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高寒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5986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车高寒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整车高寒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整车高寒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整车高寒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整车高寒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车高寒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

《《整车高寒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车高寒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车高寒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

《整车高寒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

ICS32.020

T40

 

团体标准

 

T/CSAEXX-2020

 

整车高寒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

Testmethodsforenvironmentaladaptabilityof

vehicleincoldarea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该标准所涉必要专利信息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20-XX-XX发布2020-XX-XX实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

T/CSAEXX-2020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

路面附着系数(μ).......................................................

1

3.2

雪地压实度...............................................................

1

4

试验条件

.................................................................

1

4.1

车辆条件

.................................................................

1

4.2

场地条件

.................................................................

2

5

试验项目及方法..........................................................

5

5.1

汽车起动性能试验........................................................

5

5.2

采暖性能试验............................................................

5

5.3

除霜性能试验............................................................

5

5.4

积雪地面通过性试验......................................................

6

5.5

电动汽车低温续驶里程及低温充电试验......................................

7

5.6

雪侵入试验(扬雪试验)...................................................

9

5.7

适应性行驶试验..........................................................

9

录A

(规范性附录)

试验工况路线

.............................11

录B

(资料性附录)试验记录表.....................................

14

 

III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

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提出单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测试技术分会。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长安福特

汽车有限公司、定远汽车试验场、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中汽中心呼伦贝尔冬季汽车试验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策、刘兵、崔晓川、张晓辉、端方勇、陈亮、孙建忠、陈涌填、赵峰、唐天柱、王庆喜、刘卫昌、傅耀宇、吴波勇、吴旭、刘学松、何俊南、陈汉。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IV

 

T/CSAEXX-2020

 

整车高寒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在高寒地区进行整车环境适应性道路试验的试验条件、

试验项目及试

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在高寒地区做环境适应性试验的各类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555-2009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T12535汽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

GB/T12782汽车采暖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试验方法

GB/T28958-2012乘用车低温性能试验方法

GB/T33829-2017轿车轮胎雪地抓着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路面附着系数(μ)

指路面附着力与车轮法向(与路面垂直方向)压力的比值,介于0和1之间。

注:

测量结果为用GB/T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试验方法测得的轮胎和路面之间的附

着系数(k)。

3.2雪地压实度

指用GB/T33829-2017轿车轮胎雪地抓着性能试验方法中雪地硬度测试仪(CTI)测得的

雪地压实指数。

4试验条件

 

4.1车辆条件

试验车辆应满足以下要求:

 

——保持车辆出厂时的外形结构和技术参数;

——机械运动零部件润滑油的粘度应符合制造商的规定;

 

——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按照制造商的规定,选择相应的冷却液;

——车辆轮胎及轮胎气压应符合车辆制造厂的规定。

1

 

T/CSAEXX-2020

4.2场地条件

4.2.1高寒地区试验场典型试验道路类型

应包括但不限于表

1规定的9种试验道路类型。

表1试验道路类型

序号

试验道路名称

测试路面基本特征描述

1

高速雪环道/扬雪路

压实雪面/新雪路面

2

雪动态广场

压实雪面

3

冰动态广场

冰面

4

ABS对开道

冰面与铺装路面对开

5

冰、雪圆环道

冰面、压实雪面

6

操稳道

压实雪面

7

棋盘路

冰面与铺装路面棋盘错位

8

融雪池

自然降雪、人工造雪

9

对开坡道

冰面与铺装路面对开

4.2.2典型路面技术要求

4.2.2.1压实雪面

压实雪面应满足以下要求:

a)表面均匀,平整度满足二级公路要求;

b)压实雪面应满足GB/T33829-2017中4.2.1路面条件的相关要求,其雪地压实度平均

值在75~85之间;

c)雪面附着系数(μ)应在0.2~0.3之间。

4.2.2.2新雪路面

新雪路面应满足以下要求:

a)基层路面为满足本标准4.2.2.1的压实雪面;

b)表层为松散状新雪,不作压实度要求,为自然落雪堆积而成,也可由人工造雪铺成,扬雪试验时新雪厚度介于10mm~30mm之间。

4.2.2.3冰面

冰面应满足以下要求:

a)表面均匀,平整度满足二级公路要求;

b)冰面附着系数(μ)应在0.1~0.15之间。

4.2.2.4高附路面(沥青或水泥)

