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4823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乌兰浩特经历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各项事业取得突出成绩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克服财政异常艰难的巨大压力,有效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5.6%。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5.1亿元、33.1亿元和31.5亿元,三次产业比由去年的9.9∶43.7∶46.4调整为7.3∶47.5∶45.2。

财政收入完成10.1亿元,增长25%,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亿元,增长25.9%。

财政支出完成11.3亿元,增长29.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亿元,增长50.7%。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5亿元,增长18.4%。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完成29.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3.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4亿元,增长23.9%。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着,乌钢200万吨扩能、烟厂搬迁改造等4个工业重点项目如期推进,九州大地12万吨饲料、天柱150万吨水泥粉磨站一期等13个新建项目建设完成。

优化银企关系,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和投资担保金,帮助中小企业争取贷款1.86亿元,协调贷款贴息和奖励资金1000万元,我市被评为“全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最佳市”。

着力构筑新型工业产业体系,编制完成《2009–2020年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加大工业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东区污水处理厂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开发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收储土地6000亩,工业大道北段等10公里园区道路建成通车。

加快实施“企业入园”工程,出台《城区企业入园优惠政策》,圣达羊绒等4家企业建成投产,顺源农机等10家企业开工建设,恒大塑钢等19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

工业经济开发区实现产值24亿元,增长33.3%。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乌兰浩特总体规划获准实施,全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76%。

加大新区建设力度,新建道路18条、23公里,配套建设地下管网等附属设施,完成投资4.39亿元。

盟党政大楼建成使用,盟体育馆、行政审批大厅等项目相继开工。

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拆迁危旧平房区34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工面积130万平方米,竣工84万平方米。

改造建设山城路、绿茵巷等城市道路10条、7.35公里,铺设供水、排污、供热、燃气管网106.8公里。

第三水源正式启用,二水源地保护工程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完工。

改造无照明街路11条,安装路灯240基;新建和改造公厕65座,维修垃圾中转站12座,设置果皮箱1000个,安装市区街路指示牌、公厕指示牌,城市基础设施更趋完善。

投资1亿元新增城市绿地45万平方米,栽植树木48.5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7.5%。

交通环境逐步改善,锡乌铁路、乌白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按期推进,洮儿河老桥主体工程完工,老桥至后乌兰哈达县级公路建成通车。

制定《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城市管理向街道社区延伸。

新增卫生管理责任区23个,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集中整治无物业旧小区6个,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探索城市经营模式,挂牌出让土地725亩,加快了城市建设改造步伐。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加快农田基本建设,新打机电井2093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旱作基本田2.3万亩。

优化种植业结构,农作物播种面积63.4万亩,发展棚膜经济9620亩,推广“亩千元效益工程”5万亩。

全力消除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大灾之年全市粮食总产1.76亿斤。

落实各项支农补贴2524万元,农业保险理赔706万元。

壮大产业基地,建立A级绿色水稻示范区3万亩。

大力推广育肥牛养殖,肉牛出栏3万头,牧业年度家畜存栏23.4万头只。

通过农畜产品和基地认证9项,“一村一品”产业布局调整初见成效。

全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蒙良米业启动扩改,蒙犇畜牧、荣大肉鸡相继投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带动农户1.6万户。

加强生态建设,植树造林4.6万亩,水保治理2.1万亩,新增生态保护面积10.6万亩。

农村路桥工程逐步推进,乌兰浩特至好田通乡公路开工建设,葛根庙二级公路2座桥梁主体完工。

启动“科局定点帮扶”工程,扎实推进示范村建设,农村改厕1000个,建设沼气池1600个,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3万人。

继续实施村容村貌专项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优化。

 第三产业活力明显增强。

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投资3.5亿元,征收土地2156亩、建设路网及附属设施6公里,入驻企业11家,铁路专用线可研通过批复,建材区一期建成使用。

牲畜交易市场启动运营,再生资源市场一期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基本完工。

关店绒毛市场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羊绒、羊毛、皮张实现交易额7.5亿元。

大力推进“万村千乡”等市场工程建设,改造农家店80个、配送中心1个、镇村级加盟店17个,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9个。

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启动葛根庙生态文化区建设,积极参加区内外旅游推介活动,全年接待游客5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亿元。

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建立健全房地产企业信用档案,全年商品房上市面积86万平方米,交易额实现16.2亿元。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综合改革,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基本建成。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经营管理新体制初步建立。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资源配置机制日趋规范。

