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考前复习必备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2493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考前复习必备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考前复习必备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考前复习必备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考前复习必备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考前复习必备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考前复习必备4.docx

《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考前复习必备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考前复习必备4.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全题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考前复习必备4.docx

超全题库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考前复习必备4

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的统治

军阀是一种封建势力,但又有着异乎寻常的特点。

一、在他们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武装,军队成了一己私有之物;二、私有的武器,军队有分割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

没有无军队和地盘的军阀。

因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和黑暗性。

北洋军阀的特点

一,采用外国兵制。

二,北洋军阀的财政来源已不完全依靠封建经济,其来源主要是关税、盐税和官办企业的收入。

三,北洋军阀实行募兵制,兵源主要来自破产农民或其它劳苦群众,也有些无业游民。

四,北洋军阀不仅不能长久统一中国,而且他们自身不断分裂,最后发展成为各个派系,各据一方,连年混战。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以“五四”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科学和民主;“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

2.文学革命

3.打倒孔家店(反对封建礼教)

主要武器:

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第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反对旧礼教、旧道德。

民主就国家制度而言,指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实现国民政治;就个人而言,民主是指不仅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民主,而且要获得人格独立,个性解放,反对封建道德对个性的摧残。

第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第三、开展文学革命

1.文学革命包括文学内容和文学形式两个问题。

关于文学内容、当时的旧文学是“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宣扬封建伦理道德,阻碍新思想发展;

2.关于文学形式,当时的旧文学是文言八股文。

3.文学革命,从内容到形式,否定了旧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意义:

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

(与课本有些不同)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后期的新文化运动)

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产生了怀疑?

Ø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Ø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的进一步暴露。

Ø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Ø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由理想转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式”,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先进分子转向的呢?

Ø认识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Ø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和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向往社会主义。

Ø十月革命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中国的先进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

具有特定国际环境的双向作用:

一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的怀疑、抛弃;

二是:

更直接作用的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成果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同时,又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

从内部来看:

封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已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

从外部来看: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鲸吞蚕食,使救亡图存成为中国振兴、自强的先决条件。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

导火线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1开始召开巴黎和会,由于中国于1917年8月正式对德宣战,故也派出陆征祥(外交总长)等五人出席和会。

中国代表团提出三项提案。

(1)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七项希望条件(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警、裁撤外国邮政电报机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

(2)取消二十一条;(3)归还一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原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权利。

五四运动的特点

Ø五四运动表现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Ø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Ø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1.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2.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者同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其结果:

一是使许多并不了解社会主义的人也转而信仰社会主义了。

二是帮助倾向社会主义的进步分子划清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科学社会主义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历史特点

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时的特殊困难

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又比较年轻。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活动的。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使中国革命有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二、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政策,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三、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中国革命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斗争的目标)。

党的最低纲领: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

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工农运动[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开始采用了群众路线的方法)。

国共合作,大革命高潮

Ø中共三大

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其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使之改造成为革命阶级的联盟。

Ø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20日--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大会通过了《大会宣言》提出了“联共、联俄、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

大会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Ø北伐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再次此础上举行了胜利的广东战争,征讨陈炯明,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随后,将黄埔军校校军和驻广东的粤军、湘军、滇军共8.5万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总司令为蒋介石、鲍罗廷、加伦分任政治军事顾问。

总参谋长为李济深,总参谋次长为白崇禧,总政治主任为邓演达,总政治部主任为郭沫若。

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

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赴湘支援唐生智,拉开北伐的序幕。

6月5日,国民党中央通过北伐动员令。

7月1日发布北伐宣言,7月9日在广州正式北伐。

在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的作用

Ø首先,政治上看,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这个口号的提出正是中国共产党。

Ø其次,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则是人民群众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Ø再次,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推翻封建军阀的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直接参与制定了有关的战略方针,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并在战斗中起着公认的先锋和表率作用。

