全鉴定报告.docx

《水库安全鉴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安全鉴定报告.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库安全鉴定报告.docx

水库安全鉴定报告

附图:

1、坝址区工程地质平面图:

蒋家山-安评-地质-01

2、坝址区1-1′工程地质横剖面图:

蒋家山-安评-地质-02

3、坝址区2-2′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蒋家山-安评-地质-03

4、蒋家山水库枢纽现状平面图:

蒋家山-安评-水工-01

5、大坝现状最大横断面图:

蒋家山-安评-水工-02

6、溢洪道现状图:

蒋家山-安评-水工-03

7、卧管现状图:

蒋家山-安评-水工-04

1综述

1.1工程概况

1.1.1简况

蒋家山水库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十直镇蒋家山村三社,海拔高程870m,距丰都县城35k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水产养殖等综合工程的小

(2)型水库。

蒋家山水库坝址处控制集雨面积0.204km2,总库容11.88万m³,有效库容10.25万m³,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12.00m,正常蓄水位868.60m,设计洪水位869.09m,校核洪水位869.24m,死水位859.60m。

本次水文复核后,总库容11.4万m3,正常水位对应的库容9.23万m3,死库容0.63万m3。

水库设计灌溉面积为400亩,有效灌面350亩,现实际灌面289亩。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该水库为Ⅴ等小

(2)型水利工程,其主要建筑物工程等级为5级,次要建筑物等级为5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为5级。

该水库大坝设计洪水重现期为20年,相应洪峰流量为5.92m3/s,设计下泄流量2.05m3/s;校核洪水重现期为200年,相应洪峰流量为9.00m3/s,校核下泄流量2.05m3/s。

枢纽工程由均质土坝、溢洪道及放水卧管组成。

1.1.2工程建设及病险整治情况

蒋家山水库于1957年9月动工兴建,1977年3月完工,已有34年历史。

由于建设期间的社会、经济水平较低,基本没有设计,施工技术差,所以水库完工时结构就不完善,带病运行,再加上30多年来,维护、管理差,水库年久失修,病害进一步发展,只能通过限制蓄水来保证大坝的运行安全。

2008年9月,丰都县水务局委托重庆市建源水利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对该坝进行了一次除险加固。

同年完成了对该坝的施工图设计工作,随后对该坝实施了整治。

在2008年的整治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上游坝坡整治后坡比1:

1.8,并用C20混凝土进行护面处理,高程867.00m及861.60m处分别设置M10浆砌块石抗滑墩。

(2)坝顶加宽至2.5m,并浇筑C20混凝土作为坝顶道路。

(3)坝顶进行帷幕灌浆,灌浆轴线长度30m,孔距1.5m,单排灌浆,孔深22m,灌浆标注为5Lu。

(4)大坝下游坝坡由坝顶至高程864.00m进行M5浆砌块石护面整治,整治后下游坝坡坡比为1:

1.6,下游坝坡坡脚设置干砌块石排水棱体,棱体顶部高程860.00m。

(5)将原有溢洪道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型式,并于坝顶修建人行平桥。

(6)整治原有放水卧管,整治后共9孔放水,设计引用流量0.2m³/s,放水孔以混凝土塞控制,并于卧管一侧修建钢筋混凝土栏杆。

1.2已成工程现状

1.2.1大坝

蒋家山水库主坝为均质土坝。

本次实测现状坝顶高程为869.53~870.10m,实测最大坝高12.0m,坝顶轴线长44.60m,坝顶宽度2.5m,已进行C20混凝土路面硬化,坝底最大宽度48.90m,建基面高程为857.60m。

根据本次实测地形资料,上游坝坡为单一坡,坡比从坝顶至坝脚为1:

1.8,高程867.00m处设有浆砌块石防滑墩,以上坝坡为已成C20混凝土护坡,以下至实测水面均为C20混凝土护坡。

下游坝坡:

实测坡比为1:

1.8,下游坝坡杂草丛生,未见浆砌块石护面,高程860.50m处发现渗漏点,局部见干砌块石棱体。

1.2.2溢洪道

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左岸,为正槽开敞式溢洪道,控制段为宽顶堰,宽顶堰下接陡槽段,陡槽段后直接通向大坝下游坡地。

溢洪道全长48.40m,进口段喇叭口宽5.0m,长6.0m;控制段宽顶堰长14.0m,宽2.5m,堰顶高程867.68m(正常蓄水位),底坡5‰,堰顶侧墙高度1.2m;宽顶堰后陡槽段长20.0m,底坡坡度1:

