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61318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21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1页
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1页
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1页
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1页
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2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8

第一节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8

(一)产业现状与特点8

(二)重点国家和地区发展概要9

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12

(一)产业现状与特点12

(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5

第三节中国信息产业重点省市发展分析16

第四节中国重点区域信息产业发展分析19

第二章计算机产业23

第一节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现状概括23

1.中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23

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以独到的优势初步确立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3

3.产业聚集已经显现,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信息产业基地24

4.产业出现了剧烈的企业结构变化和地区结构变化25

第二节中国计算机产业重点产品分析25

1.PC26

2.服务器26

第三节中国计算机产业企业竞争分析36

1.PC36

2.服务器44

第三章通信设备产业47

第一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发展现状概括47

1、运营业:

电信业务收入与用户增长不同步47

2、通信设备市场:

运营商发展思路主导作用增强48

3、电信行业逐步走向薄利48

4、行业发展动力来自运营业的高速增长49

5、外资企业仍然占据半壁江山49

6、一批国内企业迅速崛起50

7、网络演进务实进行52

8、产业链竞争将成为行业竞争的新模式53

9、国际市场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54

10、中国政府明确支持TD-SCDMA技术标准55

第二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重点产品分析56

1.程控交换机56

2.GSM移动通信系统设备56

3.CDMA移动通信系统设备57

第三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企业竞争分析58

1.竞争格局分析58

2.主力厂商分析62

第四章集成电路产业73

第一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概括73

第二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重点产品分析75

1.计算机类集成电路75

2.工业控制类集成电路79

3.消费类集成电路84

4.通信类集成电路89

第三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竞争分析92

1.竞争格局分析92

2.主力厂商分析96

(1)Intel97

(2)TI98

(3)东芝99

(4)三星99

(5)Infineon100

(6)飞利浦100

(7)ST101

(8)Hynix102

(9)Motorola102

(10)联发科技103

第五章消费电子产业105

第一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现状概括105

1.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106

2.低价竞争成为市场争夺焦点108

3.数字电视成为市场投入的热点109

4.产品结构升级趋势明显109

第二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重点产品分析112

1.数码相机112

2.数码摄像机118

3.彩色电视机120

4.端电视机124

5.DVD影碟机129

第三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企业竞争分析133

1.竞争格局分析133

2.主力厂商分析134

(1)东芝134

(2)联发科技134

(3)飞利浦135

(4)三星136

(5)意法半导体137

(6)瑞萨137

(7)松下139

(8)Infineon139

(9)NEC141

(10)TI141

第六章软件产业143

第一节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概括143

(一)产业现状与特点143

(二)重点省市发展概要149

第二节中国软件产业重点产品分析155

(一)总体概况155

(二)系统软件发展状况157

(三)支撑软件发展状况160

(四)应用软件发展状况162

第三节中国软件产业企业竞争分析164

(一)竞争格局分析164

(二)主力厂商竞争力评价169

第七章IT服务产业178

第一节中国IT服务产业发展现状概括178

第二节中国IT服务产业重点产品分析180

1.维护支持180

2.IT咨询181

3.系统集成181

4.IT运营管理181

5.IT培训182

第三节中国IT服务产业企业竞争分析182

(一)竞争格局分析182

(二)主力厂商分析189

第八章互联网产业193

第一节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概括193

1.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环境193

2.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特征194

第二节中国互联网产业重点产品分析195

1.接入服务195

2.内容服务196

第三节中国互联网产业企业竞争分析203

1.接入服务203

2.内容服务211

第九章结束语222

第一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22

(一)计算机产业222

1.环保型显示器、大容量磁盘走向普及222

2.笔记本显示器走向两极化222

3.内存技术换代,软驱退出市场222

4.无线应用成为主流223

5.IA服务器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223

6.服务器低端市场细分化加剧223

(二)通信设备产业225

1.通信行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225

2.行业发展动力来自运营业的平稳健康增长228

3.外资企业仍然占据半壁江山228

4.一批国内企业快速做强230

(三)集成电路产业231

1.集成电路之设计业发展趋势231

2.集成电路之芯片制造业发展趋势234

3.集成电路之封装测试业发展趋势234

(四)消费电子产业235

1.未来三年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35

2.新型产品比例将会保持加速上涨趋势236

3.品牌竞争和反倾销成为竞争主要手段239

4.国际消费电子产业向中国深层次转移240

5.众高科技企业纷纷涉足消费电子产业240

(五)软件产业241

1.信息服务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241

2.行业应用软件成为软件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嵌入式软件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软硬结合的着力点,Linux软件成为市场的热点242

