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6534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docx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docx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

课程说明

    “课程说明”旨在让用户了解本门课程的研发背景、设计意图和主体内容框架,因此首先对本门网络课程的主要用户群进行了界定,在介绍课程的基本设计思想的基础上,简述了课程在教师培训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最后以“七个小学科学教法专题逻辑序列和相互关系”图为基础,展现了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框架。

       1.本培训课程适用的对象

       “小学科学教法指导”网络课程是为一线小学科学教师开发的培训教材,对在教育一线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师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也适合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阅读和使用。

另外,对于从事科学学科教学论、教学系统设计、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的学者和专家也具有参考价值。

       2.课程的设计思想:

       1)树立PCK的教师培训新理念

       国内外教师培训经历了三个阶段:

学科知识培训(SubjectMatter/ContentKnowledge)、学科知识+教育知识(PedagogicalKnowledge)培训、学科教学知识培训(PCK:

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其中学科教学知识(PCK)培训模式是由学者Shulman在1986年提出的,该模式将学科教学法由原来的外挂式方式转变为内嵌到学科课程教学中(见下图1),使受训者能够在培训过程中真切体会和掌握教学法的实际运用。

目前PCK在国际教师教育和培训领域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本项目资源的设计以PCK为理念,指导教师培训课程平台与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图1  PCK教师培训模型

       2)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科专题为纽带,以教学案例为载体

       在PCK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基本准绳和重要依据,以学科信念为导向,以学科内容为本体、以实质性结构知识(SubstantiveStructure)为框架、以章法结构(SyntacticStructure)为支撑,以学科专题为纽带,以案例聚焦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外显的、实际的教学案例,探讨内隐的、深层次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3.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1)架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为了避免出现以往在教师培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脱节的情况,本项目对课程结构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以教学案例作为形式和载体,目的是探讨案例背后所隐藏的小学科学教法,借助三位一体(文本、光盘和网络课程)课程资源表达的丰富性、教学呈现的生动性、学习方式的互动性,积极引导培训教师由外在的学习动机转变为内在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培训中乐学、想学、爱学,真正发挥教师培训的效用。

       2)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项目所涉及的教法问题主要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平时的教学实践工作。

由于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这次课程改革力度最大的学科之一,很多教师以往既没学过,也没教过科学课程,因此对大多数科学老师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挑战,在日常教学中会面临许多困惑和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的问题,依据本项目的构架,从中筛选出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以期为广大的小学科学教师解决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4.内容框架

        本门课程由7个专题构成,每一专题中有两个教学案例,这七个专题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以“科学教育新理念”为逻辑起点,沿顺时针方向表明课程中“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活动的设计”、“科学活动的实施”、“科学活动的评价”等各专题的逻辑顺序及各专题的相对独立性,目的在于通过教法研讨,一方面提升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教师依托本地地域优势,开发校本课程,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提供参考。

图2七个小学科学教法专题逻辑序列和相互关系

        专题中的每一个案例均涉及一个小学科学的教法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从实践层面介绍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另一方面在理论层面上,通过合适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对实际案例的教学设计进行解读,从理论和实践不同的视角,以教学案例为载体,解决小学科学课程教法中的实际问题,最终达到案例聚焦的目的,即有效地实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进而改善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体验。

        课程的主体框架如下:

第1章小学科学教育的新理念

      案例聚焦1: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整合小学科学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案例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

      理论解读:

运用学习的条件理论解读《空气占据空间》的教学设计

      案例聚焦2:

知识的社会建构……如何重新解读教材?

      案例名称: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理论解读:

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解读《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第2章小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兴趣的培养

      案例聚焦3:

回归儿童的天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案例名称:

“冷水与热水”(水火山)

      理论解读:

从学业动机理论的视角解读“冷水与热水”一课

      案例聚焦4:

感官与工具的合作……如何在小学起始年级培养科学观察能力?

