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3515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

哈九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08年9月27日

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基础知识(共14小题,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光彩漫骂罢黜不径而走一筹莫展

B真谛狡黠绊脚食不果腹真知卓见

  C歌诵赡养誊写惩前毖后恃无忌惮

  D嘉宾安祥浪费开门缉盗融会贯通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自南北朝以来日益兴盛的佛教,特别是经过武则天的,确实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峰。

②一般而言,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了。

③最近,MSN服务将要收费的消息在媒体和用户中流传。

微软在华的MSN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由中美商业模式差别造成的,基于个人计算机的MSN将免费下去。

A.扶持淡薄误解/一直B.扶植淡泊曲解/始终

C.扶持淡泊曲解/始终D.扶植淡薄误解/一直

3.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杨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也从不出办公室一步,却喜欢指点江山,令人生厌。

B这种治疗哮喘的新药疗效显著,但是副作用也较大,人吃了后,手就会情不自禁地发抖

C目前,行政体制改革要按照法治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府转型。

第一,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有限型政府。

即要求政府从无所不为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D看来,美英当局要想摆脱在伊拉克的困境,还得及早改弦更张,如果继续一意孤行,更多更大的麻烦和危险或许还在后头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枭龙战斗机的研制走过了一条从观念、管理与技术上的单个原始创新到整个项目上的集成创新的过程。

B鉴于《金瓶梅词话》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有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今仍是不宜公开发行的书。

C有些企业效率低,能耗大,生产成本高,如果不压缩生产规模,就难以扭亏为盈。

D实际上,许多环境污染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与其说是被法律遗忘的角落,不如说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5.下列各句中的“举”字和例句“举国欢庆”中相同的一项是()

A吾力足以举百钧B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C举欣欣然有喜色D举言谓新妇

6.下列各句中加点“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B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C夜缒而出D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7.下列加点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王鼓乐于此②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③树之以桑④是罔民也

⑤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⑥欲辟土地,朝秦楚

⑦为肥甘不足于口与⑧孰能一之

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⑩老吾老

A①②③⑧︱⑤⑦︱④︱⑥︱⑨⑩B①②③⑧︱⑤⑦⑩︱④︱⑥⑨

C①③④︱⑤⑦︱⑥⑨②︱⑧︱⑩D①②③④︱⑤⑦︱⑥⑨︱⑧︱⑩

二、科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地球越来越暗

正当我们在为地球的温室效应而苦恼的时候,科学界却有一个全新的观念:

抵达地球的阳光在近几十年间变弱了,也就是说,地球渐渐变暗了。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科学家断言,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将会以每10年减少2%-4%的速度递减。

现在科学研究表明,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结果导致地球一天天变暗。

在过去的40多年里,全球阳光量减少了10%。

地球变暗的程度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

在以色列工作的英国科学家斯坦希尔翻查以色列过往的阳光记录,发现半世纪以来该地区接收的阳光量下降22%,美国下跌10%,英国部分地区下跌约16%,在苏联地区更达30%。

科学家现在认为,之所以出现地球变得越来越暗这种现象,也许是因为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所致,云中的小水滴在微粒周围凝结在一起,导致云中含有更多的小水滴。

反过来,这些小水滴会有反射作用,把更多的阳光反射回太空中。

云对热量具有双重拦截作用,一方面拦截了来自太阳的热量,使其无法到达地球,另一方面也拦截了从地球辐射出的热量。

在白天,对阳光的拦截会对地球产生“冷却效应”,让地球不至于过热.而在夜晚,对来自地球的热量的反射、吸收以及再度释出热量,地球的温度就不会过低,让我们在夜晚也不会感觉太冷。

所以,云层减少到达地球的阳光是可能的,它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为地球形成一种网状保暖系统,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云层的高度和反射率也影响温度。

上世纪80年代,以色列和荷兰分别对“地球变暗”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化石燃料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迅猛增长,燃烧时生成的各种气体以及工业污染,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粉尘和固体微粒,此外随着全球变暖,气温的上升增加了云量,光线被大气中的微粒和云层散射,而另外一些烟尘和化学物,例如硫酸盐的微粒会反射太阳光,从而减少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

随着云层和微粒的增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量越来越少,地球逐渐变暗。

现在有一些科学家担心,全球变暗这一事实会掩饰全球变暖这一结果,而解决全球变暗的问题可能会对气温和海平面造成大的以及以前无法预料的影响。

全球变暖可能会使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预计到2030年气温会上升2℃,到2100年会上升10℃。

