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5705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6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解析版

马鞍山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未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试题

ー、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某学者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

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道德人生观为基础;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

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墨家、道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指的是道家;“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道德人生观为基础”指的是儒家;“现实主义”指的是法家。

因此B项正确,ACD错误。

2.西汉初期“黄老之学达到极盛的的同时,儒家也在积极寻找着自我发展的途径,儒家方面从维护皇权的角度千方百计的讨取皇帝的好感和赏识,另一方面采取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由此可知汉代儒学

A.注重吸收请子百家的思想想

B.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主张

C.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

D.主张恢复西周周的礼乐制度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采取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指的是以《春秋》为基础,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学,故A项正确;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并没有背离孔子儒学,故B项错误;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故C项错误;孔子的“礼”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故D项错误。

3.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从而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列主张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的理念体现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思想上,故C项正确;“兼相爱,交相利”指的是墨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主张,故B项错误;“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指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故D项错误。

4.李贽宜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由此可知李贽

A.挑战封建正统思想

B.主张建立人人的平等社会

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出李贽的男女平等的思想,这体现了李贽反对“三从四德”的封建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人人平等”和反对君主专制,故BC项错误;李贽是地主阶级代表,此时中国还没有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

5.黄宗羲和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是明末清初中国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贵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线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都体现了明清时代发展的趋势,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经济上的工商皆本,故C项正确;ABD都是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故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设问“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解题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来考虑即可。

6.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材料“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体现了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故B项正确;普罗塔哥拉是智者学派代表人,主张“认识万物的尺度”,故A项错误;柏拉图主张理念论,故C项错误;亚里士多德主张中庸等思想,故D项错误。

7.下图是16世纪初意大利的一幅著名画作一一《雅典学园》,画中不仅有古希腊时时期的亚里士多德等许多古代雅典先贤,也有一些当时人物,他们同先贤们一起自由地讨论。

这幅画表明当时的艺术家

A.维护教皇权威

B.提倡天赋人权

C.弘扬人文精神

D.主张信仰自由

【答案】C

【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经过近千年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人们终于在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充满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开始冲破教会的束缚。

因此,他们同先贤们一起自由地讨论,故C项正确,A项错误;提倡天赋人权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信仰自由,故D项错误。

8.对于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按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

A.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王权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成

【答案】D

【解析】材料否定了教会的“电信垄断地位”,这反映了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简化宗教仪式和王权地位,故AC错误;否定教会权威不等于否定信仰上帝,故B项错误。

9.为行将到来的法国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成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这里的“伟大人物”是指

A.16世纪德国新教徒

B.17世纪荷兰航海家

C.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D.19世纪美国工厂主

【答案】C

【解析】“为行将到来的法国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指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启蒙者,即法国启蒙思想家,故C项正确;A是宗教改革,故错误;B项和法国大革命无关,故错误;D项是在法国大革命以后,故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词“法国革命”,由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10.有一部古代著作,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学研究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治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这本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学研究之大成”指的是成书于16世纪的《本草纲目》,故D项正确;《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故ABC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中时间信息“16世纪”,由此判定这是明朝,从而得出答案。

1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此语意在强调古代文学

A.成果的代表性

B.鲜明的时代性

C.内容的丰富性

D.思想的开放性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指的是文学的时代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成果的代表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思想的开放性,故ACD错误。

12.下图是某戏剧艺术相当重要的戏码之一。

该戏剧艺术

A.表演的题材以历史故事为主

B.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

C.冲破了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

【答案】A

【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该艺术形式是京剧,《霸王别姬》等艺术以历史故事题材为主,故A项正确;中国的戏曲艺术走向成熟是在元代,故B项错误;京剧等艺术形式深受理学的影响,故C项错误;京剧是国粹,不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故D项错误。

13.“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世俗化完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趋向,世俗化肯定现世生活,肯定官能享受,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出以具体功利为追求、以感官享受为满足、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文化呈现世俗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文化逐渐普及

B.印刷技术推广

C.市民阶层壮大

D.商品经济繁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文化走向世俗化是在宋代,这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民阶层的壮大的产物,故D项正确,C项错误;文化逐渐普及是文化世俗化的影响,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印刷技术的推广是文化世俗化的科技条件,故B项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时注意选项和材料的逻辑关系,“根本原因”,中国古代史一般从经济方面考虑。

14.“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味式自尊。

”这段话评价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施莱登的细细胞学说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C

【解析】“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这是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故C项正确;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太阳中心说,涉及宇宙空间,故A项错误;施莱登的细胞学说体现不出血缘关系,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论,故D项错误。

15.“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懂理宜筹良法以振策之。

”“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今欲使四海之内,邪题不兴,正学日着,其道何之从?

