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制造技术总结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3123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制造技术总结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仪器制造技术总结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仪器制造技术总结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仪器制造技术总结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仪器制造技术总结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仪器制造技术总结作业.docx

《仪器制造技术总结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制造技术总结作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仪器制造技术总结作业.docx

仪器制造技术总结作业

仪器制造技术总结作业

篇一:

仪器制造工艺学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第一章

加工精度:

由零件图纸上以公差T给定的,表征的是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

加工误差:

加工后实际测得的偏离值Δ,表征的是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差的程度

加工精度分为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

方法误差(原理误差):

由于加工时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方式,或形状近似的道具轮廓而产生的加工误差

机床误差:

指在无切削负荷下,:

仪器制造技术总结作业)动:

瞬时回转轴线始终平行于平均回转轴线,但沿Y轴和z轴方向有变动(加工圆柱面的形状精度)

轴向窜动:

瞬时回转轴线沿平均回转轴线方向的变动

角度摆动:

瞬时回转轴线与平均回转轴线是一倾斜角,但其交点位置固定不变(形状精度)

轴向窜动在加工端面时,对形状精度有影响。

①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因素轴承和轴颈的影响(车床类和镗床类)(轴颈是轴两端较细,装在轴承内环中,和轴承一起运动)

②轴承间隙的影响配合零件和装配质量的影响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措施设计与制造高精度的主轴部件使主轴回转误差不反映到工件上

作法:

在结构上采用运动和定位分开的主轴结构

2、机床导轨误差

⑴机床导轨误差项目

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垂直面内的直线度

前后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平行度

误差敏感方向:

原始误差引起的刀刃与工件间的相对位移,若产生在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则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若产生在加工表面的

切线方向,则影响甚小,可忽略不计,一般对加工精度影响大的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

机床传动链误差:

机床传动链误差是指机床内联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之间相对运动的误差,是螺纹加工,螺旋面加工和展成法加工齿轮等工件时,影响其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提高机床传动精度:

制造高精度传动元件减少传动元件数目,缩短传动链长度采用校正装置(即测量加补偿装置)

第二章夹具误差

1夹具误差来自夹具的制造误差和使用过程中的磨损2、会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

刀具误差:

是指刀具制造误差和磨损(包括刃磨)

2刀具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随刀具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⑴定尺寸刀具:

刀具的制造误差及磨损会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尺寸精度

⑵成型刀具:

成形车刀,成形铣刀,模数铣刀

⑶展成刀具:

齿轮滚刀,插齿刀,花键滚刀

⑷一般刀具:

普通车刀,单刃镗刀,端铣刀,刨刀

用成形刀具,刀具的形状精度直接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

用展成刀具,刀具切削刃的几何形状及有关尺寸,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一般刀具,刀具的制造精度对工件精度无直接影响,刀具的磨损对工件形状尺寸精度均有影响

加工表面精度由机床运动精度决定

加工表面尺寸精度由机床调整精度决定

四点结论力和变形的关系不是直线关系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不重合当载荷去除后变形回不到起点部件的实际刚度远比我们按实体估计的要小

影响部件刚度的因素:

1、连接表面的接触变形2、薄弱零件本身的变形3、间隙的影响4、摩擦的影响5、施力方向的影响

工艺系统刚度的特点:

1、整个工艺系统的刚度比其中刚度最小的那个环节的刚度还小2、工艺系统各环节的刚度和整个工艺系统的刚度是随着受力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3、由于工艺系统刚度定义式中的Y是在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沿方向的变形,即Y=因而就有可能出现Y误差复映:

毛皮椭圆,加工后工件仍为椭圆:

毛坯偏心,加工后工件仍有偏心

工艺系统的热源内部(切削热:

去除材料所消耗的能量摩擦热:

机热电系统运动部分产生的派生热:

切削、切削液、润滑油携带)外部(环境温度:

气温对流,地基温度辐射热:

阳光、暖气设备等辐射出)

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机床热变形产生的加工误差

2、工件热变形产生的加工误差(1、热源:

主要是切削热,对于大型工件或要进行精密加工的工件来说环境热与辐射热也不可忽视2、工件热变形的两种情况:

均匀受热:

弓箭的温度在沿全长圆周上是一样

的变形也较为均匀,影响尺寸精度不均匀受热,工件又在单面受切削热作用下影响形状及相互位置精度)

刀具热变形产生的加工误差:

1、刀具的热变形2、车刀的热伸长表面层的微观几何性质(表面粗糙度:

切削刀具的运动轨迹所形成其波长L与波高H之比小于50波度:

介于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周期性几何形状误差,由加工工艺系统的振动和偏移造成L/H=50-1000宏观几何形状误差L/H>1000)

表面层物理性质:

冷作硬化(钢材在常温或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加工,能显著提高强度和硬度,降低塑性和冲击韧性,成为冷作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磨削烧伤分为回火烧伤和淬火烧伤,振动情况分为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

