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6076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docx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单元整体说明]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

1、两位数满100的加法计算。

1、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计算和连续退位减法。

2、加减法的演算。

教学难点:

1、对三位树加法和减法计算的估算。

2、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3、连续进位加法与连续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

(9课时)

  加法………………………………………………3课时

减法………………………………………………3课时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

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5-16页例1内容及练习四第1-4题。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种数统计表”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我国种数统计表”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我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资源,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在平等、交流、对话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通过交流讨论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在练习中,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

预设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方法,并且能进行正确计算。

2、充分利用旧知识,养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正确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

学习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直尺、教学挂图等,学生课前收集关于野生动物的资料。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中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学习过用竖式计算,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新知后,自行设计与新学的知识相类似的练习题,体现他们自主性。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案)

一、复习

1、笔算。

63+29=34+58=

2、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新授

出示主题图: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这些珍贵的动物正濒临灭绝的危险,让我们来看一份统计表。

师:

看了这个表,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中国特有的爬行动物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

学生列式,板书:

98+25

(1)学生解决小精灵的问题。

(2)学生展示算法。

1估算:

98+25≈130(种)

2口算:

98+25=123(种)想:

98+20=118118+5=123

3笔算:

98

从哪位算起?

+215

123

十位上得几?

为什么不是1?

百位上的1是怎样得来的?

(3)揭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完成“做一做”的练习,指名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三、反馈练习

a.完成教材第16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四道题有什么特征?

b.完成教材第16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C、解决问题。

(第3题)

公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77+85=165

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59+85=144

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59+77+85=224

公鸡比小鸡少多少只?

母鸡比小鸡少多少只?

公鸡比母鸡多多少只?

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四、全课小结

1、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保护动物,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2、你能自己出这样类似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题吗?

(选择合适的4道题目让学生当成练习完成)

五、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加法

4估算:

98+25≈130(种)

5口算:

98+25=123(种)想:

98+20=118118+5=123

6笔算:

98

从哪位算起?

+215

123

板书:

笔算的两道题。

提问:

你是怎样算的?

 

指导学生看统计表,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并想想跟以前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有什么不同。

如说一说与复习题,63+29比较,有什么区别?

 

老师提问第3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应该怎样算?

 

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学生通过两道计算题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不限制学生解决问题方法。

 

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注意点。

 

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后,集体评议。

学生先解决书上的问题。

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指名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允许学生质疑,解决困惑。

 

学生总结学习的知识并质疑,当堂消化知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8页例2内容及练习五第1-4题。

设计意图:

上课初始,安排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复习题,想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连接点。

而估算的复习题是想起到学生对自己完成的笔算题有自我检查的作用。

新课是联系情境进行教学的,解决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共有的物种的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进一步说明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的方法和步骤,练习的设计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预设学习目标:

1、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的方法,并且能进行正确计算。

2、培养估算意识,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

学习重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学习难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投影仪、直尺。

学情分析:

学生主要采用迁移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自主解决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共有的物种的问题,允许学生有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估算、口算、笔算,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笔算的方法,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他们动手练,动嘴说,在平等、交流、对话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案)

一、复习

1、计算

9864125

+37+59+396

 

2、估算。

49+5164+3278+35

提问:

你根据什么进行估算的?

师:

同学们,你们前面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二、新授

1、教学例2

昨天我们了解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的种类,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已知动物的种类。

(出示统计图)

你能算出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吗?

376

从哪位算起?

+21814

660

十位上得几?

为什么不是5?

为什么要向百位进1?

(1)与98+25对比计算上的相同点,引出课题。

(2)针对已知种类提出数学问题。

2、“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订正时先估算再讲评。

3、小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新知,自主练习

1、完成教材第18页的“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五的第1、2题。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五的第3题。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4、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五的第4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你能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出相关的练习题吗?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1估算:

376+284≈700(种)

2笔算:

376+284=660(种)

376

从哪位算起?

+21814

660

 

提问:

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老师板书算法。

提问在计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师提问:

你是怎样算的?

