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初届1617学年上第二次月考语文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6683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一中初届1617学年上第二次月考语文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一中初届1617学年上第二次月考语文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一中初届1617学年上第二次月考语文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一中初届1617学年上第二次月考语文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一中初届1617学年上第二次月考语文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一中初届1617学年上第二次月考语文1.docx

《重庆一中初届1617学年上第二次月考语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一中初届1617学年上第二次月考语文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一中初届1617学年上第二次月考语文1.docx

重庆一中初届1617学年上第二次月考语文1

重庆一中初2017级16—17学年度上期第二次定时作业

语 文 试 卷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贝尔塔按捺(nài)不住了:

“哦,院长嬷嬷,这下你对玛丽亚完全不适合当修女不会再有什么怀疑了吧。

B.我们既然祈(qí)祷着上帝的慈悲,就应该按照祈祷的指点,自己做一些慈悲的事。

C.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sù)。

D.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tiě),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挑惕招募怜悯骚首弄姿

B.披靡晌午气馁有的放失

C.糟蹋誊写缪论鬼鬼祟祟

D.藐视蹂躏乌篷船春寒料峭

3.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形容一点办法也没有)

B.你这个手指头多半是让小钉子扎破了,后来却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要人家赔你钱了。

C.它沉湎(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含有贬义)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底部来过。

D.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原指周朝的政治清明,这里指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重庆一中校长在《人民教育》上提出了发展自觉力,成就自觉者的教育宗旨。

B.随着张鸣、翟英翔老师共同研制的排座器获得国家专利,使一中老师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C.重庆一中注重素质教育,人才辈出,围棋大师古力的母校就是重庆一中人。

D.一中高2017级王淦以重庆队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化学奥林匹克决赛金牌,成为重庆唯一一名进入国家集训队,他还被保送北京大学。

5.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大大小小百余次重要讲话。

他的语言充满了魅力,有很强的①。

他的许多观点成了②的经典和名言警句。

A.①亲和力和感染力②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传得开

B.①亲和力和感染力②记得住、听得进、传得开、用得上

C.①感染力和亲和力②记得住、听得进、传得开、用得上

D.①感染力和亲和力②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传得开

6.中考是课本上的知识点、要点和重点的翻新和运用,语文复习应该回归课本。

语文书中人物堪称经典。

请参照示例,在下面的课文中的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

(句式相近即可)。

(4分)

孔乙己(《孔乙己》)淘金人(《热爱生命》)

奥楚蔑洛夫(《变色龙》)

示例:

老头子:

一个最平凡的船夫,没人记得你的名字;但你用机智勇敢,成为孩子眼中的英雄。

香菱:

一个普通的女子,大观园中的人嘲笑你写诗,但你用你的痴迷,写出优美的诗篇。

7.综合性学习。

(11分)

请阅读下面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而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非遗名录,不仅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更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明代有一秀才,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

”此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

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材料三:

2016年8月24日起中央一套黄金时段播放“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该系列公益广告表现形式新颖,央视主持人以秋天的古诗词引入,将节气内涵娓娓道来,语言优美,尽显古典风韵。

“央视公益传播”微信号推送后,一天内阅读量破万,网友表示耳目一新,真是看不够。

(1)阅读材料一中的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要求:

不超过25个字,标点使用规范)(4分)

(2)请从下列节气中选出合适的一个填入材料二中的“______”处,把秀才的上联补充完整。

()(3分)

A.白露B.小雪

C.立冬D.小寒

(3)秋季节气的公益广告取得了广泛的好评后,央视打算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冬季节气的广告词。

请根据材料三中对“立秋”的电视广告词的点评,仿照示例从以下六个节气中任选一个,完成你的广告词(4分)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秋广告词示例: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是个收获的季节,谚语里就有立秋十天遍地黄,饱满的稻谷,如金的秋阳也将来年的希望染成金黄。

2、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填空。

(10分,每空1分)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3)苦将侬,,殊未屑。

(秋瑾《满江红》)

(4),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7)晏殊《浣溪沙》中“,。

”两句,无奈与欣慰交织,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8)初三年级的艾雪溪在半期考试中考的不理想,垂头丧气,同学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