”这是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状元考试试题。

下列选项最符合试题命制理念的是

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D.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答案】B

【解析】材料是清政府科举状元考试试题,“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懂理宜筹良法以振策之”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著,其道何之从?

”强调的是维护“正学”,即中体,由此可知清政府仍然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故B项正确;A项是封建顽固派的主张,故错误;C项君主立宪制思想,故错误;D项是民主科学思想,故错误。

16.裘廷梁以“救国之要图,莫要于文字革命”之念,创办了无锡第一报《无锡白话报》(如下图)。

该报刊的创办

A.开启了无锡的白话教育

B.实现了文化救国的愿望

C.适应了维新思想的宣传

D.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开展

【答案】C

【解析】图片时间“光绪24年”是公历1898年。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无锡白话报》的创刊适应了维新思想的宣传,故C项正确;该报不能说明由此开启了无锡的白话教育,故A项错误;该报体现了文化救国的愿望,但是没有实现,故B项错误;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高度关注图片中的时间信息“光绪24年”,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定位该报创刊于维新变法时期。

17.“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人的满洲人。

”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A.推翻满人政权,建立统一民族国家

B.突出反帝革命,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C.强调汉人掌权,结束满族专制统治

D.反对封建统治,实现资产阶级专政

【答案】A

【解析】“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说明孙中山的民族革命推翻满人政权,建立汉族政权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建立统一民族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反对帝国主义,故B项错误;实现资产阶级专政也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信息:

民族革命的原因是,不满满人专政,我们要推翻满人专制统治,建立汉人的国家;我们不反对满族人,反对的是满族贵族统治。

材料未涉及建立统一民族国家,故A项错误。

18.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体现了

A.集体智慧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群众路线

【答案】B

【解析】“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说明毛泽东思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集体智慧的结晶、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故ACD项错误。

19.下列四组关键词分别用来表述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其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国两制

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C.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D.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主要矛盾”是中共八大的关键词,“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故A项错误;“初级阶段”是十三大的关键词,故B项错误;“基层民主”开始于2001年,故C项错误;“走自己的路”是在十二大、“初级阶段”是十三大、“市场经济”是十四大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是十五大关键词,故D项正确。

20.1949年11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

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这表明了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科学家的辛勤劳动动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成立了各种科研机构,这表明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党和政府的重视,故B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客观原因,故A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21.下面是中国1977~2016年参加高考及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

万人),由此可知中国高等教育

A.已经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

B.质量水平持续稳步提升

C.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D.在实践中实现了教育转型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不能说明中国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到高校录取人数的变化,没有涉及质量水平,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到高校录取人数的变化,没有涉及到教育的转型问题,故D项错误;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我国高校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说明能进入高校学习的人越来越多,高等学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故C项正确。

22.“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二为”方向

B.三个“面向”

C.“五讲”“四美”

D.“双百”方针

【答案】D

.....................

23.韦勒克指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德国作家席勒说,这种文学“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材料中所指的这种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B

【解析】“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正是浪漫主义流派的特征,故B项正确;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是指对包含希腊及古罗马的古典时代文化的高度认同,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是揭露现实、批判现实,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反传统,故D项错误。

24.十九世纪后期,现代工业和城市市化的兴起,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冷漠,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二十世纪初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等观念被战争蹂得体无完肤,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镜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应运而生。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画家自画像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二十世纪初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等观念被战争蹂得体无完肤,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镜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应运而生”体现的是现代主义流派的特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体现了这一特征,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材料信息。

25.在打开的电视机面前,我们退返到无邪的婴儿状态,我们的头脑成为一个受动而直通的频道,不经过大脑的思维转换,连绵不尽的直观形象不断直接轰击我们的视网膜。

该材料表明电视视

A.使人们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

B.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和精神需求

C.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

D.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了电视给人们带来消极影响,反映了电视使人们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弱化的人们的思维活动,故A项正确;BCD是材料反映的积极影响,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