如果情况真是这样,气温大幅度上升会让格陵兰岛的冰盖融化,热带雨林将会大幅度减少,而海平面也会有很大的升高。

地球变暗可以减缓地球变暖的速度,但科学家也担心,全球变暗会改变世界降雨的模式,这种全球气候改变是造成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出现大干旱,夺去数万人生命的元凶。

所以,各国科学家在注意温室效应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地球变暗的研究。

(摘自《百科知识》2006/03)

8.下列有关“地球变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但地球变暗的程度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

B上世纪50年代就有科学家发现:

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地球正在一天天变暗。

C全球变暗有利有弊,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减缓地球变暖的速度。

D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应该是解决全球变暗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第三段内容的一项是()

A云对热量的双重拦截作用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B云层对阳光的拦截会使地球的温度在白天不至于过热,在夜晚也不会过低。

C云层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为地球形成一种网状保暖系统,从而使地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

D科学家现在认为,地球之所以变得越来越暗,是因为大气层中的云层和微粒增加所致。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的空气污染越严重,那么该国家接受的阳光量下降得就越快。

B地球变暗可以减缓地球变暖的速度,反之,地球变暖对地球变暗也有一定影响。

C地球变暗对气温和海平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它可以通过改变世界降雨的模式而使海平面大幅度升高。

D如何平衡、协调地处理地球变暗与变暖这两个问题,成为各国科学家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每小题3分)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

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

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杀增。

独恨其不早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

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曰:

否。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

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

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

“知几其神乎!

”《诗》曰:

“相彼雨雪,先集维霰。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

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①。

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

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岂必待陈平哉?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

不贤而能如是乎?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②,义帝必不能堪。

非羽弑帝,则帝杀羽。

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主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

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

增不去,项羽不亡。

呜呼!

增亦人杰也哉!

(苏轼《论范增》)

                                                                                             

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

夷考平生,盖出战国从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

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

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沛公既先定关中,则当如约,增乃劝羽杀之,又徙之蜀汉。

羽之伐赵,杀上将宋义,增为末将,坐而视之。

坑秦降卒,杀案降王,烧秦宫室,增皆亲见之,未尝闻一言也。

至于荥阳之役,身遭反间,然后发怒而去。

呜呼,疏矣哉!

东坡公论此事伟甚;犹未尽也。

                               

(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楚怀王孙心:

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

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②卿子冠军:

即宋义。

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赐骸骨归卒伍愿:

希望

B.人臣之分也    分:

职责

C.羽既矫杀卿子冠军矫:

假托

D.独恨其不早耳恨:

痛恨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增曷为以此去哉?

         不赂者以赂者丧

 B.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D.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增亦人杰”的一组是

①增之去善矣②劝羽杀沛公③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④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⑤增,高帝之所畏也⑥而欲依羽以成功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④⑤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范增离开项羽是明智之举,只是时机过晚,应在项羽杀上将宋义之时就离他而去。

B.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于前,陈平施计在后,反间计之所以成功,不在陈平之智,而在项羽之疑。

C.在义帝被杀这个问题上,苏轼与洪迈的见解不同,苏轼认为责任不在他,洪迈则认为范增难辞其咎。

D.洪迈认为范增不是人杰,而是一个重利轻义的浅薄之人,他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轼在《范增论》中的观点。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

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②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

③夷考平生,盖出战国从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

16.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7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师:

这里指船夫。

临圻:

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

(1)这首诗的前两句包含了哪三重意思?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2)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炼,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被宋代哪位作家誉为“诗中有画”?

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

“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

试结合全诗赏析(4分)

17.补出下列各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5分)

①愿陛下,,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

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赤壁赋》)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滕王阁序》)

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

⑤,,靡不毕见。

(《屈原列传》)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18分)

壶口的黄河  肖铁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里,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

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

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

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

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

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乎,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

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

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

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

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

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

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

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

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呷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

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

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

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

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

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这才是中国的河。

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

就是盛唐的长安。

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

秦赢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

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注:

①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Ludwig,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8.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3分)

19.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20.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

(3分)

21.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

请联系全文作答。

(4分)

22.文章结尾强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分)

 

六、语言表达运用(12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字数不得增减)(2分)

