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概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2542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讲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十一讲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十一讲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十一讲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十一讲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讲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概述.docx

《第十一讲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讲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概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讲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概述.docx

第十一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概述

第十一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概述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核心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各项基础工作及其流程

[教学难点]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流程及其任务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对比分析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

(一)、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活动、发展旅游业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缺少旅游资源旅游业便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而各种未经开发的或者潜在的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转变成为现实的旅游吸引物才能为旅游业所利用。

旅游资源无法直接为旅游业所利用。

在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者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只有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或者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才能不断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确保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1、概念

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为核心,以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力点,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适当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吸引物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

如何理解:

1)首先,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旅游业;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3)实质: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提高其吸引力,促使其成为旅游吸引物,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旅游功能。

4)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

2、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独特性原则1

旅游资源贵在稀有、与众不同。

应把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作为绿偶开发的出发点,并把最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旅游资源的特色愈突出,个性愈鲜明,垄断性就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旅游资源开发方式的独特性与新颖性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市场导向原则2

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前一定要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准备掌握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规律,结合旅游资源特色,确定开发主题、规模和层次。

要求开发者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善于预测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并注意分阶段进行。

3)成本最优化原则2

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获取经济效益,因此开发必须做到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

要求旅游开发时慎重评价旅游资源的综合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重点、规模和开发时序。

4)美学原则2

美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

旅游资源开发应充分应用美学原理,注重多种美的结合、体现和传递,努力提高旅游资源的美感度,增强其吸引力。

2

5)保护为先原则

旅游资源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盲目开发不加以保护,一旦资源遭到破坏,损失是难以弥补的。

6)三大效益统一原则2

7)综合开发原则2

要使某一种类型的旅游地能吸引多种类型的旅游者,综合开发必不可少,形成系列产品和配套服务;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所致。

(二)、旅游规划

朗文大词典对“规划”的解释是:

制定或实施计划的过程,尤其是为一个社会或经济单元(企业、社区等)确立目标、政策与程序的过程。

旅游规划既不是资源评价,也不是市场分析,而是资源与市场的匹配,是对旅游最终产品——旅游经历的生产与交换的系统构想,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艺术。

它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它是在一定的目标与价值判断下,回答“它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回答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要作出这些选择,而不作出另一种选择。

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如何来理解呢?

1)经济、技术是规划开展的先决条件,

2)正确处理旅游业发展同环境、资源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前提。

3)旅游规划的核心概念是“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是旅游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二者联系:

1)规划是开发的一个重要步骤,为开发提供指导和依据,规划是为开发服务的。

2)经常将开发与规划连在一起。

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流程

实际工作中,旅游资源的规划经常要落实到具体的某一区域内,因此,可参照区域旅游规划程序开展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工作。

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时,一般遵循这样的流程来进行:

(一)、拟议阶段

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是:

一个地区要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首先要考虑可行与否。

主要工作有:

了解该地区旅游资源大致情况;周围同类资源的竞争力如何;市场需求如何;基础设施及旅游设施现状如何;所需投资资金能否到位;投资汇报率如何等等。

根据以上情况的分析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旅游开发,是否进行旅游开发规划。

解决,开发规划的可行性,开发规划的基本方向和开发规划的重点。

(二)、准备阶段

两方面工作:

1)工作准备:

提出开发规划申请,申请经费,组建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小组。

提交开发规划计划书

2)资料准备:

基础资料:

请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的园林、水利、地质、宗教、林业、交通、通讯、环保、城建以及相关图件等

专业资料:

相关的研究成果、案例等。

(三)、考察调研

形式有:

实地考察(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社会环境)

访问座谈

查阅文件资料

设计、印发、回收统计调查表和征求意见表

(四)、规划阶段

完成初步的规划文本和图件意见征求稿

(五)、论证修改阶段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评审。

(六)、旅游规划成果的实施和更新阶段

三、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基础工作

(一)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基础资料分析--内容

1、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1)自然条件:

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有时会具体到建设施工条件

(1)地形了解地形起伏的特点,如平原、丘陵、山地、水域以及农业耕地的利用状况。

作规划时,首先需要一张经过测量的地形图,以便根据地形特点来选择各项旅游相关用地与建设用地。

作区域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时,一般使用1:

20万~1:

5万的地形图,但是通常均用行政区划图来替代;作旅游区总体规划时,一般使用1:

1万~1:

5000的地形图,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使用1:

2000或1:

1000的地形图。

通常1:

1万以上的地形图需要规划委托部门委托相应的地形测绘部门进行测绘。

通过对地形图的观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当前区域土地使用的类型,为了指导工程建设规划,尤其是竖向规划设计。

(2)地质包括土壤承载力大小及其分布,以及冲沟、滑坡、沼泽、盐碱地、岩溶、沉限性大孔土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为了考虑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

冲沟在黄土状的沙沟地带常有发育,对处于青年期的冲沟一般属于不适宜修建地区,处于老年期的冲沟一般属于基本适宜修建地区。

岩溶(Karst)分布可通过地质勘探部门的资料,明确其分布区及边界。

如果对一个地区的岩溶分布不清楚,很有可能造成原本地表较平整但又属于岩溶分布区的,就不适宜搞高层建筑,否则会引起地面沉降与坍塌,规划作废事小,安全事大。

滑坡与崩塌地带应尽量避免作为建设用地,即使没办法要利用,也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并尽量不要切坡。

地震资料可以由地震局提供,查看该地是否属于地震多发区。

对于<6°的属于基本裂度,属于适宜修建的地区,对于6°~9°范围则属于基本适宜修建的地区,需要采取防震措施,对于>9°的则属于不适宜修建地区。

根据以上情况进行规划区的用地评定,把建设用地划分为三大类,即适宜修建的地区、基本适宜修建地区(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保护措施)和不适宜修建的地区。

画出用地评定图,在图上注明各地段需要采取的工程准备措施。

地质资料一般应由地质勘探部门提供。

(3).水文和水文地质情况。

水是旅游区资源的灵魂,没有水也就没有了旅游的那份灵气。

在规划过程中,往往需要建设或布置一些水上活动项目、亲水设施与景观。

因此,需要全面了解规划区内的水文和水文地质情况。

水文情况包括规划区所涉及的河湖最高、最低和平均水位,河流的最大、最小和平均流量,最大洪水位,历年的洪水频率,淹没范围及面积,淹没概况。

河流流量是选择旅游区生活用水、绿化用水的水源的重要因素,也是规划区防洪安全工程规划的主要依据之一。

对于某些山岳型旅游区,由于其河流径流量不够稳定,通常需要对自然径流进行工程处理,建设集水设施。

对地下水在应掌握地下水位的流向及蕴藏量、泉眼位置、流量及其水质情况。

在地面水不足、地下水较丰富的地区,地下水是旅游者生活用水的另一水源。

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地下水作水源比较经济可靠。

但在有的地区,过量的使用地下水会使地面下沉。

此外,地下水位也是选择和评定用地的基础材料之一。

(4).气象资料。

历年、全年和下家的主导风向、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平均降水总量、暴雨概况;气温、地温、相对湿度、日照以及气候环境等。

根据风向资料绘制“风向玫瑰图”是进行功能分区的重要依据之一。

只有掌握风向资料,才能正确处理好旅游区内游憩区、住宿区、活动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降水量是地面给排水规划与设计的主要资料。

在常年多雨的地区,可能引起洪水泛滥、山洪爆发。

掌握了降水量资料和暴雨概况,就可提出需要采取哪种防雨防灾措施。

总的来讲,自然条件资料是选择规划用地和合理经济地确定各个规划项目用地范围的依据,是做好规划设计的前提条件之一,尤其是在旅游区规划过程中尤其明显。

2)区域概况:

资源条件、对外交通联系,有时包括投资融资条件

(1)资源条件。

主要包括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条件与其他各项自然资源条件,具体涉及资源的种类、数量、品位或等级。

对于区域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可以依据地方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或旅游资源管理系统获得,并进行实地调研,对旅游资源进行概查与更新;对于具体的旅游区规划,则必须对规划区范围的资源进行全面的详查。

此外,可以对地方建筑材料、工、农、牧、副、渔等各项产业进行分析,收集对旅游发展有影响的资源条件。

(2)对外交通联系。

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方面。

其中公路主要涉及公路的技术等级、客运量及其特点,公路的走向、交通节点的布置与旅游区的关系;旅游区与附近旅游区、旅游城镇、旅游客源地的联系是否方面,有无开辟公路新线的设想。

