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3s技术资料.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245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理工大学3s技术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成都理工大学3s技术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成都理工大学3s技术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成都理工大学3s技术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成都理工大学3s技术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理工大学3s技术资料.doc

《成都理工大学3s技术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理工大学3s技术资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理工大学3s技术资料.doc

名词解释

1.遥感技术:

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从而判别出目标地物属性的一种综合技术。

2.微波遥感技术:

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3.可选择性辐射体:

把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物体称为选择性辐射体。

4.像主点和像底点:

像主点是航空摄影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像底点是通过镜头中心的地面铅垂线(主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

5.断层三角面:

断层活动形成断层崖后,受横穿断层崖的河流侵蚀,完整的断层崖被分割成许多三角形的断层崖,称断层三角面。

有时断层(正断层或平移断层)直接切割山嘴,也能形成断层三角面。

6.色光三要素和(色彩)三原色:

色彩三要素是色相、饱和度、明度,其中表示色所具有的亮度和暗度被称为明度,表示不同波长的色的情况称为色相,用数值表示色的鲜艳或鲜明的程度称之为饱和度;(色彩三原色是黄、品红、青,用其可以调配出其他色彩)。

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用其可以产生其他色光颜色。

7.大气窗口和可摄影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可摄影窗口是指波长在0.3-1.3μm之间的波段。

地面目标反射光谱的电磁波信息可全部通过这一波段。

此波段最大特点是可以用摄影的方法来获取和记录地物的电磁波信息。

故称为可摄影窗口。

这个窗口对电磁波的透射率在90%以上,仅次于微波窗口,因此,该窗口是目前遥感上应用最广的窗口。

8.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传感器本身发射人工辐射,接收目标地物反射回来的辐射,这种探测地物信息的遥感即为主动遥感,如雷达;传感器只能被动地接收地物反射的太阳辐射电磁波信息进行遥感,这样的遥感即为被动遥感,是目前主要的遥感方式。

9.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

通常在一定条件下,地物波谱反射率随入射电磁波波长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称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10.地物的发射波谱特性:

温度一定时,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称地物发射波谱特性。

11.(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是指图像能分辨具有不同反差、相距一定距离相邻目标的能力。

12.远红外图像:

远红外图像是指用远红外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物自身发射的红外线(6~15um)所成的图像,其中远红外又叫热红外和发射红外。

13.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和信息提取:

遥感图像解译中,通常将表征地物和地质现象遥感信息的影像特征称之为图像解译标志;将提取遥感信息的过程称之为图像解译或信息提取。

14.黑体和灰体:

黑体(blackbody),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指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的物体;灰体(greybody),把发射率小于1,同时发射率在所有波段都是恒定值的物体称为灰体。

15.影像分辨率和地面分辨率:

影像分辨率是指用显微镜观察影像时,1mm宽度内所能分辨出的相间排列的黑白线对数(线对/mm)。

它受光学系统分辨率、感光材料(或显示器)分辨率、影像比例尺、相邻地物间的反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地面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分辨的地物的最小尺寸。

扫描影像常用遥感器探测单元的瞬间视场大小表示,如陆地卫星TM图像的地面分辨率为30m。

16.多波段遥感技术:

又称多光谱遥感技术,是利用具有两个以上波谱通道的传感器对地物进行同步成像的一种遥感技术,它将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分成若干波谱段进行接收和记录。

17.多波段遥感图像:

多波段,又叫多光谱,是指对地物辐射中多个单波段的摄取。

得到的影像数据中会有多个波段的光谱信息。

对各个不同的波段分别赋予RGB颜色将得到彩色影象。

例如,将R,G,B分别赋予R,G,B三个波段的光谱信息,合成将得到模拟真彩色图象。

多波段遥感影象可以得到地物的色彩信息,但是空间分辨率较低。

18.遥感平台与传感器:

遥感平台,是指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传感器,也称遥感器或探测器,是远距离感测和记录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能量的遥感仪器,通常安装在不同类型和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上。

19.遥感图像判译标志:

不同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各种地物的依据,称为遥感图像判译标志,如形状、大小、色调/色彩及阴影、组合图案/纹理结构等要素都是常用的判译标志。

20.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波(光)谱分辨率: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区分的地面最小地物的尺寸,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也叫地面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愈小,波谱分辨率越高。

21.数字地球:

是可以嵌入海量数据的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表示,它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为基础,以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为依托,在指导虚拟外交、打击犯罪活动、适居型社区建设、增加农业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灾害快速反应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2.多波段遥感图像:

多波段,又叫多光谱,是指对地物辐射中多个单波段的摄取。

得到的影象数据中会有多个波段的光谱信息。

对各个不同的波段分别赋予RGB颜色将得到彩色影象。

例如,将R,G,B分别赋予R,G,B三个波段的光谱信息,合成将得到模拟真彩色图象。

多波段遥感图象可以得到地物的色彩信息,但是空间分辨率较低。

23.遥感图像数据融合:

将不同类型传感器获取的同一地区的图像数据经过几何配准,采用一定的算法将各图像数据中所含的信息优势或互补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的新图像数据技术。