2、给学生布置任务,提示做练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提问:

这道题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求什么?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总结全课内容,并质疑问难。

 

1、学生自己做进位加法笔算题,复习旧知。

2、学生进行估算练习。

3、说一说估算的好处。

 

1、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

估算:

376+284≈700(种)

笔算:

376+284=660(种)

 

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

先独立完成再说算法。

1、先独立计算,

2、再交流讨论,3、展示并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

 

练习由自己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进行评定。

在学生进行课小结后,由他们自己出相关的练习题,一方面锻炼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练习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0-21页内容,练习五第5-9题。

设计意图:

这堂课着重是学生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的练习,计算课本身就比较枯燥,在教学中,采用比一比,争先进,竞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整堂课的教学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1)基础练习:

整个练习课含有各种形式的计算,从加数的位数来说,有三位数加两位数的,也有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从进位的次数来说,有不进位的,有一次进位的,两次、三次连续进位的。

从形式来讲,有单纯计算的,也有结合实际问题计算的,还有改错题。

(2)思维训练:

如第9题,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

如果不考虑路程只考虑路线,可以采用多种走法,然后再根据路程选择最近的路线。

要使整个路线最短,就要每段局部路线最短,其中,从家到邮局,从邮局到书店都只有一条路线,而从书店到超市的两种走法中,回到邮局再去超市的走法更近,从超市回家的路线中,不经过学校的走法是最短的。

在比较两条路线的路程长短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估算的策略,如要比较75+329和440的大小,可以用80+330估算,要比较410+125与510的大小,只要想410+100=510即可。

预设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万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提高准确率和计算速度。

2、培养估算意识,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

学习重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学习难点:

巩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的方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投影仪、直尺。

学情分析:

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中从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并通过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在学习计算之前都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背景,他们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学生能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例,从中探讨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案)

一、基本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90+56068–237×8+4

37+26280+50045–29

150–60620+803×9+5

2、计算

263354748

+605+76+252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对例1的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五的第7题。

改错题。

 

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五的第8题。

 

3、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9题。

 

三、自主练习

1、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五的第5题。

 

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五的第6题。

 

第10*题,是选作题。

答案是888+88+8+8+8=1000

第21页思考题可以这样想:

 ○ 8 ○ 

+  △□○ 

 △□○ 8 

答案是:

989 

+ 109 

 1098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小结计算方法和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练习

263354748

+605+76+252

出示题目,提示:

口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

 

老师讲评。

 

师:

你来当医生。

 

提出讨论要求:

小组合作。

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师生评议小结:

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比较好。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你是怎样算的?

 

和学生交流思考的方法。

和是四位数,千位上的数是百位进上来的数,一定是1,所以△中应填1;和的个位上的数是8,所以○里可填4或9。

如果○里填4,那么百位上是4+1=5,不可能向千位进1,所以,○里应填9。

根据个位上9+9=18,向十位进1,十位上8+1=9,所以,□里应填0。

讲评:

可以通过计算算出得数再连线,还可以根据两数个位相加的得数进行连线。

1、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2、小组同学核对答案。

3、独立完成笔算题。

4、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同学评价。

 

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式计算。

 

1、请学生独立改错。

2、以讨论的形式在小组中说一说这些题目计算错的原因。

3、请个别发言:

你在计算中应避免哪些错误。

 

1、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讨论: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得出“前位凑9,后位凑十”

2、小组讨论:

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

怎样算简便?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有几种走法。

2、汇报几种走法。

3、讨论:

走哪条路最近?

①请几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分析:

和是四位数,千位上的数是百位进上来的数,一定是1,所以△中应填1;和的个位上的数是8,所以○里可填4或9。

如果○里填4,那么百位上是4+1=5,不可能向千位进1,所以,○里应填9。

根据个位上9+9=18,向十位进1,十位上8+1=9,所以,□里应填0。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2-23页例1内容及做一做。

设计意图:

本课以“美丽的云南”为题材,标出云南三个旅游城市的位置,在各个城市旁附有著名风景点的照片。

昆明附的是石林,大理附的是大理三塔,丽江附的是玉龙雪山,并给出了昆明到大理和昆明到丽江的公路里程。

以师生乘车旅游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从昆明出发到达了大理,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三城市之间的里程。

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

这幅图反映了什么事情?

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学生解答有困难,可以用线段图帮助分析。

解决问题时先提示学生采用估算,针对517-348,讨论分别应该把517和348看做多少来进行估算。

因为在加法例1的估算中,都是把加数看做最接近的整百数进行估算的,对348,可能有学生提出看做300,也可能会提出看做350,可以结合估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看作哪个数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结果更接近?

