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6557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6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docx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docx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

杨风娟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生物:

具有生命的物体。

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生命现象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遗传与变异、应激性、适应性并影响环境等。

1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叫做应激性。

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

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二、1、生物圈:

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生活的环境。

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

范围:

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

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栖息地: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

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稳定的营养供给、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

三、1、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

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2、巴斯德提出的问题: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肉汤本身还是空气?

做出的假设: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巴斯德成功的关键是设计了曲颈瓶。

曲颈瓶的妙处是既保证了空气进入也阻挡了微生物的进入巴斯德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肉汤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本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实验组是曲颈瓶,对照组是直颈瓶。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获得普遍的规律。

●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1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2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3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4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5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

光线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1步骤:

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2取拿与安放:

1.一手托镜座一手握镜臂,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

2.将显微镜轻轻放在试验台略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身前的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

3对光:

“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1.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4.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

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

4安放装片:

1.将带有字符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2.移动装片,使字符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5观察:

1.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镜头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停止,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2.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

必要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缓缓移动装片,注意物像移动方向

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当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右下方),想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左下方(右下方)移动;当将玻片往右上方(左下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则朝左下方(右上方)移动。

6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由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同样光源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

7整理和存放:

提升镜筒,取下装片,擦拭显微镜,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竖立。

()

8

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实像(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b—q;上---)。

9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10判断污点的位置:

先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也随着移动,则污点在标本上;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在镜头上。

再转动转换器,若污点消失,则污点在原来的物镜上;若污点仍在,则污点在目镜上

11视野中央细胞数目与扩大倍数成反比。

例如:

目镜10x、物镜10x视野中央细胞数目细胞数目8个,先目镜不变,物镜换为40X,视野中细胞数目为2个(8/4=2)

12气泡与细胞的区别:

中央发亮而周边黑暗的圆圈是气泡,用解剖针轻压盖玻片时,气泡会变形,会移动

 

 

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病毒除外

2.在生物界里,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3.注意:

衣藻是单细胞的藻类植物,细胞内有马蹄型(或称为“U形”“杯状”)的叶绿体

4.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植物细胞:

擦、滴(清水:

保持细胞的形态)、撕、展(避免细胞重叠)、盖、染;

2动物细胞:

擦、滴(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的形态和正常功能)、刮、涂(避免细胞重叠)、盖、染(在盖玻片一侧滴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重复2~3次)。

注意:

滴0.9%的生理盐水:

能够维持戏班的正常形态

1、取材前要漱口,是为了除去食物残渣

2、染色时应注意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3、撕取洋葱内表皮。

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取(不要刮牙齿)

a.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4,2,1,3

 

(必考)盖的方法: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的放平。

(目的:

避免产生气泡)

五、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必考)

①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不同点

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但是特别注意:

根尖细胞、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细胞壁中具较强支持作用的纤维素

②功能

细胞壁------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在普通显微镜下不易观察)

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细胞质------不停地流动,加快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控制中心”-内含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提供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能量

液泡-------内含细胞液(“五味”在其中),如西瓜的汁液等水果汁液都是细胞液

能量转换器:

动物—线粒体;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

注意:

1、植物细胞内最不易观察到的是什么结构?

为什么?

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最不易观察

2.如何观察植物细胞膜?

把植物细胞放在浓盐水或浓糖水中。

3.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概念。

P27(有无成形细胞核,本册所学生物中,动物植物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菌为原核生物)

4.草履虫对刺激的表现是什么?

趋利避害。

5.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是顺时针流动,那么正常情况下也是顺时针流动。

6.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里有酸性物质、糖类、色素有毒物质(尼古丁)例如:

柠檬是酸的,西瓜很甜,西红柿是红色的等等,都与液泡有关。

7.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场所;能量转化器:

叶绿体、线粒体。

8.成熟的植物细胞内液泡的数目较少而且较大。

9.细胞学说:

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主要内容是:

生物大多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绘图的要求:

①3H铅笔②较暗部分用细点表示③一般右侧引出水平指示线④下方写绘图名称

 

六、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1.概念

A、细胞分裂: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数目增多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

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即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2)细胞的分裂过程