农村土地资源排查清理全面铺开,土地承包关系逐步理顺。

加强项目库建设,45个重点项目可研编制完成。

全面提升引资、融资能力,成立驻上海经济工作处,成功举办福建经济协作推介会、北京中药材产业研讨会,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全年实施招商项目81个,引进国内资金38.2亿元,增长47.4%;向上争取资金5.1亿元。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统筹城乡创业就业,新增就业810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70个,发放小额贷款1408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劳动力转移输出达到14243人,实现劳务收入1.45亿元。

劳动仲裁工作有序开展,劳动用工管理不断规范。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增城镇参保人员47298人,参保总人数达23.9万人。

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低保人数分别达到25813人、10476人,城镇低保月补助和农村低保年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200元、880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实施医疗救助16221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05万元。

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新建廉租住房5.07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707万元、离休干部住房补贴170万元。

建设乌钢污染区居民搬迁安置楼1.43万平方米,污染区154户居民得到妥善安置。

积极实施扶贫整村推进,改造农村危草房239户。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1元,分别增长11.2%和11.4%。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五五”普法有序开展,公民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依法治市工作取得实效。

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圆满完成国庆期间安保任务,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5.4%。

规范出租车市场经营秩序,取缔非法营运正三轮摩托车763辆,查处黑车240台。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坚持“市级领导大接访”制度,妥善解决了一大批信访难案积案。

制定《加强政府法制工作的意见》,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

强化项目审计监督,出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

全年办理各类审批3.58万件,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得到广大市民好评。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4件、政协委员提案55件,办复率100%。

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启动“村民直评村官”试点,顺利完成村居“两委”班子换届,基层群众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推广区级重点技术10项、盟级实用技术20项,培训农民3万人次,通过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两基”工作得到巩固。

热点校“大班额”治理成效明显,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启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职教中心实训楼和第十二中学开工建设,红云希望小学主体完工。

圆满完成中小学校长聘任及教师录用工作,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教育行风明显好转,我市被评为“自治区教育管理先进市”。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建成全市首家“电子图书馆”,完成3个文化站和5个“草原书屋”建设。

开展“魅力红城”社区文化节、科尔沁民族服饰设计暨模特大赛、“乌兰浩特之歌”原创歌曲评选等系列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续编《乌兰浩特市志》,出版《革命老区乌兰浩特简史》,完成《科尔沁婚礼》和《达古拉》实景剧本创作,广播剧《大江浩荡》和歌曲《兴安我的故乡》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建成使用。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与祖国同行”主题活动,成功举办了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和全国部分友好城市门球邀请赛。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市医院门诊病房楼开工建设,太本站卫生院改扩建工程顺利实施,卫东卫生院、呼和马场卫生院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使用。

开展“中华健康快车”扶贫治盲工作,为127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启动免费婚检,推进妇女病普查普治和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受益妇女、儿童分别达到2.1万人和1.6万人。

提升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能力,我市甲型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得到上级充分肯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面成效显着,参合率达到99.6%。

计划生育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成立生殖健康和婚育服务中心,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新机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05‰。

街道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3个街道办公楼和23个社区服务用房建设,选聘52名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

加大《食品安全法》宣传力度,集中开展“放心肉工程”、“不合格消毒餐具整治”等专项行动,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环境影响评价率达到100%。

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我市被评为“首届全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

 统计、外事、双拥、地震、残疾人、红十字、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青妇、工商联、关工委、科协等人民团体较好地发挥了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工商、税务、质监、金融、保险、电力、气象、通讯、铁路、民航等垂直管理部门和驻军部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2009年,我们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困难中寻求突破,在逆势中保持增长,在竞争中彰显特色,成绩令人鼓舞,发展超过预期。

这是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顽强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乌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乌兰浩特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们深知,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的工作中还有不少问题和不足。

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有待拓宽,力度仍需加大。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财政紧张的突出性矛盾继续加剧,社会保障支出的压力增大,群众就业、就医、就学和住房仍存在困难。

政府职能转变必须进一步加快,服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我们必须直面人民群众的期待,直面社会舆论的关注,直面自身存在的不足,主动应对,勇于改进,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全市决胜“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

