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单独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教学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2891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单独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教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秋季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单独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教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秋季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单独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教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秋季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单独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教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秋季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单独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教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单独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教学总结.docx

《秋季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单独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教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单独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教学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单独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教学总结.docx

秋季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单独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教学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包含:

最后单独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教学总结)

 

四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

1观潮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据,堤”等15个生字,认识“浩、沸、鼎”等12个生字。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理清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有关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的景色。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说说哪个景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2.今天呀,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伸出你们的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齐读课题。

(板书:

观潮)

3.“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观“字,意思一样吗?

快查查字典,看看分别是什么意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初读:

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检查生字词:

以学生已有的水平为起点,在学生自读、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点拨。

提醒“震”字不要多加一撇,“滚”字写好左右结构,“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3.播放视频:

同学们,你们想亲眼看看这奇特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吗?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三、重点研读,感受奇特美景

本环节紧紧围绕“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奇观)进行教学。

1.同学们,刚刚录像里潮水的景色,咱们课文里也有,赶紧翻开课本,自由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文中哪些描写潮水的句子特别喜欢,你就把它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一会再请同学来展示。

①学生先自我尝试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③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2.全班分小组展开讨论,两组寻找“你看到什么”,两组寻找“你听到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点拨下列词句的理解

⑴讨论交流,你听到了什么:

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狼吼

①通过师生模拟雷声“轰隆隆”体会理解“闷雷滚动”。

②展开想象,说说怎样的声音,才会让你感觉到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⑵讨论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人声鼎沸、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①学生交流想象潮水来临时人们的心情,表演人们的动作,从而理解“沸腾”、“人声鼎沸”:

如果你此时就站在江边,看着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等待已久的大潮出现了,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

结合你现在的感受再来读读。

②出示对比句:

学生对比交流。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⑶小组互评,相互补充,加深体会感受。

⑷引导再读:

刚刚我们从全班的合作交流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这奇特而又壮观的大潮,钱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再次感受这震撼人心的美景把。

3.创设情境,运用词语

⑴引导: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段话里有很多非常优美的词语,你们喜欢吗?

想要积累它们吗?

下面听老师说意思,你们猜词语,看谁掌握最好,反应最快。

①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②风和浪都很平静—

③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④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⑤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⑵积累词语,单单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学会运用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应用一下把,假如你是一个小记者,现在你就在钱塘江边,你要报道这样一个天下奇观,你会怎么说?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生交流学习本课后的感受体会。

2.出示作业自助餐:

①喜欢积累的你,背诵课文3、4自然段,并抄一抄,背一背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语。

②喜欢交流的你,向你的爸爸妈妈简单介绍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板书设计

1观潮

 

教学反思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淘、哇、灌…”等,正确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书写:

“盘、柔、牵…”六个生字。

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

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味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快乐与幸福。

3.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4.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反复出现在表达情感和文章机构中的作用。

5.了解“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初步掌握区别对待自读时所提的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味语言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2.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反复出现在表达情感和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4.学习区别对待自读时所提的问题。

学习准备

1.预习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并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懂每个自然段。

4.再读课文,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标记。

5.思考课后星号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

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能背一首你喜欢的有关“月”的诗吗?

(抽学生背诵)2、中秋节那天如果坐在院子里上月吃饼你会有什么感觉?

(抽学生谈)

2.如果在月光下散步会有什么感觉?

(板书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走月亮”的意思。

3.齐读课题,猜测课文内容。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2.小组内开火车读,互相帮助。

3.再读课文,想想:

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

(读后抽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村庄、小溪边、田埂上)

4.课文用哪一句话将这些内容串起来的?

请用“——”勾出来。

5.如果让你将课文分成四段,你会怎么分?

(认真观察板书和刚才勾画的句子)(抽学生回答)

6.课文讲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走月亮看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看板书了解课文内容,抽学生来概括)师总结:

刚才我们概括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段意合并法)

三、学习分类处理自读提出的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再次标注自己的问题。

2.抽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各个问题属于哪一类,怎么样来处理。

(教师同时帮助学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学生去理解什么样的问题具有价值,怎么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师总结:

引导学生翻到金钥匙的内容对刚才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了解判断和分析的过程。

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

今天我们继续随着云南作家吴然的笔迹去进一步了解具有南方地方特色的风俗:

走月亮。

2.齐读课题。

3.开火车读黑板上的词语,有些词可以初步理解,如淘洗,低垂等。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想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意境美。

1.由上节课梳理的重点问题:

“为什么说这是个美妙的夜晚”?

引导学生读书。

2.学习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大段,哪两个词是重点?

(抽学生汇报,师板书:

明亮,柔和,淘洗)理解“柔和”

(2|)月儿有多明亮?

明亮得以至于可以看见——(引导学生了解板书上的内容)

(3)月光照耀下的村庄是怎么样的?

抽生读,引导学生评价。

(4)省略句在这里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

(5)你能用哪个词来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村庄?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月光下走月亮的,我的心情怎样?

引导学生读好:

啊!

我和阿妈走月亮!

3、学习第二大段

(1)师:

月光洒在小溪边,小溪边又是怎样的情境?

自读本段,理解“运载”。

(2)说说此时“我”的感受是什么?

