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4594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弹簧里的学问》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4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能够感知道物体的弹力;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会设计、制作弹力玩具。

2.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3.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各种弹性物体与材料,如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

教师准备:

搜集弹性器材;整理与弹力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课下你们一定玩过许多有关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与弹簧有关的玩具。

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

2.教师小结:

同学们玩的弹簧玩具真有趣,(出示弹簧拉力器)老师这儿有一个弹簧拉力器,谁能把这个拉力器拉开?

小结:

同学们玩的、说的,都与弹簧有关,关于弹簧,还有许多的游戏和问题等着我们探究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

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

教师谈话:

各小组同学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进行游戏活动。

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在游戏中,发现、提出的问题多。

2.学生分组活动。

3.活动小结及交流。

(1)各组代表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2)各小组同学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的的实验、探究验证。

4.小结:

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恢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并体验弹力】

活动二:

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1.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弹力,,其实弹力有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如:

气球、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

2.学生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总结,并给学生补充关于弹力的录像。

【设计意图:

补充有关弹力的知识,开拓学生视野。

三、自由活动

1.设计弹力玩具。

(1)谈话:

同学们认识了弹力,并且知道了弹力在社过重的一些应用,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具?

比一比,那个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新颖。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设计弹力玩具,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小组同设计活动。

(3)交流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给以相应的评价。

2.自我评价

四、拓展活动

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摔不破装置”。

五、板书设计:

  弹簧里的学问

              弹簧等,压缩或拉伸时

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原状的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课后记:

《有趣的磁铁》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5课。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2.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知道磁铁的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

学具盒、剪刀、蜡笔、纸板等。

教师准备:

各种磁铁、大头针、曲别针、水槽等;收集、整理与磁铁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磁铁在生活应用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带来了不同形状的磁铁,这节课我们从认识磁铁的形状开始吧。

谁先介绍自己的带来的磁铁?

各组展示、交流各种各种形状的磁铁。

教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和实物。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知道常见的磁铁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方形磁铁等。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玩磁铁游戏,感知磁铁的性质。

1.学生交流玩磁铁的方法。

(1)谈话:

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交流一些你们玩磁铁的方法吧!

(2)学生交流。

(3)师生小结:

同学们想到的玩法可真多!

不过,在玩磁铁的时候要多观察,看有哪些新发现,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2.开展“磁铁游戏”活动

(1)启发、指导各组同学开展以下的磁铁游戏;

 “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不能吸那些物体,可以吸那些物体。

总结出:

磁铁能吸铁。

“悬调磁铁”游戏:

把一个磁铁水平悬挂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的两端分别去靠近它的一端,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

两个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两个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

用磁铁的两端与中间分别去吸引图钉或铁圈,发现两端吸引的数量多,中间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看不见的磁力线”游戏:

将条形磁铁或蹄形磁铁放在一张纸的下面,把纸放平,轻轻地将铁屑撒在纸上,把纸抖一抖。

观察纸上的铁屑有什么变化,形成的图案是直线还是曲线,这些显示完全围绕磁铁的吗,从而感知到磁力、磁力线、磁场的存在。

 3.用磁铁靠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

磁铁对电磁波有影响。

4.用一绳拴着磁铁中间,稍等片刻,看磁铁指向。

磁铁有指示南北的性质。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磁铁的性质。

活动二:

说一说,生活中那里用到了磁铁。

1.利用资料卡或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司南。

2.教师小结:

通过探究,了解了磁铁的很多性质,而且知道了

“司南”作用,其实,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更广泛的应用,(播放有关磁铁应用的录像)

3.学生交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总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磁铁在生活中正越来越到地被运用到各个方面。

我们做了许多与磁铁有关的游戏,探究除了磁铁许多性质,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磁铁?

老师这里有一根缝衣针和一个磁铁,谁能把它做成小磁铁?

 活动三:

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1.制作磁铁:

(1)学生根据资料卡说明,把缝衣针制作成小磁铁。

(2)交流、展示。

2.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1)制作指南针

(2)制作小帆船

三、自由活动

玩一玩我们制作的玩具

四、课堂评价

这节课我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趣的磁铁

吸引铁等物体

磁铁有两个磁极 N北极  S南极

异极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

课后记:

 

《指南针》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6课。

【教学目标】

1.会利用指南针测定方向,能尝试制作指南针,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知道指南针是用来测定方向的仪器,磁铁指示南北的性质做成的,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及用法。

3.体验到科学技术能为人类服务,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指南针、条形磁铁、缝衣针、线、透明塑料小碗、剪刀、胶棒纸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

小明和小华去野外郊游,可是他们迷了路,怎么办呢?

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

看大树,大树南边枝叶茂盛;看物体的影子;看高山上积雪的融化程度;用指南针······

谈话: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准确呢?

指南针

出示指南针。

谈话:

这就是一个指南针,关于指南针你想知道什么?

指南针由哪些部分构成?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

怎样使用指南针?

谈话: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指南针的知识。

二、探究活动

1.认识指南针的构造及原理。

(1)指导学生观察指南针。

思考:

指南针由哪些部分构成?