如叶挺及其所率铁军。

并且还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力量。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怎样分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总体上是敌强我弱。

从客观上讲是“三个由于”:

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中国革命的敌人拉进反革命营垒。

从主观上讲是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Ø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Ø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Ø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新军阀的混战

后果:

①历时近半年的中原大战,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死伤无数,财产损失更无法算计。

②军阀混战使各派军阀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

蒋依靠英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的支持,利用反蒋各派的矛盾,使用金钱收买,分化瓦解的政治策略,打败了所有同他相抗的对手,在整个国民党势力中,取得了显然的优势。

③白色政权之间的分裂和战争给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

国民党性质的改变

大革命失败前: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大革命失败后:

变成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控制的政党

国民党政权的军事独裁

首先,在军事上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其次,建立了全国性的庞大的特务系统。

再次,推行保甲制度。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南昌起义(1927.8.1)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中共中央“八七会议

★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论断。

★提出了整编队伍、纠正错误、“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形成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央

总之,“八七会议”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开始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首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开始创建新型人民军队;转进井冈山,则把中国革命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有机结合了起来。

广州起义(1927.12.11)

★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又一英勇反击。

1927.8-1928.初,全国各地举行武装起义近百次。

它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

中共党人首先认识到,为了坚持革命,在当时条件下,必须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

其次,在中国,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应该指向哪里?

是城市还是农村?

这是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渐认识到的。

开始转变态度逐步重视农村工作(了解..)

1928年党的六大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也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是决定革命新高潮到来的基础和重要力量。

1929年六月,六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

在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所以中国革命要胜利,必须要有红军,必须要有广大的苏维埃区域的帮助。

1929年9月,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

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是中国革命的特征,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这证明了统治阶级在乡村力量的薄弱。

农村斗争发展下去,“必然成为全国革命高潮的动力之一。

1930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署名周子敬的信件,明确提出共产党应当以大部份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工作,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以向城市进攻。

“这是党内最早明确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

毛泽东则对新道路的探索作出的的贡献

一、在实践上,毛泽东不仅率先投身于革命战争,而且自觉地把武装斗争的攻击方向首先指向了农村。

二、在理论上,毛泽东阐明了武装斗争在中国的特殊重要性,论述了农村应当成为当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三、实际工作中,毛泽东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创造性的解决了为坚持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Ø“八七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

Ø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Ø毛泽东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Ø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①1930.12-1931.1.3,蒋军10万,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任总司令,红军4万,毛领导取得胜利;

②1931.4初-5.31,蒋军20万,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任总司令,红军3万多人,毛领导取得胜利;

③1931.7-9月中,蒋军30万,蒋任总司令,红军3万左右,毛领导取得胜利。

④1933.1-3.21,蒋军40万,蒋任总司令,红军7万,周、朱领导取得胜利。

☆土地革命

1)、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资产阶级一度退出革命阵营,农民成为主要依靠力量。

2)、农民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

在中国,没有单独代表农民的政党提出独立的土地纲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担负起这样的任务。

3)、没有土地革命,就要脱离农民,就不能建立政权,武装斗争就得不到广大的人力物力的支援,根据地就不能巩固。

到30年代才形成比较正确的土地革命纲领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度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政策。

给富农以经济出路,给地主以生活的出路。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中央三次“左”倾错误

◆1927.11—1928.4,瞿秋白“左”倾盲动错误(革命潮流高涨,军阀混战,乘机总暴动,一举成功)

◆1930.6—9,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1931.1—1935.1,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中共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的原因

(1)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清理。

(“以牙还牙”)

(2)共产国际对中共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3)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的结合起来。

(4)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有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只重书本不重实际的教条主义。

由于博古、李德错误指挥,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根据地和红军损失90%;白区党组织几乎损失100%。