(快乐和幸福)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抽学生通过读体会语言的优美。

(3)引导学生体会“啊!

我和阿妈走月亮!

4、学习第三大段

(1)月光映衬下的小溪荡着亲情,荡着童年的快乐和幸福,令人多么的惬意啊。

月光洒在了田野里,果园里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

(2)女生读本大段,男生听,思考,此时自己能体会到什么?

“秋虫…”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的?

“甜香”呢?

说明什么?

“满意”和“低垂”怎么理解。

(3)丰收预示着幸福,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4)引导学会读“啊!

我和阿妈走月亮!

5、学习第四部分。

(1)学生自读,说说自己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引导读好相应的句子。

(2)师总结:

啊,多美的夜晚啊,以至于在这样梦幻般的意境中产生了幻觉,感觉月亮也牵着星星的手在走,人景融为了一体。

(3)齐有感情朗读

6..看板书总结,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啊”

7.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

(与阿妈浓浓的亲情,我的幸福与快乐)

三、拓展练习

1.我们还走过那些地方?

月光照耀下是什么样子?

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教学反思

 

3.*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巢(cháo)

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3.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4.欣赏《花牛歌》。

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出示《花牛歌》。

5.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6.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小结: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

板书设计

3现代诗二首

 

教学反思

 

4.繁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自主学习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向学生提供以下资料:

①作者简介②写作背景(见附一、二)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

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好,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女学生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

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

(板书课题)

二、指名学生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口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①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

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

③理清文章结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

要求学生先回忆自己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并与之比较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参考答案)

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

②按时间顺序。

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③第一部分(第一段):

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

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

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师生互动)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

讨论为什么不同。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教师点拨:

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表达了一种什幺样的感情?

教师点拨:

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霎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3.阅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②怎样理解“?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此题如学生提出其它理由,只要合理即可)

4.体会“看,那个巨人还在奔跑呢?

”中“看”和“呢”的表达效果。

教师点拨:

一个“看”字,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

5.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教师点拨:

十分生动形象的写出自己与大自然的融合,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

五、总结全文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3段;

2.查找搜集有关星星最新信息的资料,结合文学分小组出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4.繁星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3.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

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

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

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

这株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

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支,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

他同时谈及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他们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耗费了十万双筷子。

他们希望能够警醒大家最终告别一次性筷子。

师:

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能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

师:

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

(教师板书:

我们与环境)

二、明确要求。

1.读一读:

理解口语交际内容及要求

读课本中的文字,借助文字,明确今天的口语交际内容。

2.自读完成后小组内组长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明确具体话题,小组长要做好记录。

小组内进行交流,你的理解。

3.想一想:

围绕哪个话题展开讨论。

交流内容:

1.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2.这些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

三、初设情境,共同探讨

1.说一说。

a.情境一:

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b.情境二:

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师:

谁来说一说。

生:

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

生:

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了三年的语文学习,我班学生自主识字能力,自主阅读能力,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

多数学生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的作文能力参差不齐,优秀者写作时洋洋洒洒,把作文作为一种乐趣,而笔拙者半天挤不出多少字来,依赖性很强。

本班多数学生学习自学性高,主动性强,自控能力不错,能够自觉完成各科作业,但少数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很差,在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等方面的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这些学生仍然是本学期扶持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教材是从2019年秋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依次是:

自然奇观、思考置疑、观察与发现、神话故事、多彩生活、童年往事、爱国立志、历史故事篇。

本册共编有27课。

其中精读20课,略读7课。

全册保留了原教材15篇课文,新选和从其他册调整了12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适合教学的课文,其中《走月亮》《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蝴蝶的家》《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梅兰芳蓄须》《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等课文及古诗词等是新选入的课文。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识字加油站、快乐读书吧等)。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语文园地的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教学重点

阅读教学;识字教学;口语与习作教学;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学难点

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与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学关键

在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中寻找契机,根据学生实际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改进措施

(一)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有助于他们今后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抓好新安排的关于留心观察事物、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等习惯培养的同时,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儿童背诵的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边背诵边想象,边背诵边思考的能力。

抓好学生默读、查字典主动识字、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和的培养。

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识字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量利用汉字造字的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识记生字,完成识字任务。

平时注意采用多种手段,随时巩固已有成果。

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基本字、偏旁等知识和初步分析汉字结构的能力,积极引导,坚持训练,不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步形成自学生字的能力和习惯。

一定要在课堂上安排适量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描红各临写和,以确保写字教学的效率。

(三)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

根据课文特点,合理选择阅读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生动、有趣、多样化,师生互动,让竞赛、表演走进中段孩子的课堂,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提问,使之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解决难点,富于启发性,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会读书。

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有时还要有感情地读。

所谓有感情地读,是要做以”披文入情“,要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读书的全过程,关心课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真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恰当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在初读感知阶段,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同时可以结合初读,使学生弄清生字字音,感知字形,初步理解字义。

在精读理解阶段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要通过指导、点拨和精当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情境意义,理解课文内容。

在积累运用阶段,要结合熟读、背诵、复述,使学生储备语言材料,实现常用评语、句式等的转换迁移。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

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四)习作练习

习作中,按“长线、短线结合,习作、练笔结合”的方法,适时安排“小练笔”。

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段式、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