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讲座.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344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针灸学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针灸学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针灸学讲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针灸学讲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学讲座.ppt

《针灸学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讲座.ppt(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学讲座.ppt

2022年10月19日,主讲:

李克明,针灸学讲座,目录,一、针灸学概述二、经络与腧穴三、危险穴位针刺法四、针灸操作方法,一、针灸学概述,什么是针灸学,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宝贵实践经验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包括经络、腧穴、刺灸、针灸治疗等。

针灸疗法的特点,1、适应症广、疗效独特;1979年WHO列出针灸适宜治疗43种病,目前统计针灸治疗的病症已达300多种,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种,其中对100种左右有较好、很好的疗效。

2、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3、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60年代电疗机、70年代激光治疗仪,80年代出现微波针、电磁针,90年代电脑针灸仪。

WHO针灸治疗适宜种病,1急性鼻窦炎Acutesinusitis2急性鼻炎Acuterhinitis3感冒Commoncold4急性扁桃体炎Acutetonsillitis5急性气管炎Acutebronchitis6支气管气喘Bronchialasthma7急性结膜炎Acuteconjunctivitis8中心性视网膜炎Centralretinitis9近视(儿童)Myopia(inchildren)10单纯性白内障Catarac(withoutcomplications)11牙痛Toothache12拔牙后疼痛Postextractionpain13牙龈炎Gingivitis14急慢性咽炎Acuteandchronicaryngitis15食道、贲门痉挛Spasmsofesophagusandcardia16恶逆Hiccough17胃下垂Gastroptosis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21单纯性急性十二指肠溃疡Acuteandchronicduodenalulcer22急慢性结肠炎Acuteandchroniccolitis23急性菌痢Acutebacillarydysentery24便秘Constipation25腹泻Diarrhea26肠麻痹Paralyticileus27头痛Headache28偏头痛Migraine29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30面神经麻痹(早期如3到6个月内)Facialpalsy(within3to6months)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Paresesfollowingastroke32周围性神经疾患Peripheralneuropathy33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早期如在6个月内)Sequelaeofpoliomyelitis34美尼尔氏综合症Menieresdisease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Neurogenicbladderdys36遗尿Nocturnalenuresis37肋间神经痛Intercostalneuralgia38颈臂综合症Cervicobrachialsyndrome39肩凝症Frozenshoulder40网球肘Tenniselbow41坐骨神经痛Sciatica42腰痛Lowbackpain43关节炎Osteoarthritis,二、经络与腧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

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灵枢脉度: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灵枢海论: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灵枢本藏:

“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什么是经络,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

灵枢经别: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生,病之所成,人之所治,病之所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什么是经络学说,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十二经脉十二经别经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奇经八脉络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与四肢的关系,上肢:

内侧手三阴(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外侧手三阳(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下肢:

外侧足三阳(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内侧足三阴(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经络与脏腑的关系,人体内脏以脏(实心)为阴,腑(空心)为阳。

五脏:

心、肝、脾、肺、肾、心包相表里六腑:

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脏之在胸者(肺、心、心包)联系手阴经,在腹者(脾、肝、肾)联系足阴经。

经络的作用,1.联系内外,网络全身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关节、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来实现。

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经脉运行气血,“内联脏腑,外通体表”,不仅使体内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息息相通,而且,人体的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脏腑、表里之间,由于经脉的联系得以保持相对的平衡,协调一致。

3.抗御病邪,反应症候当病邪侵犯人体时,正邪交争,在体表部位可出现异常现象。

一般来说,经络气血阻滞而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就会出现病变部位麻木不仁、肌肤萎缩及功能减退等。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经络调整虚实的功能是以它正常情况下协调阴阳的功能为基础,针灸、按摩、气功等疗法就是通过体表的腧穴接受刺激,传导感应,激发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虚实的功能。

使之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上的穴位,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体部分。

到现代经穴已发展为361个穴名,共670个穴位。

经外奇穴是指在十四经穴之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奇穴。

阿是穴是指无具体名称、无固定位置、无固定主治病症,而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腧穴。