1.8,陡槽段边墙高1.0m。

陡槽段下游无消力池,下泄水流直接冲向大坝下游坡地。

溢洪道基础为砂、泥岩互层,较稳定,均采用C20混凝土衬砌,堰顶及陡槽段底板、侧墙均厚0.25m,溢洪道顶部设置C25钢筋混凝土人行平桥,桥宽2.0m,跨度2.5m。

1.2.3放水设施

蒋家山水库的放水设施为涵、卧管。

放水卧管总长度13.5m,底板坡比1:

1.5,断面尺寸0.5x0.5m,放水孔直径0.25m,相邻的放水孔高差0.5m,最低放水高程为859.60m(死水位),共计9个放水孔。

设计放水流量0.2m³/s。

放水卧管风化严重,放水孔采用石塞堵头,密闭不严。

放水涵管总长度为55.00m,为浆砌条石结构,进口高程为858.5m,涵管比降1/500,断面尺寸为0.8x0.8m。

1.3大坝安全评价的依据

1.3.1文件与资料

本次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是依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并结合该水库的实际情况进行的。

本次安全评价主要依据的文件资料有:

(1)丰都县蒋家山水库震损修复实施方案(2008年);

(2)丰都县十直镇蒋家山水库震损修复施工设计图(2008年);

(3)本次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实测地形;

(4)本次安全评价现场巡视检查、调查资料。

1.3.2规程规范

(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2)《防洪标准》GB50201-94;

(3)《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

(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

(5)《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8)《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9)《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

(10)《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

(11)《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

1.4安全评价工作概况

由于蒋家山水库存在着病险,为彻底查清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做好除险加固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9月10日,受重庆市丰都县水务局委托,我院承担了该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院成立了项目组,在丰都县十直镇农业科和丰都县水务局有关同志的陪同下踏勘了现场,查阅了有关资料,并与参加该工程施工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在了解了丰都县蒋家山水库的相关信息资料后,现场对枢纽各建筑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查。

随后对大坝及放水设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广泛深入地讨论。

并按照水利部颁发《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于2011年10月完成了《重庆市丰都县蒋家山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1.5枢纽工程特性表

枢纽工程特性表

表1-1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河流特征

1

枢纽控制集雨面积

km2

0.204

2

集雨区干流全长

km

0.72

3

河道比降

125

特征水位及库容

1

设计洪水位(P=5%)

m

869.09

水文复核后

2

校核洪水位(P=0.5%)

m

869.24

水文复核后

3

正常高水位

m

868.60

4

死水位

m

859.60

5

总库容

万m3

11.4

水文复核后

6

正常水位对应的库容

万m3

9.23

7

死库容

万m3

0.63

8

设计灌面

400

有效灌面350亩

主坝

1

坝型

均质土坝

2

坝顶宽

m

2.5

3

最大坝高

m

12.0

4

坝顶长度

m

44.60

5

坝顶高程

m

869.60

溢洪道

1

溢洪道型式

开敞式正槽溢洪道

2

堰型

宽顶堰

3

堰顶高程

m

868.60

4

堰顶净宽

m

2.5

放水设备

1

放水型式

石质涵卧管

2

卧管断面

m

0.5x0.5

3

卧管长度

m

13.5

4

卧管放水孔直径

m

0.25

放水孔高差0.5m

5

设计放水流量

m3/s

0.2

6

最低取水高程

m

859.60

死水位

7

涵管断面

m

0.8x0.8

8

涵管长度

m

55

9

涵管比降

1/500

观测设备

1

垂直及水平位移观测点

2

浸润线观测点

3

渗透流量观测

4

渗透水浑浊度观测

5

水位观测

2现场安全检查

2.1现场检查内容

现场检查按照《水库大坝鉴定办法》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的要求,结合水库大坝具体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从严从细的原则,对水库工程各建筑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核。

我院于2011年9月成立了项目组并开展工作,项目组技术人员主要采取听(听取十直镇农业科同志全面介绍)、看(巡视枢纽工程各部位运行情况)、查(查看工程设计、施工、竣工资料和相关图纸、运行管理档案资料)、测(对枢纽工程各部位体形尺寸进行实测)、问(访问参与工程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有关同志)等方法,对枢纽各建筑物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广泛深入地讨论。

2.2现场检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大坝

1):

坝顶上游侧无防浪墙,根据现场问讯,曾出现洪水翻坝情况;

2):

大坝下游侧坝坡杂草丛生;

3):

下游棱体外坡变形严重;

4):

坝体下游侧高程860.50m处发现两个集中渗漏点;

5):

下游坝坡无排水沟。

 

 

