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凸缘拉深件模具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193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凸缘拉深件模具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带凸缘拉深件模具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带凸缘拉深件模具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带凸缘拉深件模具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带凸缘拉深件模具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带凸缘拉深件模具设计说明书.doc

《带凸缘拉深件模具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凸缘拉深件模具设计说明书.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带凸缘拉深件模具设计说明书.doc

设计题目:

宽凸缘圆筒形件拉深模具设计。

设计与计算步骤:

1.拉深工艺计算

(1)修边余量的确定

查表4-2(来自《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与范例》——化学工业出版社,以下所查各表均出自此)得修边余量R=4.3

(2)毛坯尺寸的计算

查表4-4,知D=

其中=72,=78,=84,=109.6,r=3,h=32

计算出D=152mm。

(3)确定拉深次数和拉深系数

查表4-9得工件第一次拉深的最大相对高度

查表4-10得第一次拉深时的拉深系数

所以工件可一次拉出。

2.拉深力的计算

查表4-19.

3.压边力和压边装置的设计

查表4-11,确定此拉深工艺需要采用压边圈,采用弹性压边装置

11-推杆;12-推板;13-紧固螺钉;14-紧固螺栓;15-空心垫板;16-压边圈;17-螺母;18-下模座

压边力的计算:

查表4-27、4-28。

计算得:

4.压力机吨位的选择

压力机行程应满足:

根据表9-9,选择压力机型号J23-80。

其主要技术规格如下。

5.拉深模结构设计

(1)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

a.凹模圆角半径

b.凸模圆角半径

(2)拉深凸、凹模间隙

查表4-32,取单边间隙Z/2=2.2mm

(3)凸、凹模工作零件尺寸计算

其中由表4-34查取。

7.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

(1)凸、凹模外形尺寸计算

a.为保证凹模强度,取凹模外径155mm,凹模高度60mm

b.凸模高度由其他零件尺寸取78mm

(2)压边圈

外径165,内径75.6,高度22,其中零件上部有一直径152,深度为2的凹槽,是为了定位工件毛坯而设计的。

具体尺寸见下图:

(3)空心垫板的设计。

设置在压边圈和下模座之间,用来控制拉深时凸模的行程。

尺寸12x12x15mm

(4)模柄的选择。

根据表9-43,选择C型凸缘模柄。

具体尺寸见下表:

d

D

H

h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78

18

13

62

11

18

11

40

85

(5)模架的选择

根据凹模外形,选择中间导柱圆形模架。

导柱

28x170

32x170

导套

28x110x38

32x110x38

(6)上下模座的设计

a.中间导柱圆形上模座

凹模周界

H

S

R

D

H7

H7

155

40

170

215

45

80

42

45

零件简图如下:

b.中间导柱圆形下模座

凹模周界

H

h

s

R

D

H7

H7

155

45

35

170

240

215

45

80

80

28

35

零件简图如下:

8.模具总装草图

1-上模座;2-凹模;3-凸模;4推件板;5-打杆;6-模柄;7-紧固螺钉M10;8-紧固螺钉M12;9-导柱;10-导套;11-推杆;12-推板;13-紧固螺钉M12;14-紧固螺栓;15-空心垫板;16-定位板;17-螺母;18-下模座;19-压边圈.

初算模具闭合高度177mm。

外轮廓尺寸375mm。

总结

对于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有计算、绘图、构思(设计)等几个部分。

初期的计算难度并非很大,但是工作量很大。

中期主要是设计模具总装结构,这一部分很重要,它关系着具能否正常工作。

后期工作主要是在前边工作的基础上,绘出总的装配图以及相关零件图。

整个环节中难度最大的还是模具结构设计部分,需要确定很多零件的尺寸规格以及加工方式,重要的是要设计合理。

这对于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说有点变化,毕竟主观性很强,没有严格的标准来执行,这样也正好体现了创新的观念。

短短3周的课程设计也就这些内容,虽然时间不长,但它很充实,至少没有像以前上课那样天天打酱油。

事实上,这3个星期非常累,可也收获很多,至少比平时上课要有意义。

做一件事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所获得的无形的财富——经历。

本次课程设计,虽然我做的不是很好,但我想任何人都没有我所收获的丰富。

通过课程设计我发现自己在对待困难时意志更坚定了,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

即使失败了,但经历了,也就足够了,最起码失败过、尝试过。

做好一件事不仅仅要有恒心,还有有做好它的能力。

就拿本次课程设计来说,必要的机械设计及机械原理基础知识还是需要的,没有理论基础做起来就很慢,甚至做不出来。

课程设计能够出了我们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还需要再学习什么,它很好的反应了我们的学习状态,强化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符合新大纲教学的要求。

此次课程设计收获还是不少的。

冲压模具课程上学期刚结束,这阶段的课程设计不可避免又重温了一下相关知识。

对于大一学习的CAD绘图以及机械绘图,过了这么久,也忘得差不多了,正好可以借课程设计的机会复习一下。

最最重要的还是强化了实践能力,在学校里成绩再好还是要出去社会工作的,课程设计正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也算是培养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承全主编.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与范例.上海: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贾俐俐主编.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张正修主编.冲模实用典型结构图集.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编.冲模设计手册.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王芳主编.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