铁路主要涉及铁路站场、线路的技术等级及运输能力、现有运量对规划区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规划设想。

水运主要涉及周围河流的通航条件、运输能力、码头设置的现状及其与规划区的关系、存在的问题和有关部门的规划与设想。

航空主要涉及航空港的等级与规模,与主要旅游城市的航线情况及其与规划区的交通便捷性程度。

对区域概况有一定了解后,就能正确地分析拟规划旅游区在周边区域的地位与分量,避免出现夜郎自大、沾沾自喜的不良局面,以便于合理地确定规划的规模与发展的速度、区域的合理定位,错位发展,有效合作。

3)历史资料

(1)改革开放前。

规划区所在区域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是否具有标志村镇历史文化特征的名胜古迹以及这些古迹的地点和现状。

对一些具有悠久历史、浓郁文化底蕴的村镇设施、文物古迹,尤其需要掌握。

(2)改革开放后。

规划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与变迁、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等等。

通过对历史沿革资料的掌握,有助于合理确定规划旅游区或旅游目的地的性质,作出负有地方特色与文化底蕴、具有民俗传承性的规划方案。

2、社会经济资料:

国民经济、社会文化、地区旅游

1)国民经济发展资料

(1)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资料。

主要包括近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或长远规划,“五年”规划等相关文件与资料。

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可以剖析一个地区未来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重点与方向、定位。

(2)主要客源地的经济发展资料。

根据拟规划对象的主要客源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料与居民消费指数、地区旅游,可以分析客源地的消费趋势与消费能力。

2)社会文化发展资料

(1)地区人口结构。

主要包括规划区范围内的现状总人口、人口增长情况、职业分析、年龄结构等资料。

尤其是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与乡村旅游规划过程中,由于牵涉到土地征用、风景区与乡村社区的空间布局、资源保护等问题,可能需要安置社区居民,需要在规划中予以体现。

(2)地区教育与文化建设资料。

一个地区的受教育情况,决定了该地区居民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的意识等多方面的问题。

文化活动的建设与开展情况,通常是旅游活动的策划与经营的源泉。

(3)集镇贸易与相关管理工作。

集镇贸易资料主要包括地方特色产业(农、林、牧、副、渔、工均可)、地方特色市场与手工艺品等,涉及其数量与规模、时间等。

相关的管理工作则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政府的管理模式等,可以为旅游规划提供相应的便利与优惠。

3)地区旅游发展情况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日益呈现出一种规模集聚效应。

因此,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也将影响到规划的设计目标与建设规模、速度。

地区旅游发展情况主要涉及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条件、旅游景区概况(交通区位、游客接待量、营业效益、游客来源、游客特征等等)。

3、现有建筑设施与环境资料

1)建筑设施资料

(1)居住建筑。

主要包括规划区范围内现有民居的面积与总量规模,以合理确定村庄用地发展规划。

(2)公共建筑与绿地。

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医院(卫生服务站)、政府办公楼、中小学、图书馆、影剧院、文化中心、旅馆、商店等的分布、数量、建筑面积、规模、质量以及近远期发展规划。

绿地是衡量一个旅游区软环境的重要指标,通过对现状绿地的普查,可以为规划中提供相应的参考,节省成本。

2)工程设施资料

(1)交通运输设施。

规划区交通运输的方式与种类,现有交通运输能力,主要道路的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概况。

(2)道路桥梁设施。

规划区内主要道路的长度、道路密度、典型断面、路面等级、通行能力及利用情况。

桥梁的位置、密度、结构类型、载重等级等。

(3)给排水设施。

给水设施方面,主要包括水源地、水厂(塔)位置、容量、管网走向、长度、水质、水压、供水量等,可以分析现有给水设施的潜力与扩建可能性。

排水设施主要包括排水的体制、管网走向、长度、出口位置,污水处理情况;雨水排除情况等。

(4)电力、电信等设施。

主要包括高压变电所的位置与容量,区域调节、输配电网络概况、现状用电负荷、高压走廊位置;电信、宽带、有线电视等接入设施等。

以上各项除现状外均应了解其修建计划及其投资来源,并尽可能按专业附以图表,这些资料都是进行旅游规划,尤其是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乡村旅游社区规划时的主要依据。