减小切削颤动的途径: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参数采用消振刀具(弹簧车刀或湾杆刨刀)提高工艺系统本身的抗振性包括提高机床的抗振性、提高刀具的抗振性改变振动系统的刚度组合避免自激振动使用减震装置减震(阻尼器减震器)

积屑瘤——指在加工中碳钢时,在刀尖处出现的小块且硬度较高的金属粘附物。

1、积屑瘤的形成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件材料是被挤裂的,

因此切屑对刀具的前面产生有很大的压力,并摩擦生成大量的切削热。

在这种高温高压下,与刀具前面接触的那一部分切屑由于摩擦力的影响,流动速度相对减慢,形成“滞留层”。

篇二:

仪器制造技术复习

仪器制造技术

复习

一、课程的特点

>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目的是为学生在制造技术方面奠定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须有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等)与之配合。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基本内容:

工艺过程的概念;

加工精度及制造质量监控技术;

常用的仪器仪表材料;

精密机械制造技术及特种加工技术;

装配与调整。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要求:

对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的、全貌的了解与把握;

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

初步具备制订工艺规程和设计夹具的能力;

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了解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概况,初步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决策的能力。

课程考核:

出勤、作业、实验

三、课程的学习方法

“优质、高产、低成本”是指导仪器制造技术工作的基本原则。

机械制造人员的任务就是要在给定的生产条件下,按照预定的供货日期要求,最经济地制造出具有规定质量要求的机器。

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没有足够的实践基础是很难有准确的理解与把握。

因此,希望学习本课程时必须重视实践环节,即通过实验、实习、设计及工厂调研来更好地体会、加深理解。

真正的掌握与应用必须在不断的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中善于总结,才能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

第1章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仪器的生产开发过程;掌握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理解并掌握工件定位、夹紧的概念,掌握工件定位的方法;对夹具结构有概念性的了解。

本章重点:

仪器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基准选择;工件的定位与夹紧。

本章难点:

工件的定位

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了解仪器开发的内容、途径及实施过程,了解仪器生产的概念,

了解仪器的主要制造方法;掌握工序、工位、工步等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理解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掌握基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选择准则;理解夹具的有关概念,掌握六点定位原理及其在夹具设计中的应用,掌握常用的定位方法

第2章加工精度分析与制造质量监控技术

本章要点

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

工艺系统几何误差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

工艺系统热变形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第2章加工精度分析与制造质量监控技术理解加工精度的相关概念,掌握获得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及位置精度的主要方法;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工艺因素;了解加工误差分析和加工质量监控;理解表面质量对仪器使用性能的影响,掌握影响表面质量的工艺因素,了解切削加工过程的振动。

第3章常用的仪器仪表材料特性和选材方法

本章要点

晶体相关概念

金属的结晶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碳钢及铸铁分类及牌号

钢的热处理

合金钢分类及牌号

仪器仪表中材料的选用

理解选材的重要性,掌握工程材料的分类;掌握晶体结构、显微组织、结晶、再结晶等材料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材料的常见性能;掌握铁碳合金、合金钢、铝、铜、钛及其合金等常见金属材料的特性、分类及应用,掌握热处理工艺的概念、分类与应用;

第4章精密机械制造技术

本章要点

精密加工概念

工艺路线拟订

精密磨削和超精密磨削

超精密车削

光整加工

精密机械制造技术理解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的概念,掌握精密加工对设备及环境的要求;理解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理解加工阶段的划分目的,了解工序的集中与分散,理解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掌握超精密车削加工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应用;掌握(超)精密磨削的机理、条件、要求及应用;掌握研磨、超精研、珩磨等光整加工的机理与应用

第5章特种加工

5.1电火花加工

5.2

5.3

5.4

5.5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高能粒子束加工

5.6其他特种加工

第5章特种加工掌握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高能粒子束加工等常见特种加工的工作原理,理解影响其加工的工艺因素,掌握其特点及应用,了解其加工设备。

第8章装配与调整

本章要点

装配方法

装配尺寸链

装配工艺规程制定

第8章装配与调整了解装配工艺规程和装配的组织形式;理解结构工艺性指标;了解仪器的结构工艺性分析;理解尺寸链的基本概念,掌握尺寸链的计算方法及应用;理解装配精度的有关概念,掌握常见的装配方法。

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

能了解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认识和表达,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和计算,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

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这里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其中综合应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篇三:

仪器制造技术习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试题库

机电工程教研室

孙正烈

一填充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二选择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三问答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四分析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五计算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六计算实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

一填充题

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b),(c)。

答案:

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2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a),(b),(c),(d)等四个方面。

答案:

机床、夹具、工件、刀具。

3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

(a),(b),(c),(d)。

答案:

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4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a),(b),(c)三种类型。

答案:

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5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a),(b),(c)。

大批量生产用(d)。

答案:

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计算法。

6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a)和(b)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c)。

答案:

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艺基准。

7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是(a),(b),(c),(d)。

答案:

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

8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

(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较均匀的(a);

(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b)。

答案:

加工余量、相互位置精度。

9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a),(b),(c)。

答案:

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表面相互位置精度

10零件表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包括(a),(b),(c)。

答案:

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1刀具磨损属于(a)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后输入(b)来补偿。

答案:

变值系统误差、等值异号的误差

12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a),(b),(c)、(d)。

答案:

表面粗糙度及波度、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3工艺系统的振动分为两大类即(a)与(b),其中振幅随切削用量而变的是(c)。

答案:

强迫振动、自激振动、自激振动

14切削加工后,引起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a),(b),(c)。

答案:

塑性变形、温度变化、金相组织变化

15精密机床加工精度零件为了减少热变形,加工前应具备两条:

(a),(b)。

答案:

热平衡、恒温室

15弯曲的轴进行冷校直后,原来凸出处会产生(a)应力,原来凹下处产生(b)应力。

答案:

拉、压

16磨削长薄片状工件时若在长度方向两端顶住,在热影响下工件发生(a)的变形,冷后具有(b)的形状误差。

答案:

上凸、下凹

17解释自激振动的原理主要有两条(a),(b)。

答案:

再生振动、振型耦合

18在普通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长轴外圆,若机床刚度较低,则工件产生(a)的形状误差;若工件刚度较低,则工件产生(b)的误差。

答案:

中凹、腰鼓形

19普通车床上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导轨误差是(a)及(b)。

答案:

水平面内的平行度、导轨的平直度

20切削加工中,若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工步为(a),若一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刀具为(b)。

答案:

复合工步、复合刀具

21十大原始误差中(a),(b),(c),(d)属于动误差。

答案:

热变形、内应力变形、弹塑性变形、磨损

22主轴轴承外环滚道有形状误差则对(a)类机床的加工精度影响较大;内环滚道有形状误差则对(b)类机床的加工精度影响较大。

答案:

镗床、车床

25机械加工过程所产生的加工误差,根据性质可分为两大类(a)与(b)。

机床的制造误差属于(c),刀具尺寸磨损属于(d),工件材料硬度变化导致的误差为(e)。

答案: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常值系统误差、变值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26车床主轴轴向窜动使被加工零件端面产生(a)误差,加工螺纹时将造成工件的(b)误差。

答案:

端跳误差、螺距误差

27机床主轴的轴向窜动产生于(a)和(b)与主轴轴线均不垂直时,其窜动量的大小等于其中垂直度误差(c)的那一个。

答案:

主轴承端面、主轴轴肩、误差较小

28误差复映规律说明:

(a)是(b)在工件上的复映,当工件材料,切削用量选定之后,误差复映系数的大小主要与工艺系统(c)有关。

答案:

工件误差、毛坯误差、刚度

29工艺系统的热源来自(a),(b),(c)三个方面。

其中影响刀具和工件热变形的主要是(d);影响机床热变形的主要是:

(e)

答案:

切削热、传动热、环境辐射热、切削热、传动热。

30为了保证细长轴的加工精度,常采用4点措施:

(a),(b),(c),(d)。

答案:

增加跟刀架面积、改变走刀方向、改变装夹方法、使用弹簧顶尖

31机床刚度是刀具位置的函数,一般以刀具在(a)位置的刚度值作为机床的平均刚度,测定机床刚度的方法有(b)法与(c)法。

答案:

工件中点、静态测定法、生产测定法

32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四种(a),(b),(c),(d)。

答案:

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获得法

33光整加工常用的方法有四种即(a),(b),(c),(d)。

其中既能提高尺寸精度又能减少表面粗糙度的是(e)和(f)。

答案:

研磨、珩磨、超精加工、抛光

34提高机床传动链精度的措施是(a),(b);(c),(d);(e);(f)。

答案:

提高传动件、特别是末端件精度;减少元件数量、缩短尺寸链;降速设计、采用补偿装置

35剃齿能提高(a)精度(b),减少(c)。

但不能提高(d)精度,因此剃前加工以(e)加工为好。

答案:

齿形精度、基节精度、表面粗糙度、运动精度、滚齿

36滚齿时影响齿轮运动精度的主要机床精度(a),(b)。

答案:

分度蜗轮精度、分齿挂轮的精度

37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

(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较均匀的(a);

(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b)。

答案:

加工余量、相互位置精度

38误差统计分析法中常用的有(a),(b)。

其中能平行指导生产过程的是(c)。

答案:

分布曲线法、点图法、点图法

39在X---R点图中,若点在X点图控制界内,在R点图控制界外,则说明机床(a)好(b)大,建议找出(c)的原因;若点在X点图控制界外,而在R点图控制界内,则说明机床(d)和(e)不稳,(f)较小,建议调整机床使(g)与(h)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