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解析版.docx
《邢台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邢台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邢台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解析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济宁人号小苏州,城面青山州枕流。
”古人《竹枝词》把济宁比作“江北小苏州”,赞美济宁因运河而兴,宛如江南水乡。
济宁真正的兴旺发达,源自元代京杭运河的重建,而元代重建的基础是隋朝运河。
那么,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开凿的?
A.隋文帝
B.隋炀帝
C.隋太宗
D.隋高祖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是在隋炀帝时期开凿的,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隋朝对南北的控制,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选B。
2.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
A.秦朝、唐朝
B.唐朝、唐朝
C.隋朝、隋朝
D.隋朝、唐朝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隋炀帝时期,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唐朝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因此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隋朝、唐朝,所以答案是D。
3.隋唐大运河到元代大运河的路线变化说明(见下图)
A.西部地区日渐落后
B.北方地区不断衰落
C.经济重心逐步东移南移
D.东部南部成为政治中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隋唐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不经过洛阳,从北京直通到杭州,因为古代的运河是运输粮食的要道,路线的变化说明中国的粮食基地已经东移和南移了,所以答案选择C
4.“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
”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C.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D.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从谏、兼听纳下”,我们可以判断出唐太宗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A所述与商鞅变法有关,C所述与纳谏无关,D所述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所以答案是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5.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唐朝经济繁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如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去天竺取经,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唐朝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学、典籍、书法等,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真东渡日本,不仅传授了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故②③④都体现当时中外文化是双向交流,C项符合题意;和亲结盟,反映唐朝的民族关系。
①与中外交流无关,故包含①的ABD三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题中“中外文化双向交流”是关键,反映的是唐朝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②④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反映了唐朝与日本的交流;③玄奘西行反映了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②③④符合题意;①和亲结盟反映的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是民族政策,不合题意。
这里注意区分唐朝中外交流与民族关系的史实。
6.唐朝丝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业工艺高超。
其中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A.丝绸
B.缫丝
C.蜀锦
D.苏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故选C。
7.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8.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社会风气呈现出明显的自由开放,有如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①唐朝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②西市、东市的设立
③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④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9.造成安史之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B.边镇势力过于强大
C.唐玄宗政治腐败的后果
D.任用安禄山为节度使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怠于政事,沉缅于酒色歌舞,穷奢极欲。
政事则先后委于宰相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杨国忠,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出现。
所以C项是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选项中哪一选项是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是社会衰落的根源,ABD项也是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10.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选官制度先进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使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这是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的根本原因;ACD项都是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得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值得注意的是,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
从文明史的角度看,盛唐气象形成的根基是
A.专制与跋扈
B.颓废与反抗
C.开明与开放
D.任性与狂妄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盛世局面,反映唐朝时期的繁荣;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如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还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如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因此形成了盛唐气象,故C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不符合唐朝史实,故选C。
1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项与此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宋真宗御驾亲征,打退辽军
C.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D.宋辽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A、B、C所述均与澶渊之盟有关,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是1141年宋金议和的内容,所以答案是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3.两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①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从唐朝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讲的是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②描述的是开元盛世时的情景;③所述指的是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④讲的是那时江南地区经济贫困,①和③所述指的是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经济发展的情景,所以答案是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4.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
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这项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的意思:
宋朝的政策使得中国人丧失了尚武精神,以至战争中屡屡败北。
由此可知宋朝时期的武力下降了。
结合课本所学,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后,夺取了北周政权,为了维护统治,避免拥有兵权夺取政权的事件重演。
建立宋后,宋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B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5.袁腾飞曾在《百家讲坛》中讲“塞北三朝”,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它们分别是
A.辽、西夏、清
B.大理、金、元
C.金、西夏、元
D.辽、西夏、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宋与辽夏金的先后并存,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虽然陆续消灭了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
在这时期,先后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的汉族政权并立。
它们包括先于北宋的辽、以及北宋之后的西夏和金。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6.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
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答案】A
【解析】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宋庭一片慌乱,后皇帝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出现了题文的情景。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这段史料讲述了
A.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造纸术的产生过程
D.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经济繁荣等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
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
由于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题干材料是交子的生产过程。
故此题答案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8.《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
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
材料反映了宋代
A.统一国家建立
B.江南地区开发
C.商品经济繁荣
D.民族政权并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宋朝时期社会风貌的内容。
由《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北宋东京城夜市繁华的状况,夜市的繁华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9.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西夏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金灭亡北宋,当时北宋皇帝钦宗的年号是靖康,金灭北宋又被称为“靖康之耻”。
小说中,郭靖和杨康的名字为了牢记“靖康之耻”,所以答案选C。
2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
“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C.瓦子、勾栏的出现
D.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知这与印刷术有关。
“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使用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的印刷的效率。
BC项描述的是宋朝的经济和城市生活,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与造纸术与材料反映的印刷术无关。
故选A。
21.满江红》中“笑谈渴饮匈奴血”中“匈奴”是指?