①遗传物质(染色体)进行复制

1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2胞质分成两份

3植物细胞:

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

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注意: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B、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

----体积增大

C、组织:

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细胞分裂的过程:

1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再是细胞质分裂。

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保持亲代与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3动物和植物细胞细胞壁和细胞膜分裂、形成的方式不同。

3.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1动物的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保护和分泌(人皮肤的表皮、唾液腺)、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脊髓、大脑)、

肌肉组织—收缩和伸张(心脏、肱二头肌)、

结缔组织---支持、链接、保护、营养(骨、血液)

(其中人体中数目最多的是结缔组织)

2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营养组织(西红柿果肉)、保护组织(西红柿皮、苹果皮等)、输导组织(导管、筛管等)、机械组织(一些木纤维,石细胞,如叶脉,花生的果壳)、分生组织。

 

六大器官:

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4.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如:

一颗小树由小长大的原因是:

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5.注意:

1.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有什么不同?

答案:

细胞质被平均分成两份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植物细胞则是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2.动物细胞分裂呈“∞”形;植物细胞分裂呈“曰”形。

3.植物细胞的主要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植物体有分生组织的部位:

根尖的分生区、芽的生长点、茎的形成层;联想着叶片来记忆——表皮是保护组织,叶肉是营养组织,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动物细胞的主要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器官都有四种组织构成,但主要以其中一种为主,如胃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但是以肌肉组织为主。

5.注意:

①植物的保护组织和动物的上皮组织都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名称不同。

另外,植物细胞还有分生组织存在。

②植物的保护组织例如:

叶片的上下表皮;营养组织:

叶片的叶肉;输导组织:

分为导管和筛管。

导管:

死细胞构成,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将它们从植物的根部运输到茎叶等地方(即方向自下而上);筛管:

活细胞构成,运输有机物,从植物的叶片运输到茎根等地方(即方向:

自上而下)。

③动物的结缔组织例如:

血液、骨、关节囊外面的韧带、肌腱等。

6.正常情况下,分裂产生的新细胞,除少量保留分裂能力外,其余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化,不久就变为成熟细胞,不再进行分裂。

7.癌细胞的特点:

只分裂不分化。

8.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生物个体由小变大是因为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9.细胞内有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质。

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质中。

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

 

七、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概念

1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如:

皮肤就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

植物有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如:

马铃薯、藕等都是茎,甘薯是根,黄花菜、菜花是花。

(裸子植物有四大器官:

根、茎、叶、种子)

1系统:

由不同的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如:

人体(哺乳动物)有八大系统:

呼吸、运动、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可这样记忆:

呼吸运动、消化循环、内分泌尿、神经生殖)。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注意:

骨骼肌、叶片都属于器官。

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或人体

注意:

肝脏不属于消化系统

八、植物的类群

(一)1.藻类植物:

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

有茎叶,无根,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出现输导组织,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种子植物:

(三类共同点:

都不产生种子,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2.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

3.种子植物是真正的陆生植物,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A“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绿的原因是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可以监测空气污染(二氧化硫)的植物是苔藓植物。

(原因是苔藓易受侵害而死亡)

C地层中的煤煤煤煤的形成是古代蕨类植物

D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植物是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

(二)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多细胞的个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一般生活的水中。

常见植物:

衣藻(单细胞)、水绵、海带、紫菜、石花菜、鹿角菜等。

作用:

藻类植物是浮游动物鱼类的饵料,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90%),美味食品、提取药物、食品原料、工业材料等。

2、苔藓植物:

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环境(地面和墙角)一般具有茎和叶,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假根仅起固着作用)“苔痕上阶绿”

常见苔藓植物:

葫芦藓、地钱、泥炭藓、黑藓

作用:

检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

葫芦藓:

叶片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有害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蚀细胞

3、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所以体型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孢子繁殖后代。

受精作用离不开水,所以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常见蕨类植物:

桫椤、满江红、卷柏、铁蕨

作用:

古代蕨类可形成煤炭

蕨类植物地上部分是叶,地下部分是茎和根

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根、茎、叶都非常发达,受精作用不需要水,生活在干旱的环境。

