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135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阐释】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词句、诗眼、语言风格。

炼字

【知识链接】

见《高考经典》116、117页

1、要点解说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诗歌“炼”字,主要是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2、炼字要了解的一些关键词语

(1)关键性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a.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如张先的《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其中“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为千秋佳句。

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

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用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

“弄”字意在点明:

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

“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b.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动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c.非动词活用为动词

这些活用的动词除了使整首诗活起来外,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绿”字本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诗人巧妙地将形容词作成了动词,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写出了江南春天绿色的景象,同时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

(2)关键性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句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关键性副词——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

如王昌龄《闺怨》中“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忽”字把漫不经心而忽然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的情绪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正是本诗的耐人寻味之处。

(4)关键性数量词——可以准确地表情达意,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的“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一片”飞花落下都要减掉一层春色,“万点”飞花飘落更使人烦恼愁闷。

抒发了诗人因伤春而满腹愁怨的感情。

(5)关键性叠音词——可以使描写生动形象,使情感绵密曲折,既富有音乐美,又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用七组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表达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

(6)关键性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如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黄”一“翠”,一“白”一“青”,色彩鲜明,互相映衬,从而展现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7))关键性拟声词——可以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呕哑嘲哳难为听。

”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8)关键性虚词——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能。

如杜甫的《上兜率寺》中“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一句,仅“有”“自”两字,将空间和时间结合,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而吞吐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3、炼字要体察精当的修辞,从而理解作者用词的高妙,体会其表达效果。

辞格运用之妙全在于恰到好处地叙事状物、传情达意。

其中又以拟人居多。

风月花草,在诗人、词家眼中莫不可以被人格化。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眼是“知”字,雨本无知,因人而知,诗人同样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加入人的情感,用一“知”字写出善解人意之春雨,妙趣横生。

此外,夸张、通感等手法,在锤炼字眼时也常为诗人所瞩目。

4、“炼字型”题解题技巧

①将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②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

③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

【考点突破】

教材引路

问题:

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句中的“催”

字用词巧妙,意蕴丰厚,试加以赏析。

(3分)

[答案](步骤一,1分)“催”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步骤二,1分)作者用“兰舟”来催他们出发,(步骤三,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两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牛刀小试

教师总结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请对×字进行赏析。

//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

为什么?

答题思路和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释词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明情感)

注意:

这三个步骤不是固定的,答到哪一层,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处理。

对于第一步,最忌讳只解释字典义而忽视语境义,这步要概括说,必答。

对于第二步,展开时要突出画面特征,分值少的题这步可省略。

第三步则是重点环节,回答时一定要准确概括。

如果所炼的字未明确,则首先应明确道出。

如果问你的看法或比较两字优劣,则应先明确观点。

练习1:

(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入归蜀[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

又名子规。

②息机:

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问: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

[答案](步骤一,1分)“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步骤三,1分)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练习2:

(2008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 孤 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 ①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

宋代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

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问:

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4分)

[答案](步骤一,1分)“孤”在这里是“孤危”的意思。

与小孤山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步骤二,1分)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步骤三,2分)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表达作者对国家危难的忧虑。

练习3: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 浦 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4分)

[答案](步骤一,1分)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1分)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步骤三,2分)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练习4: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 陶 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 ①碧湘门:

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②行(hánɡ):

行列。

 

 问:

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步骤一,1分) “沉”字好。

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

(步骤三,2分)“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江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的把握了描写的分寸。

 

练习5:

(2006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

闲居。

②素秋:

秋天的代称。

问: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

请简述理由。

(3分)  

【答案】(步骤一,1分)不同意。

“敌”字在诗中的意思是“承受”。

(步骤二,1分)家书远来、回归家园都是杳邈难期的梦。

梦醒时分,只有空荡的床榻陪着自己面对寂寥凄寒的秋夜。

(步骤三,1分)“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对”字不能体现出这种无法承受的凄怆。

 

【巩固训练】

1、完成《高考经典》119---120页:

“解读考法”例1、例2,“真题演练”第1题、第2题

(1)、第3题

(1)、第4题

2、完成《高考经典》291---292页:

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

第5题、第6题、第7题

(1)、第9题

(1)

分析诗(词)眼

【知识链接】

1、要点解说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词)的线索、奠定全诗(词)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词)的思想,抓住这个字(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词)的把握程度。

分析诗(词)眼就是抓住诗(词)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词)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词)的意境、传达诗人(词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2、诗眼的具体阐释

①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情感   

陆游《书愤》中颈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

  

②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绿”字诗思深沉,情思浩荡:

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

③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   

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

读完前三句,尚不足为奇,就写两条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出“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

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3、“诗(词)眼”分类 

   大致分为两类:

 

①是表现为一首诗(词)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词)的主旨,这是全诗(词)的诗眼。

 

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好”为诗眼。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统领全篇,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②是诗(词)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词)意更精确,或使诗(词)句翻出新意。