2.2.2溢洪道

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左岸,为正槽开敞式溢洪道,控制段为宽顶堰,宽顶堰下接陡槽段,陡槽段后直接通向大坝下游坡地。

下游侧无消力池。

2.2.3放水设施

蒋家山水库的放水设施为涵卧管放水。

经现场检查发现,放水设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卧管浆砌石风化严重,砂浆脱落,漏水严重;

(2)卧管放水孔为石塞堵孔,密闭不严漏水;

(3)卧管无人行梯步,给运行管理人员操作带来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2.2.4附属设施

本次现场检查,枢纽工程无任何观测设施。

蒋家山水库无管理房,不便于运行管理。

蒋家山水库左侧有一条土路可通往坝顶。

2.3现场检查结论

从现场检查的情况来看,蒋家山水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大坝:

1):

坝顶上游侧无防浪墙,根据现场问讯,曾出现洪水翻坝情况;

2):

大坝下游侧坝坡杂草丛生;

3):

下游棱体外坡变形严重;

4):

坝体下游侧高程860.50m处发现两个集中渗漏点;

5):

下游坝坡无排水沟;

6):

坝顶宽度不满足要求。

(2)溢洪道:

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左岸,为正槽开敞式溢洪道,控制段为宽顶堰,宽顶堰下接陡槽段,陡槽段后直接通向大坝下游坡地。

下游侧无消力池。

(3)放水设施:

1)卧管浆砌石风化严重,砂浆脱落,漏水严重;

2)卧管放水孔为石塞堵孔,密闭不严漏水;

3)卧管无人行梯步,给运行管理人员操作带来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4)附属设施。

枢纽工程无任何观测设施,无管理房,不方便运行、管理。

综上所述,蒋家山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及附属设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

3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3.1工程地质概述

3.1.1区域地质概述

本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四川盆地东部,属川东弧形构造带的组成部分,区内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呈北北东、北东及南北向。

除第四系覆盖层零星分布外,本区主要出露三叠系至侏罗系地层,岩性为碎屑岩(砂岩、粘土岩)与碳酸盐岩(灰岩、白云岩)相间分布。

区内构造形式以褶皱为主,断裂构造少见,无活动性大断裂存在。

按赋存介质不同,工程区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

区内不良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滑坡及崩塌,发生地带多集中于背斜两翼,规模小~中等。

本区风化形式以碎屑状风化、碎块状风化为主,球状风化、夹层风化、裂隙状风化也较常见,风化强度及深度受地形、岩性及构造控制。

风化岩体多呈带状分布,风化带形态大致与地形线一致。

一般强风化带厚度2~5m。

一般水平强卸荷带厚度5~12m。

本区岩体中灰岩与少量砂岩、砂质页岩属中硬~坚硬岩体,其它岩体多属极软~较软岩。

本区构造形迹成生于燕山运动期,自喜山运动以来,本区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缓慢抬升,抬升幅度中等,差异运动弱。

工程区属弱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工程区200km范围内有历史记载的地震,包括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在内的坝区外围中强地震,对本工程的影响烈度均小于Ⅵ度。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Ⅵ度,工程区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3.1.2库区基本地质条件及评价

建库河流系长江一级支流双溪河上游龙洞沟。

水库区属构造剥蚀——侵蚀低山浅丘地形,地势南东高北西略低,河谷为斜向谷,两岸坡顶一般标高800~900m。

库区内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和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岩屑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薄层及透镜体。

库区位于忠县背斜北西翼,岩层产状:

N40°E/NW∠19°,节理裂隙不发育。

库内无断层。

库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主要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与库水补给,在地形低洼处以泉、井或滴水方式溢出地表。

库区未见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岩体强风化带厚度1~2m。

水库建成后经多年运行,库岸稳定,库周为砂岩夹砂质页岩地层,库盆封闭条件好,不存在向左右岸低邻谷渗漏问题,其它工程地质问题亦不突出,水库建库条件良好。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受岩性的控制,两岸主要由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岩屑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岩组成,为良好的隔水层,两岸山体雄厚,地表分水岭高,无邻谷渗漏和通向库外的承压含水层,周围未见泉水点出露,水库建成运行多年,库区未发现渗漏问题。

水库两岸山坡地形坡地30~50°,为中低山丘陵地形地貌,地形坡度较陡,两岸岩体风化深度总体较浅,第四系覆盖层厚度0.5-1.5m,厚度薄,水库岸坡总体稳定,在地形陡峭段,受地质构造影响,局部有岩体跨塌现象,但规模较小,整体不存在较大规模岸坡失稳问题,库岸稳定性较好。

