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世界近代史下齐世荣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2517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历史世界近代史下齐世荣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大学历史世界近代史下齐世荣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大学历史世界近代史下齐世荣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大学历史世界近代史下齐世荣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大学历史世界近代史下齐世荣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历史世界近代史下齐世荣版.docx

《大学历史世界近代史下齐世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历史世界近代史下齐世荣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历史世界近代史下齐世荣版.docx

大学历史世界近代史下齐世荣版

第四讲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1节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圈地运动的扩大

  C.大量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  D.市场的不断扩大

2.18世纪后期,英国的劳动力供应比欧洲其他国家有很大优势,这主要是得利于( )

 A.奴隶贸易的进行  B.圈地运动的开展

  C.国外移民的到来   D.人口的大量增殖

3.首先将蒸汽机运用于交通运输业的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4.法国工业革命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 )

  ①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②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③高利贷资本发达④国内市场不很景气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下列各项与美国工业革命相关的是( )

  A.最早普及改良蒸汽机

  B.19世纪中期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C.最先采用推广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

  D.农业化学最先发达起来

6.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里“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准确含义是( )

  A.东方落后于西方

  B.东方成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C.东方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D.亚洲国家按西方的制度对社会进行改造

7.下面对统计表的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

国家总人口(单位:

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约180048%52%

法国(1851年)约360075%25%

俄国(1851年)约590093%7%

美国(1850年)约230087%13%

  A.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B.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C.英国以外其他国家都未开始向工业化过渡

  D.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8.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C.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D.工业革命大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二、材料解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均摘自《欧洲家庭史》)

  材料一:

据对14至15世纪英国农村的研究发现,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永久控制的多少是家庭繁荣的基础。

在这种社会里,拥有自己的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子孙满堂,甚至四世、五世同堂的大家庭,是出于人们因经济生存而相互依赖的需要。

……同时,男女结婚的年龄平均在27岁以上。

因为土地是惟一收入来源,儿子要等父亲死后继承土地来支持自己的家庭。

同样,女方的父母也要为自己的女儿积聚一笔嫁妆以帮助女儿建立家庭。

  材料二:

1700年英国的男子及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们组成家庭生产的基本单位。

这样的家庭经济一般不是集中在一个负责生计的人周围,家庭生计取决于所有的家庭成员。

妇女和孩子成为独立的挣工资者,不再是家庭劳动的补充……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婚姻是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笔买卖,当时的一位作者告诉年轻的法国人说,结婚一般来说是一个人获取地位和财富的手段,是保证他在社会上成功的重要途径。

  材料三:

1845-1857年,英国铁路建设狂热,人们大多离开自己的家庭,导致家庭劳动分工鲜明,男子扮演维持生计的角色,男子的工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二,这在1700年仅占四分之一。

……这时期婚姻也发生变化,一位法国人说,现在的年轻人经常让有很多嫁妆的姑娘求婚不成,因为他们结婚一般是因为相爱,而不是为了财产;婚姻双方更多地来自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城市,年龄也更加相近,富有的老头和少女结婚的情况少了。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14—18世纪欧洲家庭和婚姻演变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并运用所学知识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说明这一演变。

三、问答题

10.比较英法两国在变革传统农业生产关系方式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两种方式对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影响。

11.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机和电动机等动力机械取代人力、兽力、水力、风力,克服了人力、兽力的局限性和自然力的不可预见性及难以控制性,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把大量的机器和电动机等动力机器和人力集中在工厂里,实现劳动分工的高度专业化,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机器合理地组成机器系统,形成生产的流水线,科学计算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合理安排劳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1820—1890年,英国七十年间的生产总量增加了60倍,人口增加了3倍,人均产值增加13倍。

一个劳动力年平均工作时间从3000小时减至不到1700小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人均寿命从35岁增至79岁。

英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中由177O年的45%降至1841年的22%,1901年再降至6%;工业相应地从24%上升到34%和60%。

根据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①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工业革命对其他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有何影响?

③工业革命对亚洲地区有什么影响?

④综上所述略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C 6.C 7.C 8.A

  9.阶段特征及成因:

14至15世纪,多为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农业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婚姻年龄偏大,这主要是由封建自然经济决定的。

18世纪,一夫一妻式的家庭成为生产的基本单位,婚姻也带有"商品"色彩。

这主要是由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决定的。

19世纪中期,家庭失去了生产职能,男子的工资成为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

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婚姻变为以爱情为基础。

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进步,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说明:

由于从封建的自然经济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再到机器生产的大工厂的演变,使欧洲家庭生活和婚姻状况也随之演变,这表明上层建筑领域的变化是由经济基础的变革所决定的。

  10.①不同之处: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大规模圈占土地,使土地大多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法国在大革命中把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办法卖给农民,使一般农民可以获得土地。

