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6884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

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下图为20世纪以来美国底特律市城市人口总数变化图。

权威机构推测其2100年将变“空城”。

读图,推断底特律成为“空城”的原因(  )

A.自然灾害B.环境污染

C.人口自然增长D.人口迁移

解析:

图中底特律城市人口总数在减少,所以权威机构推测其2100年将变“空城”,而人口减少的原因不是因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引起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减小,也不会引起人口总数大幅度减少,人口向外迁移是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故选D。

答案:

D

2.读以下2007年部分沿海城市人口净流入数量(单位:

万人)表,表中说明沿海城市(  )

城市

天津

南通

宁波

绍兴

台州

深圳

江门

中山

上海

杭州

嘉兴

舟山

广州

珠海

东莞

惠州

人口净

流入量

156

-48

125

22

4

650

25

106

479

114

82

7

232

49

524

75

A.人口总量都在增长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

C.人口流入量与城市规模呈正比

D.人口增长差异明显

解析:

根据表格中数据,南通的流入量是负值,说明人口在减少,A错;图中是人口流入量,不能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B错;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人口净流入量比深圳、东莞要少,所以C错;表中数据表明,人口净流入数量(人口机械增长)差异较大,D对。

答案:

D

读以下中国某城市常住人口户籍构成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读图判断,该城市可能是(  )

A.拉萨B.重庆

C.深圳D.黄山

解析:

从该城市常住人口户籍构成变化示意图看,1980年90%的都是户籍人口,改革开放后,非户籍人口比重不断增加,户籍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说明外来人口增长很快,所以该城市应该是深圳。

答案:

C

4.有关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变化的叙述可信的是(  )

A.户籍人口大量外迁导致该市常住人口总数减少

B.外来旅游人数增加导致该市常住人口总数增多

C.产业结构升级将导致非户籍常住人口比重降低

D.非户籍人口迁入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解析:

该图反映的是户籍构成的变化,是因为非户籍人口大量迁入不是户籍人口大量外迁,而且也不能说明常住人口总数减少;外来人口主要是来打工,不是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减少,外来普通打工人员也会减少,因而非户籍常住人口比重降低;非户籍人口迁入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会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

C

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位以外的某一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

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移民迁移情况。

据图完成5~6题。

5.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

A.移民

B.农业或家务职业

C.非农业职业

D.政府或管理职业

解析:

从图示可直接读出,随着距离的变化,政府或管理职业迁移所占比重波动最小。

答案:

D

6.下列有关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B.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

C.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

D.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

解析:

移民迁移方向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移民主要迁移方向为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但并不全是逐级流动、就近流动;受婚姻、家庭等特殊因素影响,移民可能向中小城市迁移。

答案:

D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占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4.7%。

下图为2012年农民工流向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农民工主要流向 (  )

①东部地区 ②中部地区 ③西部地区 ④沿海地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题干信息“2012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占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4.7%”,说明农民工的主要流向仍为东部沿海地区。

答案:

B

8.2012年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出现逆城市化

C.产业转移和升级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解析:

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减少,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少,故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比重下降。

答案:

C

9.农民工流向变化对中西部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

A.改善投资环境

B.减小人口合理容量

C.加大环境压力

D.缓解人多地少矛盾

解析:

流向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比重上升将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但将加大环境压力。

答案:

C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东部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

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中,最容易吸引民工迁移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对民工迁移影响最大的工业应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甲类工业动力投入最多,说明其为动力指向型工业;乙类工业投入要素中,工资所占比重最大,说明其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丙类工业科技投入所占比重最大,为技术指向型工业;丁类工业原料投入比重最大,说明其为原料指向型工业。

答案:

B

11.“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有利于抑制东部地区房价上涨 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移业就民”实际是指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样会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但是会加重中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东部地区腾出了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但对抑制房价没影响。

答案:

A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9分)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

流动人口由14439万人变为26139万人。

材料三 巴西政府于2007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分)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8分)

(3)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

(7分)

(4)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影响因素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1)题,结合材料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题,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如东部人口比重上升,中、西部人口比重下降,流动人口数量增加,总结归纳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第(3)题,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来分析。

第(4)题,我国人口迁移对乡村的影响有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结合实际回答。

答案:

(1)社会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

(2)特点:

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方向:

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

(3)因为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最经常和主要的因素,而巴西政府的支农政策,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4)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13.(27分)2011年5月30日新华网消息:

中国市长协会30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年卷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将保持2亿至3亿的规模,其分布、结构、素质的复杂变化,对国家的战略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

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简述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8分)

(2)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8分)

(3)概述材料二中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8分)

(4)综上所述,影响人口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

(3分)

解析:

(1)读图,从三大产业和转移空间两方面描述特征,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分析原因。

(2)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迁入能促进迁入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会带来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

(3)从图1看,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逐渐趋向合理,这将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稳定。

从图2看,中心城区的常住人口规模小于郊区,增长幅度也低于郊区,这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促进郊区城市化进程;也有利于促进上海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

(4)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移动最主要的因素。

答案:

(1)从三大产业看:

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

原因:

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合理即可)。

从转移的空间看:

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向国外转移最少。

原因:

乡镇内部迁移成本较低,同时可以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合理即可)。

(2)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交通压力等。

(3)图1:

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

图2:

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部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部郊区。

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4)经济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