做好全年政府工作,至关重要,意义深远。

当前,世界经济仍然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回升趋暖,区、盟对新一轮发展作出重大部署,既给我们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为我市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机遇面前,自当先人一步、乘机赶超;面对挑战,必须敢于亮剑、勇往直前。

乌兰浩特正处在加速发展的关键节点,复建三十周年积累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围绕“三年上台阶”以来集聚的发展潜能蓄势迸发,为我们实现进位争先、崛起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

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思维、超常的勇气、加倍的努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奋力开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2010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民生提位、发展提速、开放提质”为主题,坚持“率先发展、赶超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理念,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统筹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牧业产业化和社会事业建设”四大板块,突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改革创新、政治文明、稳定和谐”五个重点,着力构建乌兰浩特区域核心城市,加快推进跨入蒙东地区县域经济先进行列进程。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1.2亿元,增长30.9%。

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亿元、42亿元和43.2亿元,依次增长18.6%、26.9%和37.2%,三次产业比达到6.6∶46∶47.4。

财政收入完成12亿元,增长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7亿元,增长1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亿元,增长34.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亿元,增长18.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70元,分别增长10%和10.9%。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围绕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要振奋精神。

振奋精神是加快乌兰浩特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前,我市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在财政状况异常艰难、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巨大压力面前,我们决不能悲观失望、妄自菲薄,被困难吓倒。

所有政府组成人员,肩负着带领全市人民加快乌兰浩特发展的历史重任,责任无可替代。

我们必须变压力为动力,振奋精神,振作士气,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坚持负重拼搏、不打折扣的工作要求,保持积极主动、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在困境中捕捉有利因素,在逆境中把握发展机遇,敢抓敢干、敢于碰硬,激发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永葆乌兰浩特发展的旺盛活力。

 二要开拓创新。

开拓创新是加快乌兰浩特发展的不竭动力。

只有用开拓的思路和创新的方法,才能解决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的困难和问题,构建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格局。

我们必须大力解放思想去开拓,与时俱进求创新,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阔的思维,更加开阔的胸襟,“抢”字当头,“干”字为先,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让一切创新的举措广泛施展,让一切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要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加快乌兰浩特发展的内在要求。

越是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越需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财力异常紧张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强化预算约束,降低行政成本,集中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

我们必须勇于面对困难,既不张扬冒进,又不保守退缩,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在困境中推动发展,在苦干中实现超越。

 四要执政为民。

执政为民是加快乌兰浩特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改善民生的任务尤为迫切和繁重。

我们必须把民生放到最为突出的位置,强化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干事,政策在一线落实,矛盾在一线化解,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最基本的保障入手,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使政府工作真正体现群众意愿,符合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求。

 一、千方百计保增长,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把扩大投资、优化结构、拉动消费,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提升经济整体素质的战略举措,确保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一)坚定不移加大基本建设投入,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势拉动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突出抓好工业、农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全市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46个,预计总投资54.8亿元。

其中,工业、农牧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分别完成28.4亿元、1.3亿元、4.6亿元和20.5亿元。

继续加快扩大内需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入使用,尽早发挥效益。

科学编制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规划。

充实完善项目库,保证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接替,年内包装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50个达到可研标准。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推招并举,内外结合,全市联动,依托资源优势,广泛采取载体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加大招商项目编制和宣传推介,实行信息、项目、资源共享,拉长引资链条,促进项目入驻。

年内争取引进域外资金45亿元,向上争取资金7亿元。

 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全面落实“家电下乡”、“农机下乡”、“建材下乡”等政策,提振农村市场消费。

拓宽城市消费领域,发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

加快粮油、蔬菜等市场体系建设,增加商场、超市、专卖店数量,促进商品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持续增长。

 

(二)坚定不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地位

 狠抓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全口径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5亿元,增长17.5%。

 全力抓好工业重点项目。

围绕十二个产业,力争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续建项目抓投产。

加快乌钢扩能改造步伐,完成烟厂搬迁改造,争取天柱水泥、红城油漆等项目投产达效。

二是新建项目抓开工。

积极推进2×30万千瓦热电联产,乌白500千伏、乌阿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完成土建及设备采购;力争顺源农机3万台套机械生产、华润雪花啤酒20万吨扩产搬迁、乌钢20万吨废渣综合利用、恒大塑钢迁建、金升20万吨硅锰合金扩改等项目开工建设。