      案例名称:

“一杯水的观察”

      理论解读:

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解读《一杯水的观察》

第3章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案例聚焦5:

善于观察、善于提问、善于反思……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案例名称:

“淀粉的踪迹”

      理论解读:

运用元认知学习理论解读《淀粉的踪迹》案例

      案例聚焦6:

回归科学的本性……科学的开放性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案例名称:

“转陀螺”

      理论解读:

运用维果茨基的思想解读《转陀螺》的教学设计

第4章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活动设计

      案例聚焦7:

回归生活的本性……如何设计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

      案例名称:

“保护鸡蛋”

      理论解读:

基于情感教学理论解读《保护鸡蛋》

      案例聚焦8:

儿童是小科学家……如何在教学中设计驱动性任务?

      案例名称:

“我的手”

      理论解读:

运用加涅教学理论解读教学案例《我的手》

第5章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活动实施

      案例聚焦9:

从假设到事实……如何处理探究的无限性和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案例名称:

“磁铁的磁性”

      案例解读:

运用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解读《磁铁的磁性》教案设计

      案例聚焦10:

头脑风暴……怎样引导学生自主记录探究过程?

      案例名称:

“让小灯泡亮起来”

      理论解读: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读《让小灯泡亮起来》

第6章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活动评价

      案例聚焦11:

闪光点的捕捉……小学科学课堂即时性评价策略研究

      案例名称: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理论解读:

运用程序教学理论原则解读《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设计

      案例聚焦12:

探究活动中的指南针……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发挥多元评价的作用?

      案例名称:

“让探究性学习评价真正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理论解读:

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解读“让探究性学习评价真正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第7章小学科学课程的校本活动开发

      案例聚焦13:

学生当自强……学生自主科学探究活动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案例名称:

“少年科学院”

      案例解读:

基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解读“少年科学院”

      案例聚焦14:

生活?

科学?

环境……小学科学校本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案例名称:

“校本活动——蓝鹊在线”

      理论解读:

运用“做中学”教育理念解读“校本活动——蓝鹊在线”教学案例

 

学习帮助

        为了更好地帮助用户学习本门课程,“学习帮助”介绍了本门网络课程的课时安排和主要功能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功能模块中的三个有特色的板块“理论解读”、“案例实践”、“教师知识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有益的指导。

        1.课时安排

        本课程由七个专题和14个案例组成,每个教学案例的纯文本容量约为18000字,对案例的理论解读容量约为6000字,每个教学案例及其理论解读的教学时间为4学时,因此总课时为3×14=52学时。

其中教学时间既包括对这些案例资源的讲授、学习和研修,还包括学习者通过“案例实践”模块自我练习、在“教师知识管理”模块与同行开展讨论。

        当然主讲教师和学习者本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课时安排进行调整,以符合自己的教学和培训需求。

        2.功能框架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网络课程从功能上主要分成:

        1)学习指导

        该模块介绍本门课程的研发背景和适用范围,为学习者的培训和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

        2)专题学习

        学习者在线浏览本门课程的七大专题和14个教学案例的学习资源

        3)案例实践

        为了增强学习者的实践动手设计能力,学习者在专题学习的基础上,依照案例设计的基本元素,自己设计教学实践案例。

在本模块,为学习者提供了有结构的教学设计元素,帮助学习者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教师知识管理

        在本课程的学习和培训中,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动态交互和讨论的学习空间,在虚拟的交流空间,教师可分享各自的学习体验和心得,记录学习历程,让教师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虚拟空间中流动。

图1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研讨”功能结构图

 

3.理论解读

        在“专题学习”中,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学习和教学理论解读案例设计、以案例设计丰富教学理论的空间,即“理论解读”。

在本模块,分别选用不同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对14个教学案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读和阐述。

        这些理论与案例实践的映射关系并不是唯一的,只是我们认为能比较好地指导案例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

理论解读与教学案例的具体对应关系见图2:

图2  教学案例与理论解读的对应关系图

        4.案例实践

        案例实践部分主要是为一线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教学实践的环节,通过结构化的教学设计元素和模板的设定,帮助学习者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便于学习者在线或离线有效地完成学习和培训任务向。

        同时网站对添加具有特色的教学实践案例的提供支持,可以有效收集更多的来自一线教师和培训者的优秀教学实践案例,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不断积累和小学科学学科建设提供便利。

案例实践部分的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案例实践”的界面

        5.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本模块主要是从教师知识管理的角度,为各位教师提供知识管理的工具,以促进教师更好的利用资源、管理自我的学习进度和日程,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和效率。

具体功能见图4:

图4 教师知识管理功能结构图

 

特色与创新

一、特色

        1.融合新理念、新课程和新技术

        本课程融合现代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标准和新技术,以科学教育的探求精神、科学精神等新理念为引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态度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以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科学活动的创设、实施和评价为举措,在培训和教学中促进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2.注重提高教师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本课程尤为注重培养和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案例中的实验组和控制组(或称对照组)的比较和分析,探讨各种不同的小学科学课程教法的效果和效率,在此基础上进行归因分析,进一步启发教师再反思、再学习、再研究,不断提出教学中的问题,不断解决这些困惑或难题,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亦能促进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3.以丰富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现生动的课堂教学

        本项目的14个教学案例,均采用大量的视频、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示生动活泼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在教学的个个环节上,如教师富有激情的讲解、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实验活动、专家点评、教师自我反思、学生评价等方面,通过各种媒体形式,真实记录了有趣、好玩、快乐的小学科学课堂,让学习者如亲临真实的课堂,真切体验教学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策略和方法。

 二、创新

        1.以不同学习和教学理论解读案例

        本课程通过7个大专题、14个典型的教学案例来体现小学科学课程教法。

为进一步探讨案例背后所隐藏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们通过14个不同的学习和教学理论来解读这些教学案例。

这14个学习和教学理论分别与每个教学案例对应,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最基本的理论。

在每个案例的解读过程中,我们首先介绍这个案例所运用的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基本内涵,然后分析其与教学案例之间的关系,接着分析此学习和教学理论对于此案例的指导,如课堂教学过程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并抓住每一堂课最精华的教学活动进行剖析,如同课堂教学活动重现。

读者能根据此案例解读快速把握住此案例的教法精髓,并能真切体会和掌握教法的实际运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2.建设独特的教师知识管理模块

        本课程的网站建设中专门开辟了教师知识管理模块,既为教师显性知识的传播和管理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又促使教师隐性知识的管理、传播和共享,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和教学技能,促使教师尽快由“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通过“我的RSS收藏”收藏自己喜欢的教育网站和网页,为教师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开阔自己的学习视野,提供更为广泛的资源链接。

       

(2)通过“我的学习记录”方便地查看自己的学习记录,督促教师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

       (3)在“我的学习体验”中记录、管理自己的学习体会,收藏学习资料和进行学习资料的查询,有利于教师对已有的隐性知识的重构,促使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4)通过“我的信息管理”模块,教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管理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5)“我们的学习社区”模块中,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想和别人分享的知识和观点,并可以查看到共享区的其他教师与人共享知识,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3.构建教学案例的实践环节

        为使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本课程的理念和教法与实际教学相联系,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本项目提供实际的教学案例环节。

通过实际的案例设计活动,促进教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在案例实践模块,为学习者提供的结构化的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元素和模板,是培训者完成培训任务所需的学习支架,用以指导学习者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案例的动态生成和提交过程中,本门网络课程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就是课程的再建构过程,亦是网络课程的特色和活性所在。

生态的“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网络课程在实际的运行中,会生成大量有生命力的学科资源和信息,产生一批有想法的教师群体,为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尽一份微薄之力。

创作群体

一、案例设计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