  ②不同影响: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建立起较典型的资本主义土地制度,促进了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开展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法国则形成了广大的小农经济,在当时虽起了动员农民、推动革命的作用,但从长远看,造成法国农业落后和农村市场狭窄,滞缓了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

  11.①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的生产生活待遇有所改善,平均工作时间缩短,人均寿命提高;促使生产结构的调整,工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总值大大超过农业。

②英国的技术和技术人员流往国外,工业革命扩展到英国以外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密切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③较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积极进行资本主义扩张,把亚洲一些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它们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加剧当地的贫困和落后,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另一方面,它打破了亚洲国家的封闭与隔绝,破坏了当地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落后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亚洲社会。

④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革变,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充分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增强国力,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2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一、选择题

1.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2.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

  C.改革使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

3.美国内战前,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实质是( )

  A.欧洲移民发展的奴隶制经济  

  B.生产商品的奴隶制经济

  C.使用奴隶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经济

  D.受英国控制的殖民地经济

4.宅地法的实施,对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是( )

  A.使美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西部

 B.加速了西部的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

  C.种植园经济被小农经济所取代

  D.加速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5.俄国1861年改革与美国南北战争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①解放劳动力②扩大市场③扩张领土④积累资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6.推动“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的目的是( )

  A.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障碍

  B.使普鲁士势力得到延伸

  C.把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

  D.打败法国,取得欧洲大陆霸权

7.普鲁士军参谋长毛奇曾说:

“那是一场早已预见的战争,是一场经过精心准备并为政府视为必要的战争,其目的不仅是为了领土扩张,而且是为了普鲁士在德意志霸权的确立”。

这场“早已预见的战争”是指( )

  A.普奥战争  B.普奥对丹麦的战争

  C.普法战争  D.奥普俄对波兰的战争

8.意大利统一过程中,加里波第远征西西里,占领其首都那不勒斯后不久,就将政权交给了撒丁王国。

对此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充分体现了加里波第缺乏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观念

  B.充分体现了加里波第顺应统一潮流的全局观

  C.说明了加里波第不敢与撒丁王国分庭抗礼

  D.说明了加里波第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局限性

9.意大利统一与德意志统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

  A.经济实力最强的邦或王国掌握了领导权 

 B.人民起义对统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C.最终排除了外部势力实现统一

  D.统一后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材料解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

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

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

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

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

“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②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③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三、问答题

11.比较说明18世纪末与19世纪中期美国(北美英属殖民地)经济发展及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并据此变化分析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

12.阅读下列有关“民族主义”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科全书》第11卷中,“民族”一词被赋予一种严格的法律定义:

“‘民族’是一个集合名词,用以表示居住在一定疆域之内、服从于同一个政府的人数可观的居民群体。

”……“自由”、“平等”、“民族”这三个指导思想一旦结合到一起,一旦为进步思想所推动,它们便逐步地削弱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

摘自〔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民族主义直到19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

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地和国王的臣民。

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是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的……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中得到了最大的促进,革命的领袖们为了从欧洲旧政权的猛攻中逃生,不得不动员国民军队——由乐于和渴望为祖国而战的、有政治觉悟的公民组成的军队。

  材料三:

民族主义在1815年以后立即强烈地表现出来。

……希腊人于1821年成功地进行了起义,从土耳其统治下赢得了独立。

同样,比利时人于1830年也进行了反抗,摆脱了荷兰的统治,意大利人……在1859年至1871年间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统一的国家。

德国人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建立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

  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

材料二、材料三均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回答:

  ①据材料一、二,如何理解18世纪启蒙思想家倡导的近代式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实质?

  ②材料二“革命的领袖们……有政治觉悟的公民组成的军队”反映出法国大革命中民族主义思想的体现具有什么特点?

  ③为什么民族主义在1815年以后立即强烈地表现出来?

  ④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三,分类概括希腊、比利时、德意志、意大利的民族主义是如何表现的?

“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说明了什么问题?

13.试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对比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A 6.B 7.A 8.B 9.B

10.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

②农奴制度下,地主不关心生产技术的改进,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给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材料三中观点认为这场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充分肯定了其正确性,是实事求是的。

11.变化:

①经济方面,19世纪末北美英属殖民地主要有资本主义经济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当时处于手工工场阶段;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两种经济形式都得到发展,并且冲突日渐明显。

②阶级关系方面,18世纪末北美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以及他们与人民之间矛盾尚未尖锐,而英国殖民统治成为障碍;19世纪中期,北部工业资产阶级、劳动人民同南方奴隶主阶级矛盾激化。

不同:

①革命对象和形式不同,前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属民族解放运动;后为内战,反对南方奴隶主和黑奴制度。

