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6903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docx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docx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

1、直接导入

例:

“远距离输电”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交流发电机。

发电机的电能要向远处输送,在输送导线上,由于电流的热效应,有一部分电能将转化成热能损失掉,我们先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计算一下这种损失。

例如,我们以一台发电机为例,若它的发电功率为5000千瓦,用发电机提供的10000伏电压直接向外输电,那么电功率除以电压,得电流为500安培。

架设输电线路上的电阻为2欧姆,大家注意,这个电阻值并不太大,在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为500千瓦。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在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是输出功率的10%。

如果全国的发电量有10%损失在输电线路上,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如何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远距离输电。

2、复习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

例:

在进行“电磁振荡”教学时,回顾已学过的电容器的知识:

电容器具有什么本领?

当电容器的带电量增加时,其两端的电压、电场强度以及它所储存的电场能如何变化?

当电流通过自感线圈时,将产生何现象?

当电流增加时,它内部的磁场能如何变化?

自感电动势的作用如何?

如果把一储存电荷的电容器与一自感线圈组成一个回路,电路中的电流将是怎样一种情况?

3、类比导入法

例:

在讲《内能》的概念时,引入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石块与地球之间有吸引力而具有势能,弹簧被压缩后相互有斥力而具有势能,物体内部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且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相应的动能与势能。

把微观的知识和宏观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内能这一抽象知识的理解。

4、演示实验导入法

例:

讲《安培力的方向》一课时,开场白为:

“同学们你们相信吗?

我具有超能力,现在我就用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展示一下,大家看屏幕。

这是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铜环固定在有机玻璃杯内,将它们分别接在了高压直流的正负极上,我打开电源可以看到在金属铜环间由于高压作用激发空气导电,形成一个放电电流。

现在我就用手上的指挥棒棒指挥电流按我的要求开始运动……”,之后老师邀请一名学生到台上亲自体验一下指挥棒的“魔力”,但指挥棒似乎不太灵验,这时老师抛出了问题:

为什么我能预期判断出电流的走向,是因为我能够提前判断出电流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从而在实验揭秘的同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实在是本课的亮点。

例:

《自感现象》一节导入

请一位胆大的男生上台参与实验。

在电路连接正常的情况下,让学生双手分别抓住小灯泡两端的接线柱,老师操作,断开电路,学生不会有任何感觉。

经过几次实验以后,学生会觉得不神奇。

然后,把小灯泡取下,让学生双手分别抓住小灯泡两端的接线柱,老师操作,断开电路,学生会发出尖叫,拿开双手。

看到学生的狼狈样,全体学生会感到好奇。

这时,请参与实验的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入新课。

例:

大气压强

(1)趣味实验引入,即在一试管中装满水,将一小试管(内部放有红纸,使现象明显)放在装满水的试管中,倒置后,发现小试管上升。

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发问:

小试管没有掉下来,反而上升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看看我们周围只有大气,莫不是大气起的作用?

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同后,引出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大气压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好大气压强的强烈愿望。

(2)准备了一个装满水的小试管和一个与试管口大小形似的小蜡头,我把小蜡头放在试管内,小蜡头起初处于漂浮状态。

此时我发问:

如果我把试管倒立,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叽叽喳喳,各抒己见,而后都集中精力观看接下来的结果。

当他们看到试管倒立后,惊奇地发现:

水往下流,但小蜡头却缓缓上升。

这样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很自然地引入了本课主题。

(3)把易拉罐放一些热水再到出,把口用橡皮泥封口,放入冷水中,易拉罐变瘪,证明大气有压强。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瓶吞鸡蛋的实验,不知您考虑过没有怎样把鸡蛋从瓶中取出?

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办法,将瓶子倒置,在瓶底浇热水,鸡蛋就出来了。

(4),选一个矿泉水瓶,把它的底和盖钻上一个小孔,做实验时,在瓶内装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瓶盖,让塑料瓶倒立,水会从瓶盖的孔处流出,让学生仔细观察流水的现象后,接着把瓶底的小孔用手指堵住,过一小会,水不再往下流了。

学生看到这种情况,大都很惊奇,充满着疑惑,此时可以趁机问: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刚才水通过小孔往下流,而现在却不流了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后就能自己回答了。

(5)我准备了一盆水,一个杯子和一块干手帕。

上课的时候我就对同学说:

“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于是我模仿电视上的魔术师,给同学们展示了杯子和手帕,并让同学摸一下,确认手帕是干的,杯子也是正常的。

接下来我把手帕放进杯子里,然后把杯子口向下放入水中,水平按住杯子转了几圈。

把杯子拿出来,手帕取出,让学生摸,手帕还是干得。

这就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兴趣,为什么手帕还是干得?