3)生态环境资料

(1)动植物资料。

主要包括规划区内相对罕见的国家或地方珍稀保护动物、植物,以及森林覆盖率,物种多样性与主要栖息环境等资料。

(2)环境污染情况。

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废渣及噪音)的危害程度,包括污染源、有害物质成分、污染范围与发展趋势;明晰作为污染源的有害工业、污水处理场、屠宰场、养殖场等设施的位置与规模、概况;规划区已采取的各项防治措施与途径等。

-------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三个方面:

向省、地、市、县有关部门收集,主要是有关规划区所在地的区域经济、交通组织、城镇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资料。

向当地发改委及相关的建设、工业、商贸、文化、交通、地质、旅游、气象、水利、林业、环保、公安等部门了解有关现状与长远发展的规划资料。

现场访谈与资料调查、研究。

对拟规划区的现场,在编制旅游规划之前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可以邀请地方相关负责人或年长者进行访谈,以了解规划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历史古迹等资料。

通过现场踏勘、调查,按照资料收集提纲的要求逐项进行详细的收集和整理。

既要掌握文字和数字资料,又要把这些资料的内容同现场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

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若遇到资料不够充分时,应深入现场进一步做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或让甲方协助收集相关资料,以满足规划编制的需要。

抽样调查与资源普查。

由于需要进行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旅游资源的分析与评价,因此需要对规划区所在区域的游客进行抽样调查(如果该地没有类似的统计抽样资料),对规划区范围内的资源进行详查,并编制相应的市场分析报告与资源详查分析报告。

------分析资料的方法:

收集资料后要进行整理分析,去伪存真,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整理分析的方法很多,在旅游规划中采用较多的有:

典型剖析法、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德尔菲法、对比分析法等等。

二、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

1、旅游市场调查:

指用科学的方法搜集、分析大量的有关旅游市场及与其相联系的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为有关部门准确可靠地作出正确的经营发展决策或预测未来,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活动。

2、调查内容:

1).旅游市场环境背景调查:

政治环境调查、法律环境调查、经济环境调查、科技环境调查、社会文化环境调查、地理环境调查

 2).旅游产业现状调查:

旅游资源的类别、旅游吸引物调查、旅游设施调查、可进入性调查、旅游服务调查、旅游企业形象调查、游客容量调查

 3)旅游市场营销调查:

客流量及旅游收入、旅游竞争状况调查、旅游产品调查、旅游价格调查、旅游分销渠道调查、旅游促销、营销投入

 4).旅游市场需求调查:

旅游者规模及构成调查、旅游者参与方式、旅游者停留天数、旅游者消费及构成、旅游者到达方式、旅游者的信息渠道、旅游者的时机选择、旅游者参与的制约因素、旅游动机调查、旅游者行为调查

3、市场调查的方法:

1)直接资料调查法:

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市场第一手资料,主要包括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德尔菲法。

2)间接资料调查法:

从各种文献和资料中收集信息资料,包括二手数据分析、情报研究等。

资料来源:

旅游市场调查的方法浅谈,国智景元高级策划师王朋娟,2006-3-1513:

57:

02|By:

gage]

三、旅游环境调查与容量测算

(一)、界定:

旅游环境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的,涉及以旅游目的地为主、以旅游依托地为辅,并由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构成的复合系统。

对于旅游目的地或旅游区来讲,良好的旅游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尤其体现在自然旅游和生态旅游方面。

(二)、旅游环境的分类

旅游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广泛的系统,通常可以按照旅游环境的主体、旅游环境的属性、旅游环境的要素或内容、旅游环境的范围等划分。

1、旅游自然生态环境。

即由旅游依托地和旅游目的地的大气、水体、土地、生物及地质、地貌等组成的综合体。

对旅游者而言,它并不是直接的旅游对象或旅游吸引物,而只是一种起着承载作用的外在环境或基础环境。

因此,它往往不被旅游开发者所重视,但恰恰是它构成了旅游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并关系到旅游业的成败兴衰。

2、旅游人文社会环境。

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依托地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情况、卫生及健康状况、当地居民对外来旅游者的态度,以及配套的各项服务。

