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吨的认识案例.docx
《苏教版吨的认识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吨的认识案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吨的认识案例
苏教版吨的认识案例
生活数学,情景教学---------------吨的认识案例及反思【背景分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我在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直面传统教材的局限,摸索着踏上通往新课程教学之路,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地诠释新课程理念的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熟悉、兴趣的数学活动,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眼睛里,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的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
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当中。
课题:
吨的认识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六册第47---49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25千克大米4袋,了解自己的体重和全班同学的平均体重,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吨做单位。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铺垫新知师:
在新课开始之前,咱们先做个游戏,游戏是:
抱一抱你的好朋友。
要求:
抱你好朋友的同时,想一想他(她)的体重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在相互交流抱好朋友的感受。
师:
请同学说自己的感受。
(生各抒己见)评析:
通过猜测,培养了学生估测意识,提高了学生估计能力。
师:
那你觉得你好朋友的体重用什么质量单位比较合适?
生:
千克师:
体重为什么不用克呢?
生1:
克是用来测量非常轻的物体。
生2:
说非常轻的物体要用克,我好朋友太重了,用克这个单位不合适。
生3:
克是用来测很轻的东西,千克是用来测很重的东西,那我好朋友的重量要用千克。
师:
小朋友真棒。
师:
克、千克这些质量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知道了很轻的重量用克做单位,很重的重量用千克做单位。
如果计量非常重的物体的质量,我们会用单位吨,你能不能举例说说那些物体的质量用吨做单位的。
(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评析:
通过说一说,抱一抱,增强亲身经历,使学生对1克、1千克有了进一步的体验,为学习吨的认识打下优笔。
二、设疑激趣,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
孩子们,春天来了,这天春光明媚,你们看小牛、小熊、小马、小鹿,也相约一起出去春游,可是他们要经过一座桥,当它们正准备一起过桥时,小熊急忙阻止道:
等等,你们看,这儿有个牌子,上面写着什么?
(限重1吨)。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
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
生2:
1吨到底有多重啊?
生3:
吨会不会和千克有关系?
生4:
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它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探究吨。
评析: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引入抓住学生童心、童趣,使学生兴味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新知的过程中。
师:
接下来,老师要组织一个实践活动,主题是:
搬一搬,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搬一搬前面的大米,搬完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在搬的过程中自己的感受。
(学生搬运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
我们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注意保护自己,搬不动不要勉强)。
师:
大家说一说,刚才你搬米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各抒己见)师:
搬一袋(25千克)你可能搬的动。
4袋呢?
(100千克),那么40袋呢?
师:
也就是说,40袋这样的大米,才是1吨,也就是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现在说一说你对吨这个质量单位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师:
为了能让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吨,在课前我们已经了解到大家的平均体重,请问大约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才够1吨重?
(生说出自己的解法)师:
请33位同学起立,相互进行目测,体会吨的意义。
评析: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寻找素材,通过搬一搬,算一算,感悟1吨有多重,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接下来,教师出示习题,以巩固新知:
如1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师:
结合生活,想一想,你都在哪儿见过吨这个质量单位?
哪些物体约重1吨?
你觉得计量哪些物体重量用吨这个质量单位合适?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师:
计量较重的物体或大宗物体的质量用吨作单位,(课件再次出示主题图)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为什么?
你能为他们想出过桥的好办法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三、巩固学习,强化新知1、师:
早两天我看到这样的一篇日记挺有意思,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3月20日星期四晴早晨,我吃了两个100吨的肉包子,然后背起3克重的书包上学去,在路上看见一辆满载约4千克货物的卡车。
师:
看到这你有什么感想?
(生改错,并说出自己的想法)2、(电脑显示)拓展应用。
师:
最后老师需要你们帮帮忙。
看!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约2千克,一个3口之家一年大约可以节约多少吨水?
(生计算出一年节约用水的吨数)师:
孩子们,做完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吗?
生1:
节约用水。
生2:
不要浪费水。
。
。
。
。
。
。
展示课外搜集到的一些西部干旱图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育学生用科学知识想更多的节水和处理污水的办法。
【教学反思】一、创设生动有趣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当中。
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
如:
激趣导入中,我创设了抱一抱、小动物过桥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既是熟悉,又感觉亲切,很快就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引发了他们对新知识吨的求知欲望。
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
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就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
在教学吨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因此,我在设计整节课时多处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
例如:
通过搬一搬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一袋大米25千克,进行过渡到40袋大米(即1吨)的质量,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建立了吨的概念,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
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
否则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兴趣。
因此,教师要紧紧地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设计出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满足学生的愿望。
让学生通过发问,充分感知,大胆想象、能设计出多种过桥方案,增进了勃勃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
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更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威力。
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
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
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
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