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顶进施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2512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穿越顶进施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穿越顶进施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穿越顶进施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穿越顶进施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穿越顶进施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穿越顶进施工.docx

《穿越顶进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穿越顶进施工.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穿越顶进施工.docx

穿越顶进施工

一、工程概况1

二、顶管施工1

1施工内容1

2设备选型2

3施工流程2

4测量放线3

5工作坑设计与施工3

6顶进设备安装5

7施工准备工作7

8泥水系统设置8

9顶进施工9

10顶进过程中工作坑管理14

11施工指令及记录15

三、施工设备配置和劳动力安排17

1施工设备配置17

2劳动力安排18

四、安全防护措施18

1、管内通风18

2、顶管用电安全18

3、管节吊运19

五、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19

1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19

2抓工序、保整体19

3质量情报信息管理19

4技术、工艺保证措施20

5机械设备质量保证措施20

6施工过程质量保证措施20

穿越顶进施工

一、工程概况

保定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厂以上输水管道工程承担着向保定地区26个供水目标供水的任务,其中第三设计单元位于保定市东北部,本标段为保定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厂以上输水管道工程第三设计单元施工第一标段,包括徐水县输水管道工程、容城县输水管道工程和安新县输水管道工程,标段长度24.485km。

第一段为徐水管线,起点桩号XS0+000,终点桩号XS5+152,长5.152km,管材为DIP管,管径1200mm,单管布置;采用自流输水,下调节方式。

第二段为容城管线,起点桩号RC0+000,终点桩号RC0+372,长0.372km,单管布置,其中RC0+000~RC0+033段长33m,管径900mm,RC0+033~RC0+165.88段长132.88m,管径1000mm,以上2段管材为SP管;RC0+203.28~RC0+372段长168.72m,管径800mm,管材为DIP管;第三段为安新管线,起点桩号AX0+000,终点桩号AX18+961,长18.961km,管材为DIP管,管径700mm,单管布置。

安新县输水管道与容城输水管道共用天津干渠容城北城分水口及加压泵站。

二、顶管施工

1施工内容

根据施工图纸,本标段顶管工程为穿越雄德线、徐新线的顶管施工顶进工程。

顶管位置

顶管形式

布置形式

顶管长度(m)

雄德线

DN1200、DRCP顶管

单排

50(图纸显示)

徐新线

DN1200、DRCP顶管

单排

46(图纸显示)

津保北线

(S333省道)

DN1200、DRCP顶管

单排

40(图纸显示)

 

2设备选型

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结合工程特点,本工程钢筋混凝土套管顶进工程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施工。

泥水加压平衡式顶进机由主机、纠偏系统、进排泥系统、主顶系统和压泥系统组成。

3施工流程

施工测量

工作坑施工

设备安装调试

顶管机头顶入土层

吊放第1节管与机头连接

顶进施工

吊入新管与洞口管连接

吊放中继间(短距离无需加设)

顶进结束

机头进入接收井

全线测量

管道顶进前检查

1、设备全部试运转;

2、设备在轨道坡度高程;

3、洞口密封情况;

4、制定开封堵措施

按设计要求进行管接口处理

全线测量

出土

注入触变泥浆减阻

 

吊出机头

 

图1顶管施工流程图

 

4测量放线

4.1测量及控制指标

为了保证顶进轴线控制在设计轴线允许偏差范围内,在顶进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激光点的偏向。

轴线测量的控制系统设在工作坑内液压主顶装置中间。

施工中需经常对控制台进行复测,以保证测量精度,控制台基础采用混凝土浇筑在底板上。

按独立坐标系放样后用测量控制台使它精确地移动至顶管轴线上,用它正确指挥顶管的施工方向。

4.2施工顶管测量和方向控制

在后顶观察台架设J2型激光经纬仪一台,通过后视测机头的光靶及后标点的水平角和竖直角各一测回,编排程序计算顶管的头部及尾部的平面及高程。

测量与方向控制要点

(1)有严格的放样复核制度,并做好原始记录。

顶进前遵守严格的放样复测制度,坚持三级复测:

施工组测量员→项目管理部→监理工程师,确保测量万无一失。

(2)布设在工作坑后座上为避免顶进时移位和变形,定时复测并及时调整。

(3)顶进纠偏必须勤测量、多微调,纠偏角度保持在10′~20′不大于0.5°并设置偏差警戒线。

(4)初始推进阶段,方向主要是主顶千斤顶控制,因此,一方面要减慢主顶推进速度,另一方面要不断调整千斤顶编组和机头纠偏。

(5)开始顶进前制定坡度计划,对每0.5米、每节管的位置、标高事先计算,确保顶进时正确,以最终符合设计坡度要求和质量标准为原则。

5工作坑设计与施工

5.1工作坑支护

(1)工作坑支护主要包括格栅钢架。

施工前先根据图纸尺寸进行测量放线,随着开挖,逐层支护。

1)管线调查:

工作坑施工前应与建设单位联系,探明地下管线设施后再进行施工。

2)探槽:

工作坑施工须先开挖探槽,开挖相互垂直的二条探槽,分别平行于工作坑的两边,其长度须大于工作坑开挖范围1米,深度的确定须配合地下管线调查资料,通常在2米左右。

 3)顶进坑采用直坑,设一道台阶,台阶宽1m,井口及台阶处各设一道60×60cm圈梁。

顶进坑四壁锚喷,采用砂浆锚杆d22钢筋,长3m,间距1×1m梅花型不设。

表面设双层d8钢筋网20×20cm,层间距为20cm,锚喷厚30cmC25混凝土。

井壁设钢格栅,钢格栅竖向间距采用60cm。

格栅与格栅之间用Φ22钢筋纵向连接,间距100cm,与钢格栅主筋顺向焊接。

箍筋间距采用20cm。

顶进坑顶进侧壁预留穿墙孔,穿墙孔直径按照下式确定:

D=D1+2(C+100)其中D1为顶管外径,C为允许偏差,单位为mm。

顶进前,穿墙孔采用C25混凝土砌堵砖封门。

4)接收坑采用直坑,不设台阶,井口设一道60×60cm圈梁。

接收坑四壁锚喷,采用砂浆锚杆d22钢筋,长3m,间距1×1m梅花形布设。

表面设双层d8钢筋网20×20cm,层间距为20cm,锚喷厚30cmC25混凝土。

井壁设钢格栅,钢格栅竖向间距采用60cm。

格栅与格栅之间用Φ22钢筋纵向连接,间距100cm,与钢格栅主筋顺向焊接。

箍筋间距采用20cm。

5)土方开挖:

上部采用机械与人工配合,下部土方在锚喷施作的同时人工挖土,垂直运输使用吊车和土斗。

6)顶进坑底板及后背墙:

在挖深达到顶进坑底标高后施作底板和地锚梁,底板长8m,宽5.44m,厚200mm;地锚梁高450mm,厚300mm。

现浇C25混凝土,使用Φ10@200螺纹钢,且地锚梁双层双向布置。

施工时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定出井中、底板长及宽的边线。

混凝土从中央浇筑,均匀由里向外周圈式扩散,浇筑时使溜管自始至终垂直底板的平面。

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

底板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将导轨预埋钢板安装到位,钢板顶面高程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后背浇筑C25钢筋混凝土后背梁,厚度不小于1000mm,主副钢筋选用Ф16、Ф10热轧螺纹钢筋,间距@200mm双层双向布置,其中Ф16纵向包含主筋根数不大于5,铺4cm厚后背铁。

(2)工作坑防水

顶进坑、接收坑内对角分别设集水井两座排除积水,集水井深至顶进坑基础下1米,坑底四周设0.3×0.3米排水沟,1%坡度坡向集水井,井内稳泵。

6顶进设备安装

6.1后靠背安装

采用整体形后靠背,根据本工程进行定制。

后靠背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并与后座墙紧密靠近。

后靠背底部与工作坑底板充分接触并与管道中心线对齐。

6.2洞口止水圈设置

洞口止水圈构造由混凝土前止水墙、预埋螺栓、钢压环及橡胶圈组成。

 

图2洞口止水圈的构造

l-前止水墙;2-预埋螺栓;3-橡胶止水圈;4-钢压环

在顶进坑进洞面和接收坑出洞面紧靠型钢桩围护各浇筑一道混凝土前止水墙。

止水墙宽度4.5m,厚度0.5m,高度4m,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而成。

在前止水墙内预留一孔洞,孔洞圆心与直顶钢管圆心对应,孔洞半径比顶管机外径稍大2~3cm。

橡胶止水圈在顶管机出洞时进行安装。

6.3导轨安装

导轨采用钢制定型轨道,轨道高15cm。

安装导轨前复核管道中心线的位置,保证导轨位置的准确。

导轨由钢轨、横梁和垫板组成,采用的60kg/m重型钢轨,导轨和预埋钢板之间用横向的槽钢焊接,导轨的间距布置使管外底离横向的槽钢顶面不小于2厘米,导轨长度按工作坑长度减去0.3m,满长铺设。