我于是因势利导,引出了“大气压强”,这节课学生学得很起劲!

 

5、学生实验导入法

例:

在教学“凸透镜的应用”这一课中,首先要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先让学生一起动手做一个小实验:

用放大镜先观察自己的指纹,再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

学生观察指纹时,会看到一个正立的像,而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则会看见一个倒立的像,此时学生就会产生“这是怎么回事”的疑问。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观察近处物体会有放大效果,而观察远处物体则有缩小的效果,这样就会产生“为什么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会有不同的缩放效果”的疑问。

例:

摩擦力

试一试准备两本较厚的书,首先把两本书口对口地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将两本书一页一页相互交叉相叠,当交叉的书页分别达到十页、五十页、一百页时,分别用力拉两本书的两侧,看需要多大的力才能够将两本书完全分开。

6、直观导入法

例:

“电流计的改装”一节的直观导入

例:

光的折射

例:

光的颜色色彩

思考:

在我们的眼中世界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你有办法让我们眼中的世界失去五颜六色吗?

答案:

闭上眼睛或者没有光线(关灯、天黑下来等)

总结:

物体的五颜六色一定与光有关,难道我们平时看到的单调的光是有颜色的?

7、趣味故事引导

例:

讲“奥斯特的发现”

1820年4月的一天,奥斯特像往常一样平静的走上教室中的讲台,他在课堂上演示物理实验时,无意中把指南针放在一根导线的下方,就在接通电流的一瞬间,细心观察的学生突然喊道:

“磁针动了!

”奥斯特急忙切断电流,结果连他自己也看到了磁针自动回转到了正常的位置上。

这个现象使他惊讶得目瞪口呆,几乎连课都上不下去了。

学生都在窃窃私语,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教授看到了这个现象后竟然如此六神无主。

原来以前奥斯特就曾经猜测过电流与磁场可能会友密切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他找不到实验事实来做根据,他差点绝望了。

没想到上课时无意中竟解决了这个问题。

奥斯特闭门不出,整整紧张的工作了三个月,他用各种实验都证实了通电导体周围确实存在磁场,这个磁场对磁针施加作用,使磁针偏转。

1820年7月奥斯特将实验结果写成报告通知欧洲各实验室。

磁和电的联系第一次被实验证实了。

电流的磁场有什么规律?

学生听得格外仔细,好似有一种吸引力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进入新课。

例:

“热辐射”的新课导入

在讲新课之前,我给大家讲一个“煤灰救命”的真实故事。

1903年,在南极探险的“高斯”号轮船,被茫茫的冰原封住了归路,船员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挖、炸、锯、砍,冰层岿然不动,一切“武力”解决办法都无济于事。

最后,有个学者提议,把船上的煤渣、黑灰都铺在冰原上,奇迹出现了,冰开始溶化,航线得以开通。

为什么煤渣、黑灰能使轮船摆脱困境,挽救船员的生命呢?

大家学了这一节课后,就一切都明白了。

例:

汽化与液化

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的禁烟举措大大打击了英国人的气焰,为此英国人耿耿于怀。

为报复林则徐,英国人便想了个办法捉弄他。

一次,英国人请林则徐吃饭,吃到一半时,上了一道冒着白气的冰激凌。

林则徐不知此为何物,见冒着白气,想必非常的烫,于是便放在嘴边呼呼大吹。

这时,英国人见林则徐果然出了洋相,哈哈大笑。

林则徐这才知是英国人故意捉弄他,但当下并没发作,告辞时说明天请英国人去府上做客。

  第二天,英国人来了,林则徐只上了一道菜:

老母鸡炖南豆腐。

这道菜端上来一点热气都没有,看上去就是一道普通的凉菜,但其实这道菜上面盖着一层厚厚的油,下面是滚烫的豆腐。

英国人被美味吸引,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猛吃一口。

这一口下去,英国人马上就烫傻了,可是又吐不出来,因为南豆腐入口即化,直往嗓子眼里滑溜而去。

这时,林则徐笑着说:

“这道菜的名字就叫‘烫喉(猴)’!