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在练习中,教师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使学生逐步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教学笔算时,用先尝试再讨论的形式,注意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理解“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计算法则。

预设学习目标:

1、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同时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2、联系实际,初步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3、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学习重点:

正确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学习难点:

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投影仪、直尺、课件。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

教材以“美丽的云南”为情境,提出旅游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出减法计算。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案)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78–3690–1782+1477–34

40+3518–924–683–47

2、笔算

340–170376+284720–350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到云南去旅游。

(出示例图)

(1)师:

今天,刘老师将带大家到美丽的云南走一走,看一看。

那么刘老师是怎样安排旅游路线的呢?

你们能看懂吗?

(昆明的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是三塔、丽江是玉龙雪山。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3)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图中了解到这么多信息。

348米和517米分别表示什么?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

我们从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用下面这一段线段来表示。

(2)师:

请大家在这条线段图上标出来。

(3)想一想,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并列式517–348

(4)估算

师:

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结果会是多少?

交流估算方法和过程。

(5)笔算

a.师:

我们用自己的方法估算出大理到丽江大约有多远,那准确的结果是多少呢?

能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吗?

试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b.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517十位退1后能减4吗?

怎么办?

—348百位退1给十位,这时十位是几?

169十位上得6是怎样算出来的?

c.师小结:

像这样需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再减的题,我们称之为连续退位减法。

这也是我们今天探索的问题(板书课题)。

谁来说说什么是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比较计算与估算结果。

 

四、巩固练习

1、笔算

638740821514

-59-567-734-386

 

2、完成“做一做”练习。

3、自主提问题并解决。

A.指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决。

B.汇报交流。

五、发展评价:

今天我们围绕连续退位减法的学习解决了许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为你们的精彩表现表示祝贺。

六、全课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

七、板书设计: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

517

—348

169

将题目写在黑板上。

告诉学生应独立完成口算和笔算这两道题。

 

演示课件。

引导学生看图。

 

教师讲评。

根据学生提问,提炼出问题:

从大理到丽江还要走多远?

板书算式

提醒学生先进行估算。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将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并提出怎样进行比较的问题。

 

老师提出练习的要求。

 

提问今天同学们所学的知识。

教师小结后揭示课题。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和笔算题。

2、全班一起核对答案。

3、小组中讨论:

在笔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看情景图,独立获取相关信息。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3、体会“348米和517米”分别表示什么?

 

1、学生自己先动手画“从昆明到丽江途中要经过哪里?

2、要解决的问题。

3、先让学生讨论,怎样列式?

再独立进行计算。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自己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从计算与估算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

学生讨论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例2、3内容及练习六的第1-3题。

设计意图:

例2的教学内容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这是连续退位减法中的难点。

这是在例1的基础上,把被减数517改为507,提出思考的问题:

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引出本例需要探究的问题“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抓住这个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

教学时借助计数器或多媒体演示作必要的讲解和归纳。

竖式计算时仍然是应用“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

例3是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

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计算原理与例2相同。

预设学习目标:

1、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2、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结合情景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

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直尺、课件。

学情分析:

本课重点是学习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不同的是这节课加入了被减数是中间有0的数。

计算与应用紧密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教材在学习计算之前都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背景,学生能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从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并通过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

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在新的知识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计算法则。

通过估算教学,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加强练习。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计算,运用竖式计算方法和过去学习的口算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算法,再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由教师板书,学生口述解题过程,进一步巩固笔算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提出不同于教材的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案)

(一)创设生活情境,探索估算方法。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武夷山旅游,高兴吗?

现在,咱们从厦门出发,在途中,同学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从厦门出发,我们已经走了348千米,到武夷山还有多远?

)那你们会自己解决吗?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507-348=)

1、电脑出示生活情景图。

2、如果不需要准确计算,你们能很快地估一估从金湖到武夷山还有多远吗?

(让生各抒己见)

1、谁估的数最接近准确数?

师:

你们会估算,那你们会列竖式笔算吗?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

1、学生尝试练习,师巡视点拨。

在练习中,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有问题及时请同学帮助解答。

2、请一生板书,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