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6267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docx

《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docx

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

 

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

 

题目:

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对水环境污染的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班级:

电子商务2012

姓名:

李丹(120123607024)

王梦迪(120123607004)

张坚强(120123607020)

潘春明(120123607047)

 

2014年6月

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对水环境污染的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摘要:

在农业生产中,过量和不科学地施用化肥农药,会使大量肥料、农药流入环境中,对土壤、大气、水质造成危害,同时化肥、农药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还会在植物中形成积累,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健康。

针对这些,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山东省20个县化肥农药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对山东省当前农民在不同作物上使用化肥农药的状况作出了分析评述,旨在控制和减少施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肥料农药利用率,减少肥料农药浪费,保持农村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

化肥;农药;污染;防治

正文:

1.绪论

1.1研究背景

美国农业科学家诺曼·博洛格被誉为“绿色革命”之父,他在20世纪中期试验和推广的使用化肥、除草剂、杀虫剂和灌溉技术的农业改变了全世界农业的面貌,使数以亿计的人因此告别了饥饿。

“这是一个英雄史诗般的成就。

但是在今后40年我们要做的就困难得多,因为上世纪60年代绿色革命发生时,人均拥有的土地和水资源要比现在多,而且当时的起点非常低,更有增长的潜力。

……我们已用尽了绝大部分世界上最好的农田,绝大部分良田都已施足了肥料,种上了高产作物。

绝大部分好的灌溉地点也都利用了。

”“绿色革命”并不完美。

一方面,大量化肥、农药施入农田加上灌溉过度,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农田径流夹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地表水富营养化严重、毒性增强,地下水中硝酸盐、重金属等含量超标,人类的水环境面临严重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随着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持续投入,原本贫瘠的土壤变得肥沃又变得不适应“肥沃”,粮食产量增长速度放慢甚至下降,让人怀疑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名言已经过时。

另一方面,水资源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与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实现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社会的生存发展中,需要合理的管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同时,水资源也是基础的自然资源,是控制整个生态环境的关键性要素。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如果20世纪是石油的时代,那么21世纪则是水资源的时代。

水作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认可。

然而,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却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危机不仅表现在水量的不足上,而且表现在因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上。

我国每年来自农业活动的有机质和营养质随着雨水和灌溉进入地表径流,是造成江河、湖泊、水库、河口和沿岸海域富营养化甚至出现“赤潮”的主要原因。

来自农田的残留农药使水体毒性增强,给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农业污灌还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一大诱因。

1.2.国内外水环境质量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水环境质量评价现状

 国内外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但目前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评价方法标准供环保工作者使用。

其中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较多,如:

布朗水质指数、普拉特水质指数、罗斯水质指数、内梅罗水质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模糊数学法和地图叠加法等,最后一种方法是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简单且实用。

以上种种评价方法都要首先确定断面单项指标代表值,大多用平均值作为代表值,而内梅罗水质指数法则既考虑到平均值,同时考虑端值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但评价工作中有很多具体问题不易解决,很少采用。

其他方法还牵涉到标准问题或评价指标的权重问题,也很少采用。

水质评价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以水质的物理化学参数的实测值为依据的评价方法;另一类是以水生物种群与水质的关系为依据的生物学评价方法。

较多采用的是物理化学参数评价方法,其中又分:

①单项参数评价法即用某一参数的实测浓度代表值与水质标准对比,判断水质的优劣或适用程度。

②多项参数综合评价法即把选用的若干参数综合成一个概括的指数来评价水质,又称指数评价法。

指数评价法用两种指数即参数权重评分叠加型指数和参数相对质量叠加型指数两种。

参数权重评分叠加型指数的计算方法是,选定若干评价参数,按各项参数对水质影响的程度定出权系数,然后将各参数分成若干等级,按质量优劣评分,最后将各参数的评分相加,求出综合水质指数。