”回去后,英国人都说,中国饮食厉害,林则徐更厉害。

从此,英国人再也不敢对林则徐不恭敬了。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例:

杠杆的导入

在欧洲和非洲环抱着的地中海区域,有一座美丽的岛屿---西西里岛。

2200多年前,有一位中年人对国王陈述了自己研究的杠杆原理,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数学家阿基米德。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国王听后,大笑不止,说:

“虽然你是我的亲戚,但是我也不要华而不实的空话,你能实际表演一下吗?

“亲爱的国王陛下,我刚才只是打个比方,那样的支点是没有的。

”阿基米德解释着,“我的意思是,我能够用很小的力借助工具和机械推动很重的物体。

“好呀,那你给我们表演一下吧。

”国王指着海边刚造好的一艘大船:

“随便你用什么工具和机械,只许你一个人,把这艘船推下水吧。

几天以后,阿基米德再次来到王宫,邀请国王来到大船旁边。

“尊敬的国王陛下,”阿基米德把一根绳子交给国王,说:

“请您拉动这根绳子吧。

国王疑惑地看着阿基米德,拉动了这根绳子。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大船缓缓地向海里移去。

周围的人都欢呼起来。

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大船平稳地滑进了大海。

以前要上百人才能移动的大船,今天国王一个人就能移动了.......你知道阿基米德的秘密吗?

8、漫画导入

例:

初中物理<<质量>>一节漫画导入

例:

初中物理<<密度>>一节漫画导入

例:

初中物理<<美妙的声音世界>>一节漫画导入

动作表演:

奥妙就在知识中

例:

速度概念导入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讲过一个段子——

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

警察走过来对她说:

“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英里每小时!

”(1英里=1.609km)。

这位女士反驳说:

“不可能的!

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你怎么肯定我会走60英里呢?

“太太,我的意思是说:

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60英里。

“这也是不可能的。

我只要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60英里的路程。

这位女士没有认清哪个科学概念?

9、生活经历导入法

例:

大漠里的故事

2001年1月7曰,《北京晚报》第12版“中国新闻”栏目刊登了下面的消息,推测一下,这可能是哪一种现象?

新疆罗布沙漠出现罕见天气令科考队专家瞪目

怪怪怪大雪飘满天瞬间就不见

气温一直在零下十四度,天空没有阳光,雪化后沙土疏松。

新疆消息近曰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从1月4曰凌晨3时左右,罗布沙漠中开始下雪,直到第二天中午12时,科考队到达小河目的前200米左右时,雪突然停止,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到10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

然而,过了20分钟左右,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滩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生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

……

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夏训诚研究员说:

“这里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年降水量平均为13毫米,蒸发量高达4000毫米……。

这雪怎么转眼间就没了?

我还没有想清楚……。

10、经验导入

例:

讲“惯性定律”内容时的导入

提问学生:

“维持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要有力的作用?

”“速度大的物体是不是一定受一个大的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举例:

静止的车,人推它才动;静止的树枝,风吹它才动;静止的球,脚踢它才滚,如此等等。

如果不推、不吹、不踢,这些物体是不会动的。

例:

汽化与液化:

盛夏,一位考古学家到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去考察,太阳烤得他口干舌燥,他见到一位头顶瓦罐的中年妇女,忙上前说:

“夫人,给我杯牛奶喝好吗?

越凉越好。

”“你稍等一下,让我把牛奶晒一晒再喝。

”只见她把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包了个严严实实,放在灼热的太阳底下晒起来。

考古学家起初纳闷,这样处置牛奶不是越晒越热吗?

但他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同学们学了“蒸发”这节课你也能讲出其中的道理。

    原来牛奶瓶用湿毛巾包严后暴晒,毛巾上的水分被蒸发了,水蒸发时带走了热量,牛奶的热量也跟着散失掉一些,所以,牛奶变凉了。

11、游戏或竞赛导入法

例:

在上“摩擦”一课时,让全班同学推举力气大和力气小的男同学各一名上台进行夺瓶比赛。

让力气大的同学用一只手抓住酒瓶的粗端(此端涂有油脂),力气小的同学用一只手抓住酒瓶的细端。

比赛结果,力气大的同学却败了。

再取出一只酒瓶(该酒瓶的细端涂有油脂),让力气大的同学抓住细端,比赛结果力气大的同学又败了。

提问:

“力气大的同学用的力小吗?