3.新一轮重组将打造新的软件骨干企业242

4.软件人才结构将逐渐趋于合理243

5.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244

6.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是增强软件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45

(六)IT服务产业246

1.用户需求日趋理性,高端服务持续增长246

2.大型服务商主导市场,服务商走向分工竞合246

3.用户关注的重点由价格转向投资回报率246

4.应用外包服务在中小企业及非商用市场日渐普及247

5.融合IT技术与行业知识是IT服务商能力发展的方向247

(七)互联网产业248

1.网络环境的改善和网民的增长将促使互联网内容产业快速发展248

2.市场需求引导产品和技术发展,宽带接入市场将有较大增长248

3.文化产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将进行不断的融合249

4.构建合理的产业价值链,将成为互联网业务市场发展的关键250

5.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将影响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250

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问题分析251

(一)有利因素251

1、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251

2、巨大的市场潜力252

3、集群不断形成,集群竞争被越来越多的地区所认识和采用252

4、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产业的跨国转移,将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253

(二)不利因素253

1、产品与技术标准制订宽松且不及时,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253

2、加入世贸组织及文化背景差异引起合资企业“拆火”和单干风盛行253

3、知识产权意识不强,针对中国企业的倾销调查案例频出253

4、进口压力加大,产业面临较大冲击254

第三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建议254

(一)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254

1、加强规划,实施电子产业振兴政策254

2、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255

(二)建立健全产业预警及贸易磨擦应对机制255

1、成立消费电子产业预警机构,加强部际沟通与协调255

2、建立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制定统一的应对战略255

3、建立企业的预警机制是重中之重256

4、加强外贸、内贸市场产品信息收集与发布256

5、尽早确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性质256

(三)加大产业重组力度256

1、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257

2、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差异化和品牌国际化发展道路257

3、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和管理257

4、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258

(四)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拓展国内市场空间258

(五)广泛吸收外资,促进产业升级258

(六)加强出口协调,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发展258

 

第一章总论

1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

(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同时信息产业的国际转移和重新分工趋势愈益明显。

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均面临信息产业重新布局的机遇和挑战。

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信息产业抓住了机遇,发展成为全球信息产业大国,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

2003年,我国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继续提高。

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增长34%;利税总额1000亿元,增长16%,其中利润700亿元,增长17%。

面对全球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冷静观察,审时度势,积极研究对策,制定可行措施,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由信息产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1、产业发展走出低谷,开始恢复性增长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一举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它在激烈竞争和产业结构升级中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8%—10%之间,为全球经济增速的1.5倍左右。

但是,200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尤其是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导致了2001年全球信息产业整体下滑。

根据《2002年世界电子数据年鉴》的不完全统计,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中国内地)2001年信息产品的产值为10518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3.7%,销售额为1046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2.3%。

目前全球信息产业已经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

软件、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一系列数据反映出这一趋势:

2003年,全球软件行业规模达到7950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4%;2003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350亿美元,较2002年的2150亿美元增长9.3%;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42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15.8%;全球电信业在2003年也开始逐步走向复苏,市场规模开始恢复平稳增长,增幅达到8.5%。

2、产品技术更新快,研发成本高且风险大

高创新性和高更新率已经成为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

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产业。

信息产品的研发往往属于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需要较高的投资,一般的信息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比重都在5%以上,处于发展前沿的信息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的比重甚至高达15%到20%。

一旦投入巨资的新技术新产品不能被市场接受并得到回报的话,投资失败的风险很大。

因此,投资信息产品和技术开发既能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同时也呈现较高风险。

3、产业界限模糊化,技术创新一体化

信息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轻纺、建筑、冶金等技术互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品门类;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相互渗透、彼此融合、交叉经营、资源共享;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产品的共享,个人计算机、传真机、手机等大量进入家庭,使投资类和消费类产品的边界趋于模糊,3C(Computer,Consumer,Communication)技术的融合,使传统家用电器、计算机、通信终端逐步融为一体的信息家电出现。

