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课程试验教学指导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3818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3 大小:95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类课程试验教学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生物类课程试验教学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生物类课程试验教学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生物类课程试验教学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生物类课程试验教学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类课程试验教学指导书.docx

《生物类课程试验教学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类课程试验教学指导书.docx(1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类课程试验教学指导书.docx

生物类课程试验教学指导书

第一部分生物学基础实验

实验一细胞的显微与亚显微结构观察

一、相关基础知识

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细胞作为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来进行的。

由于其内在结构和自身表面张力以及外部机械压力,细胞表现具有不同的形态,有圆球形、圆盘形、肾形、多边形、纺锤形等。

更重要的是,细胞的形态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如红细胞是圆盘形的,有利于其在血管内流动及气体交换;肌细胞按收缩方向是细长的纤维状结构,适于细胞的收缩运动。

精子细胞核小,具有一条能运动的尾或鞭毛,以利于其受精过程;植物表皮的保卫细胞是肾形的,似两扇大门、通过对不同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了解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细胞所具有的不同形态,同时还可以认识执行同一功能的细胞具有不同形态,甚至同一种细胞在不同发育时期也呈现不同形态。

虽然形形色色的细胞组成了千奇百怪的生物世界,但细胞却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即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这些基本结构不是模式化的,只有对具体的细胞进行分析观察,才能正确认识和了解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许多结构在自然状态下几乎是无色的,观察时,必须经过染色步骤。

不同的结构与不同的染料有特异性结合,使细胞的不同部位染上不同深度或不同种的颜色,并产生不同的折射率。

将细胞内部各部分的构造显示得更清楚。

一般的生物染料不能穿透细胞膜,只有当细胞被化学试剂固定(杀生)后,膜结构被破坏,染料才能进入细胞内部,附着在被染结构上,显示其染色作用。

因此,我们称固定剂有“煤染”作用。

但有一些‘活体染料”却能进入活细胞,它们是一些无毒或毒性很小的染色剂。

在电化学作用下,染料堆积在细胞中某些特定的位置上,从而染色,如中性红染液泡系、健那绿染线立体等。

活体染色的方法有体内活染和离体活组织染色两种,体内活染通常是将染料用注射、吸收或吞咽等方法进入生物有机体内进行染色。

染色以后,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不产生任何理化变化。

离体活组织染色是指对已离体的活组织或细胞,置于相对能保持活性的培养液中,使其保持生活状态,再进行染色的方法。

活体染色的目的是显示活细胞的某些结构,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观察各种组织细胞的切片,注意联系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2、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观察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和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1、实验材料

(1)洋葱鳞茎内表皮;

(2)黄豆根尖;

(3)动植物组织标本。

2、器材

显微镜刀片小剪刀尖头镊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吸管等

3、试剂

中性红(1/3000)健那绿(0.5%)蒸馏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观察动植物不同组织的切片

单层扁平上皮;多边形或不规则波浪形.彼此边缘紧密镶嵌。

单层柱状上皮:

核柱形细胞,形状高细,排列紧密,似木栅栏状。

纤毛上皮:

假复层柱状细胞。

是由一层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细胞构成。

由于细胞大小不同,核不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故称为假复层。

骨骼肌:

长圆柱状细胞,内有大量卵圆形细胞核,在肌膜下排成一行,为典型多核细胞。

平滑肌:

长棱形细胞,中央有一圆形核。

脂肪细胞:

圆形细胞,脂滴占据大部分容积。

软骨细胞:

陷在软骨陷窝内的大小不等的圆形细胞。

人血涂片:

观察不同核形的白细胞及双凹面形红细胞。

鸡血涂片:

卵圆形细胞,与人血涂片比较其胞形、核形。

运动神经元涂片;不规则形细胞,胞体为三角形或多边形。

突起由胞体不规则延伸。

精巢切片;观察精巢内精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形态。

洋葱根尖;观察根尖的形态、区分根冠区、分生区、伸长区的不同形态细胞。

2、黄豆根尖细胞液泡系的活染及观察

取一干净载片,中央滴一滴中性红染液。

用刀片将初生的黄豆根尖切一纵切薄片,置染液中,染5-10min。

用吸管吸取蒸馏水,滴在染液周围,使染液冲淡近无色。

此时,轻轻盖一干净载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先观察分生区细胞,寻找染成红色的圆形小泡,即初生液泡。

