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古诗100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3102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7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古诗100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一年级古诗100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一年级古诗100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一年级古诗100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一年级古诗100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古诗100首.docx

《一年级古诗100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古诗100首.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古诗100首.docx

一年级古诗100首

一年级:

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作者简介:

骆宾王(640-684)今浙江义乌人。

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

注释:

(1)易水:

在今河北省北部易县境内。

战国时期,侠士荆轲受燕国太子丹(即诗中的燕丹)的重托,到秦国刺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

临行时,燕丹等人在易水为其送行。

荆轲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与众人诀别。

后来刺杀秦王未遂而被杀。

(2)壮士发冲冠:

壮士,指荆轲;发冲冠,即怒发冲冠,愤怒到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译文:

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作品赏析: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

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

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0至656~712至713间),唐代诗人。

一名少连,字延清。

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

历洛州参军、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

因谄事张易之兄弟,曾贬泷州参军。

召为鸿胪主簿,再转考功员外郎,又谄事太平公主。

以知贡举时贪贿,贬越州长史。

睿宗即位,流钦州,赐死。

注释:

(1)岭外:

今广东省一带。

(2)怯:

畏缩、胆怯。

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遇到的家乡来人。

作品赏析:

全诗极具动感。

船行江中由上游而下,途径襄阳正值拂晓,因此江水便有弥弥之感。

“水激”、“浪骇”,皆为听觉。

接下来才是“霞光”、“晓气”,此为视觉。

舟中夜行彻夜无眠,可见客心多绪。

长歌一曲所驱散的不仅是旅途的疲劳,更多的则是心中的疲惫。

山房春事

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

注释:

⑴照镜见白发:

照镜子时看到自己白头发多了,人老了。

含义是自照,反思,回忆的意思。

⑵宿昔:

宿是怀有,昔是以前(是指任宰相期间)。

青云志:

凌云壮志,志向远大。

⑶蹉跎:

蹉跎岁月,这是指作者被罢免宰相贬出京城做了荆州长史这个闲官之后无事可做,时光流逝而无所作为,虚度年华。

白发年:

白头发的年纪,形容自己老了。

⑷谁知:

谁知道。

这是自言自语。

明镜里:

镜子里照到的作者。

⑸形影:

形体和影子。

自相怜:

自己的形体和影子互相同情,怜悯。

意思是孤独。

译文:

以前,做宰相时,报效国家,日理万机,志向远大。

现在,做了长史,无事可做,蹉跎岁月,虚度华年。

谁知道照镜子时,才看到自己头发白了,老了。

我深深感到孤独,只是自己的形体与影子相怜。

作品赏析:

此诗感怀身世,既抒发了作者自己的凌云壮志,又感慨了自己一事无成,时光飞逝,透露出他为美好时光空空流逝而深感惋惜之情。

全诗语言朴素,文字简练,寓意颇深。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作者简介: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注释:

1大漠:

指广阔无边的沙漠

2辕门:

军营正门

3洮河:

黄河支流。

原于青海省、东北流经甘肃省临洮县,入黄河。

4吐谷浑:

古代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名。

此处借以指进犯少数民族的首领。

译文:

大漠之中,狂风呼啸,尘土飞扬,天色昏暗。

一队将士半卷着红旗出了军营,向敌军挺进。

这时前方部队传来捷报:

他们已在洮河的夜战中生擒敌军,大获全胜。

作品赏析:

从描写看,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

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

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

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简介: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注释:

1芙蓉楼:

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

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2辛渐:

诗人一位朋友的名字。

3寒雨:

寒冷的雨。

4吴:

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5客:

在这指辛渐。

6楚山:

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7孤:

独自,孤单一人。

8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

比喻心的纯洁。

译文:

寒冷连绵的雨笼罩了江面,清晨送别了好友,只留下了楚山孤独的影子。

洛阳的亲朋好友若有谁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

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雅、纯洁。

作品赏析: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

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作者简介: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注释:

1闺怨:

少妇的幽怨。

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

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2"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

3凝妆:

盛妆。

4陌头:

路边。

5觅封侯:

为求得封侯而从军。

觅,寻求。

6悔教:

后悔让

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作品赏析: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

诗的好处正在这里:

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作者简介: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注释:

⑴侍御:

官职名。

⑵通波(流):

四处水路相通。

⑶武冈:

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⑷两乡:

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

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

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擅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

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

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注释:

1柴扉:

柴门。

2王孙:

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作品赏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注释:

1幽篁:

深密的竹林。

篁:

竹林。

2长啸:

撮口出声叫啸。

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注释:

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鸟鸣涧:

鸟儿在山中鸣叫。

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

②闲:

悠闲,寂静。

这里含有人声静寂的意思。

③桂花:

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④空: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⑤惊:

惊动,惊扰。

⑥时鸣:

不时地鸣叫。

时,不时。

译文: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作品赏析: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二年级: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注释:

(1)花卿:

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

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

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

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

双关语,虚指天。

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作品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

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

“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

“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

锦官城武将花敬一定应平叛有功,曾放纵部下大肆掠夺东蜀。

他本人更是居功自傲,经常大宴宾客,歌舞升平,奢侈淫靡。

杜甫赠送的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前两句谢见闻,首句天天寻欢,次句写乐声远扬,从侧面反映出花敬定享乐无度,肆无忌惮。

后两句写感受,看是称赞。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注释:

(1)江畔:

指成都锦江之滨。

江边独步--独自散步。

 

(2)塔:

墓地。

(3)一簇:

一丛,无--没有。

(4)主:

主人。

译文:

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

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呢。

作品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登(现浙江新登)人。

咸通元年至京师,应进士,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乃自编所作为《谗书》,收集了自己所做讽刺小品文,表明了他“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谗书》跋),而受到统治阶级所憎恶。

罗隐的诗歌也是很有名气的,语言警快、通俗,常借助自然界之物来予以表现,思维独特,多数具有讽刺意义。

这在讽刺诗歌《雪》、《西施》等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确。

罗隐《蜂》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由于自然界蜜蜂生活方式独特,在酿蜜中而表现出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的情况,因其在中国诗歌文化中,具有“以物比德”的观念,蜜蜂就成为不辞辛苦、具有奉献精神的审美意象,成为人格美的象征。

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引发开去,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因而,写下了《蜂》这首“咏物诗”:

注释

  1.山尖:

山峰的顶端。

  2.尽:

全部。

  3.占:

占其所有。

  4.甜:

醇香的蜂蜜

  5.采:

采摘。

  6.为【wèi】替。

还读wéi,如“敢作敢为”

译文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

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

通过对蜜蜂形象的描写,歌颂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生活,并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作品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

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

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

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

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

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

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

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

俗话说:

抬得高,跌得重。

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

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逢入京使唐岑参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

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

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

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

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注释:

1故园:

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

托。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作品赏析:

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注释

1、望湖楼:

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

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乌云。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作品赏析: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作者简介:

司空曙(约720-790年),字文明,或作文初。

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代诗人。

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

大历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

性耿介,不干权要。

家无担石,晏如也。

尝因病中不给,遣其爱姬。

韦辠节度剑南,辟致幕府。

授洛阳主簿。

未几,迁长林县丞。

累官左拾遗。

终水部郎中。

曙诗有集二卷,登进士第,不详何年。

曾官主簿。

大历五年任左拾遗,贬长林(今湖北荆门西北)丞。

贞元间,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任职,官检校水部郎中,终虞部郎中。

曙为卢纶表兄,亦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其诗多为行旅赠别之作,长于抒情,多有名句。

胡震亨曰:

"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

"(《唐音癸签》卷七)有《司空文明诗集》。

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

诗风闲雅疏淡。

注释:

1罢:

完了。

系:

系好。

2正堪眠:

正是睡觉的好时候。

3纵然:

即使。

4即事:

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

译文:

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渔翁随即让渔船在水上漂泊。

此时,已深夜,月亮也落下去了,人也疲倦了。

即使一夜风吹去,没有拴住的船最多吹在长满芦花的浅水边,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

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

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

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

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

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

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