②领导力量和动力不同,前次以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领导,以农民阶级为主力;后次以北方工业资产阶级领导,以工人为主力,农民黑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2.①实质是民族即为国家,国家由公民组成,资产阶级应掌握国家政权;民族国家必须摆脱天主教会、封建专制王权的统治。

②特点是追求"自由"、"平等"、"民族"是一致的;捍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就必须保卫祖国。

③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确定的划分欧洲版图的方案,使欧洲众多民族陷于分裂或遭受外国的统治。

④希腊、比利时是反对外族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意大利结束异族统治和分裂局面,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德意志结束分裂状态,加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国家统一。

西欧国家都已成为近代独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国家。

13.①社会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

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而中国的封建统治的危机虽然也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②领导力量:

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维新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软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守旧势力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③政策措施: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在中国的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④国际环境: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

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而中国戊戌变法已经到了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第3节  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

  A.抢占殖民地,扩大版图     B.掠夺财富

  C.开拓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D.输出资本,榨取超额利润

2.19世纪中期,对外扩张表现最为突出的国家是( )

  A.英、法  B.英、美  C.德、日  D.英、俄

3.下列侵略活动有英国参与的是( )

  ①两次鸦片战争②对新生的拉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③对缅甸、阿富汗和伊朗进行侵略④吞并中亚广大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

4.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正确的理解应是( )

  ①整个世界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②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得以确立③世界上大批国家和地区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征服,成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④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

5.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能够战胜俄国的根本原因是( )

  A.英法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达

  B.英法的军事力量占有绝对优势

  C.俄国沙皇专制的腐朽

  D.俄国正经历着农奴制的严重危机

6.英法将克里米亚战争局限在克里米亚半岛的根本原因是( )

  A.英法的经济军事实力不够强大

  B.俄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C.沙俄是国际特别是欧洲反动势力的支柱,一旦被摧垮,欧洲就会爆发革命

  D.英法不愿为战争付出较大的牺牲

7.克里米亚战争的重要影响有( )

  ①英法对土耳其的控制大大加强②俄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③推动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④使巴尔干半岛变成了一个火药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马克思说:

“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

……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这表明( )

  ①英国的侵略无疑给印度带来了灾难②英国试图帮助印度迈入资本主义社会③英国的侵略客观上冲击了印度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④英国的侵略功过参半、等量齐观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印度手工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织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

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取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

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工厂加工成棉布,再返销印度。

高中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请回答:

  ①分析材料一所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②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③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后果?

三、问答题

10.19世纪中期,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是怎样形成的?

结合史实说明当时英国占据世界市场支配地位的表现及原因。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方法一部分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例如殖民制度就是这样。

……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现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

……他们的足迹所到之处,变得一片荒芜,人烟稀少。

……这真是温和的商业!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和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这些卑鄙行为都是在德国的帮助下在其他国家中干出来的,这不仅是德国政府的罪过,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是德国人民的罪过。

要是他们不盲目无知,没有奴隶精神,不甘愿扮演雇佣兵和‘仁慈的’刽子手的角色,不甘愿充当‘天生的’老爷们的工具,‘德国人’这几个字在国外就不会被人当作充满仇恨、诅咒和蔑视的骂人话,而受德国奴役的各族人民也早就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正常条件。

摘自《德国的对外政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殖民主义的评价是否矛盾?

两则材料各是从什么角度作为评价标准的?

从这两种评价标准出发,你认为材料三作者是以什么标准评价历史的?

其评价是否正确?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A 6.C 7.A 8.C

9.①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各国大肆侵略扩张,抢占市场,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②印度的传统棉纺业破产以及英国对印度市场的占领,说明印度已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③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贫困;同时客观上又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这段漫长的痛苦过程,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但毕竟使殖民地半殖民地逐渐产生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这是建设性的作用。

10.形成:

①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开展和逐步完成,欧美各国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国际问的经济交往。

世界各地的物品交流大大加强,并把世界各地的贸易连结起来。

②西方国家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以炮舰和廉价的工业品为手段,把亚洲、拉美的许多国家卷入其殖民体系,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随着国际间联系的加强,分散的世界开始联成了一体。

  表现:

英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技术拥有无与匹敌的垄断权,成为世界工厂;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原因:

①英国最早发生和完成工业革命,生产获得巨大发展,成为"世界工厂";②同时,英国是世界上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成为"日不落帝国"。

11.不矛盾。

材料一是从道德标准,材料二是从历史标准出发作为评价标准的。

材料三是以历史标准评价历史的。

观点正确,因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德国军国主义思想流行,人民群众深受蒙蔽,无产阶级政治上不够成熟,不能与军国主义扩张政策作有效斗争,因此使德国统治者的对外政策得以实行。

第4节  资本主义入侵下的亚洲革命风暴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上半期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亚洲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