各部分是什么样的?

(2)提问: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你认为与指南针的哪部分有关系?

你还见过其他指南针吗?

(3)讲解:

指南针是根据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指南针的种类很多,外观、构造不完全相同。

但是,无论哪种指南针,都有两个基本的部分——磁针和刻度盘。

磁针是一块小小的磁铁,指南针之所以能指南,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磁针。

磁针的两极是尖的,漆着不同的颜色。

被一个上端是尖的支柱支撑着,能自由旋转。

刻度盘上标有东、西、南、北,在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还有刻度,表示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还有更准确的方向。

【设计意图:

学习指南针的原理,为制作指南针打好理论基础。

2.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什么时候用到指南针?

怎样使用指南针?

讲解:

在使用指南针测定方向时,首先要把指南针放平,等指针停止摆动时,就能指出南北方向。

转动底盘,使底盘上表示南、北的刻度线与指针重合,根据地盘上的刻度,就可以知道周围各种景物的方向了。

3.了解指南针的历史。

讲述: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罗盘。

【设计意图:

补充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开拓学生视野。

4.制作简易指南针。

了解了以上这么多的知识后,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指南针呢?

根据课本的提示,分组进行实验制作。

三、巩固应用

 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确定周围物体的方位。

四、板书设计   

 指南针:

磁铁能指示南北 

司南:

底盘、磁针

课后记:

 

《认识太阳》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7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依据,不迷信权威;能大胆想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教具准备】关于太阳的图片,文字,录像资料。

【教学活动】

一、师生游戏,教学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红色的圆圈)大家猜猜看,老师画的是什么?

学生猜。

谈话: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现在我在加上几笔呢?

(沿圆的周围画八条短小的直线)

学生回答。

谈话:

对,这是太阳,它是我们的一个好朋友,你对它又了解多少呢?

(学生自由汇报一下自己的认识)

谈话:

看来,大家对太阳都有或多或少的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太阳,研究太阳。

(板书:

认识太阳)

二、交流资料,探讨新知

1.谈话:

哪个小组先来告诉大家你们所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实现资源共享。

学生所搜索的资料可能有重复的,汇报中学生相互补充,可以丰富知识,拓展知识面。

2.教师将典型资料进行整理补充,,以增强学生记忆,拓宽学生视野。

谈话:

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太阳的资料,想看吗?

边看课件边讲解。

(1)太阳的外观、银河系。

讲解:

太阳是一个燃烧的旋转的高密度炙热气体球,它的大部分气体是氢气,其次是氦气,每秒钟大约燃烧400万吨氢气,产生巨大的能量。

     银河系从侧面看成中间厚边缘薄的扁饼形,正面看是旋涡形,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它的年龄大约有50亿岁了,估计寿命还有50亿年。

(2)太阳的结构

讲解:

从结构上看,太阳可以分为日核、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

它的表面温度大约是6000℃,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万℃。

(3)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其实并不黑,只不过是由于它的温度比周围的温度低,看起来显得有些黑些。

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日珥是突出在太阳外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像太阳突然长出的来的朱红色大耳朵。

(4)太阳的大小、体积、质量及与地球的比较。

讲解: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

     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

【设计意图:

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较差,搜集的范围可能较窄。

在学生已经掌握部分资料之后,教师将知识进行系统性介绍,起到归纳、概括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

通过交流资料,汇报资料和资料补充三个环节,充分让学生了解太阳,认识太阳。

三、知识巩固,内容拓展

谈话:

通过大家的积极努力,我们对太阳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哪些知识让你印象最深呢?

(学生自由汇报。

安排这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对当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达到巩固认知的目的。

四、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谈话:

刚才我们研究了太阳,谁知道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自由汇报。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是太阳给了我们生命。

假设没有太阳,我们的世界又会怎么样呢?

我们已经知道太阳还有50亿年的寿命,过了50亿年之后,人类该怎么办呢?

(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

谈话:

关于太阳还有很多秘密,比如为什么会发生日食?

请大家在课下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让我们逐步揭开太阳神秘的面纱。

五、板书认识太阳

外观

结构

表面

大小、体积、质量

课后记:

 

《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8课。

【教学目标】

1.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2.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将观察到得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

3.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的应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教具准备】铅笔、手电筒、白纸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

同学们,当你每天沐浴着温暖阳光,在阳光下游戏的时候,是否发现身边有一位好朋友时刻伴随着你,猜一猜它是谁呢?

回答:

影子。

谈话:

对于影子你知道哪些?

说给大家听听。

谈话: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太阳和影子真是一对好兄弟,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揭开它们的秘密。

二、通过游戏揭示产生影子的条件

1.做影子游戏,发现问题。

谈话:

什么情况下会有影子呢?

让我们再来做一做,看一看。

(利用灯光、透明或不透明的卡片做投影游戏。

做完之后,引导学生汇报发现。

谈话:

你们有什么发现?