为什么他两次都失败了呢?

”同学们通过讨论,容易分析出失败原因。

进而引入新课:

“为什么瓶的一端涂上油脂后,手就不容易抓住呢?

实际上,这里涉及如何利用摩擦的问题。

那么,摩擦现象有何规律?

如何来增大和减小摩擦?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

例: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一节导入

师:

班上哪两位男生力气大?

请上前面来。

(男生上台)

师:

哪位女生力气最小?

(女生上台)

师:

下面请他们三位做个小游戏:

两男生用一根结实的麻绳,用最大力气作出“拔河”姿势。

老师指导女生在绳子的中央,用一根手指头轻轻一拉,结果,两个大力气男生被拉动了!

师:

为什么一个柔弱的女生,这么轻而易举把两位“大力士”拉动了呢?

看来真应了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

学习本节的知识——“力的分解”,你就明白其中的奥妙了。

12、设疑导入

例:

“密度”概念的导入

教师设疑:

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请回答,是木头重还是铁重?

教师再问:

“讲桌是木头的,圆规是铁的,哪个重?

结论:

应该用体积同样大小的木头和铁比轻重才能反映出材料的某种属性,也才符合人们脑子里对物体“轻重”固有的认识。

教师再问:

“用多大的体积比较好呢?

都用圆规那么大的体积比较好不好?

学生:

“不好,最好用单位体积来比。

例:

溶化和凝固:

猜一猜:

水如何迅速变成冰?

1、脑筋急转弯式:

加上两个点

2、实验式:

准备一杯凉水,在里面加入一点盐巴,将常用的吸管一段点燃,烧掉一点后,吹灭,迅速放入水中,过几秒钟,抽出吸管,水就会很快结成冰。

原因:

烧过的吸管还有大量的硝酸氨之类的东西,溶解会大量吸热,是水结冰。

(教师可尝试演示)

3、有什么方法能让冰迅速变成水呢?

例:

声音的特征

【思考】:

1.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呢?

2.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鼓声越响你将看到什么?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3.演奏同一乐曲时,我们能够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什么呢?

或者:

(1)用大小不同的力气打鼓,发出的声音强弱(大小)一样吗?

(2),秋天在郊游时,你想让远处的同学听到你叫他,你通常会怎么做?

2,古筝的琴弦为什么长短粗细不同呢?

为什么用它可以演凑美妙的音乐?

3,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如果只听到声音没有看到乐器,你能区分是那种乐器发出的吗?

13、推理式导入

例:

在研究“物体不受力作用时怎样运动”:

按课本做了一组对比实验:

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分别运动到毛巾、纸板、玻璃铺垫的水平轨道上,观测它运动距离的长短。

然后提问:

“大家观察到了什么?

这是为什么?

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又是为什么?

”小结学生的回答后,启发学生推理:

“如果小车放到一个更光滑的物体上,光滑到没有摩擦力的作用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还受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怎样运动下去?

”学生得出:

小车水平方向不再受力作用,它将一直以原来的速度运动下去。

这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看不到的,学生带着好奇听课,收到很好的效果。

14、悬念导入

例:

“光电效应”现象解释的导入

光电效应实验表明每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照射光的频率有一个最低值。

高于这个频率的光照射金属,不管光多么微弱都能发生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而低于这个频率的光照射金属,不管入射光多么强,也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按光的波动理论,不管什么频率的光,只要足够强,其能量足以使电子从金属中逸出,就能发生光电效应。

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光的波动说与实验事实发生尖锐的矛盾。

本来很成功的光的波动说发生危机,这使得物理学家们大为不安,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

15、情感导入

例:

“速度”概念的导入

“速度”的引导语可以这样进行:

“校运动会在紧张进行,所有观众的视线都不由自主地转向百米赛场,只听枪声一响,所有的运动员象脱缰的野马冲出起跑线,观众席中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谁是第一,甲?

不对,乙?

不一会裁判高声叫道:

’丙,第一。

’”

教师:

观众怎样判断谁跑得快?

学生:

看相同时间谁通过的路程多,跑在前面的,则跑得快。

教师:

裁判又怎样判断谁跑得快?

学生:

看相同路程谁用的时间少,时间短的,则跑得快。

教师:

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几种方法?

学生:

有两种方法。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