水库两岸岸坡及水库上游残坡积广布,植被好,但水库经多年蓄水运行,库岸地表残坡积物局部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库淤积,但淤积范围不大,未对水库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3.1.3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坝址区沟谷大致呈“U”字型展布,附近山顶高程950m,坝顶高程869.53~870.10m,沟底高程857.8-857.9m,两岸坡坡度30~50°,两岸山形基本对称,山体雄厚,大概呈向北突出倾斜偏扁平馒头状,两岸发育数条沟谷,属剥蚀风化浅切沟,无常流水,表层覆盖薄层残积土。

根据地貌成因划分为构造剥蚀浅切割中低山丘陵地形地貌,以剥蚀地貌为主。

地层岩性

坝址区分布的基岩地层均为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地层,岩性为岩屑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岩组成。

第四系覆盖层主要由人工堆积层、冲洪积层、残坡堆积层组成。

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覆盖层

(1)人工堆积层(Q4S):

由灰黄色粘性土,砂、泥岩块、碎石,浆砌条石等混杂组成。

主要分布于坝体、溢洪道及坝外修筑坝的弃土部位。

坝体粉质粘土为灰黄色、浅褐黄色,经人工分层夯实堆积而成,密实,局部稍密。

厚度0~12.0m。

(2)冲洪积层(Q4pal):

主要为砂、砾石、块石等。

主要分布与坝前库内及库岸岸坡部位,层厚约0.2~1.8m。

(3)残坡积堆积层(Q4edl):

由粉质粘土夹砂岩、页岩碎石、角砾组成,主要分布于坝两肩及水库库岸边。

厚度约0.5~1.8m。

2、基岩

坝址区基岩出露主要为出露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地层,岩性为岩屑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岩组成。

层厚大于100m;

地质构造

坝址区位于忠县背斜北西翼,,岩层产状走向N40°E,倾向NW,倾角19°,区内为一单斜构造,坝址区及其附近区域无断层发育。

附近砂岩中发育一组裂隙:

走向N40-60°E,倾向SE,倾角70°-80°,裂面平直光滑,张性,延伸远者可达数十米,裂隙间距1-3m,宽度1-2mm,当裂隙靠近河谷岸坡时,因重力卸荷作用张开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形成卸荷裂隙,宽者达20-30cm以上,充填粘土和岩屑碎块。

水文地质条件

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坝址区主要有风化带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水。

风化带基岩裂隙水指赋存于岩层上部中的裂隙水及浅层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受地表水及履盖层孔隙水渗入补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河床砂卵石层中,主要受河水渗入补给。

本区内地下水贫乏。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环境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不良地质现象

区内物理地质作用主要表现在岩体的风化、卸荷等。

1、岩石的风化作用

本区岩石以物理风化为主,其形式有表层风化、裂隙式风化及顺层风化。

风化速度和深度与岩性、地形、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强风化厚度1~2m。

2、岩体的卸荷作用

本区由于河流深切,在谷坡坚硬岩体形成的陡崖段,由于岩体的卸荷和重力作用,河岸卸荷裂隙发育,形成一定的卸荷带,宽度达数米至数十米,个别地段形成危岩。

卸荷裂隙张开宽度大者达数十厘米,裂隙中多充填泥、碎块石。

工程区内范围内崩塌作用不发育,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与人工洞室。

3.2大坝填筑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建议值

大坝填筑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考虑坝体填筑料的不均匀性,根据当地的建筑材料性质,综合类似工程经验,提出大坝填筑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3-1。

大坝填筑体计算参数的建议值

表3-1

试验项目

含水率

ω

%

湿密度

ρ

g/cm3

干密度

ρd

g/cm3

饱和度

Sr

%

孔隙比

e

土粒比重

Gs

数据范围

19.5~22.4

1.94~2.03

1.60~1.67

84.7~96.5

0.601~0.680

2.68~2.69

平均值

21.3

1.98

1.63

87.5

0.648

2.69

3.3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3.3.1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现场检查的情况来看,蒋家山水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大坝:

1):

坝顶上游侧无防浪墙,根据现场问讯,曾出现洪水翻坝情况;

2):

大坝下游侧坝坡杂草丛生;

3):

下游棱体外坡变形严重;

4):

坝体下游侧高程860.50m处发现两个集中渗漏点;

5):

下游坝坡无排水沟;

6):

坝顶宽度不满足要求。

(2)溢洪道:

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左岸,为正槽开敞式溢洪道,控制段为宽顶堰,宽顶堰下接陡槽段,陡槽段后直接通向大坝下游坡地。

下游侧无消力池。

(3)放水设施:

1)卧管浆砌石风化严重,砂浆脱落,漏水严重;