政治局势是指政局是否稳定,是否有军事纷争及潜在的战争危险;社会治安情况是指当地的社会风气好坏和犯罪率高低等;卫生及健康状况是指当地的卫生条件,居民的健康状况,地方病、传染病、多发病、流行病的情况等;当地居民对外来旅游者的态度是指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的认识,对待外来游客是采取友好的、无所谓的或敌视的态度和行动;配套的各项服务主要是指那些为旅游者提供的非营利性的服务,包括信息服务中心、旅游咨询电话、旅游警察等。

3、旅游资源本身。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一是自然旅游资源,即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生态环境;二是人文社会旅游资源,即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人文社会环境。

实际上,不论是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还是人文社会旅游资源,它们本来就是人类整体环境的组成部分。

4、旅游气氛环境。

它与上述旅游自然生态环境、旅游人文社会环境和旅游资源本身有着紧密联系,并且以它们为基础。

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旅游者对周围“物”,即对主要由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社会旅游资源所形成的特定环境的感受;二是旅游者对周围“人”,包括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依托地居民、旅游经营者,以及同行的其他旅游者的感受,它不仅涉及当地居民和旅游经营者的态度及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者的心理影像,更与环境容量给旅游者造成的心理影像有很大关系。

(三)、旅游环境调查的内容

1、上述四大类别

2、对污染的调查

1)首先是工业污染源。

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或邻近工业区、城镇的拟规划旅游区。

对于此类污染,通常需要掌握对应企业的生产性质、生产工艺、污染物处理与排放的种类、数量、组分、浓度、方式、规律等变化,分析其是否符合绿色生产。

2)其次是农业的面污染源,主要涉及农村地区农药与化肥的使用情况,包括施用的农药品种、数量、使用方法等与化肥的使用品种与数量。

3)是交通运输污染源。

汽车、火车、飞机和船舶运输过程中发出的噪声、排出的废气,运载有毒、有害物质时事故泄漏污染,交通工具清洗时排放废水和废气等。

4)是生活污染源,尤其是农村地区,主要了解规划区范围内的居民人口情况、区域供排水系统、生活垃圾以及污染物处理方式。

5)破坏源则通常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自然过程,其二是人为过程。

6)大气、水与噪声环境的调查

对于大部分规划旅游区或旅游目的地,环保部门均拥有相关的大气环境与水环境检测数据,可以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等相关标准进行评价。

但是,对于缺乏相关数据的规划区,尤其是环境噪声资料,规划项目组可以聘请相关部门的专家或自行进行测量,只是部分数据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尤其是水环境质量的测量与检验。

(四)、环境容量及其测算

1、旅游环境容量

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某种条件下,旅游区在保证不耗尽其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环境资源、旅游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旅游景观质量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承受旅游活动的最大容量、数量值。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应该随着规划期限、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包括环境的生物物理容量、环境的社会文化容量、环境的游客心理容量三类。

根据测算时空标准,又可以分为一次性游人容量、日游人容量和年游人容量三个层次。

2、内容:

生态容量、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社会心理容量

根据测算时空标准,又可以分为一次性游人容量、日游人容量和年游人容量三个层次。

3、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

景区环境容量的测算方法有面积法、线路法与卡口法,在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实践中,这三种测算方法也是相对比较容易操作的,因此至今依然是最常用的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在三种测算方法里面,通常以最小值为景区的环境容量标准。

1)面积法

面积法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游客在特定游憩环境或服务设施内活动所必须的最小面积。

在进行面积法计算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的是要确定景区的面积及不同环境或服务设施的生态容量标准。

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规定了风景区内游憩用地的生态容量。

传统经验值:

主景景点:

50-100m2/人(景点面积);

  一般景点:

100-400m2/人(景点面积);

 浴场海域:

10-20m2/人(海拔0~-2以内水面);

  浴场沙滩:

5-10m2/人(海拔0~+2m以内沙滩)。

面积法的计算公式为:

C=W/K×D

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日;

W—可供游览总面积;

K—游客人均合理占用游览面积;

D—日周转率。

2)线路法

线路法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每位游客所必须占有的游览线路长度。

这类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游览空间呈狭长型的景区,如峡谷型旅游景区。

同时,即使在相对平坦的旅游景区内,游客也并不是平均分布在可游区域内,而是集中在景区的游览线路上呈线性运动,导致游览线路成为人流最为集中的区域。

因此,仅用面积容量法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旅游景区的接待能力与生态容量。

线路容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景区内实际可游览线路的长度、宽度、可行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