24.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地物反射率随波长是变化的,以波长作为横坐标,反射率作为纵坐标,将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绘制成曲线,即地物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叫做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

25.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和信息提取:

即用计算机对数字化了的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增强等专门处理,达到提取目标物属性特征信息的目的。

2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漫反射是指任何方向的反射辐射亮度是相等的反射;镜面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即入射光是平行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7.米氏散射和瑞利散射:

当微粒的直径与太阳辐射光的波长接近时,所发生的散射称为米氏散射;当大气中微粒直径相对于波长来说很小时,发生瑞利散射,如尘埃、氮或氧气分子等,它们的直径相对于可见光和近红外波长来说小很多,所以瑞利散射也叫分子散射,是纯净大气所发生的散射,其散射的量随波长的变短而增加,一般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28.遥感图像判译标志的可变性和局限性:

由于遥感图像是地面的瞬间记录,而且地物随着季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其影像特征都要发生变异,这样判译标志就具有时空的局限性和可变性,所以遥感图像的判译标志都只能适用于特定的时间和地区。

29.数字国土:

数字国土即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系统,是以国土资源为研究对象,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融合多源,多分辨率数据,并可用多媒体和虚拟仿真技术对成果进行表达,是一具有空间化、数字化、时间化、网络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是“数字地球”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和实现。

30.近红外波段和远红外波段:

一般将红外光谱段中波长在0.76~3.0um的波段称近红外波段,波长在6~15um的波段称远红外波段,远红外波段又叫热红外或发射红外。

也有将0.76~1.5um的波段或0.7~1.1um的波段称为近红外。

31.DEM、DTM、DRG、DLG和DOM:

DEM是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的英文缩写,以数字形式表达的地形起伏数据;DLG是数字线画地图(digitallinegraphic)的英文缩写,现有地形图要素的矢量数据;DRG是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rastergraphic)的英文缩写,现有纸质地图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栅格数据文件;DOM是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的英文缩写,是对遥感数字影像,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数字正射投影影像数据,是一种栅格形式的数据;DTM是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terrainmodel)的英文缩写,它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即用数字化的形式表达的地形信息。

32.MSS遥感图像、TM6遥感图像、ETM遥感图像、SPOT遥感图像和QB遥感图像:

MSS遥感图像是由Landsat-1~Landsat-5号卫星上装有的多光谱扫描仪(multi-spectralscanner,MSS)所提供的图像,除了Landsat-3号卫星上的MSS增加了一个热红外波段MSS8(10.4~12.6um)外,其余都采用4个工作波段,分别是绿色波段MSS4(0.5~0.6um)、红色波段MSS5(0.6`~0.7um)、近红外波段MSS6(0.7~0.8um)、近红外波段MSS7(0.8~1.1um),其分辨率都为79m,其中热红外为240m;TM6遥感图像是由Landsat-4~Landsat-5号卫星上装有的专题制图仪(thematicmapper,TM)的第六个波段热红外波段TM6(10.40~12.50um)所提供的图像,地面分辨率为120m,用来探测地面的热特性;ETM遥感图像是由Landsat-7号卫星上装有的增强型专题制图仪(Enhancedthematicmapper,ETM)所提供的图像,它一共有8个波段,与TM相比增加了一个波长0.5~0.9um的Pan(全色)波段,且ETM6的地面分辨率提高到了60m,其他和TM一样为30m,Pan为15m。

SPOT遥感图像是指由以法国为主设计的一颗名叫“地球观测实验系统”(SPOT)的卫星所提供的遥感图像,该卫星采用的传感器是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HRV),它属于CCD推帚式扫描仪,共有5个波段,分别是绿色波段(0.50~0.59um)、红色波段(0.61~0.68um)、近红外波段(0.78~0.89um)、短波红外波段(1.58~1.75um)、全色波段(0.50~0.73um),其分辨率可达到5m和10m;QB遥感图像是由美国的一个高分辨率商业卫星QuickBird所提供的图像,其图像分辨率为2.44m和0.61m,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遥感数据,数据有多波段和全波段,分别是蓝波段(0.45~0.52um)、绿波段(0.52~0.62um)、红波段(0.63~0.69um)、近红外波段(0.76~0.90um)和全波段(0.45~0.90um)。

33.InSAR、DInSAR:

InSAR即干涉雷达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是以同一地区的两张SAR图像为基本处理数据,通过求取两幅SAR图像的相位差,获取干涉图像,然后经相位解缠,从干涉条纹中获取地形高程数据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DInSAR(Differential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即通常所说的差分干涉测量,它是利用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SAR影像,通过差分干涉,获取该地区地表形变信息的技术手段。

34.正射影像与正射影像地图:

正射影像(orthophoto)利用光学仪器或电脑软件,采用表征地面起伏特征的DEM对像点位移带来的几何偏差进行消除,这个工作叫做“正射纠正”,得到的图像称正射影像;正射影像地图(orthophotomap)是利用正射影像镶嵌成图幅,或一张正射影像一幅图,经过编图处理,增加地名注记和图廓整饰,制作成的影像地图。

35.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

数据挖掘(DataMining),又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KDD),就是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