由分生区向伸长区观察,寻找体积增大的液泡。

3、洋葱表皮细胞线粒体的活染及观察

取一干净载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

用尖头镊从洋葱鳞片内撕下一小片表皮,平铺在染料上,勿使有气泡、染5~10min。

用吸管吸蒸馏水洗去染液,盖片.吸去多余水分。

观察胞质中被染成蓝、绿色的颗粒,即线粒体。

五、作业与讨论

1.完成实验报告。

2.回答下列问题:

显微镜观察为什么要染色?

活体染色与常规染色的异同点在何处?

 

实验二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2.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二、实验原理

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

它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

活体染色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根据所用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的不同,通常把活体染色分为体内活染与体外活染两类。

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植物体内。

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

体外活体染色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料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重要作用。

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

但不是任何染料皆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而且总是要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

一般是以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

詹纳斯绿B(JanusgreenB)和中性红(neutralred)两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剂中最重要的染料,对于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染色各有专一性。

三、实验用品

(一)器材

显微镜、恒温水浴锅、解剖盘、剪刀、镊子、双面刀片、载玻片、凹面载玻片、盖玻片、表面皿、吸管、吸水纸。

(二)试剂

1.Ringer溶液

氯化钠0.85g

氯化钾0.25g

氯化钙0.03g

蒸馏水100ml

2.10%、1/3000中性红溶液

称取0.5g中性红溶于50mlRinger液,稍加热(30~40℃)使之很快溶解,用滤纸过滤,装人棕色瓶于暗处保存,否则易氧化沉淀,失去染色能力。

临用前,取已配制的1%中性红溶液lml,加入29mlRinger溶液混匀。

装入棕色瓶备用。

  3.1%、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称取50mg詹纳斯绿B溶于5mlRinger溶液中,稍加热(30~40℃),使之溶解,用滤纸过滤后,即为l%原液。

取l%原液lml加入49mlRinger溶液,即成1/5000工作液酒人瓶中备用。

最好现用现配,以保持它的充分氧化能力。

(三)材料

  1.洋葱鳞莫内表皮细胞。

  2.小麦或黄豆幼根根尖。

四、实验方法

(一)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其形态和数量随不同物种、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的生理状态而发生变化。

詹纳斯绿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观察

1.用吸管吸取1/5000詹纳斯绿B染液,滴一滴于干净的载玻片上,然后,撕取一小片洋葱鳞茎内表皮,置于染液中,染色10~15min。

2.用吸管吸去染液,加一滴Ringer液,注意使内表皮组织展平,盖上盖被片进行观察。

3.在高倍镜下,可见洋葱表皮细胞中央被一大液泡所占据,细胞核被挤至一倒贴细胞壁处。

仔细观察细胞质中线粒体的形态与分布。

(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状

中性红为弱碱性染料,对液泡系(即高尔基体)的染色有专一性,只将活细胞中的液泡系染成红色,细胞核与细胞质完全不着色,这可能是与液泡中某些蛋白质有关。

小麦根尖细胞液泡系的中性红染色观察:

1.实验前,把小麦种子或黄豆培养在培养皿内潮湿的滤纸上,使其发芽,胚根伸长到1cm以上。

2.用双面刀片把初生的小麦或黄豆幼苗很尖(约1~2cm长)小心切一纵切面,放入载玻片上的1/3000中性红染液滴中,染色5~10min。

3.吸去染液,滴一滴Ringer液,盖上盖玻片,并用镊子轻轻地下压盖玻片,使很尖压扁,利于观察。

4.在高倍镜下,先观察根尖部分的生长点的细胞,可见细胞质中散在很多大小不等的染成玫瑰红色的圆形小泡,这是初生的幼小液泡。

然后,由生长点向延长区观察,在一些已分化长大的细胞内,液泡的染色较浅,体积增大,数目变少。

在成熟区细胞中,一般只有一个淡红色的巨大液泡,占据细胞的绝大部分,将细胞核挤到细胞一倒贴近细胞壁处。

 