数值大表示水质好,数值小表示水质差。

用这种指数表示水质,方法简明,计算方便。

参数相对质量叠加型指数的计算方法是,选定若干评价参数,把各参数的实际浓度与其相应的评价标准浓度相比,求出各参数的相对质量指数,然后求总和值。

根据生物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原理建立起来的生物学评价方法,通过观测水生物的受害症状或种群组成,可以反映出水环境质量的综合状况,因而既可对水环境质量作回顾评价,又可对拟建工程的生态效应作影响评价,是物理化学参数评价方法的补充。

缺点是难确定水污染物的性质和含量。

1.2.2 国内外水环境质量评价发展趋势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水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准确反映环境的质量和污染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水环境管理保护和治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目前在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迄今没有一个被大家公认通用的具有可比性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各部门进行评价时,选用数学模型的任意性很大,常常不能反映本地区污染状态,同时也不便于与其他地区水质状况进行比较。

(2)多因子综合评价中确定环境因子权重存在任意性,缺乏比较客观可靠的确定环境因子权重的方法。

因此,未来的水质评价模型需要解决好上述两项问题。

目前科研人员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水质评价模型——人工神经网络(ANN),该方法是复杂非线性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前沿,其在水质评价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尚处于初创阶段。

在详细分析LM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LM算法的水质综合评价BP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实例,进行效果检验。

结果表明:

LM-BP模型用于水质综合评价是可行的,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而且网络训练速度最快,适合作为水质综合评价的通用模型。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高科技手段也将应用到水质评价中来。

例如目前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水环境评价中,在全国水质数据集中管理实现后,可以开发基于GIS和WEB的水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直观、高效的分析与访问,为水环境管理提供辅助工具,为水资源评价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另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各种人为误差的可能,也为水资源评价的准确性提供了支持。

目前还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模拟氮磷营养物的流失过程,是研究营养物污染来源和扩散途径的有效手段,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流域中的部分污染区进行控制。

模拟氮磷流失的数学模型有负荷模型和迁移转化模型两类。

负荷模型中,CREAMS用于研究土地管理对营养物和杀虫剂的影响;GLEAMS用于模拟地下水中的营养物负荷;EPIC用来计算侵蚀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AGNPS用于计算氮磷的流失量;SWRRB可用于决定农作物轮作、种植和收获日期、化肥的施用日期和用量等管理因子的影响;Ketelsen的水文地质模型,可用于解释岛上含水层氮的空间分布;Qian的组合模型可预测营养物的截获量;土壤测试值法是利用磷的吸附与解析动力学模拟计算磷的土壤测试值,可用于指示污染风险。

输移模型中,NTT-Watershed模型用于模拟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机氮的输移和最后的存在形式,可供集水区规划人员开发最佳的管理措施方案,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氮的输出量,从而减少氮的污染;LPM-N用于评价从农业用地渗出的氮,适合于管理肥料的应用和估计进入地下水的氮的渗透浓度;土壤水评价工具SWAT能帮助水资源管理者评价营养物等非点源污染和管理措施,进行规划和决策。

因此未来的水资源评价与高科技的结合是必然趋势。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研究目的

通过对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化肥、农药对周围水环境污染的研究,得出农业水源污染现状,从而找到适合农村地区采用的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保护、改善水体的有效方法,并不断加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对水环境保护的主动性、自觉性。

1.3.2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和农业科技的增强,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模式和方法却严重滞后,导致了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

因此,研究水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是相当有必要的。

 1.4.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数据分析、图表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文献的调查和整理,将搜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山东省化肥、农药每年的施用量及变化量,周围的水体环境随着化肥农药的施用的变化情况,图表更直观地反映多因素之间的联系。

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校阅览室和网络数据库。

2.研究区域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接,南与安徽省、江苏省毗邻。

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海岸线长3024公里。

山东省东西最长700公里,南北最宽约420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

2.1.2地质地貌

山东省的地势,中部为隆起的山地,东部和南部为和缓起伏的丘陵区,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山东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盆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3%;山地、丘陵约占34%;河流、湖泊约占3%。

2.1.3气候、气象

山东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11℃-14℃,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950毫米,无霜期沿海地区180天以上,内陆地区20天以上。