4、以计算机和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投资类产品比重上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信息产品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投资类信息产品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规模逐渐减小,元器件生产保持稳定的比例。

1996年世界电子产品的市场结构是:

投资类占62.7%、消费类占9.1%、元器件类占28.2%;2000年投资类比例上升到63.9%、消费类则下降为7.9%、元器件类仍占28.2%。

世界计算机和通信产品生产已经从1996年的5058.6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6139.6亿美元。

从世界信息产品销售市场来看,计算机的市场规模最大。

2000年世界计算机市场占世界信息产品市场的29.5%,而通信产品(包括无线通信和电信产品)占21.1%。

2002年,全球移动电话市场销售量已达到4.23亿部,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6%。

5、市场分布向亚太地区(除美日以外)扩散

目前,全球信息产品的市场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美国、日本、西欧和亚太地区。

近几年来,全球信息产品市场分布向亚洲地区扩散的趋势日益明显,亚洲和拉丁美洲信息产品的产值和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

2000年亚太地区(除美、日以外)信息产品市场占全球的比重为17.7%,而2001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为18.2%,预计2003年将超过20%。

6、信息产业转移出现四大趋势

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全球信息产业转移呈现出以下四个主要的特征:

从转移的动机来看,由成本单一导向型转变为成本与市场双重导向型;从转移的模式来看,由单个企业的分散转移转变为企业群落的集群转移;从转移的要素来看,由加工制造的单一环节转移转变为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在内的产业链的多环节转移;从转移的形式来看,由以直接投资设厂为主的单一投资转变为以投资设厂和整合并购相结合的多元投资。

(二)重点国家和地区发展概要

1、美国:

掌握核心技术的信息产业第一强国

信息产业是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的领导者。

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大规模的国家基础研究与实验,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致力于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始终保持信息产业的世界领先和霸主地位。

(1)产业规模与市场规模大

美国既是全球最大的信息产品制造国,又是全球最大的信息产品市场。

2002年,美国信息产品产值增长到3190亿美元,信息产品市场规模降为3800亿美元,但仍均列世界第一位。

可以预计,在未来5-10年内,美国无论是信息产业的供给能力,还是市场需求规模,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

(2)部分行业的发展情况

集成电路与软件分别被誉为信息产业的“心脏”和“大脑”。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软件行业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2003年规模达到3100亿美元,占全球软件市场三分之一以上,从业人员超过百万。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计算机业的推动下,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地区集成电路业首先兴起,特别是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集成电路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并主导了全球半导体与电子产品的发展。

2003年,美国消费电子产品基本保持了持续稳健增长态势。

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2004年1月公布的数据,2003年美国消费电子产品的销售额为963亿美元。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通信市场,2002年信息产品市场规模为4864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5%。

其中通信及通信设备的市场规模为739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4%,占美国信息市场总规模的15%。

2、西欧:

在重点领域占据优势的经济区

西欧各国经济高度市场化,法律法规体系完备,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先进,具有全球化的营销和信息网络,拥有一大批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并根据各国的要素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制定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断增强竞争优势。

2001年,西欧信息产品产值为2276亿美元,占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21.6%;同年,该地区信息产品市场规模为317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6.4%。

尽管西欧各国中,并没有哪一个独立拥有信息产业中所有领域的竞争优势,。

但作为一个区域经济联合体,欧盟的优势产业几乎涵盖了半导体、计算机、消费电子、通信及软件等所有关键领域和重点产品。

西欧信息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领域:

在高性能及智能化计算机产品领域,西欧占据较大优势。

在二十世界90年代世界已投入商业运行的前500台超级计算机中西欧占23.8%,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在移动通信领域处于全球第一位,西欧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二代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先优势、市场规模(全球应用范围最广)及获得性优势(第三代移动通信采用同类标准的倾向)等。

在软件行业方面,西欧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000年至2003年,西欧连续四年保持了30%以上的份额。

2003年规模达到2420亿美元,并在行业应用软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通信和数字化医疗设备等领域具有优势。

3、日本:

开发特色产品的信息强国

二十世纪80年代,日本信息产业在总体规模和水平上超过了原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信息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强国,处于全球信息产业的核心圈内和产业链的高端,拥有大量专利技术,劳动生产率高、经营管理先进、全球营销体系完善,在许多特色产品上处于领先地位,对全球信息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日本的信息产业产值在2002年降至1583亿美元的谷底后开始回升。