实验三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能量转换细胞器,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由于具有这一重要功能,所以它一直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较大的一种细胞器,利用低速离心即可分离集中进行各种研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并熟悉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组织匀浆后悬浮在等渗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是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

一个颗粒在离心场中的沉降速率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也同离心力以及悬浮介质的粘度有关。

在一给定的离心场中,同一时间内,密度和大小不同的颗粒其沉降速率不同。

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就能够使非均一悬浮液中的颗粒按其大小、密度先后分批沉降在离心管底部,分批收集即可获得各种亚细胞组分。

叶绿体的分离应在等渗溶液(0.35mol/L氯化钠或0.4mol/L蔗糖溶液)中进行,以免渗透压的改变使叶绿体受到损伤。

将匀浆液在1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min,以去除其中的组织残渣和一些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

然后,在3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即可获得沉淀的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分离过程最好在0~5℃的条件下进行;如果在室温下,要迅速分离和观察。

荧光显微术是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可发荧光的物质进行观测的一种技术。

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如可见光),这种光就称为荧光。

若停止供能荧光现象立即停止。

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可直接发出荧光,称为自发荧光(或直接荧光),如叶绿素的火红色荧光和木质素的黄色荧光等。

有的生物材料本身不发荧光,但它吸收荧光染料后同样也能发出荧光,这种荧光称为次生荧光(或间接荧光),如叶绿体吸附吖啶橙后可发桔红色荧光。

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可发荧光的物质进行检测时,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淬灭剂等。

因此在荧光观察时应抓紧时间,有必要时立即拍照。

另外,在制作荧光显微标本时最好使用无荧光载片、盖片和无荧光油。

三、实验用品

(一)器材

1.主要设备:

普通离心机、组织捣碎机、粗天平、荧光显微镜。

2.小型器材:

500ml烧杯2个,250ml量筒1个,滴管10支,1Oml刻度离心管20支,纱布若干,无荧光载片和盖片各4片。

(二)材料

新鲜菠菜

(三)试剂0.35mol/L氯化钠涪液,0.01%吖啶橙(acridineorange)。

四、实验方法

(一)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

1.选取新鲜的嫩菠菜叶,洗净擦干后去除叶梗及粗脉,称30g放入150ml0.35mol/LNaCl溶液中,装人组织捣碎机。

2.利用组织捣碎机低速(5000r/min)匀浆3~5min。

3.将匀浆用6层纱布过赖于500ml烧杯中。

4.取滤液4m1在1000r/min下离心2min。

弃去沉淀。

5.将上清液在3000r/min下离心5min。

弃去上清液,沉淀即为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6.将沉淀用0.35mol/LNacl溶液悬浮。

7.取叶绿体悬液一滴滴于载片上,加盖片后即可在普通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1在普通光镜下观察。

普通光镜下,可看到叶绿体为绿色橄榄形,在高倍镜下可看到叶绿体内部含有较深的绿色小颗粒,即基粒。

2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以Olympus荧光显微镜为例,在选用B(blue)激发滤片、B双色镜和O530(orange)阻断滤片的条件下,叶绿体发出火红色荧光。

3取叶绿体液一滴滴在无荧光载片上,再滴加—滴0.01%吖啶橙荧光染料,加无荧光盖片后即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加入吖啶橙染色后,叶绿体可发出桔红色荧光,而其中混有的细胞核则发绿色荧光。

(二)菠菜叶手切片观察

用剃须刀将新鲜的嫩菠菜叶切削一斜面置于载片上,滴加l~2滴0.35mol/LNaCL溶液,加盖片后轻压,置显微镜下观察。

1.在普通光镜下观察。

在普通光镜下可以看到三种细胞表皮细胞:

①为边缘呈锯齿形的鳞片状细胞。

②保卫细跑:

为构成气孔的成对存在的肾细胞。

③叶肉细胞:

为排成栅状的长形和椭圆形细胞。

叶绿体呈绿色橄榄形,在高倍镜下还可以看到绿色的基粒。

2.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在荧光显微镜下,叶绿体发出火红色荧光,但其荧光强度要比游离叶绿体弱。

气孔发绿色荧光,两保卫细胞内的火红色叶绿体则环绕气孔排列成一圈。

表皮细胞内叶绿体数量要比叶肉细胞少。

3.用同样方法制片,但滴加1~2滴0.01%吖啶橙染液染色1min,洗去余液,加盖片后即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用吖啶橙染色后,叶绿体则发出桔红色荧光,细胞核可发出绿色荧光,气孔仍为绿色。

实验四减数分裂

一、目的

学习生殖细胞的取材和染色体制片,认识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形态特征。

二、原理

减数分裂是形成生殖细胞的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

它是遗传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事件,是维持大多数动植物品种染色体数目世代稳定传递的根本机制。

同时,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以及交换无不是通过减数分裂发生的。

可以说减数分裂是经典遗传学的根本,动植物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所以减数分裂通常以植物的花粉母细胞或动物的精巢、卵巢作材料进行观察。

减数分裂的特点是:

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仅复制一次,从而形成四个只含单倍数染色体的产物——生殖细胞(或配子)。

三、材料

1.小麦雄花序。

2.蝗虫精巢。

四、器具和试剂

镊子、解剖刀、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吸水纸、滴瓶、皮头铅笔、火柴、显徽镜。

卡诺氏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70%酒精。

五、步骤

(一)小麦花粉母细胞涂片观察

1.取材和固定:

当小麦植株开始挑旗,旗叶与下一叶片的叶耳间距约3~5cm,花药长度约2.0~2.5mm,气温在23℃~25℃时,将穗子剥出,在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

如暂不制片可转入70%酒精中,4℃保存。

2.染色和压片:

从穗中部小穗中取出花药若干置于载片上,切去花药端部,滴两滴改良苯酚品红,用摄子挤压花药,使内含物全部挤出,除去药壁,将挤出的细胞轻轻敲打;如果花药较小,也可滴两滴染液后用镊子直接将花药捣碎,去除未碎的组织,然后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

用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盖片与载片,勿使其移动。

右手拇指用力压盖玻片,使细胞伸展开。

3.镜检:

由于小麦小穗发育是以中部小穗最先发育,然后依次向上、下推移,所以在一个穗子上往往能找到减数分裂的若干时期。

如果中部花药尚未进入减数分裂时期则需要另选一个更大的稳于取花药制片。

(二)蝗虫精巢精母细胞制片观察

1.取材和固定:

捕捉进入繁殖期的雄性蝗虫,剪开胸腹部体壁,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暂不制片时,可重复固定一次,转入70%酒精中4℃保存。

2.制片:

取虫体剪去翅膀,在翅的基部后方,相当于腹部前端的背侧,仔细剪干体壁,从精巢中前部取几段精细管放在载片上,用解剖针撕碎精细管,除去大块管壁组织,涂匀。

3.染色观察:

加改良苯酚品红3~5滴,染色10分钟(必要时可在酒精灯上快速掠几下)加上盖片和吸水纸,以指压法压片。

光镜下,可以看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以及精子的形成过程。

六、作业

1.绘制你所看到的分裂图,并注明属什么时期。

2.试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有何异同。

 

实验五植物多倍体细胞的诱导和观察

一、目的了解和掌握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原理和一般方法。

二、原理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机制在于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使每个染色体纵裂后,不能移向两极,同时细胞也不能分裂,从而导致细胞染色体数增加,成为多倍体细胞。

三、材料、器具和试剂

洋葱鳞茎

显微镜、培养皿、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指管、水浴锅、刀片。

0.1NHCl、0.l%秋水仙素、卡诺氏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70%酒精。

四、步骤

1.秋水仙素处理:

将不定根长至5cm的洋葱鳞茎置于0.1%的秋水仙素液中(浸没根尖部),室温下培养至根尖膨大,剪取根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4小时,如暂不使用可转入70%酒精中4℃保存。

2.解离:

取根尖置于大指管中加60℃预温的0.1NHCl,60℃水浴中,解离8~10分钟,洗去多余盐酸。

3.制片:

取根尖在载片上,切去延长区部分,用镊子将根尖充分压碎(也可用刀片充分切碎)涂匀。

4.染色观察:

加染色液若干滴,染色5分钟加盖片和吸水纸,用铅笔皮头适当敲打,光镜寻找分散好,背景清晰的图象观察。

五、作业

观察多倍体细胞的情况,并选择你所看到的清晰的图象绘图。

实验六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与观察

一、目的

1.练习分离果蝇幼虫唾腺的技术,学习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2观察了解果蝇唾腺染色体的特征。

二、原理

双翅目昆虫的唾腺细胞发育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不再进行有丝分裂,而停止在分裂间期,但唾腺染色体仍不断复制而不分开,从而形成约1000一4000拷贝的染色体丝,比其它细胞的中期染色体大得多(约100~150倍)所以又称多线染色体和巨大染色体。

唾腺染色体还具有明显的横纹,其数目、宽窄和排列顺序都具有种的特异性。

同时其“体细胞联会”的特点,也为染色体畸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三、材料

黑腹果蝇的三龄幼虫。

四、器具和试剂

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皮头铅笔。

果蝇幼虫培养基,改良苯酚品红、1NHCl,0.7%生理盐水。

五、步骤

1.果蝇三龄幼虫的培养:

15℃~18℃培养果蝇幼虫,爬至培养瓶壁的幼虫即为三龄幼虫。

2.染色体制片:

(1)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取三龄幼虫置于生理盐水中,用两支解剖针,一支压住幼虫末端1/3处,另一支小心插入头部,人尽可能靠近口器处)平稳快速拉出唾腺(一对透明的香蕉状腺体)。

(2)用解剖针剔除脂肪体等其他组织。

吸水纸吸去多余生理盐水,而后加一滴1NHCl,浸2~3分钟,使腺体组织疏松,易于压片和获得清晰图像。

(3)吸去多余HCl,生理盐水轻轻冲洗。

(4)吸去多余生理盐水,加数滴改良本酚品红染色10分钟。

(5)盖上盖玻片和吸水纸,以左手中指和食指固定载片和盖片,用铅笔的皮头适当敲打或用右手拇指用力压片。

3..观察:

寻找形态良好、分散适中的图像仔细观察各条臂的特点。

六、作业

1.绘制你所看到的清晰的唾腺染色体图。

2.对实验成败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实验七青蛙的消化、呼吸、泄殖和神经系统

一、目的

通过蛙(或蟾蜍)的内部解剖和观察,了解两栖动物消化、呼吸、泄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形态构造及特点;学习一般解剖技术。

二、内容

1.蛙(或蟾蜍)的解剖及其消化、呼吸和泄殖系统形态结构的观察。

2.蛙(或蟾蜍)神经系统的示范。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活蛙(或蟾蜍),蛙(或蟾蜍)神经系统示范标本。

解剖器、蜡盘、鬃毛、大头针、放大镜、棉花、乙醚(或氯仿)等。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解剖蛙(或蟾蜍)剪开腹壁时,应沿腹中线稍偏左侧剪,以不致损毁位于腹中线的腹静脉。

同时注意剪刀尖应向上挑,以免损伤内脏。

将右侧腹壁翻开前,先将腹静脉从腹壁上剥离开。

用双毁髓法处死活蛙(或蟾蜍),或使其麻醉致死。

麻醉法:

将活蛙(或蟾蜍)置于装有浸过乙醚(或氯仿)棉球的广口瓶内,加盖静置至蛙深度麻醉致死、:

将已死的蛙(或蟾蜍)腹面向上置于蜡盘中,展开四肢,用大头针于腕部和跗部钉入,以将蛙(或蟾蜍)固定在蜡板上。

(一)口腔:

为消化和呼吸系统共同的通道。

1.舌:

左手持镊将蛙(或蟾蜍)的下颌拉下,可见口腔底部中央有一柔软的肌肉质舌,其基部着生在下颌前端内侧,舌尖向后伸向咽部。

右手用镊子轻轻将舌从口腔内向外翻拉出展平,可看到蛙的舌尖分叉(蟾蜍舌尖钝圆,不分叉),用手指触舌面有粘滑感。

右手持剪剪开左右口角至鼓膜下方,令口腔全部露出。

2.内鼻孔:

1对椭圆形孔,位于口腔顶壁近吻端处。

取一鬃毛从外鼻孔穿入,可见鬃毛由内鼻孔穿出。

3.齿:

沿上颌边缘有一行细而尖的牙齿,齿尖向后,即颌齿(蟾蜍无齿);在1对内鼻孔之间有两丛细齿,为犁齿(蟾蜍无齿)。

4.耳咽管孔:

位于口腔顶壁两侧,颌角附近的1对大孔。

用镊子由此孔轻轻探入,可通过鼓膜。

5.声囊孔:

雄蛙口腔底部两侧口角处,耳咽管孔稍前方,有1对小孔即声囊孔(雄蟾蜍无此孔)。

6.喉门:

为舌尖后方,腹面的具有纵裂的圆形突起。

内由1对半圆形杓状软骨支持,两软骨间的纵裂即喉门,是喉气管室在咽部的开口。

7.食管口:

喉门的背侧,咽底的皱襞状开口。

观察完口腔后,剪开皮肤。

然后用镊子将两后肢基部之间的腹直肌后端提起,用剪刀沿腹中线稍偏左自后向前剪开腹壁(这样不致损毁位于腹中线上的腹静脉),剪至剑胸骨处时,再沿剑胸骨的左、右侧斜剪,剪断乌喙骨和肩呷骨。

用镊子轻轻提起剑胸骨,仔细剥离胸骨与围心膜间的结缔组织(注意勿损伤围心膜),最后剪去胸骨和胸部肌肉。

将腹壁中线处的腹静脉从腹壁上剥离开;再将腹壁向两侧翻开,用大头针固定在蜡板上。

此时可见位于体腔前端的心脏,心脏两侧的肺囊,心脏后方的肝脏,以及胃、膀胱等器官,本实验中暂不仔细观察心脏。

(二)消化系统

1.肝脏:

红褐色,位于体腔前端,心脏的后方,由较大的左右两叶和较小的中叶组成。

在中叶背面,左右两叶之间有一绿色圆形小体,即胆囊。

用镊子夹起胆囊,轻轻向后牵拉,可见胆囊前缘向外发出两根胆囊管,一根与肝管连接,接收肝脏分泌的胆汁,一根与总输胆管相接。

胆汁经总输胆管进入十二指肠。

提起十二指肠,用手指挤压胆囊,可见有暗绿色胆汁经总输胆管而入十二指肠。

2.食管:

将心脏和左叶肝脏推向右侧,可见心脏背方有一乳白色短管与胃相连,此管即食管。

3.胃:

为食管下端所连的一个弯曲的膨大囊状体,部分被肝脏遮盖。

胃与食管相连处称贲门;胃与小肠交接处明显紧缩,变窄,为幽门。

胃内侧的小弯曲,称胃小弯;外侧的弯曲称胃大弯;胃中间部称胃底。

4.肠:

可分小肠和大肠两部。

小肠自幽门后开始,向右前方伸出的一段为十二指肠;其后向右后方弯转并继而盘曲在体腔右下部,为回肠。

大肠接于回肠,膨大而陡直,又称直肠;直肠向后通泄殖腔,以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

5.胰脏:

为一条淡红色或黄白色的腺体,位于胃和十二指肠间的弯曲处。

将肝、胃和十二指肠翻折向前方,即可看到胰脏的背面。

总输胆管穿过胰脏,并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