2)卧管放水孔为石塞堵孔,密闭不严漏水;

3)卧管无人行梯步,给运行管理人员操作带来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4)附属设施。

枢纽工程无任何观测设施,无管理房,不方便运行、管理,上坝公路不满足相应要求。

3.3.2坝体及坝基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蒋家山水库坝长44.60m,宽2.5m,坝顶宽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内坝坡坡面较缓,坝面混凝土浇筑护坡,基本完好无损,外坝坡凸凹不平,杂草丛生,变形严重,局部存在渗水现象,在高程860.50m左右发现两处散漏,流量约0.02升/秒。

根据6组土工试验资料,坝体土为粘土及粉质粘土;软硬状态为硬塑状态,属中压缩性土,渗透系数为1.3×10-5~8.3×10-3cm/s,平均值4.65×10-4cm/s,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判断:

渗透性等级为中等透水,渗透系数大于1×10-4cm/s,不满足规范要求,坝体存在渗水现象,需进行坝体防渗处理。

大坝主体均座落在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地层之上,岩性以岩屑石砂岩夹粉砂质页岩薄层及透镜体。

岩体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坝基、坝肩以砂岩为主,夹粘土岩,岩体结构面结合较好,虽有一组裂隙发育,但被粘土和岩屑碎块充填胶结,闭合较好,未见延伸张开连通于坝体外的裂隙发育,且没发现集中可能渗漏点,因此坝基、坝肩不具备渗漏的条件。

3.3.3溢洪道及放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溢洪道在主坝左岸,属J1z地层,岩性以岩屑石砂岩夹粉砂质页岩薄层及透镜体。

现场调查,溢洪道宽约2.8米,边墙高约0.8~1.1米,基础置于砂岩夹页岩弱风化基础上,岩体构造简单,是理想的建筑物持力层。

溢洪道全长48.40m,进口段喇叭口宽5.0m,长6.0m;控制段宽顶堰长14.0m,宽2.0m,堰顶侧墙高度1.2m;宽顶堰后陡槽段长20.0m,底坡坡度1:

1.8,陡槽段边墙高1.0m。

均采用C20混凝土衬砌,堰顶及陡槽段底板、侧墙均厚0.25m,溢洪道顶部设置C25钢筋混凝土人行平桥,桥宽2.0m,跨度2.0m。

陡槽段下游无消力池,下泄水流直接冲向大坝下游坡地,易对坝体造成冲刷掏空破坏。

放水设施布置于大坝左岸,基础置于J1z地层之上,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岩体稳定,但放水卧管损坏严重,已基本失去其功能,需采取措施进行整修处理。

3.4结论及建议

1、蒋家山水库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弧形构造带忠县背斜北西翼。

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具有较好的区域构造稳定性。

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

2、库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水库的河流两岸多为岩质边坡,库岸稳定性较好;库底与库盆由砂岩、粉砂质页岩组成,无深切邻谷和渗漏通道,封闭条件良好,不存在的渗漏问题;但水库有一定的淤积。

3、大坝主体座落在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地层之上,岩性以岩屑石砂岩夹粉砂质页岩薄层及透镜体。

岩体较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蒋家山水库内坝坡坡面较缓,坝面混凝土浇筑护坡,基本完好无损。

外坝坡凸凹不平,杂草丛生,变形严重,局部存在渗水现象,在高程860.50m左右发现两处散漏,流量约0.02升/秒。

坝体渗透性等级为中等透水,渗透系数大于1×10-4cm/s,不满足规范要求,大坝下游坝坡有轻微渗漏现象,需进行防渗处理。

4、坝体存在渗漏问题,坝基可能存在清基不彻底,建议采用灌浆等措施进行防渗加固处理,根据工程经验及坝区地质条件,防渗帷幕:

防渗标准为q≤10Lu,帷幕深入岩体深度为坝前水位的0.3~0.7倍水头。

坝基可能存在清基不彻底的情况,建议采用灌浆等措施进行防渗加固处理。

5、溢洪道布置于水库左岸,属J1z地层,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质页岩。

现场调查,溢洪道结构布置合理,无变形损坏,基本能满足溢洪要求。

6、放水设施破损严重,已基本无法运行,须整修。

7、工程区附近砂卵石料贫乏,土料、砂岩石料储量丰富,分布较近。

建议采用人工砂岩粉碎砂。

8、建议坝顶加宽,并安装安全防护栏。

9、建议布设大坝稳定、变形、防洪的安全监测设施和通讯设备,新建水库管理房。

10、加强施工地质工作,发现新问题,及时处理。

4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