回答1:

灯光越亮影子越黑。

回答2:

卡片是透明的,影子很浅。

(教师随机用透明的物体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发现透明物体没有影子。

回答3:

手离灯光近影子大,离得远影子小。

回答4:

关上灯后什么都看不见了,没影子了。

2.根据实验,得出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

有光,有不透明的物体。

三、探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你认为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长短、方向各是怎样变化的?

2.引导学生猜想。

生1:

一天中物体影子的的长短不一样,早晨跟傍晚可能会长一些。

生2:

影子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

3.制定实验方案。

谈话: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

回答:

把铅笔立在白纸上,打开手电筒,从不同方向像太阳一样照射铅笔,观察影子是什么样的。

总结:

用手电筒在铅笔的一侧由低到高慢慢移动,观察铅笔影子的长短与方向,并画出影子。

然后继续升至垂直方位,观察并画出铅笔影子的长短与方向。

再继续由垂直处向侧下方慢慢移动,观察铅笔影子长短与方向并画下来。

或者用手电筒先在铅笔正上方照射,再向两侧照射,分别观察记录并画出影子。

4.学生实验

5.学生汇报与交流。

6、获得结论。

共同总结:

物体的影子早晚最长,中午最短并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

因为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发生斜射与直射的变化。

四、探究太阳位置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谈话: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请同学们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说一说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回答:

 

五、拓展活动。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很大收获,请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人们是怎样利用影子来计时的。

课后记:

 

 

《用太阳计时》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9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教学教具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

【教学过程】

一、铺垫

谈话: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

”(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

”(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

”(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

用太阳计时

二、探究新知

认识古代计时器

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

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

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

3.小组请代表汇报

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

(一)初步认识日晷

1.介绍牛顿的故事(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了解其中的现象。

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

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

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

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2.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得到了什么启发?

(二)探究日晷原理

1.介绍日晷:

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

(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

研究些什么?

2.学生回答。

(晷面刻的是什么?

它是怎样工作的?

这根针有什么用?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

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

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

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

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原理:

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7.为什么用日晷可以计时?

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

(三)认识手掌日晷

1.原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处。

那么在没有日晷的时候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计时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

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领同学们实践体验):

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

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4.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8.教师小结。

让学生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可以利用影子来计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节课,是观察课,学生动手制作了简易的"日晷",在校园里,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子和时间的关系.

三、交流与总结

课后记:

 

《制作计时工具》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10课。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与评议。

2.  愿意合作与交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3.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

【教学重点】

学会制作简单的计时工具。

【教学教具准备】

剪刀、胶带、做沙漏、水钟等所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阳计时,并且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做个计时工具呢?

学生汇报想法,导入新课。

二、设计制作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案,互相启发,开拓思路。

教师展示几种典型个例,主要侧重创新性进行评价。

学生设计各自的方案,理清制作思路。

交流方案,互相提出建议。

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

这节课主要是学生的动手实验课,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日晷、沙漏等其他计时工具的理解能力。

三、开展制作活动

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如安全使用剪刀,互助合作,进行制作提示等。

以小组为单位或独立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

做一个游戏,或写10个漂亮的字,或读一篇四句诗等,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计时,掌握自己的计时工具计时的规律。

对作品进行改进,如调整计时时间,使作品更美观等。

四、展示与交流

将自己的作品摆到展示台上,互相欣赏、评价。

挑选出部分作品进行重点评价,可从创意、美观、实用三方面选择典型作品。

对作品提出修改建议,提出改进方法。

五、拓展延伸

建议用自己制作的计时工具记录写家庭作业的时间,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并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改进或创造发明更好的计时工具。

课后记:

 

《灯泡亮了》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11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和共同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3.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有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能够用符号表示一个简单的电路。

知道开关的功能。

【教学教具准备】会使用手电筒、认识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引出本课的探主题

1.讲故事。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

师讲故事:

从前,有一位智慧老人,他想寻找一名助手。

于是他便在智慧屋外贴了一张招聘启事,上面写着:

如果谁能花最少的钱把一间智慧屋装满谁就能被录用,并且还能获得一顶智慧小帽。

听了这个消息,小动物们纷纷行动起来。

你瞧,小狗信心百倍地扛着树苗,小猪兴高采烈地搬着稻草,小马满头大汗地驮着泥土……慢慢地,天黑了,只见小兔蹦蹦跳跳地走进这间智慧屋,它只是轻轻地动了一下手指,便获得了这顶智慧小帽。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猪是怎样获得这顶智慧小帽的吗?

(以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

关于灯泡你有哪些问题呢?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好吗?

二、进行探究活动一“手电筒为什么会亮呢?

1.大胆猜想。

(师出示小灯泡)看,老师这儿就有一个小灯泡,想一想这种小灯泡常用在哪里?

(学生就会联系实际回答。

自然会想到手电筒)

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把手电筒,试一试你能让它亮起来吗?

你是怎样让它亮起来的?

为什么把开关一推手电筒就亮起来了呢?

手电筒里有什么秘密呢?

猜猜看。

2.验证猜想。

要想知道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该怎么办?

(拆开手电筒看一看)

(1)出示小建议。

①要注意安全②要注意按顺序摆放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