腧穴的作用,1.输注气血: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渗灌、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

因此腧穴就具备了抵御疾病(出)、反应病痛(出)、传入疾病(入)、感受刺激、传入信息(入)等功能。

2.反应病症:

当病邪侵袭人体时,人体的正气可以通过经脉、腧穴向外奋起以护卫体表;当人体内部发生病变时,内在的病理状态又可通过经脉腧穴反映于体表。

3.防治疾病:

腧穴输注气血、向内传入的特性,是腧穴能够治疗疾病的基础。

刺激腧穴部位(如针刺、温灸、按摩等)时,各种刺激通过腧穴、经脉传入体内,从而激发人体的正气,协调平衡阴阳,达到预防和抗御疾病的目的。

腧穴主治基本规律腧穴所在,主治所能;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特定腧穴,特定主治;同一腧穴,双向主治;主治相同,疗效有别。

腧穴的定位,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1.中指同身寸2.拇指同身寸3.横指同身寸,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和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两种:

固定标志、活动标志,固定标志:

指利用人体体表的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横纹线以及骨节、肌肉所形成的凸起和凹陷等作为取穴标志。

活动标志:

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肌腱,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凸起和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

手指同身寸,手指同身寸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三种指寸法,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中指同身寸图,拇指同身寸,一夫法图,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骨度分寸表,骨度分寸图,头部骨度分寸,胸腹胁部骨度分寸,背腰部骨度分寸,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横寸,测背腰部经穴横向距离。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横寸,测肩背部经穴横向距离。

背腰部定位法,上肢部骨度分寸,下肢部骨度分寸,头面部常用穴位,印堂-定位:

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

主治:

头痛,眩晕,鼻炎。

百会-定位:

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采用坐位和卧位取穴均可。

主治:

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太阳-定位: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睛明-定位:

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0.1寸处。

主治:

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头面部常用穴位,颧髎-定位: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

迎香-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痒巨髎-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

口眼歪斜,鼻衄,齿痛。

水沟-定位:

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

昏迷、晕厥、癫狂、急慢惊风、消渴等。

头面部常用穴位,地仓-定位:

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局部病证。

颊车-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横指(中指)。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攒竹-定位:

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主治:

治疗头痛,口眼歪斜,流泪,目赤肿痛等。

风池-定位: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与乳突平齐。

主治:

感冒,头痛,头晕,项强颈痛,眼疾。

风府-定位: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寸,枕外隆凸直下。

主治:

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

胸腹部常用穴位,上脘-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主治:

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

中脘-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

下脘-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主治:

脘痛,腹胀,呕吐,呃逆。

胸腹部常用穴位,天枢-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

气海-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

关元-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

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

上肢部常用穴位,曲池-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

上肢关节疼,瘫痪,麻木,高血压,高烧,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等。

手三里-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寸处。

主治:

手臂麻疼,屈伸不利,腹胀。

内关-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胃痛,呕吐,各种疼痛等。

上肢部常用穴位,合谷-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

感冒,五官科,眼科疾病,面神经麻痹,神经科疾病,各种疼痛等。

劳宫-定位:

在手掌心,当第、掌骨之间偏于第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主治:

中风昏迷,心绞痛,癔病。

手指麻,掌痛等症。

下肢部常用穴位,足三里-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腹胀呕吐,胃痛,消化不良。

血海-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三阴交-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

肠鸣腹胀,大便溏泄,消化不良,月经不调。

颈肩部常用穴位,肩井-定位: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

肩背疼痛,手臂不举,诸虚百损等。

秉风-定位:

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主治:

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天宗-定位: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胸椎相平。

主治: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背腰部常用穴位,肾俞-定位:

第二腰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肾病,腰痛,遗精,遗尿,月经不调,哮喘,耳鸣,耳聋。

命门-定位:

在第二腰椎棘突凹陷中。

主治:

腰痛虚损,五劳七伤,头晕耳鸣。

下肢后侧部常用穴位,环跳-定位: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

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麻木等。

委中-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

急性胃炎,呕吐,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