安放在混凝土基础面上,导轨定位时稳固、准确,在顶进过程中承受各种荷载时不移位、不变形、不沉降,导轨面上的中心标高按顶管管内底标高设置。

两根导轨保持相互平行、等高,导轨坡度与设计管道坡度一致。

导轨的高程误差和中线位移控制在2mm内。

在顶进中经常观测调整,以确保顶进轴线的精度。

6.4主顶千斤顶和油泵

千斤顶固定在千斤顶支架上整体吊装,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3台主顶千斤顶布置位置如下:

沿管道边缘均衡布置。

千斤顶的油路并联,每台千斤顶具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

油泵设置在千斤顶附近,油管顺直、转角少;油泵与主顶千斤顶相匹配,并配备备用油泵。

油泵安装完毕,进行试运转。

6.5顶铁安装

顶铁采用马蹄形顶铁。

安装在基坑导轨上时开口朝下,避免主顶千斤顶回缩以后增加顶铁时拆除泵送排泥管道。

安装后的顶铁轴线与管道轴线平行、对称,顶铁与导轨和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事前清理,避免泥土、油污对管道造成污染;更换顶铁时,先使用长度大的顶铁,顶铁拼装后及时锁定;顶铁与管口之间采用缓冲材料衬垫,顶进时,施工人员严禁在顶铁上方和侧面停留,并随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迹象。

6.6顶管机安装

顶管机安装前作一次安装调试,油管安装前清洗,防止灰尘等污物进入油管,电路系统保持干燥,机头运转调试各部分动作正常,液压系统无泄漏。

顶管机采用20t汽车吊吊装入井,吊装时平稳、缓慢、避免任何冲击和碰撞

顶管机安放在导轨上后,测量前后端中心的方向偏差和相对高差,并作好记录,顶管机的接触面相互吻合。

将顶管机和电路、油路、水路、气压、泥浆管路和控制系统等进行逐一连接,要求个部件安装正确、连接牢固、不得渗漏,要求安装后对个分系统进行认真检查和试运行,达到正常运转。

顶管机下坑后,刀盘离开封门1米左右,放置平稳后重测导轨标高,高程误差不超过5mm,然后开始凿除封门,封门凿除干净,不遗留块状物,使顶管机刀盘紧贴住前方土体。

6.7设备调试运行

(1)所有的电控系统安装完毕后对电控系统的连接及控制开关进行调试,检验线路连接是否正确、开关是否灵敏。

(2)对主顶千斤顶及油泵站进行调试,检查油管是否连接正确、油泵站运转是否正常、油路控制闸阀是否完好、顶镐出镐缩镐是否正常,对油管进行排气处理。

(3)对测量系统进行校验,检验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对机头各项开关进行调试,检验电压表、电流表、刀盘转向是否与控制相符;检验纠偏系统是否运转正常;检验排泥泵运转是否正常。

7施工准备工作

(1)根据设备需求及现场施工情况,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用电,用水,通道,排水及照明等设备的安装。

本工程施工用电采用200KW的发电机组,水从附近沟渠调运。

修筑进场简易便车道,保证施工管材料、设备及机具进场。

(2)施工材料,设备及机具按照施工要求备齐,管材等准备要有足够的余量。

(3)井上,井下建立测量控制网,在顶管中心线上每隔20米一个断面布设(左中右)3个沉降观测点。

首次观测在基坑开挖前完成,以获得监测对象高程的原始数据。

正常施工时每天两次进行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如发现东河堤路高程变化超过3mm,及时调整顶进压力,将变化控制在允许范围(+3mm,-3mm)以内。

待顶进完成后一周内继续观测,最后将观测的数据及时间绘制成沉降曲线图表。

并经复核报验监理认可。

(4)技术交底,岗位培训

在顶管施工前,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分阶段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对各技术工种进行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8泥水系统设置