高附路面应满足以下要求:

a)表面均匀,平整度满足二级公路要求;

b)高附路面附着系数(μ)在冬季干燥路面情况下应介于0.6~0.75之间;

 

2

 

T/CSAEXX-2020

c)若高附路面为高附板拼接而成,则每块高附板的横向宽度应不小于测试车辆

1.5倍

宽度,高附板块间横向段差应小于10mm,高低段差应小于3mm。

4.2.3典型试验道路规格要求

4.2.3.1高速雪环道(扬雪路)

高速雪环道道路规格应满足以下要求:

a)环形跑道长度不小于3000m,宽度不小于6m,弯道转弯半径R不小于150m;

b)路面要求应满足4.2.2.1要求的压实雪面,在开展扬雪试验时,路面应满足本标准

4.2.2.2的要求。

c)设计最大车速应不低于80km/h。

4.2.3.2雪动态广场

雪动态广场道路规格应满足以下要求:

a)满足测试车辆120km/h的加速、制动要求,长度不小于800m,宽度不小于50m;

b)路面为满足4.2.2.1要求的压实雪面。

4.2.3.3冰动态广场

冰动态广场道路规格应满足以下要求:

a)加速路面长度不小于450m,宽度不小于6m,且由满足本标准4.2.2.1要求的压实雪

面组成;

b)冰广场为长度不小于200m,宽度不小于50m,且由满足本标准4.2.2.3要求的冰面

组成;

c)在冰面两侧分别有一宽度不小于15m的缓冲区,冰面末端有长度不小于100m的缓

冲区;

d)设有回车道至加速道起点。

4.2.3.4ABS对开道

ABS对开道道路规格应满足以下要求:

a)试验区由中间高附路面,左右两侧冰面组成。

其中高附路面长度不小于150m,宽

度不小于测试车辆车宽的1.5倍;冰面宽度不小于1.5m;

b)试验区外围设有缓冲区,后端缓冲区不小于30m,左右两侧缓冲区宽度各不低于6m;

c)加速道长度不小于450m,另设有回车道至加速道起点;

d)高附路面与冰面间的高度差小于3mm。

4.2.3.5冰、雪圆环道

冰、雪环道道路规格应满足以下要求:

a)冰、雪圆环道半径不小于100m;

b)冰环道宽度不小于6m,雪圆环道宽度不小于10m;

c)冰圆环道外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压实雪面作为缓冲区,冰圆环道外可直接设置

为雪圆环道。

 

3

 

T/CSAEXX-2020

4.2.3.6操稳道

操稳道道路规格应满足以下要求:

a)操稳道应包含多种弯道类型,至少满足低速(20~40km/h)、中速(40~80km/h)、高速(80~120km/h)等不同车速需求,以及包含大角度急弯(如发卡弯)、小角度缓弯(如R=500m长弧线)、波浪弯等不同弯道类型;

b)操稳道应为长度不小于1000m,宽度为6m~8m的闭环跑道组成;

c)路面为满足本标准4.2.2.1要求的压实雪面。

4.2.3.7棋盘路

棋盘路道路规格应满足以下要求:

a)试验区为两排紧挨的高附路面、冰面交替方格组成(型如国际象棋棋盘)。

其中至少

进行3次交替,即至少4块高附路面,4块冰面。

并排两块高附路面或冰面模块的长度不低

于车长。

单个模块宽度不小于1m;

b)试验区外围设有缓冲区,后端长度不小于30m,左右两侧缓冲区宽度各不小于6m;

