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292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表.docx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表.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表.docx

二、课程教学思路

1.课程内容架构

本课程内容框架主要如下所示:

2.课程内容

序号

NO.

内容模块(Modules)

讲授

实作

小计

1

数据通信基础

10

2

12

2

IP协议

8

4

12

3

TCP/IP协议

3

1

4

4

应用层协议

3

5

8

5

路由协议

4

2

6

6

交换网络部署

7

3

10

7

接入网及网络安全管理

6

0

6

3.学习目标分析

序号

NO.

学习目标(Learningoutcomes)

O1

数据通信基础

O1-1

了解通信的发展历程

O1-2

建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O1-3

知道数据传输与交换的方法及基本概念

O1-4

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分层的概念

O1-5

理解OSI七层模型的层级结构和各层功能

O1-6

理解TCP/IP模型的层级结构和各层功能

O1-7

会比较OSI和TCP/IP两种不同的数据通信协议

O1-8

了解传输媒体中常见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的传输特性

O1-9

会对比FDM/TDM/WDM/CDM四种常用信道复用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O1-10

理解数据链路层的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O1-11

会对比点到点信道和广播信道这两种数据链路帧结构的差异

O2

IP协议

O2-1

会按照要求完成IP网络的网络地址划分

O2-2

会使用网络层ICMP和ARP协议查看网络状态

O3

TCP/IP协议

O3-1

会对比TCP和UDP协议的传输过程,并列举两种协议不同的应用场景

O4

应用层协议

O4-1

会搭建应用层协议的服务器给网络提供DNS、DHCP、FTP、Web服务

O4-2

会使用telnet进行远程登陆管理

O5

路由协议

O5-1

认识路由器,了解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O5-2

能在模拟器中完成对路由器的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RIP)配置,并通过查看路由表判断网络状态

O6

交换网络部署

O6-1

认识交换机,了解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O6-2

能在模拟器中完成对交换机的VLAN划分

O6-3

能在模拟器中完成VLAN间路由配置,实现VLAN间的通信

O7

接入网及网络安全管理

O7-1

了解接入网技术以及QoS和NAT的工作流程。

O7-2

了解网络安全存在的隐患和应对方法

O7-3

了解未来网络发展的新技术,展望未来网络发展的新方向

4.知识目标分析

序号

NO.

知识目标(Knowledgeobjectives)

K1

数据通信基础

K1-1-1说出数据通信系统组成

K1-1-2说出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K1-1-3归纳数据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K1-1-4说出通信的发展历程,列举通信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K1-2-1说出信息、数据和信号的概念

K1-2-2列举数据交换技术

K1-2-3列举数据传输的形式

K1-2-4列举数据传输技术

K1-3-1说出网络协议的概念

K1-3-3说出OSI参考模型的基本结构

K1-3-2说出网络分层的优点

K1-3-4说出TCP/IP模型的基本组成

K1-3-3对比OSI及TCP/IP模型结构

K1-4-1对比常用导向传输媒体的传输特点

K1-4-2对比常用非导向传输媒体的传输特点

K1-4-3说出常用多路复用技术的复用原理和应用场景

K1-10说出以太网帧结构

K1-5-1说出数据链路、帧及MAC地址的概念

K1-5-2描述数据链路层解决的三个问题

K1-5-3说出点到点信道和广播信道两种数据链路类型

K1-5-4对比PPP和EthernetII两种帧结构的特点

K2

IP协议

K2-1说出IP协议的基本概念

K2-2IP报文结构

K2-3IP地址的格式

K2-4子网掩码的作用

K2-5IP地址分类

K2-6网络层ICMP协议功能

K2-7网络层ARP协议功能

K3

TCP/IP协议

K3-1对比TCP、UDP协议应用场景

K3-2说出UDP协议的格式和特点

K3-3说出TCP协议的格式和特点

K3-4说出TCP连接管理过程

K4

应用层协议

K4-1说出DNS的功能

K4-2说出域名的结构

K4-3阐述域名解析过程

K4-4说出通过DHCP获取地址的过程

K4-5说出telnet的工作方式

K4-6说出FTP的功能

K4-7说出HTTP的功能

K5

路由协议

K5-1说出路由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K5-2说出路由表的关键项表示的含义

K5-3说出路由器转发数据的原则

K5-4对比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优缺点

K6

交换网络部署

K6-1说出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K6-2说出VLAN的原理

K6-3说出VLAN的端口类型

K6-4说出实现VLAN间路由的方法

K7

接入网及网络安全管理

K7-1列举主要的接入网技术

K7-2说出QoS的基本功能

K7-3说出NAT的基本工作过程

K7-4列举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和应对方法

K7-5说出ACL的功能

K7-6说出未来网络的发展

5.技能目标分析

序号

NO.