三是储备项目抓前期。

加大前期工作项目盯跑力度,积极推进2×100万千瓦电厂、30万千瓦风力发电、25万吨乙二醇等8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包商银行落户运营。

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投入担保资金400万元,力争为企业协调贷款2亿元。

落实土地、财政、税收、信贷等各项扶持政策,帮助企业争取节能减排、贷款贴息等各项奖励资金。

扶持葛根庙矿泉水、昌盛塑业等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2家。

扩大中蒙药、有机食品等品牌知名度,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大力发展链式产业,积极推进联合协作,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

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全民创业热情。

 着力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继续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园区变电站,新建道路及配套管网4公里以上,年内收储土地4500亩。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进“城区企业入园工程”,严把城区企业入园质量关,打造“绿色、环保、节能、循环”型工业园区。

支持税务、电力等部门入驻开发区,提升开发区管理服务水平。

 (三)坚定不移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激发三产在经济增长中的强劲动力

 提高商贸流通发展水平。

继续加大物流园区建设力度,完成6公里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

抓好汽贸区4S店、农机市场、二手车市场建设,推动粮食仓储区全面开工。

启动综合服务区、仓储配送区、建材区二期、铁路专用线等工程,完成煤炭市场规划选址前期工作。

加快再生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一期工程投入使用。

完善牲畜交易市场服务功能,扩大市场交易规模。

实施中草药市场建设,扶持绒毛加工贸易区现有企业发展。

继续实施“双百市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强化流通市场监管,完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蒙元文化优势,主动融入东北大旅游经济圈,联手打造乌兰浩特–阿尔山–海拉尔–满洲里黄金旅游线路。

扎实推进葛根庙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通过国家2A级景区评定。

开发“农家乐”、“生态观光”等郊游项目,举办“旅游产品推介会”、“蒙餐烹饪大赛”等活动,提高“乌兰浩特旅游”品牌知名度。

创新营销方式,完善信息网络,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全年旅游人数达到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完善房地产开发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走势,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营造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发挥规划导向作用,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

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强化商品房预售管理,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活跃房地产交易市场。

 二、围绕构建“大乌兰浩特”,加快区域核心城市建设

 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使城市逐步通起来、亮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全力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带动力。

 推进新区开发建设。

开工建设新区广场,推进盟体育馆等功能性场馆建设工程。

加快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贯通新区与前旗新址连接桥,启动新区绿化工程,提升新区载体功能。

实施新区征地拆迁,整理、收储和出让新区土地。

开工建设盟市机关单位综合楼,加快推进盟市部分机关单位搬迁入驻新区。

建设高标准商业区和住宅小区,增强新区人口集聚力。

严把建筑风格、规模和质量关,全力打造高品位的现代化新城区。

 加快旧城改造步伐。

多渠道引入资金,以山城路两侧和铁西、爱国等区域为重点,力争改造危旧平房区80万平方米。

强化政策支持,启动乌兰西街两侧商业区改造,逐步建设档次高、规模大、功能全的核心商业区。

实施路桥建设工程,改造建设乌察路、普惠街、罕山东街等10条、10公里道路,改造新桥街立交桥、罕山街立交桥,畅通城市路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启动实施乌兰浩特至扎兰屯高速公路、省际通道外延线建设工程,继续推进锡乌铁路、白阿线改造、乌白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等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形成外环内联的道路交通体系。

加强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施一水源搬迁、水源地保护、中水回用工程,建设给水管网20公里、污水管网20公里、中水管网7.9公里、供热管网10公里、燃气管网7.8公里。

加强环卫设施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5座、公厕5座。

实施“供热质量提升”工程,加大供热系统改造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供热管网改造和分户改造,提高供热质量。

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高标准建设公交候车亭,设置地名标志,安装主街路指示牌,方便群众出行。

投资5000万元实施新区、旧城和成吉思汗公园周边绿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

启动归流河、洮儿河河道治理和河岸景观建设工程,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型城市。

 提升城市规划、管理和经营水平。

高标准编制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两河景观规划,实现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

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整治违章建筑、乱停乱放、乱贴乱画和无序经营等行为。

推行“数字化城管”,构建信息共享、上下联动的城市管理体系。

整治无物业旧小区7个、10万平方米,逐步实现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新增卫生管理责任区5个、9.2平方公里,以良好环境迎接自治区卫生城市复检。

打击“黑出租”非法营运,优化城市交通秩序。

创新城市经营方式,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