c)加速道长度不小于450m,另设有回车道至加速道起点;

d)高附路面与冰面间的高度段差应小于3mm。

4.2.3.8融雪池

融雪池道路规格应满足以下要求:

a)融雪池是可装盛雪水混合物的型如池子的铺装路面,上层为自然降雪或人工造雪堆

积而成,其下坡和上坡路面坡度应满足测试车辆接近角和离去角设计要求。

底部为水平路面,

长度不小于测试车辆2倍,宽度不小于测试车辆2倍;

b)融雪池两侧设有挡水墙,墙高不低于100mm;

c)设置有加速道与融雪池相接。

4.2.3.9对开坡道

对开坡道道路规格应满足以下要求:

a)对开坡面至少包含有10%、15%、20%三种高低附对开坡面;

b)坡道试验段长度应不小于1.5倍车长;高附坡面宽应不小于1.5倍车宽;两侧冰面宽

度不小于1m,其中15%及以下坡度至少有一侧冰面宽度不小于1.5倍车宽。

坡面下部及上

部分别有不低于车辆轴距的同坡度驻车区与试验段相连;

c)坡底平台、坡顶平台及连接路均为高附路面。

4.2.4试验道路安全防护雪墙防护措施

试验道路安全防护雪墙防护措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a)雪墙应以自然雪堆积而成,不做压实处理,雪压实度不大于50,若表层雪面结晶硬

壳时,需进行重新堆积;

b)矮雪墙尺寸规格要求高度介于0.15~0.35m之间,宽度介于1~3m之间;

c)高雪墙尺寸规格要求:

高度介于0.8-1m之间,宽度介于0.8-1.2m之间;

 

4

 

T/CSAEXX-2020

d)高雪墙可不设外部缓冲区,矮雪墙外围设有2~5m宽的压实雪面或高度不大于0.1m

的自然雪面作为缓冲区。

 

5试验项目及方法

 

5.1汽车起动性能试验

 

试验车辆在做起动性能试验时在按照GB/T12535汽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的同时增加以下表2的试验环境温度及相关条件。

表2

试验环境温度

发动机机油温度/℃

大气压力/kpa

-10℃~-15℃

-10±2

80-105

-15℃~-25℃

-20±2

80-105

-25℃~-33℃

-27~-30

90-105

 

5.2采暖性能试验

 

试验车辆按照GB/T12782汽车采暖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采暖性能试验。

 

5.3除霜性能试验

 

5.3.1除外霜试验

试验车辆按照GB11555-2009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进行除霜性能试验的同时并做如下变动:

试验除在低温实验室内进行外,也可以选择符合条件的室外进行,应在无雪无雾天气并且不受光照影响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环境应满足试验要求规定。

5.3.2

除内霜试验

5.3.2.1

试验前准备要求

试验环境要求温度-25℃及以下,无光照条件影响,试验道路可选择公共道路上或者符

合本标准的4.2.3.1的雪环道上进行。

试验前,对风窗玻璃的内、外表面用含甲醇的酒精或

类似去污剂彻底清除油污,干燥后,用3%-10%氨水擦拭,待干后再用干棉布擦拭。

试验人

员数量n为车辆总座位数。

5.3.2.2除内霜试验方法

车辆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除内霜试验:

a)车辆在环境温度下进行浸置,使机油、冷却液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致。

b)试验开始时,所有人员进入车内,关闭所有门窗,冷机启动车辆后怠速2min,此时

关闭空调;2min后拍照记录霜形成效果。

c)开启空调,空调模式调节为:

最大制热、外循环、除霜模式(AC打开),风量选用

最大挡。

试验进行5min,试验人员每隔1min在风窗玻璃内表面上描述除霜面积轮廓图,并

 

5

 

T/CSAEXX-2020

标记上对应的试验总时间。

d)按照40km/h行驶30min,空调模式调节为:

最大制热、风量为中间挡高一挡、外

循环、吹脚模式;若吹脚模式有结霜趋势更换为吹脚除霜模式,若还有结霜趋势则增大风量

挡位,直至结霜区域稳定,不影响安全驾驶;若结霜趋势不稳定,试验时间延长至趋势稳定。

e)怠速10min,空调模式调节为:

最大制热、风量为中间挡、外循环、吹脚模式;

若吹脚模式有结霜趋势更换为吹脚除霜模式,若还有结霜趋势则增大挡位,直至结霜区域稳

定,不影响安全驾驶;若结霜趋势不稳定,试验时间延长至趋势稳定。

f)按照80km/h行驶10min,空调模式调节为:

最大制热、风量为中间挡高一挡、外

循环、吹脚模式;若吹脚模式有结霜趋势更换为吹脚除霜模式,若还有结霜趋势则增大挡位,

直至结霜区域稳定,不影响安全驾驶;若结霜趋势不稳定,试验时间延长至趋势稳定。

g)试验过程中记录每一次空调模式调节情况。

h)试验过程中记录每一个工况结束时霜消散区域和消散趋势。

 

5.4积雪地面通过性试验

 

5.4.1试验环境要求

气象条件要求为无雪天气,环境温度要求-10℃及以下,风速不大于3m/s,积雪区域通

过性试验在符合本标准4.2.3.8的融雪池进行,积雪坡道通过性试验选择在符合本标准

4.2.3.9的对开坡道的高附坡面进行。

积雪区域通过试验段积雪厚度设定不小于测试车辆最

小离地间隙的110%,积雪坡道通过性试验积雪厚度不小于20mm,并依次设置起始段、试验

段、终点段。

5.4.2试验方法

5.4.2.1积雪区域通过性试验

车辆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积雪区域通过性试验:

a)除驾驶员外,根据需要配置车辆载荷,正常启动,待车辆状态稳定后,停于5.4.1

选定区域的起始段外,记录雪层深度、雪层温度、雪层密度,记录空气温度、湿度、大气压

强、风向风速等气象参数。

b)被试车辆全轮驱动(如有),差速锁止(如有),使用最低档缓慢进入起始段。

c)被试车辆低速进入试验段,顺利通过后记录通过试验段时间、车辙深度、车辙宽

度。

如不能通过,记录现象并分析原因。

5.4.2.2积雪坡道通过性试验

车辆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积雪坡道通过性试验:

a)被试车辆满载,正常启动,待车辆状态稳定后,停于本标准5.4.1选定区域的起始段外,记录雪层深度、雪层温度、雪层密度,记录空气温度、湿度、大气压强、风向风速等

气象参数。

b)被试车辆全轮驱动(如有),差速锁止(如有),使用最低档缓慢进入起始段。

 

6

 

T/CSAEXX-2020

c)被试车辆进入试验段,合理控制车速,在车辆全部进入测试段后,停车,静置30s。

再次起步,进行爬坡,顺利通过后记录通过试验段时间。

如不能通过,记录现象并分析原因。

d)被试车辆如加装防滑装置,满载,正常启动,待车辆状态稳定后,停于5.4.1选定区

域的起始段,重复上述步骤。

 

5.5电动汽车低温续驶里程及低温充电试验

 

5.5.1试验环境要求

气象条件要求为无雪天气,环境温度要求-10℃及以下,风速不大于3m/s,路面干燥、

无积雪结冰。

5.5.2试验前车辆要求

试验前,试验车辆应至少用安装在试验车辆上的动力蓄电池行驶1000km。

车辆的试验

质量为基准质量、选装装备质量、代表性负荷质量之和。

注:

代表性负荷质量指一定百分比的车辆最大负载,电动车为车辆最大负载的15%。

5.5.3试验人员要求

试验人员的驾驶风格不应过于激进,不应随意加减速且加减速时应尽量平缓。

5.5.4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5.5.4.1空调设定及要求

空调设定遵循实际使用原则,试验开始时,以最快速度制热,使车内测试点的平均温度

以最快速度达到20℃以上,之后至试验结束期间应尽可能保持在不高于22℃且不低于18℃

的范围内,具体操作按照车辆生产企业的要求进行空调设定。

注:

a)空调循环开关置于外循环模式;

b)对于具中排、后排有独立空调的车辆,则关闭中、后排独立空调;

c)对于试验过程中,前挡及两侧玻璃结霜且影响驾驶员视野,可开启最大除霜模式,整个续驶

里程试验过程中,最大除霜模式开启次数不得多于2次,否则按不符合要求处理。

5.5.4.2试验前充电

在5.5.1规定的环境温度下,将试验车辆动力电池放至SOC为0%,可以采用道路行驶

或静态空调耗电相结合的方式,放电完成后,应当在30min内按照车辆制造厂规定的充电

方式开始进行充电操作,直至动力蓄电池达到满电状态。

5.5.4.3浸车预处理

车辆在5.5.1规定的环境温度下,放置12h-15h,在此期间车辆不应连接充电设备。

5.5.4.4试验行驶

车辆应按工况法或者60km/h/等速法进行,工况法可参照附录A的工况进行行驶,直至SOC达到0%或规定的最低电量,并记录车辆的行驶里程D(km)。

行驶中若车辆有不同行驶

模式选择,优先选择试验车辆最经济的行驶模式进行;若车辆有不同再生制动强度选择,优

先选择试验车辆再生制动强度最大的模式。

 

7

 

T/CSAEXX-2020

注:

鉴于全天温度波动较大,行驶工况开始时间应控制在上午7:

00~9:

00之间开始。

5.5.4.5试验后充电

完成续驶里程试验后,在30min内将车辆与电网连接,在符合5.5.1规定的环境温度下,

按照车辆制造厂规定的充电方式,将车辆充至满电,测量来自电网的能量E(kWh)。

5.5.4.6试验数据处理

试验行驶后按照附录B.2记录车辆的实际续驶里程、电量报警前续驶里程,不同工况下

续驶里程,能量消耗率以及试验结束后充电能量,若同一条件下实际续驶里程的差大于20km,

则需继续5.5.4.4试验,直至任意两组相邻大小续驶里程值的差均在20km内,续驶里程和能

量消耗率按以下要求进行计算:

a)续驶里程取5.5.4.4中的行驶里程D(km)即为对应工况下的续驶里程,如进行多次

试验,应取有效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b)能量消耗率C应按式

(1)进行计算,单位为kWh/100km。

 

(1)

 

式中:

C——车辆能量消耗率

E——电网提供的能量

D——车辆的续驶里程

5.5.5低温充电试验

5.5.5.1车辆预处理

将试验车辆动力电池放至SOC为0%,可采用道路行驶和静态空调耗电相结合的方式。

5.5.5.2浸车预处理

车辆在5.5.1规定的环境温度下,放置12h-15h,在此期间车辆可断开低压蓄电池,且

不应连接充电设备。

5.5.5.3低温充电

按照车辆制造厂规定的充电方式使动力蓄电池达到完全充电状态。

在充电期间测量来自

充电网的能量E(kWh)、进入到动力蓄电池的能量E1(kWh)。

采样率为1次/1s,直到充电

完成。

按照附录B.3记录充电至SOC为30%的时间t1,SOC为80%的时间t2,SOC为100%

的时间t3。

5.5.5.4试验数据计算

充电效率η应按式

(2)进行计算:

 

(2)

 

式中:

η——充电效率

 

8

 

T/CSAEXX-2020

E1——进入到动力蓄电池的能量

E——来自充电网的能量

 

5.6雪侵入试验(扬雪试验)

 

5.6.1

试验环境要求

试验环境温度要求

-10℃及以下,风速不大于3m/s,验场地选择为符合本标准4.2.3.1

中的高速雪环道上进行。

5.6.2

试验车辆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