常见植物:

松、柏(卷柏除外)、银杏、苏铁等,做药用、食用、观赏。

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双受精,受精作用不需要水,生活在各环境中,是分布最广的一类植物。

常见植物:

各种绿色开花植物,提供食物、观赏、能源、工业等

※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愈合在一起,不易分开,所以玉米粒实际上是果实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松的球果不是果实)“白果”是银杏的种子

 

1、绿色植物分为: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类群

3、植物界中的活化石是银杏,作为强酸性红壤土的指示植物是芒萁.大气污染指示植物是苔藓

4、绿色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蕨类植物(形成煤炭的主要植物(古代)),大气中90%的氧由藻类植物提供,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被子植物

5、从蕨类植物开始具有了输导组织,有了根茎叶的分化

6、裸子植物有种子,但无果皮包被,所以无果实,银杏的白果,松树的球果都是种子

7、裸子植物适应干旱生活的原因

九、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一、基本概念:

1、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表皮(上、下表皮):

保护组织

叶片的结构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

营养组织

叶脉(筛管导管):

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3、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氧气和二氧化碳)。

一般下表皮多于上表皮。

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

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片中只有表皮细胞中无叶绿体),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

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刚摘下的叶片放在70℃左右的热水中,背面产生的气泡数多于正面,原因是:

背面气孔数目多于正面气孔数目(下表皮起孔数比较多)

4、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状况的影响。

5、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2)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向上运输(3)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4)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水循环。

6.蒸腾作用的应用:

(1)大树底下好乘凉

(2)移栽植物时要去掉一部分枝叶、选择阴天和傍晚、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

7.植物对水、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散失:

约99%用于蒸腾作用

利用:

约1%用于光合作用等

特别注意:

无机盐的吸收动力来自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必考: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

1暗处理:

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

把叶片中的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部

2分遮光:

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

做对照实验,看看见光部位和不见光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见光部分:

对照组。

遮光部分:

实验组;变量:

有无光照

3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叶绿素溶于酒精;为什么隔水加热:

酒精易燃;易控制温度,受热均匀,使叶绿素溶解更充分)。

当叶片脱至黄白色停止);

4水漂洗;

5加碘液染色(目的是染色,检测是否产生了淀粉。

有淀粉的部位遇碘变蓝色):

6果(现象):

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原因是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

7明(结论):

光是光合作用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为增加产量,常采用的方法是:

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

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到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问题?

细木条会复燃,说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氧气。

怎样检验有氧气产生:

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试管内,如果细木条复燃,则有氧气产生,如果细木条没有复燃,则没有氧气产生。

光合作用的原料:

4.实验:

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①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受热易产生二氧化碳)

甲装置为实验组(装有碳酸氢钠溶液),乙装置为对照组(装有清水)

②实验现象:

两个装置在光下都有气泡产生。

甲装置产生的气泡多于乙装置。

(两个装置收集到的气体都是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验结论: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注意:

甲装置的碳酸氢钠可以换为氢氧化钠。

不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所以,产生的气泡会比清水中产生的气泡更少。

6.海尔蒙特实验说明了什么?

柳树质量的增加不是来源于土壤。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能

光和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绿叶”比喻成“绿色工厂”“车间”指“叶肉细胞”

“机器”指“叶绿体”“动力”是“光能”

光合作用实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或者: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6.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提高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照原因:

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光能。

7.光合作用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概念: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属于新陈代谢)

呼吸作用的场所:

活细胞的线粒体

公式:

有机物十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储存能量)原理: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呼吸作用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

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去。

(4)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

保存蔬菜水果:

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

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

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

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

适当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延长保质期

(4)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外界条件

影响

生产措施

温度

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过高又减弱

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保持低温

水分

随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

粮食在入仓以前一定要晒干

氧气

一定浓度内随氧浓度增加而加强

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含氧量(如充加氮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大时,受到抑制

充加二氧化碳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

 

【比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条件

有光

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

产物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和水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1、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都是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

3、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绿色的能量转化器1、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起着能量转化的作用。

2、绿色植物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它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直接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成分,

二、自动的空气净化器1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