这是局部的诗(词)眼。

这就相当于炼字。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满”和“压”就是诗眼。

满枝蓬蓬勃勃的花遮住了小路,这就是“满”。

而“压”又是“满”的原因,正由于千朵万朵的花相互挤压,绽满花朵的树枝才延伸到了花间小路上。

可以想像,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鲜花满路,繁英压枝,香透天际。

蝴蝶醉了,在尽情地欢舞,留恋忘返;黄莺醉了,在婉转地歌唱,歌声悦耳动听。

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融融春意,勃勃生机,感受到了诗人无限的舒适和快慰。

注意:

以下解题技巧与答题思路及模式是针对全诗(词)诗眼。

局部诗(词)眼以炼字为准。

 

4、分析诗(词)眼型(一字(词)领全诗)题解题技巧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诗(词)眼句的意思。

注意解释的时候用描述的方法解释,不能用直译的手法。

②联系全诗(词)的感情作答。

有的诗(词)以抒情为主,那么分析诗(词)眼就要联系全诗(词)的感情。

③联系全诗(词)的表达技巧作答。

有的诗(词)的感情是与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的,在联系感情的时候,还要顾及表达技巧。

另外,对于“诗(词)眼”的鉴赏,还应注意在结构上的关键作用。

【考点突破】

教材引路

问题:

有人评论说,“悲”是杜甫《登高》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4分)

[答案](步骤一,3分)同意。

“悲”字是点睛之笔,四联分别写眼前景象的悲凉,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的悲慨,流落他乡的悲苦,国破家亡的悲愁。

(步骤二,1分)四联均暗含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悲痛心情。

可见“悲”是全诗的关键。

牛刀小试

教师总结

提问方式:

某字(词)是全诗(词)的关键,为什么?

//这首诗(词)的“诗(词)眼”是什么?

为什么?

//某字(词)统领全诗(词)的理由是什么?

//有人认为某字(词)是全诗(词)的关键,你同意吗?

请说明理由。

//诗(词)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某字上,全诗(词)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题思路和模式:

第一步,明确指出作为“诗(词)眼”的字(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作为诗(词)眼的句中意;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将诗(词)眼延伸至全诗(词),分析诗(词)眼与全诗(词)的关系。

即分析该字(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注意:

这两个步骤不是固定的,答到哪一层,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处理。

如果问你的看法,则应先明确观点。

练习1:

(2002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6分)

[答案](步骤一,3分)同意,“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步骤二,3分)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练习2:

(2007年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6分)

[答案](步骤一,1分)本诗以“乱”为诗眼。

(步骤二,5分)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困,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这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闷的心情更推进一层。

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了极致。

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练习3:

(2006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①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①将:

行,流过。

问: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请说说你的理由。

(4分)

[答案](步骤一,1分)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步骤二,3分)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问:

有人说“不系船”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答案](步骤一,1分)同意。

“不系船”三字是全诗的诗眼,以下三句全从这句生出。

(步骤二,3分)首句写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第二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疲倦想睡而懒得系船的心情。

情景结合,表现了悠闲的情趣。

最后两句,“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语,一放一收,把诗歌的意思推进了一层,生动地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

2、(2006年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

此代指竹杖。

问: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分)

[答案](步骤一,1分)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步骤二,3分)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诗人以“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

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

问:

“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4分)

[答案](步骤一,1分)诗眼是“静”,(步骤二,3分)因为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

因此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种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深意,是通过“静”字传达出来的,因此说“静”是诗中之眼。

炼句

【知识链接】

1、要点解说

古诗讲究炼字炼句,尺幅之内,含不尽之意。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而在言外。

诗歌炼句题的考察,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

这类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可能是阐理的。

所谓炼句,就是抓住所给句子进行品味,根据诗句的类型抓住突出的一点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分析。

2、赏句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殊结构形式(见《高考经典》117页)

(1)词语叠用——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还能使意境深化。

典型的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将诗人寂苦无告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名词罗列——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用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3)句式倒装——在形式上主要是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在内容上主要是为了强调,更好的表情达意。

对于句式倒装,应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主、宾换位。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

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①定语挪前。

王昌龄《从军行》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②定语挪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意即“一月夜飞度镜湖”。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

●动宾倒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应笑我多情。

) 

3、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首句的作用:

①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下对什么的描写           

②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             

③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

         

④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尾句的作用:

①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②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③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④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中间句(转承句)的作用:

 

①过渡、承上启下或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②打伏笔             

③转换话题 

4、古诗词名句赏析集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赏析】此句作为《诗经》首篇首句,流传千古,尽人皆知。

“好”字为第三声,是美好优秀的意思,并不是喜好;“逑”是配偶,并不是追求的意思。

整句的意思是雎鸠在水中欢快鸣叫,成双成对。

容貌美丽、品德善良的女子,正是君子的好伴侣。

以雎鸠鸣叫起兴,引出所咏内容;以“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统摄全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赏析】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

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赏析】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怀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旧。

用“老骥”作比喻,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

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慨。

后人常用这几句比喻人面对暮年,仍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

【赏析】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