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慧学篇教师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2519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慧学篇教师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出师表慧学篇教师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出师表慧学篇教师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出师表慧学篇教师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出师表慧学篇教师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师表慧学篇教师用.docx

《出师表慧学篇教师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慧学篇教师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师表慧学篇教师用.docx

出师表慧学篇教师用

《出师表》慧学篇

班级:

姓名:

(一)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乙】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使者先入,约曰:

“即⑤上⑥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宗道曰:

“第⑦以实言对。

”使者曰:

“然则公当得罪。

”曰: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帝诘⑧之。

宗道谢⑨曰:

“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德:

负责教育太子的官。

②酒肆:

酒馆。

③微行就饮肆中:

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

④亟:

急迫地。

⑤即:

如果。

⑥上:

皇上,这里指宋真宗。

⑦第:

只。

⑧诘:

责问。

⑨谢:

道歉。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5分)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5分)

A.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B.①盖追先帝之殊遇           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①第以实言之              ②闻之,欣然规往

D.①帝诘之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0分)

(1)以光先帝遗德          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微行就饮肆中        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者及门        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5.乙文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

(5分)

1.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解析】文言文首先要结合原文的语境,弄清基本意思(喝酒是人之常情,但是欺君确实做大臣的犯的大罪),再根据词语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主谓宾及其附属成分之间的关系,“饮酒”是“人之常情”的主语,“欺君”是“臣子之大罪”的主语,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划分句子的断句之处,同时注意一些句首、句尾(也)的虚词。

2.B

【解析】考点:

虚词用法

思路:

对“之”的几种常用用法必须掌握。

A中都是“助词,的”;

B中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它,指这件事”;

C中都是“代词他(皇帝)或它(这件事)”;

D中都是“代词他(鲁宗道、徐公)”

3.

(1)发扬光大

(2)曾经(3)到【解析】

课内词语解释要准确无误;

课外词语要结合语境和联想学过的课文是否出现过该词语。

4.

(1)这实在(的确、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候(时刻、时期、关头)啊。

(2)如果皇上责怪您来晚了,那什么来回答?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句子翻译最主要的方法是“留(保留法,人名、地名、官职等,以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词语、组(组词法,如“皇上、责怪、对答、回答、换(根据语境替换法,如用“如果”替换“即”;用“您”替换“公”;用“晚”替换“迟”;用“什么”替换“何”;用“拿”替换“以”)”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译、漏译(“也”是语气词,相当于“啊”)情况,再有注意省略、特殊句式(“何以为对”是倒装句式,翻译时按照“以何为对”句序)。

5.忠实【解析】人物分析要抓住人物的表现,同时注意文中概括性的词语(“帝以为忠实可大用”中的“忠实”)。

【参考译文】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很少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

作教育太子的官时,家住得离酒店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店中,恰巧真宗急召(他)入宫,使者到了门,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

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

“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

”鲁宗道说:

“(你)只管说实话。

”使者说:

“你这样是会有罪的。

”(鲁宗道)说:

“喝酒,人之常情。

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阿!

”真宗果真问了,使者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

皇帝问鲁宗道,他道歉说:

“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

”皇帝因为他忠诚诚实认为可以重用。

(二)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曰:

“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

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

告成天地,臣切有疑。

”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

①魏郑公:

魏征。

②封禅:

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

③夺:

使之改变。

不能夺,无言反驳。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5分)

A.遗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喻引喻失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远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D.悉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2、把语段

(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语段

(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

为什么?

(10分)

4、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

(10分)

【答案】

1.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比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项前“遗”为“遗留”的意思,后“遗”为“留给”的意思。

B项前“喻”为“比喻”的意思,后“喻”为“明白”的意思。

C项前“远”为“远离”的意思,后“远“为“长远”的意思。

D项都是“全、都”的意思。

2、

(1)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2)

(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3.

⑴广开言路(原文:

诚宜开张圣听)⑵赏罚严明(原文: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⑶亲贤远佞(原文:

亲贤臣,远小人)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原因在于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远佞。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理解文意的能力。

选段第一层里有关建议的关键词是“诚宜开张圣听”,第二层里的关键词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第三层里的关键词是“亲贤臣,远小人”,由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分别概括出以上三条建议。

4.

诸葛亮: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

魏征:

劝谏不但有大勇,还有大智。

他很讲究劝谏艺术,他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故事,综合使用了比喻、类比等艺术手法来说理,很有说服力。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文章的表达手法的能力。

题干中“劝谏艺术”提示要从人物语言的艺术特点上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

分析人物的语言可以从语言的内容和语言的特色两个方面分析。

诸葛亮的话是从内容上来看从三段从三个方面说明三个道理,从语言特色上来看,“先帝”“愿”“陛下”及循循善诱的语气,体现出他作为臣子的身份;魏征的话从内容上来看,他讲了一个故事,从艺术手法来看,拿病人来说理,是把隋朝后的国家比喻成了病人,用病人背米类比增加人民的负担。

【参考译文】魏征竭力劝阻唐太宗举行封禅大典,说: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治疗,逐渐痊愈。

此人应该瘦得皮包骨头,如果一定要让他背着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那是绝对办不到的。

隋朝末年的社会动乱不只十年,陛下作为技术精神的医生,(精心调治,)虽然去除了百姓的痛苦,天下平安无事,但是百姓还不富裕。

(在这个时候举行封禅大典,)敬告天地大功告成,我实在怀疑这种做法是否妥当。

”唐太宗听了,无言反驳。

(三)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孟子谓齐宣王曰: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

“弃之。

”曰:

“士师①不能冶士②,则如之何?

”王曰:

“已之。

”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选自《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0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2)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咨:

(3)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5分)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朝而往,暮而归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其如土石何

C、试用于昔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俱为一体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对【乙】文中画线句“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5分)

A.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因冻饿而死。

B.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

C.等到他返回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因冻饿而死。

D.等到他返回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

5、诸葛亮和孟子都对君王有所期望。

结合选文,回答问题。

(5分)

(1)诸葛亮希望后主能够继承先帝遗志,为此,他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2)孟子对齐宣王有怎样的期望?

1.

(1)时

(2)询问(3)善

2.C

3.

(1)因此先帝选拔他们来给予陛下您。

(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为期不远了。

4.D

5.

(1)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

(2)希望君王尽职尽责,治理好国家。

【参考译文】孟子对齐宣王说:

“如果大王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自己出游楚国去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

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

”宣王说:

“和他绝交!

”孟子说:

“如果您的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应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

“撤他的职!

”孟子又说:

“如果一个国家的治理得很糟糕,那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一边去了。

(四)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0分)

(1)光:

(2)闻:

2、翻译下列语句。

(10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乙】文中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建议,采用分等赏赐的办法激励群臣踊跃进谏,用【甲】文中的四字词语表达就是“”;【甲】文用“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来预期察纳雅言的效果,【乙】文则用“”来彰显纳谏的最终效果。

(10分)

4、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之后,《中国成语大会》再次掀起人们学习汉字、成语的热潮。

学习成语要追根溯源,请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成语写在下边。

(5分)

【甲】文:

【乙】文:

5、诸葛亮和邹忌都善于劝谏,结合两文谈谈他们的劝说艺术对你人际交往的启示。

(10分)

1.

(1)光:

发扬光大

(2)闻:

使……听到

2.

(1)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第1空:

开张圣听

第2空: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甲】文:

妄自菲薄【乙】文:

门庭若市

5.

诸葛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邹忌采用讽喻方法,启示:

和别人交往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委婉,要尊重他人,使他人能够愉快的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