点机构:

本题解题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信息可简化为:

电视使人们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弱化的人们的思维活动。

二、主观题(共2大题,第26题28分,第27题22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八至三世纪)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文化成就烧发异采的时期。

大体同时,在印度、在希腊,也曾有过一个类似的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怎样认识这样一次异地同时发生的文化飞跃或突破现象呢?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这时在中国、印度、希腊等地首次出现了许多哲学家,人类开始有了对自身的反省,其精神的潜力遂得以充分展开,因而为人类的历史带来了一次突破性进展。

由于这一时期在人类历史上的关键性的转援作用,他称之为“轴心时代”

——刘家和《论古代人类的精神觉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十分活跃”的原因,并

指出这一时期东西方哲学家“对自身反省”的相通之处。

材料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及中国明朝中叶之前,中西方文化接照各自自的道路发展,漫长的文化沉积历程促使中西方社会在16世纪前后相继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在西方,资产阶级为了争取其阶级利益,反对封建统治特别是黑暗的神权压迫,起了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在中中国,虽然出现了責本主义萌芽,但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责产阶级,但是面对封建制度的腐败、封建专制的高压下的动荡时局,一批身处地主阶级中下层革新派的知识分子试因对影响社会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进行批判,由此产生了明清之际被称为异端思想的启蒙思想。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认为16世纪前后中西方思想文化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同的根源。

材料三在经历了器物文明层面和制度文明层面的学习之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

子们意识到还必须要全面地、彻底地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就是顺应这种历史湖流而生的,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试图用文艺复兴和法回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人文主义”和“理理性主义”的思想来改造中国人,而这其中的核心思想被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凝练为民主与科学.民主与与科学在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中至少担任着两个最重要的角色,一个是瓦解封建日思想的破坏者,另一个是在中国建立新思想的启蒙者。

——黄大鹏《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与文学对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启蒙及反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东西方文化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答案】

(1)原因:

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

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文化:

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阶级:

士阶层活跃并受重视

相通之处:

注重人的价值

强调伦理道德

(2)本质不同:

西方: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东方:

仍然属于地主阶级的思想,并不具备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性质

根源:

西方: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中国: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缓慢

(3)影响:

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社会变革和新文化的建设;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对西方文化的过度尊崇,也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

(4)启示:

文化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发展需要学习、借鉴和交流。

【解析】第

(1)问,“原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政治上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文化上学术下移,私学兴起;阶级上士阶层活跃并受重视等角度回答。

“相通之处”,依据所学知识得出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伦理道德。

(2)问,“本质不同”,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东方——仍然属于地主阶级的思想,并不具备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性质。

“根源”,依据所学知识得出: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第(3)问,“影响”,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社会变革和新文化的建设;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对西方文化的过度尊崇,也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

第(4)问,“启示”,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发展需要学习、借鉴和交流等角度回答。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汉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中国的科学文化没有出现欧洲那

种从古代到中世纪转变时期的倒退现象,也没有形成神学统治一切的情景,而是以宗法伦理意识为潜质、以经验理性为重要形态、中国世俗文化始终占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格局,正因为如此,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中国的古代科技文化,不断向高峰迈进,并且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人类科技文化史语写了光辉的篇章,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

材料二日本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指出: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和一定时段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或地区)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汤浅编《西方科学文化史年表解说》

——路甬祥《规律与启示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20世纪重大科学成就看科技原始创新的规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科学中心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结果的原因。

材料三近代以来进步着的技术已经全面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世界引向何方,尽管如此,任何人也都会承认,从历史的角度整体上了解技术的发展,对于了解和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某些方面肯定会有助益。

况且,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了解过去也是人类追问自然和社会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世界引向何方”这一句话的理解。

【答案】

(1)特点:

重伦理

重经验

重实用

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

(2)变化:

由欧洲地区转到美国。

原因:

政治:

制度民主,社会稳定和平;经济:

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增强;思想文化:

开放多元,注重科技和引进人才。

(3)理解:

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让人们心存担忧。

(2)问,由材料二图片可知“世界科学中心的变化”是由欧洲地区转到美国。

“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上制度民主,社会稳定和平;经济上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增强;思想文化上开放多元,注重科技和引进人才等角度回答。

第(3)问,“理解”,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