(1)泥水处理系统为泥水平衡掘进顶管机系统

泥水处理系统主要由粘土溶解槽、调整槽、剩余槽、清水槽、泥水分离旋流器和沉砂池等组成,起处理泥水(由盾构开挖面排出)和制造新鲜泥水的作用。

泥水处理采用一次沉淀的方法,沉淀后的泥水送入调整槽,调整粘度、密度后重新利用。

施工用水从附近沟渠调用,用于向调整槽内加注清水,调整槽内设搅拌装置,调整后泥水通过P1(PH)泵送入顶管机内使用,粘土溶解槽内搅拌浓泥浆,加入调整粘度、密度。

粘度控制在25S左右,密度在1.2g/mm3左右,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再作调整。

 

图3泥水处理系统图

 

(2)泥浆输送系统

泥浆输送系统是由一根6″送泥管、一根6″排泥管、送泥泵和排泥泵等部分组成。

经处理后的泥水由调整槽通过P1-1泵或PH泵由地面送至井下,顶管内排出的高密度泥水,经安装在地面和基坑内的接力泵送回至地面泥浆沉淀池

 

图4泥浆输送系统

泥水输送系统启动时,先开启VP阀,启动PI泵,开启V3、V5阀,再逐个启动P2、P3、PE泵。

系统启动数分钟后,当送排泥水压力和流量趋于稳定,送泥水压力和切口压力基本相同时,才操作到"顶进状态"。

进入"顶进状态"时,开启机头阀,开启V1、V2阀,关闭V3阀。

泥水输送系统逐渐达到泥水平衡,调整送泥水压和排泥流量,使推进过程中一直保持泥水平衡,若在推进过程中,切口水压值偏高设定值,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使之恢复正常。

若切口水压继续偏差达限值,立即切换到"旁路状态"。

如果切口水压的偏离原因是泥水管道堵塞引起的,就操作至"逆洗状态",对堵塞管道进行冲洗。

管道畅通后,先转换到"旁路状态",最后才转换到"顶进状态"。

顶进结束后,将"顶进状态"切换到"旁路状态",待泥水平衡后,再切换到"停止状态"。

9顶进施工

9.1初始顶进

在顶管施工中,初始顶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它的成败将取决于整个顶管过程的成败。

我们把初始顶进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是破洞。

在破洞之前,洞口已采取施打水泥搅拌桩防止土体塌方,同时还起到截水的作用。

第二步是让顶管机入土(即出洞)。

当封门破除后,把顶管机刀盘开动,用主顶油缸徐徐把顶管机推入土中。

这一过程中注意防止刀盘嵌入土中不转而顶管机壳体旋转,控制顶进速度和在顶管机左右两侧加设角撑的办法来防止其旋转。

第三步是将机头后方的两根导向钢管与机头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用来控制顶进段的高程和中线。

至此,初始推进工作完成,此时停下来进行一次全面的测量,并把测量数据绘成曲线,便于分析。

9.2顶管机刀盘转速和扭矩控制和调整

(1)在顶进过程中,根据土质情况和顶进效果进行刀盘转速和扭矩的控制和调整。

(2)正常顶进情况下刀盘调至高转速、中低扭矩的状态工作,以获得较好的泥水分离效果。

在施工中需停止刀盘回转时,先停止顶进,让刀盘回转一段时间,观察到刀盘工作电流(或工作油压)开始回落后停止刀盘回转。

在顶进过程中发现刀盘工作电流(或油压)异常上升时,降低顶进速度或停止顶进,待刀盘电流(或油压)平稳后再按正常速度顶进。

(3)当顶管机头发生自转时,将刀盘回转方向调至与顶管机头自转相同方向进行顶管机头的旋转偏移纠正。

(4)刀盘的重新起动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降低起动阻力,在确认不会对设备造成破坏或进一步加大顶进困难后,加大扭矩起动刀盘。

9.3顶进设备操作

(1)顶进设备的操作按前方顶进反馈的控制信息要求实施。

(2)初始顶进或中途停机重新顶进时,遵循从低速到高速的控制原则。

(3)顶进速度尽量控制平稳,尤其要避免顶速突然加大的现象。

(4)对顶进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工作油压波动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5)遇到下列情况时立即停止顶进,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完善后再继续顶进:

A顶进顶力骤升或顶力达最大值时;

B后背发生位移或后背开裂时;

C千斤顶油管不通或油泵工作不正常时;

D进水排泥管路不畅时;

E监视器工作不正常时;

F激光经纬仪工作不正常时;

G洞口止水圈漏水时;