无论是千里冰封的北国雪原,清澈明净的高原湖泊,还是雄奇险幽的名山深谷,婆娑起舞的南岛椰林,都无不以它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们不远千里地去领略它的风姿,获得美的享受。

修改为:

24.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2分)

天鹅在水中为王,是评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

答:

地上的狮、虎

25.仿照下面开头的句式和修辞手法,续写一组排比句。

(4分)

拥有诚信,就像划船人拥有一支船浆;拥有诚信,;拥有诚信,。

26.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动听,但是,在不适当的场合不适时地响起,则有失得体。

请你拟写一句宣传语,避免铃声在下述场合响起。

要求语言委婉,简洁。

(4分)

在加油站:

在别人的发言过程中:

七、作文(60分)

27.一家报社曾以“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为题,进行过一次有奖征答比赛。

从应征的数万封来信中评出的最佳答案是:

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为耍儿洗澡的母亲;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难病人的外科医生。

从这些答案来看,每个答案都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奉献、劳动、爱心、成功。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

一、1B2D3D4C5C6A7D

二、8.B(上世纪50年代有科学家断言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越来越少)

9.A(B项地球的温度在夜晚不会过低的原因是云层对来自地球的热量的反射、吸收以及再度释出热量;C项将地球变暖的原因归结为这种网状保暖系统太武断、片面;D项科学家现在认为地球变暖也许是因为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所致)

10.C(由最后一自然段第二、三句可知,海平面大幅度升高是全球变暖造成的)

三、11.D遗憾12.D之:

均取独(以:

介,“在”;介,“因为”。

于:

“在”;“从”。

而:

表修饰关系;表因果关系“因而”)                     13。

B

14.D洪迈并未从根本上否定苏轼在《范增论》中的观点,而是认为苏轼对范增离开项羽这件事的论述虽然很深刻,但是还不够充分。

15.①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

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

②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

③考察他的生平(注:

夷,助调。

《孟子·尽心下》:

“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即此),大概可说是战国时纵横家的余脉,只见利益而不知维护正义。

参考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

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

范增大怒,说:

“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

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

”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

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

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

回答说,不。

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

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

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

《易经》说:

“知道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

”《诗经》说:

“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霰。

”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

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

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

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

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

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

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

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

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

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

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

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

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

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

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

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

虽然如此,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

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

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苏轼《范增论》)

世人认为范增是人中豪杰,我认为这不对。

考察他的生平(注:

夷,助调。

《孟子·尽心下》:

“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即此),大概可说是战国时纵横家的余脉,只见利益而不知维护正义。

当初劝项氏拥立怀王,及至项羽夺取怀王的领地,把怀王迁至郴地,不久又杀死他,范增不能凭君臣大义,以死相争。

楚怀王与众将约定;先进入关中的以此地为王。

既然沛公先平定关中;就应当按照约定办事;范增却劝项羽杀死他,分封时又把他迁徙到蜀、汉之地。

项羽伐赵,杀死上将军宋义,范增身为末将,却坐视不管。

项羽坑杀秦的降卒,杀死已投降的秦王子婴,烧毁秦的宫室,范增都亲眼看见了。

不曾听说他有一句反对的话。

终至荥阳大战之时,自己遭到反间之计,这以后才发怒离去。

唉,错误啊!

东坡公评论此事很是正确;只是还没有说尽啊。

(洪迈《容斋随笔·范增非人杰》)

161前两句包含了三重意思:

渡头的杨柳,是行客途中看到的春景;“行客稀”,点出旅途径中寂寞的环境气氛,这是行者的感受也是送行者的念远的离情;“向临圻”,表明江北到江南的行程。

这样,把离人惆怅的无边春

色和黯然销魂的别情离思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2同意。

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将人的情感比作自然界的春色,使景与情妙合无间,寄景寓情不着痕迹。

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羿别时微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行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真觉得相思之情充溢于江江北,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

18.(3分)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显主题,总领全文。

答出对比或层递,给1分;答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或“凸显主题,总领全文”,2分。

19.(4分)

(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

(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主命力。

每点给2分。

(2)点中答出“使人如临其境”给1分;答出“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给1分。

20.(3分)

(1)站起来的黄河“像人一样活了”,体现出自由生命的淋漓尽致的活力(或表现出“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

(2)经受壶口的考验后,黄河从此便无法阻挡、一往无前(或“从此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