2.2农业生产概况

山东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是我国种植业的发源地之一。

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大豆、高粱、谷子、水稻、棉花、花生、烤烟、麻类、蔬菜、水果、茶叶、药材、牧草、蚕桑等,是全国粮食、棉花、花生、蔬菜、水果的主要产区之一,其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名列全国前茅。

粮食山东全省普遍种植,分夏、秋两季。

夏粮主要是冬小麦,秋粮主要是玉米、地瓜、大豆、水稻、谷子、高粱和小杂粮。

其中小麦、玉米、地瓜是我省三大主要粮食作物。

2011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46千公顷,总产4426.29万吨。

棉花我省是全国重要棉区之一,棉花也是我省最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历史达700年之久,主要产区在黄泛平原。

所产棉花,其长度、细度、强力、色泽等均属上乘。

2011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753千公顷,总产78.46万吨。

花生我省花生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所产花生品质好,自然芳香味浓,是全国花生生产大省,其面积、产量和出口分别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以上。

主产于胶东与鲁中南丘陵区和黄泛平原地势较高的沙土地。

2011年,全省花生种植面积797千公顷,总产338.59万吨。

蔬菜我省蔬菜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品种资源丰富,素有“世界三大菜园”之称。

进入90年代后,全省蔬菜生产基本实现了由以城郊生产为主到以建设农区大基地生产为主,由以秋菜生产为主到以冬春菜生产为主,由以大路菜生产为主到以精细菜生产为主,由以省内消费为主到以供应省外和出口为主的转变,并因其量大质优而逐步确立了全国“大菜园”的地位。

目前全省蔬菜有100多个种类,3000多个品种,70%以上销往省外,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2011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791.2千公顷,总产9180.93万吨。

水果我省是北方果树最适栽培区域之一,被誉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是全国水果主要产区之一。

生产各种水果20多种,品种达数百个,其中苹果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桃、梨、葡萄等在全国也占有重要位置,果园遍及全省各地。

全省水果产量的70%以上销往外省和出口,有些名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名。

2011年,全省果园面积592千公顷,水果产量1488万吨。

畜产品我省畜牧业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拥有一大批像鲁西黄牛、渤海黑牛、莱芜猪、里岔猪、青山羊、寿光鸡等地方良种,尤其是小尾寒羊被誉为“国宝”,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大省,肉、蛋、奶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2011年,全省肉类总产量711.05万吨,其中猪肉346.9万吨、牛肉66.23万吨、羊肉32.49万吨、禽肉254.54万吨;禽蛋产量401.64万吨,奶类产量278.95万吨。

水产品我省濒临黄海和渤海,海岸线长达3121公里,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湖泊总面积1496.6平方公里,蓄水量23.5亿立方米,水产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名、优、新、珍、稀水产品养殖发展迅速。

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813.5万吨。

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64.4万吨;淡水产品产量149.1万吨。

水产品出口120.3万吨,创汇48.9亿

3.化肥农药施用对水环境的影响

3.1不合理施用化肥对水环境的污染

自1980年以来,中国化肥(主要是氮肥、钾肥、磷肥)的用量增加迅速,至2010年,全国化肥的用量已达5460万吨,但化肥的利用率低(有些城郊蔬菜基地与高产地区的化肥利用率降至10%-20%),平均为35%左右(发达国家为50%-60%),而损失则高达45%以上。

这意味着每年约有3500万吨左右的化肥通过不同的途径流失,这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或潜在污染已相当严重。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不仅使地面水体富营养化,而且还会导致地下水和饮用水硝酸盐污染和作物蓄积硝酸盐,被人饮用或食用危害人体健康。

不合理施用化肥会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有资料表明,施氮肥适量时植株的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硝态氮含量增加缓慢,当施氮肥量达到一定限量再增加时,则蛋白质含量下降,而硝态氮含量大幅度上升。

蔬菜中的硝态氮含量和氮肥的施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过量施用氮肥的小白菜、油菜和菠菜中硝态氮的含量最多可提高80-126倍左右。