技能目标(Skillobjectives)

S1

数据通信基础

S1-1

掌握通过抓包软件抓取以太网数据帧的方法,并对数据帧进行解析

S2

IP协议

S2-1

会按照要求进行IP子网划分

S2-2

会分析网络层ICMP报文格式并使用Ping命令

S2-3

会分析网络层ARP报文格式并通过ARP查看MAC地址与IP地址对应关系

S3

TCP/IP协议

S3-1

会使用抓包软件抓包分析UDP报文结构

S4

应用层协议

S4-1

会搭建DNS和DHCP服务器

S4-2

会使用telnet进行远程登陆设备

S4-3

会搭建FTP和WEB服务器

S5

路由协议

S5-1

会进行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

S5-2

会进行路由器的动态路由(RIP)配置

S6

交换网络部署

S6-1

会进行交换机的VLAN配置

S6-2

会进行交换机的VLAN间路由配置

6.态度目标分析

序号

NO.

态度目标(Attitudeobjectives)

A1

通过课程的学习及课外学习资料、教员的引导,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A2

在实作和讨论中,形成互相帮助、共同学习的团队协作能力

A3

通过各实践项目的练习与考核规范,培养配置等养成规范操作能力

A4

对学习内容等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培养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A5

通过学习内容的总结评价,培养学员清晰明了讲述、说明问题的表达能力

A6

培养学员的岗位自豪感和爱岗敬业的优良作风

教法与学法

课程整体的知识传授体系为: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应用层协议→路由协议→交换网络部署→接入网及网络安全”,由低层向高层学习,由协议向设备学习,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从能力培养上:

按照“认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帧的解析→数据包解析→应用协议→认识路由器设备→认识交换机设备→了解网络安全及网络新技术新发展”。

从教、学方法指导上:

教学实施过程按照“教员提出问题,学员确定问题→学员分析问题,教员引导启发→学员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教员传授知识→学员总结知识,学员教员共同评价”。

学习内容(情境)

能力培养与方法指导

名称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知识总结

1

数据通信基础

按知识学习体系递进

按学习任务顺序实施

2

IP协议

3

TCP/IP协议

4

应用层协议

5

路由协议

6

交换网络部署

7

接入网及网络安全管理

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情况,采取以理论考核为主、实作、形成性考核为辅的考核方式,通过一定的加权系数评定课程的最终成绩。

1.平时成绩的评价:

①平时学案完成评价

根据学员完成学案的质量来评价学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判依据,按照从高到低分为A(90-100)、B(80-90)、C(70-80)、D(70分以下)四档,每档可再细分为三级,例如A+、A、A-。

另外根据每次的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优秀学案的评比,每次优秀学案可获得加平时分0-5分。

②平时课程学习评价

根据学员到课率、上课态度、上课提问、问题回答、交流、习题完成情况和每章节学习效果评价结果进行评分,作为平时课程学习分,按照从高到低分为A(90-100)、B(80-90)、C(70-80)、D(70分以下)四档。

2.实作考核的评价

实作考核的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在每次实作完成后,对学员在实作中的表现、实作完成情况以及实作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由高到低分为A(90-100)、B(80-90)、C(70-80)、D(70分以下)四档。

另外根据每次实作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优秀实作报告评比,每次优秀实作报告可追加0-5分。

3.课程结束考核评价

课程结束考核为闭卷笔试,主要考核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

4.综合评价

根据以上的评价方式,该课程的总体综合评价如下:

考评项目

平时成绩

实作考核

课程结束考核

分值比例

20%

20%

60%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知识宽泛、涉及面广、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尤其对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为此要求学员做好课前预习,教员课后及时辅导,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习兴趣培养,鼓励学员参与讨论、探究和竞赛。

堂课授课中注意加强管理,调动学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预计能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使学员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课程结束考核时,优秀率约在10%左右,不及格率控制在5%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