作者?
A.契丹族—文天祥
B.女真族—岳飞
C.党项族—寇准
D.契丹族—岳飞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满江红》是抗金名将岳飞的作品,“笑谈渴饮匈奴血”中“匈奴”是女真族,所以答案选择B
22.“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
”这是马克思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统一了蒙古的是成吉思汗铁木真,他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到其孙子忽必烈时期,建立元朝,并最终完成统一,C项符合题意;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首领,他建立的是契丹政权,即辽政权,A项排除;阿骨打是女真族首领,他建立的是金政权,B项排除;忽必烈建立的元朝,D项排除。
故选C。
点睛:
解题时抓住关键句“统一了蒙古”,分析出统一蒙古的时间和人物,也可分析选项人物所属民族或者相应的历史活动,同时逐一排除错误选项。
23.以下历史事件中,不是发生在元朝的是
A.创立行省制度
B.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C.由宣政院统辖西藏地方事务
D.在新疆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创立了行省制度;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即台湾)的事务;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的事务;D项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时期设立的管理新疆事务的机构。
所以D项错误,故选D。
24.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
“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A.王实甫
B.关汉卿
C.李清照
D.辛弃疾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窦娥”这个艺术形象出自于《窦娥冤》,《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
故选B。
25.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
“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不符合题干时间,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择A。
26.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
你认为能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学生对宋元这一时期特征的认识,需要学生对知识有个整体上理解升华的能力。
宋元时期,虽有过民族并立与民族战争,但是这一时期由于政权统治者的一系列措施:
议和、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
尤其是南宋的临安城,元朝运河的开通等,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故符合题意的是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27.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材料二经过……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三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材料一所示唐代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江南经济区”开始形成和最终形成于什么时候?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两宋政府设置什么机构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
海外贸易兴盛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曲辕犁;筒车
(2)唐中后期;南宋;
(3)市舶司;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时期出现的新式生产工具,唐朝时期,农业得到显著发展,农业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新式生产工具的出现,图一是曲辕犁,曲辕犁是一种耕地工具;图二是筒车,筒车是灌溉工具,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曲辕犁和筒车。
(2)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宋元时期南方战乱较少,再加上北方人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而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唐朝中后期,南宋。
(3)本题考查的是宋朝海外贸易的知识,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和泉州是文明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进行管辖,南宋的海外贸易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市舶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28.中国地域广泛,民族众多,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融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陈陶《陇西行》
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贵主”是唐朝对哪个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2)材料二中的“朝廷”是指哪个朝代?
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后双方边境出现和平安定的局面?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的疆域辽阔,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什么制度来管理全国?
元朝最高行政机构称什么?
元朝时期设立了什么机构管辖西藏事务?
【答案】
(1)吐蕃
(2)北宋;澶渊之盟
(3)行省;中书省;宣政院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和吐蕃的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也促进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贵主指的是唐朝对吐蕃的称呼。
(2)本题考查的是辽和北宋的相关知识,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双方交战于澶州城,后辽宋议和,规定:
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在历史上称之为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长久和平局面,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北宋、澶渊之盟。
(3)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相关知识,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立行中书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而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
宣政院,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行省,中书省,宣政院。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
29.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2016年4月24日,南宋商船“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
该船从泉州港出发,在西沙群岛沉没,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
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
(1)材料一中的A是,B是,C是。
(2)材料二反映唐朝丝路文化交流频繁,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西行天竺的高僧是谁?
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是哪一著作?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东渡日本的高僧又是谁呢?
他在日本主持修建了哪一佛寺?
(3)材料三中南宋沉船当时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
船上的“外销瓷器”可能产自江西的什么地方?
当时政府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
【答案】
(1)A:
余杭B:
涿郡C:
洛阳
(2)玄奘《大唐西域记》;鉴真唐招提寺
(3)指南针景德镇市舶司
【解析】
(1)根据图片中的大运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所以A是余杭;B是涿郡;C是洛阳。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西行天竺的高僧是玄奘法师;根据玄奘法师的口述西行天竺的所见所闻写成书的是《大唐西域记》;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东渡日本的高僧鉴真;鉴真在日本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沉船当时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指南针;船上的“外销瓷器”可能产自江西景德镇,景德镇是宋朝时期的瓷都;宋朝时期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市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