3.2施用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

3.2.1农药对地表水的污染

农药施用后,很大一部分都落到土壤上,在田间施用后,真正对作物进行保护的仅占施用量的10%-30%,其余20%-30%进入大气和水体,50%-60%残留在土壤中。

由于农药没有得到合理使用,大部分被浪费,而这部分农药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地表水体,致使周围诸多河流、湖泊等水体受到污染,导致众多污染物质含量超标,水质恶化。

从农药种类结构看,农业生产常用的农药主要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化学农药,其中高毒、高残留农药约占25%。

生物农药仅占10%~20%。

由于农药施用量大、毒性高、影响广、持续时间长,加重了对地表水质的污染,甚至导致水体生物的死亡,使之陷入恶性循环。

3.2.2农药对地下水的影响

农药的不合理施用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我国地下水的农药污染问题,只是对个别农药品种在田间实际使用时的残留移动情况作了一些初步研究,已经清楚的有乙草胺对地下水的污染,但至今还没有相应的地下水农药残留标准及污染防控对策。

4.山东省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调查

4.1化肥使用状况

4.1.1化肥使用量变化情况

1987年以来山东省化肥使用量整体处于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仅在1993年出现波动(图1)。

2006年,化肥使用量达到4.89×106t(折纯,下同),较20年前增加了1.5倍,占全国化肥用量的9.94%,其中氮肥占9.42%,磷肥9.88%,钾肥11.47%。

从2001年以来的化肥施用构成来看(表1),5年间氮、磷、钾肥用量分别增加了5.45%,21.06%,31.63%,施肥比例从1:

0.4:

13:

0.348变化为1:

0.474:

0.434,施肥结构趋于合理。

按照目前N35%,P2O519.5%,K2O47.5%的全国化肥平均利用效率,2006年全省当年化肥投入中有近1.67×106t氮肥,9.8×105t磷肥残留于土壤中或进入大气,进而对水体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问题。

表12001-2006年山东省化肥使用量及构成104t

4.1.2化肥不合理施用对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

随着山东省农业的不断发展,全省对农业投入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其中化肥使用过多及不合理的现象尤为突出。

2000-2007年农用化肥总量、化肥氮磷用量及施用密度均呈逐年增加态势(表2)。

2007年,化肥折纯施用量为500.34万t,单位面积用量达到466.54kg/hm2,远高于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kg/hm2的安全上限。

氮、磷肥的单位面积量分别达242.31kg/hm2、116.44kg/hm2。

表2山东省2000-2007年化肥使用情况

研究表明,当氮素的施用量超过150-200kg/hm2时,大量的化肥很有可能会溶于雨水和灌溉水中或者通过渗漏运移到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引起硝酸盐污染。

赵同科等2005年对北方环渤海七省的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山东省地下水硝酸盐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18.9mg/L;且硝酸盐五级分布频率差异不大,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水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6.5%、10.7%、26.1%、11.5%、25.3%,已有近40%的地下水不能直接饮用。

此外,化肥从原料的开采到加工生产,总是带进一些重金属元素或有毒物质,不同化肥产品重金属含量不同,一般是磷肥>钾肥>氮肥。

随着化肥尤其是磷肥使用的扩大,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日渐长。

据统计,山东省耕地重金属铜、锌、铅、镉、铬、砷、汞平均含量分别为27.4、59.2、28.8、0.09、56.1、10.3、0.1mg/kg。

这直接威胁着周围水体重金属的超标,对其产生污染。

4.2农药使用对水环境污染情况

4.2.1农药施用情况

2001-2006年山东省农药使用量整体处于波状增加的趋势(表6),2006年农药施用量约1.7×105t,占全国总用量的11.19%,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近16kg/hm2,是全国平均的1.58倍。

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农药制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局限,真正作用于作物上的仅占施用量的10%-30%,其余20%-30%进入大气和水体,50%-60%残留于土壤中。

按照30%的最高利用率进行估算,2006年山东省有近1.2×105t的农药进入环境,最终对周围的水质环境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表32001-2006年山东省农药施用状况及与全国的比较