”鼓励她,要坚定信心,迎接下一次考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9~12题。

(15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4分)

⑴邹忌讽齐王纳谏()

窥镜而自视()

⑶皆以美于徐公()⑷闻寡人之耳者()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以下四种理解,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动词,指用讽刺、暗示一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B.邹忌以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国事到家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C.妾的回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D.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又形象,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但其对话栩栩如生。

12.请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局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20分)

高原的茶花

腾利娜

(1)在祖国边陲的昆仑山巅,常年积雪不化,积百年千年之雪。

几乎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上万名官兵像铆钉一样驻扎在高原的永冻层上。

他们都知道同一个故事,关于高原的茶花的故事。

(2)那一年茶花四岁,第一次和妈妈出门走的就是远路,在辞旧迎新的时节。

(3)被冰雪覆盖的高原依然以它千百年的沉静和冷寂来对待人类任何一个火红的节日。

(4)高原恢宏的美丽是残酷的。

(5)长长的青藏公路上,车越来越少,偶尔有一辆,也是从雪线回格尔木过年的。

(6)从山东来的贺嫂带着四岁的茶花站在路口,焦急地盼望着能有一辆开往昆仑山深处不冻泉兵站的车,她要去那儿寻夫。

此时此刻她只有一个愿望:

无论如何仨人要一起过年,那叫团圆。

这也是老贺每封信里一定要说的话。

贺嫂早已忘记兵站有条不让大人带小孩上雪线的规定,另外她怎么也不相信高原的空气真的就是什么“冷面杀手”。

大家不是都活得好好的吗?

(7)贺嫂抱着小茶花,手脚都冻得麻木了。

好不容易才拦住一辆进山的便车,但司机很不情愿捎这个脚。

(8)“别人都下山,你偏上山,还带着个娃娃!

(9)“我从山东老家来探望丈夫,约好在格尔木过节,谁知他临时有任务下不来,我这才往山里赶。

(10)“你这是千里寻夫啊,丈夫在哪儿工作?

(11)“他在不冻泉兵站当兵。

(12)“那上车吧。

(13)司机再没有说什么,他启动马达,开车。

(14)贺嫂抱着小茶花坐在驾驶室里。

小茶花轻轻地从干涩的嘴里挤出几个字:

“爸——爸——”

(15)“她病啦?

”司机问。

(16)“我们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又坐了两天两夜的汽车,可能太累,孩子受不住。

”贺嫂说着紧搂了一下小茶花,小茶花的额上很烫。

(17)看着昏昏沉沉的小茶花,司机知道是让讨厌的高原反应症给缠上了,他加快了速度,想尽快把贺嫂送到丈夫所在的兵站。

(18)汽车在盘山道上行驶,雪依然下着,两道刚刚出现的车辙,很快就被悄然无声的落雪盖住。

(19)小茶花在贺嫂的怀里半醒半睡,不停地喊着:

“爸——爸——”贺嫂一会儿抬头看前面的路,一会儿低头看女儿,两行热泪悄然而下⋯⋯

(20)自从上次老贺回家探亲,一别就是五年,女儿都四岁了,还没有见过爸爸,只知道爸爸在很高很高的地方当兵,而贺嫂想到这些,终于未能抵挡得住揪心的企盼,带着孩子奔昆仑山的不冻泉兵站来了。

(21)老贺自从沂蒙山到昆仑山来当兵,一干就是十多年。

这些年,他在天寒地冻的不冻泉兵站操持着家什,他是那儿的上尉指导员。

他的所有柔情就是在写给贺嫂的信中的那句话:

无论如何,年要仨人一起过。

看来这次能如愿,贺嫂想。

(22)小茶花突然从妈妈的怀里挣脱开。

“爸爸呢?

”她问妈妈。

贺嫂说:

“乖乖,很快就要见到爸爸啦。

”小茶花摇了摇头,又倒在妈妈怀里睡了。

她很累、很渴,想睡觉,但又不甘心睡去,因为她还没有见过爸爸。

(23)爸爸呢?

为什么这么难见?