H电路发生故障时。

9.4纠偏操作

顶进过程中的纠偏是顶管作业质量好坏的关键,若操作不当,可能造成顶力骤升、管接口变形,严重时可能造成管道无法顶进,引发严重的安全、质量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对于顶进过程的纠偏显得尤为重要。

在机头和机头连接工具管出洞前,即使发生中线和高程偏差,也尽可能不纠偏,因为此时纠偏,机头连接管尚位于导轨上,起不

到纠偏效果;机头连接管出洞后,若高程中线在±2㎝以内时,不纠偏,当高程或中线超出标准值2㎝以上时,根据监视器内的光点位置变化趋势进行纠偏,保证有一个提前量,纠偏遵循“先纠高程,后纠中线,小角度连续纠偏”的原则,纠偏油缸的伸出量一次不太大(以不超过2㎝为宜);当光点位置有反向移动趋势或移动速度放缓时,将纠偏油缸缩回,停止纠偏,纠偏时还观察监视器内仰俯角和旋转角变化,作为参考数值,仰俯角和旋转角最大偏差不超过原始值3°。

当监视器中光点发生显著变化时,停止顶进,测量人员下坑对经纬仪进行重新校正复核,查找是否属仪器被触碰或震动所致;若不是,进行原因分析,并会商处理办法。

顶进工程中,操作人员随时监测监视器各项数据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在分析记录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纠偏。

顶管过程中,操作人员严格对顶管各项数值进行纪录,顶进记录做到记录准确、清楚、完整、及时,顶进记录每顶进一根管子记录数据不少于一次,每班次不少于6次,尤其是交接班前,无论该管子是否完全顶进都进行纪录,交接班必须履行交接班手续,测量人员相互沟通。

测量人员对激光经纬仪进行每作业班次不少于两次的校核,并保留校核纪录。

9.5顶管出洞

出洞前所有顶进设备及顶管掘进机全部安装就位,设备需试运行。

从工作坑中出洞开始顶进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确保顺利出洞,防止土体塌涌入工作坑,出洞前已在工作坑穿墙管外边侧前打设一排型钢桩,型钢桩入土深度达到工作坑底板以下1m左右。

为确保出洞时的绝对安全,通过闷板上的注浆孔进行压密注浆加固,以起到挡水隔泥作用。

确保出洞安全后,才能拆除闷板。

闷板拆除后,马上安装穿墙止水装置。

这种穿墙止水装置的特点是用复合橡胶止水,根据水头压力用一层~三层来选择,而且止水橡胶预先装入穿墙管装置系统,既能平面止水(闷板与法兰间),又能轴向止水(管段与穿墙管间)。

当顶管机出洞时,先把穿墙管内垃圾清理,这时由于型钢桩挡住,土体不会涌入。

等到顶管机推进到距型钢桩50~100mm时,洞口止水圈已能发挥作用了,然后再按出洞口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拔除型钢桩。

为减少型钢桩拔除过程中对顶管机正面土体的扰动及可能出现的建筑间隙,型钢桩全部拔除后立即顶进,缩短停顿时间。

在出洞施工初期,由于顶管机正面主动土压力远大于顶管机及顶进管节的周边摩阻力和与导轨间摩阻力的总和,因此当主顶油缸回缩时极易产生管节后退,引起顶管机前方土体不规则坍塌,使顶管机再次推进时方向失控和洞口止水装置受损危险。

为此,采取在管节后部的发射架上增加一个限位设置,控制后退,直至钢管外壁摩阻力大于掘进机正面水土压力后取消限位。

 

图5洞口止水简图

9.6触变泥浆减阻

触变泥浆是由膨润土、CMC(粉末化学浆糊)、纯碱和水按一定比例配方组成。

触变泥浆配比,根据不同土质和某些特定的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触变泥浆可按如下标准设置:

(1)浆液配备比

减阻泥浆采用触变泥浆,该浆液性能稳定,且有良好的触变性,又有一定的稠度(浆液配比见下表)。

膨润土

纯碱

CMC

100

600

3.5

1.5

膨润土的贮藏及浆液配制、搅拌、膨胀时间,听取供应商的建议但要按照规范进行,使用前先进行试验

(2)注浆管布置

注浆主管采用Φ50mm钢管,从泥浆站直通机头,主管沿线每间隔9m,设一个三通连接注浆支管,每条支管采用Φ25mm橡胶管,沿顶管横断面弧形布置,支管上设3~4个三通,连接管壁上预留的注浆孔。