4.2.2农药使用对水环境污染情况调查

根据我们对山东省多个县市农业生产农药使用情况资料统计结果(见表3):

小麦、玉米、棉花施用高毒农药的比例还有50%-60%,主要是甲胺磷、氧化乐果、甲基1605等。

水稻生产上杀虫双、甲胺磷的用量已分别明显超过GB4285-89的最高用药量3750mL/hm2和750mL/hm2,有些地方已经超过2-3倍,没有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蔬菜、油菜和果树施用高毒农药的比例还有20%-30%,主要有甲胺磷、氧化乐果、克百威。

棉花、大棚蔬菜、果树的农药用量均较高,特别是蔬菜和果树,应严格控制用药量,防止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农民已广泛接受了使用除草剂,几乎所有的农民使用除草剂,但很多农民使用除草剂对土壤残留污染和对地下水污染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使用时没有选择性,如乙草胺的残留会对地下水造成很大的污染,但这只有不足10%的农民听说过这些知识。

表3不同作物农药使用品种和概率

作物所用农药品种及概率农药用量农药投入

(kg/hm2)(元/hm2)

小麦甲胺磷50%,杀虫双80%,复配及菊酯类80%,10.5270

除草剂80%,杀菌剂100%

玉米甲胺磷50%,杀虫双90%,复配及菊酯类80%,7.5150

除草剂90%,杀菌剂80%

花生除草剂70%,杀菌剂100%1.575

棉花甲胺磷80%,复配及菊酯类100%,除草剂100%,33.0900

杀菌剂100%

露地蔬菜甲胺磷20%,复配及菊酯类90%,杀菌剂100%7.5300

大棚蔬菜甲胺磷20%,复配及菊酯类100%,杀菌剂100%22,52400

果树杀虫剂(大多数为复配药)100%,杀菌剂100%,45.01200

除草剂80%

油菜杀虫剂20%,杀菌剂70%,除草剂50%1.575

5.化肥、农药对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

5.1化肥对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

(1)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土壤肥料的监测管理

目前,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化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险。

因此,应加强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化肥污染的严重性,调动广大公民参与防治土壤化肥污染的积极性。

注重管理,严格化肥中污染物质的监测检查,防止化肥带入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

制定有关有害物质的允许量标准,用法律法规来防治化肥污染。

(2)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是我国传统的农家肥,包括秸秆、动物粪便、绿肥等。

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吸收容量,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吸附能力。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推广豆科绿肥,比如实行引草入田、草田轮作、粮草经济作物带状间作和根茬肥田等形式种植。

另外,作物秸秆本身含有较丰富的养分,比如稻草含有0.5%~0.7%的氮、0.1%~0.2%的磷、1.5%的钾以及硫和硅等。

因此,推行秸秆还田也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施,从发展来看,绿肥、油菜、大豆等作物秸秆还田前景较好,应加以推广。

(3)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配方施肥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主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施用各种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方法。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可以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减少化肥的浪费,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值得推广。

(4)施用硝化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又称氮肥增效剂,能够抑制土壤中铵态氮转化成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提高化肥的肥效和减少土壤污染。

由于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抑制,铵态氮的硝化变缓,使氮素较常时间以铵的形式存在,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

(5)改进施肥方法

氮肥深施,主要是指铵态氮肥和尿素肥料。

据农业部统计,在保持作物相同产量的情况下,深施节肥的效果显著:

氮铵深施可提高利用率31%~32%,尿素可提高5.0%~12.7%,硫铵可提高18.9%~22.5%。

磷肥按照旱重水轻的原则集中施用,可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此外,对于施肥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可采取施用石灰、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等方法降低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还可以采用翻耕、客土深翻和换土等方法减少土壤重金属和有害元素。

5.2农药对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

(1)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新思想体系

生物防治是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生物防治作用物(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来调节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通过生物防治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以生物多样性来保护生物,使虫口密度能持续地保持在经济所允许的受害水平以下。

传统有害生物控制主要是通过抗病、虫品种植物检疫,耕作栽培制度以及物理化学防治等措施。

从持续农业观念看,有害生物防治应在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