☆遵义会议1935.1.15-17,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

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胜利的意义

第一,翻开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

第二,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

长征精神: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第四,长征具有的更深远的意义,就是形成了领导中国革命的成熟的坚强核心。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由于有了两次胜利(北伐战争、土地革命)两次失败(大革命、第五次反“围剿”)经验教训,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和党中央用很大精力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12,毛在瓦窑堡会上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批判了关门主义和革命急性病,系统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系统的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远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所进行的理论工作,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从而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开始,1945年9月结束。

(根据远东军事法庭裁判:

“中日战争”应从1928年皇姑屯事件开始)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军策动侵华及中国局部抗战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实施

1.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出台《对华政策纲领》

“满蒙特殊论”

2.1927年7月25日,田中义一又向日本天皇呈奏一份题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的秘密文件,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石原莞尔起草《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

1931年3月,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声称:

中国东北有丰富的资源,足以使日本帝国自给自足,占领满洲是占领中国的第一步,而占领中国则是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必须。

日本陆军省也制定出《对满蒙方针和策略》及《日本陆军省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认为欧美正处于深刻的经济危机之中,无力兼顾远东,中国内战正酣,无法形成统一的对外力量。

日本正好乘机出兵,拿下满蒙。

⏹1931年九月十八日晚十点,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东北方向的南满铁路柳条湖东段,反污中国军队破坏不宣而战,向驻守沈阳的东北军发动袭击。

⏹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

二、伪满洲国的建立

对东北长达十四年的殖民统治

⏹军事上治安肃正:

⏹经济掠夺:

⏹移民东北:

三、民族危机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日本策划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是1935年日本为全面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

目的是策动华北自治。

⏹2.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游行示威活动,迅速扩大为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

学生运动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1、西安事变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

和平解决顺应了时代要求,有利于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内团结统一的局面。

2、有利于革命力量分发展,使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取得合法地位,扩大其政治影响和组织力量。

3、亲日派和日本的企图没有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

1.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

“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粮出粮、有力出力、有专门技能出专门技能”

2.1935年12月17日,“瓦窑堡会议”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

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

3.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公开提出吧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

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4.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红军将士愿意“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中共中央于7月14日向南京政府表示:

“愿在蒋指挥下努力抗敌,红军主力准备随时出动抗日,已令各军十天内准备完毕,待令出动……

1937年9月22日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际建立。

中国的政治形势从准备举国抗战的阶段跨入了实行举国抗战的新阶段。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抗战的三个阶段

⑴战略防御(1937年7月—1938年10月)

⑵战略相持(1938年11月—1943年12月)

⑶战略反攻(1944年1月—1945年8月)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

这一阶段国民党表现了相当的抗日积极性,先后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

在正面战场,广大爱国将士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日本帝国主义虽然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土地,但迫使中国投降的目的并未达到,反而陷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淖。

1.淞沪会战(“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规模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淞沪会战的战幕由此拉开。

历时三个月,毙敌六万余,上海沦陷。

2.忻口会战

1937年10月,忻口会战是华北战场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历时23天,大小战斗40余次,日军伤亡2万人,牵制了日军沿平汉路南下的作战行动。

我军伤亡十万以上,毙敌两万余人。

3.徐州会战

日军占领南京、济南等地后,先后集中24万人的精锐部队,于1938年1月下旬开始南北对进,夹击徐州。

徐州会战中台儿庄大捷,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4.武汉会战

1938年6月,40万日军、120艘舰艇,300架飞机进攻武汉,中国参战部队达130个师,约100万人,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会战,日军死伤20万,中国军队死伤40万。

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

1.双方力量上的对比,日军占有很大的优势。

2.主观原因则是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统治,因而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不敢发动群众,而寄希望于政府和正规军抵抗上。

3.指挥会战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在作战指导思想上死板僵硬、严重落后、错判军情、指挥失当,特别是采取了消极防御的作战方针,以步步为营的阵地消耗战为主要作战形式。

4.部队的腐败也是正面战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