顶管过程中,专人控制、交替打开注浆孔阀门,不断地向管外壁注浆。

机头尾端要紧随管道顶进同步压浆,后方各注浆点位跟踪补浆。

(3)注浆控制

1)储浆池内的触变泥浆由地面上的压浆泵通过管路压送至管道内的压浆总管,并到达连通各压浆孔的软管内,通过控制压浆孔球阀来控制压浆。

2)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之间。

3)注浆量根据具体顶进过程中摩阻力变化而采取勤注调整。

4)在地面压浆泵的出口处,装置压力表,便于观察和调节、控制压浆的压力。

(4)注浆量及其调整

本工程每1米注浆量计算如下:

V=πDwtL=0.10m3

顶进施工中,减阻泥浆的用量主要取决于管道周围的空隙的大小及周围土层的特性,由于泥浆的流失及地下水等的作用,泥浆的实际用量要比理论用量大得多,一般可达到理论值的4~5倍,在施工中根据土质情况、顶进状况、地面沉降的要求等做适当的调整。

9.7顶管进洞

(1)顶管机进洞前洞口土体加固

根据顶管进展情况,为保证顶管机能顺利进入接收井,防止顶管机进洞后水土沿工具管与井圈之间的空隙涌入接收井内,保证井内接头能顺利施工。

如果发现地质较差,在顶管机到达接收井前,可对洞口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加固范围洞口前5m范围内,洞口四周距管道外侧2~3m。

(2)顶管机状态的复核测量

顶管机进入接收井前的复核测量顶管机所处的方位,是确认顶管状态、评估顶管机出洞时状态和拟定施工轴线及施工方案等的重要依据,使顶管机在此阶段的施工中始终按预定的方案实施,以良好的状态、准确无误地进入接收井内。

(3)顶管机进接收坑

在接收井封门破坏后顶管机机头迅速、连续顶进管节,尽快缩短出洞时间。

顶管机整体进洞后尽快把机头和管节分离,并把管节和接收井的接头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减少水土流失。

10顶进过程中工作坑管理

工作坑是管子安装、顶进、泥水处理、测量等交叉作业的区域,严格制定工作坑管理制度。

(1)合理安排施工作业顺序并做好施工人员的调配管理,各道工序操作设有专人负责,职责明确。

(2)顶管机、工作坑内以及地面上设备的操作设有统一的施工指挥,按约定的信号操作,并设有报警信号。

(3)管子吊运的方式、吊具强度及合理性等经检查确认安全可靠。

管子从工作坑平台上吊运到主顶设备轨道上的过程中,制定相应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并防止可能对管子造成的损坏。

(4)管子吊运到主顶设备轨道上后,即进行管端密封圈部位的清洁和润滑处理,并调整好管子接口同心度。

管子对接借助主顶设备缓慢奖管子顶入,随时注意检查密封圈的情况,防止被挤出。

(5)管内泥水输送管道做好密封,防止漏水。

定时检查管道是否畅通,防止管道堵塞,保证泥水的正常输送。

(6)顶铁有足够的刚度,顶铁上有锁定装置;顶铁的安装必须保证对位准确,防止千斤顶活塞杆偏心受力;边圈与管口之间采用缓冲材料衬垫。

(7)施工过程中随时注意防止顶进千斤顶活塞杆被硬物撞伤,及时清除洒落在活塞杆上的泥砂和污物。

(8)施工过程中随时注意保护好测量基准点及固定在工作坑内的激光测量仪器等,测量点及测量仪器定时或定况进行校核。

(9)施工过程中严格避免出现互相干扰的交叉作业。

(10)每根管子顶进完毕后,进行电缆、泥水输送管、注浆管等的断开和穿过管子后再接通作业时,关注如下事项:

a.电缆断开前先切断电源。

b.电缆插头拔下后做好插头防护,防止被泥砂污染和遇水。

c.电缆再接通前检查插头是否清洁、干燥。

d.泥水输送管、注浆管等的断开前停止泵送、关闭阀门。

e.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注意防止各种电缆和管线被挤坏。

f.各种电缆和管线的分布避免因顶进设备等的移动受到扯拽。

(11)施工现场设置管子存放区,管子排放整齐,以方便管子的吊运下管。

11施工指令及记录

①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有统一的施工组织和现场指挥,顶进指令、纠偏指令、停止指令的下达由有关负责人做出。

②顶进昼夜连续进行施工,除顶管机停机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