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应试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5114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应试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生物应试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生物应试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生物应试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生物应试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应试训练.docx

《高三生物应试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应试训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应试训练.docx

高三生物应试训练

高三生物应试训练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共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

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得到的色素带上面两条颜色清晰,下面两条颜色却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是选取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少

B.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向2mL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后,摇匀,再注入4滴NaOH溶液,摇匀,溶液呈紫色

C.用葡萄糖试纸进行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中,判断“尿糖”含量高低的方法是把检测结果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D.利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碱性染料甲基绿易与DNA结合,使DNA显示绿色

2.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3.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I段

C.II段可以看到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III段

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

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

B.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会加快水分通过半透膜的速率;而降低温度则减缓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

C.只有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能通过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

D.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5.如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初到高原,细胞内乳酸含量增多,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B.细胞内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减小时,胰岛素合成加快

C.进食后,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

6.图是探究温度对水螅种群增长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培养过程中,水螅的种群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B.在30℃时水螅种群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在15天左右最大

C.在10℃、20℃时水螅种群呈“J”型增长,且20℃时种群增长速率较大

D.实验结果表明,20℃左右培养水螅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

 

第Ⅱ卷(必考题39分,选考题15分,共54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一)必考题(共4道题,39分)

29.(10分)

景天科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

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所示)。

十字花科植物B的CO2同化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的薄膜上;可以用 (试剂)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2)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缺乏暗反应必需的;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     。

(2分)

(3)在上午10:

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细胞中C3含量的变化是    。

(4)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推测植物A生活环境最可能是。

从进化角度看,这种特点的形成是的结果。

(5)将植物B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右图的曲线。

其中B~C段CO2相对含量降低是因为,在一天当中,植物B有机物积累量最多是在曲线的

点。

30.

研究人员发现水稻的两种矮化突变纯合体甲和乙,其突变基因分别位于第1号、第11号染色体上(有关基因用A、a、B、b表示)。

用甲、乙分别与野生型纯合体丙进行正反交实验得F1。

F1均不表现突变性状,也不表现中间性状。

田间种植F1得F2,调查F2群体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植株数目,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

(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矮化突变是由性基因控制的。

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

(2)若将甲与乙进行杂交得到的F1种植后得F2,预计其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约为。

在方框中写出遗传图解:

 

(3)人们研究了矮化突变体与野生型幼苗对外源赤霉素的敏感性,结果如下图。

实验应采取的步骤是:

①选取萌发状态相同的野生型与矮化突变型种子,分别分成等量的五组;

②;

③;

从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外源赤霉素对野生型和矮化突变体的影响。

31.

下图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析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请分析并回答:

(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

(2)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

这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免疫。

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_________。

(3)⑤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参与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___________。

如果X是HIV,则由于图中的_______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

32.

薇甘菊为入侵我国的植物,田野菟丝子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

(1)研究证实外源细胞分裂素能诱导菟丝子形成吸器。

其实验过程是用含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处理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同时用处理的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作为对照。

几天后,观察到经处理的菟丝子茎形成了吸器。

(2)有学者欲进一步研究细胞分裂素诱导菟丝子形成吸器的机理,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细胞分裂素可能通过钙调素起作用。

已知三氟啦嗪可与钙调素结合,抑制钙调素功能,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二者形成复合物的荧光。

实验过程如下:

组编号

1

2

3

实验材料

细胞分裂素处理后即将产生吸器的茎

自然缠绕的即将产生吸器的茎

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

处理方法

对茎进行切片

浸泡于水溶液

荧光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

荧光较强烈

荧光较强烈

未见荧光

①每组取茎切片用水溶液浸泡,并设置蒸馏水浸泡的茎切片作为对照。

②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即将形成吸器的细胞含有丰富的。

由此推测细胞分裂素通过诱导吸器的产生,若用三氟啦嗪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会细胞分裂素的诱导作用。

(3)薇甘菊入侵初期,其种群数量呈现型增长曲线。

(4)田野菟丝子形成吸器后,自身导管和筛管与薇甘菊的导管和筛管相连,但两者并没有成为一个个体,更不属于一个物种,理由是:

自然条件下,它们之间存在着。

若田野菟丝子专一生长在薇甘菊上,薇甘菊入侵区生长菟丝子后,会

薇甘菊的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会。

(5)薇甘菊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致使入侵区许多植物被其覆盖。

甘菊与被其覆盖的绿色植物之间是关系。

 

(二)选考题(选做1题,共1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生物题中任选1题解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

右图是工业上利用

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自然界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如落叶较多等)的环境中。

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纤维素为碳源、并加入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__________的菌落。

(2)如上所述的筛选中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环节②,且三种等量酶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则你认为三种酶液的活性_______________(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一定不同),可以通过对纤维素分解后产生的_________量进行检测。

(3)据测定①环节常选择木霉,②中获得的酶是纤维素酶,该酶至少包括C1酶、

CX酶、三个组分。

(4)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酵母菌,④过程要注意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⑤环节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技术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存在酶的成本高等问题,为了降低成本所以要对其进行改进。

首先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手段对产酶微生物改造,提高酶的产量。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是生物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基因牛的过程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2)转基因牛可通过分泌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人生长激素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识别和结合点部位。

(3)prG基因的产物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Ⅱ最可能是细胞,Ⅲ代表的细胞具有的特点。

(4)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⑤过程采用的技术是。

 

高三生物应试训练1

1.B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检测蛋白质时,先向待测液中

注入双缩脲A液(0.1g/mL的NaOH溶液),摇匀,再注入双缩脲B液(0.01g/mLCuSO4

溶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2.B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两侧的电位

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据题干可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所以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方向的。

3.C据图可知一个细胞周期包含Ⅲ、Ⅰ、Ⅱ段,时长为20小时;DNA复制发生在Ⅰ

段,染色体加倍发生在Ⅱ段;Ⅱ段分裂期细胞内可观察到染色体;基因突变最可

能发生在Ⅰ段。

4.B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会发生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

当成熟的植物细

胞的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

某些小分子物

质和离子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胞吞才能进入细胞。

5.C初到高原,细胞内无氧呼吸增强,乳酸含量增多,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细胞内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氧气和葡萄糖摩尔浓度的比值为6:

1,当此浓度减少时,

无氧呼吸增强,乳酸含量增多,胰岛素合成加快;进食后一段时间内,由于食物

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血糖含量升高,导致胰岛素合成分泌增多,加速细胞对葡萄

糖的摄取;胰岛素原是胰岛素的前体物质,据图可知乳酸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合成

分泌,乳酸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

6.D在30℃时水螅的种群密度在15天左右达到最大,之后相对稳定,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在10℃时水螅种群增长缓慢,20℃左右培养水螅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

 

29.(10分,除标记外,每空1分)

(1)类囊体;层析液

(2)ATP、[H];

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的和呼吸作用产生的(2分,答不全不得分);

(3)基本不变;

(4)炎热干旱;自然选择

(5)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F

30.(11分,除标记外,每空1分)

⑴隐aaBBAAbbAABB

(2)9:

7遗传图解(3分):

P:

(甲)aaBB×AAbb(乙)

(突变型)(突变型)

F1:

AaBb(野生型)

F2:

A_B_A_bbaaB_aabb

(野生型)9:

7(突变型)

(3)②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5-30mg/L的赤霉素溶液,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苗高

趋势相同

31.(7分,每空1分)

(1)细胞的分化

(2)体液更快、更强

(3)球蛋白(蛋白质)内质网、高尔基体(缺一不给分)

(4)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a

32.(11分,每空1分)

(1)不含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细胞分裂素

(2)①三氟啦嗪②钙调素钙调素抑制

(3)J(4)生殖隔离降低增加(5)竞争

39.(15分,除标记外,每空2分)

(1)刚果红(1分)透明圈

(2)不一定葡萄糖(3)葡萄糖苷酶

(4)杂菌污染发酵装置密闭(或保证无氧条件等)

(5)基因工程(诱导基因突变)

40.(15分,除标记外,每空2分)

(1)DNA连接酶(1分)显微注射法

(2)启动子RNA聚合酶

(3)浆(或效应B)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4)全能性高植物组织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