(24)小茶花的小嘴干干的,上下嘴唇爆起了皮,呼吸也越来越急促。

贺嫂又慌又急又没主意,才想起了竟没给孩子带水和药。

司机停下车,把自己水壶里仅有的一点水滴进了小茶花的嘴里。

贺嫂以为头痛脑热是累的是乏的,抗一抗就会过去,在老家都这样,谁知道,嗨!

(25)然而,此刻一切抱怨也许都是愚蠢的。

(26)司机加大油门赶路,车向那个不冻泉兵站飞驰。

贺嫂紧紧地搂着小茶花。

昆仑山的落雪依然无声。

(27)车,终于到达了不冻泉兵站,然而小茶花已经停止了呼吸,贺嫂抱着的是女儿微温的尸体。

悲剧发生在路上。

整个兵站的人都被惊呆了,大家围着这辆汽车,脱帽默默地肃立着。

贺嫂仍然抱着小茶花坐在驾驶室里。

(28)此时的老贺正在百里以外的哨卡执行任务,妻子到站和发生的悲剧他自然一概不知。

天黑后,战士们实在不忍心再这样让贺嫂抱着小茶花坐在驾驶室里,便劝她进站歇歇。

她倒也不固执,下了车就往站里去。

依旧抱着女儿,不说一句话。

(29)不冻泉兵站的元旦之夜,仿佛被推到了一个寂冷、死亡的角落,没有笑声,没有歌声,甚至没有灯光。

还是警卫班班长对贺嫂说:

“嫂,你太累了,让我抱抱咱们的小茶花吧!

”说完,他接过小茶花。

看到班长这么做,所有的战士都跑过来排成队等候抱小茶花。

就这样,你抱半小时,他抱十几分钟,一直到天亮,又到天黑。

(30)整整两天两夜,小茶花的小身体在不冻泉兵站指战员的手里传递着。

直到老贺执勤回来,站上才爆发出雷吼一样的哭声。

(31)昆仑山跟着士兵一起恸哭。

(32)这一夜,不冻泉兵站的指战员们唱着《十五的月亮》,一遍又一遍⋯⋯

(33)昆仑山的落雪依然无声。

13.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请将空白处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每空8个字)(4分)

千里寻夫,充满希望---------全家团圆,凄楚悲凉

14.文章多处为茶花离世埋下了伏笔,请你在文中找出两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14)、(19)、(22)段划线句子多次对小茶花的语言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直到老贺执勤回来,站上才爆发出雷吼一样的哭声”,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这哭声中包含战士们的哪些情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关于本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4分)

A.文章标题《高原的茶花》意为小茶花虽然离开了,但她永远留在了高原,留在了爸爸身边,留在了所有高原战士的身边。

B.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子将官兵比喻成铆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官兵们意志顽强、扎根高原的品质。

C.文章多次提到昆仑山的雪,因此雪是全文的线索。

D.文章结尾并没有写老贺得知女儿死亡后的反应,意味深长,悲剧性的结尾,震撼人心,给人以极大的思考空间,耐人寻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20分)

无用的书

(1)前些年,我结识了一位实业家,和他成为朋友的原因是,他同时是一位藏书10万册的藏书家。

我经常在他的一排排书架前一待就是半天。

这朋友其实没有多少时间看书,但他有一天告诉我,他知道这些书在这里,就好像知道有那么多智者在身边,心里就踏实多了。

他时常回乡下老屋住住,也是为了去陪陪那些书。

朋友的话让我思忖良久,在这个什么都讲实用的时代,与书为邻,实为幸事。

(2)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被谆谆教导读有用的书,有时候我看看《史记》或其他典籍,也会被人善意地提醒,不要把时间花在这些无用的书上。

于是书就被人们分成了有用的和无用的两种。

有用的书就如同日常饮食,饿的时候需要它,解决的亦是眼前问题。

而所谓无用的书,它的用处不在当下,却能培元固本,是可以让一个人从根本上好起来的东西。

(3)有位作家讲过一个故事:

在秘鲁的一座小城,那里的警察脾气暴躁,市民意见很大,市长想了一个办法,给警察每人放三天假,要求他们在这三天里读三部文学作品。

后来,警察们的脾气有了改观,市民们的怨气也小了很多。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书,尤其是“无用”的书,可以让人先安静下来,然后哪怕只获得一点点熏陶或唤起心底一点点善意,人与人的态度就起了一点点变化。

这样的阅读,或许就是阅读的“无用之用”。

(4)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夜读”栏目推荐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你读什么书,决定了你是什么人》。

的确,我们的经史典籍解释和规定了我们从哪里来,并且为什么会是这个样。

如果不知道这些,只读实用的书,就只能成为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机器,人生还谈什么灵魂和境界呢。

正如《颜氏家训》“勉学篇”里所说的,“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我们现在开始重提“斯文”,也知道“斯文在兹”的意思,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怎样做才是一个有家教的斯文的人。

(5)时下,不少人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寻找“有用”的人,或者寻找一切机会结交有权有势的所谓有用的人。

若真的读了那些“无用”的书,就可以用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这样一个纷繁的世界。

打开《诗经》,“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意象会让许多渐渐远去的日子又回到眼前;翻开《围炉夜话》,很容易读到这样几句: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就是这样一些无用的书,把我们带回遥远的年代,重温我们民族骨子里共有的淳朴,让我们以儒者的宁静面对芜杂的世界,以平和的心境去迎接突来的风雨。

(6)交十个所谓有用的人,不如读一本所谓无用的书,因为那十个人只会让人知道什么是功利,而一本无用的书教给我们的往往正是与功利无关的崇高,这才是立身之本。

(7)交“有用”的人不如读“无用”的书,读“无用”的书,做“有用”的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为什么作者认为交“有用”的人不如读“无用”的书?

(4分)

                                         

                                        

19.文章第3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20.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而所谓无用的书,它的用处不在当下,却能培元固本,是可以让一个人从根本上好起来的东西。

(2分)

                                           

                                        

(2)交“有用”的人不如读“无用”的书,读“无用”的书,做“有用”的人。

(4分)

                                        

                                          

21.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多读无用的书,少读有用的书”。

B.有用的书就如同日常饮食,饿的时候需要它,解决的是根本问题。

C.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同时引经据典,富有文采,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文章第(5)段的论证思路是:

首先针对时下不少人喜欢寻找“有用”的人的现象,提出了读“无用”的书可以让人心态平和的观点,然后再从正反两方面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

22.请你推荐一本“无用”的书,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4分)

四、作文(55分)

23.下面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以上;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

、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不得抄袭。

(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杨绛先生在《人生没有永远》一文中写到: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阿瑗走了,钟书走了,家也散了,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永远。

许多真实的自我都会随岁月消逝在无尽的生命长河中;童年的美好,不曾忘怀,但她还是会离我而去;五颜六色的花朵,像极了以往美好的记忆,可这份美丽终究会逝去。

甜蜜的生活,青春的岁月,甚至一支笔,一本书,都会随着时光而逝去,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怀念与感伤。

请你以“逝去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只蝴蝶在蛹里挣扎,用尽全力要破茧而出。

一个小男孩在观察着,看见了蝴蝶所有的痛苦挣扎过程,以及蝴蝶多次努力不果,男孩心里很着急。

于是男孩跑回家去,拿来一把剪刀,把包裹着蝴蝶的茧剪开,帮助蝴蝶出来。

当小男孩看着趴在地上的被他“救”出来的蝴蝶,渴望着看蝴蝶环绕他飞舞的情景时,他却忽然发现,这只被他救出来的蝴蝶,不会飞!

无论蝴蝶的翅膀如何舞动,它就是没法飞起来。

过不了多久,蝴蝶在男孩的眼皮底下死去。

一只幼虎被母虎撕咬着,赶进了森林。

开始,它饿、它渴、它长啸,可是母虎头也不回地走了。

后来,这只幼虎历经追捕,拼杀,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遍体鳞伤,终于,它威武起来,强大起来。

它感谢母亲,感谢她目光远大的爱。

 

命题人:

岳睿、唐黎

审题人:

雷慧英

做题人:

邓迤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