2003年,日本的信息总产值达到16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

日本软件技术非常先进,2003年底,日本软件从业人员超过60万,软件行业规模达770亿美元。

日本国内的物流、交通、制造、通信和半导体相关的企业级软件市场庞大,如东芝、日立、索尼、富士通等都拥有大规模的软件企业。

在全球十大软件商中日本有2家(任天堂和富士通),在全球十大企业中日本有3家(富士通、东芝和索尼)。

然而由于保守的经营观念和三大软件制造企业的垄断经营,严重阻碍了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与应用,使得目前日本的绝大多数产品只能在日本国内销售,出口所占比重不高。

20世纪80年代,由于加强质量控制(QC)并主攻存储器生产,日本掌握了全球53%的集成电路市场,一举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强国,并连续7年维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但是到了九十年代,日本由于信息产业不景气,发生了泡沫经济,集成电路市场需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进入2002年,日本集成电路市场需求再度趋旺,并再度占据26%的全球集成电路市场。

但是,日本集成电路产业的地位仍无明显起色,日本各集成电路厂商被迫相继紧缩部分集成电路事业。

日本是全球通信制造行业的三大中心之一。

由于日本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采用了技术标准封闭的发展思路,日本通信厂商在欧美标准(GSM、CDMA)方面投入很少,因此日本厂商虽然牢固控制了日本市场,但也丧失了争夺全球市场的机会。

日本的消费电子产业凭借其卓越的质量、精巧的外型和先进的技术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第一大强国,成为日本信息产业整体回升的“发动机”。

而消费电子产品总产值由2002年的165.0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191.4亿美元,增长16%,其中,DVD播放机的产值增长了67%,而带有录放功能的机种更是剧增了210%。

4、韩国:

极具竞争力的后起之秀

韩国是全球信息产业第二梯队的代表,通过实施外向型经济战略实现经济起飞。

其市场经济相对发达、法规体系相对完善、生产要素全球化程度较高、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市场方面联系紧密。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韩国产业结构升级在两个方面同时展开,一方面主动参与全球信息产业的水平分工体系,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关键元器件研发、生产等中附加值业务;另一方面,把劳动密集型、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工组装和主机的附件生产,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中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2002年韩国软件行业增长率达到70%,在全球所占比重较2001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韩国2003年软件产业规模为252亿美元,软件行业的增长率也达到了50%,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提高。

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软件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人力资源基础,同时发达的制造业为软件行业提供了比较成熟的应用市场。

此外,在企业管理软件、电子政务、游戏软件、CDMA增值服务等方面,韩国软件行业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较高的性价比。

韩国软件行业的目标是2005年国内生产规模达到37.12兆韩元(约合314.6亿美元),出口达到33亿美元进入全球前七位。

韩国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几乎所有大企业都已迅速跃迁到产业链的上游。

如在平板显示这一战略产业中,韩国三星、现代、LG等大公司均已成为全球技术的新领导者之一。

忠清南道是韩国的著名历史古城,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平板显示行业研发制造中心。

2002年10月,三星电子已在这里建造耗资120亿美元的工厂,生产电视机和计算机用的液晶显示器,到2010年,预计该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平板显示器生产厂。

韩国是全球通信制造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韩国在家用电子领域的生产开始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韩国在通信技术研发与制造、游戏软件、嵌入式软件等方面也有竞争优势。

韩国因国内市场狭小,外向型主导,产品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市场风险较高。

SK通过业务创新在全球移动通信领域快速成长,并CDMA运营上具有领先优势。

2002年,韩国通信设备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7.2万亿韩元,比2001年增长16%。

其中,三星在移动电话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名,其基础器件、工艺精美和款式时尚等优势使其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

5、中国台湾:

从代工基地转向制造、营销基地

中国台湾是一个典型的岛屿经济,通过实施外向型经济战略实现了经济起飞。

中国台湾的信息产业从1980年开始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用不到20年的时间,使其硬件工业发展成为在全球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提供者,计算机硬件产品中有多项在全球排名第一。

中国台湾的许多中小企业具备强有力的产业创新能力,大量“缝隙型企业”高度专注于信息产业的某些细分市场(如电脑的某些配件、键盘等),在竞争激烈的信息产业中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例如,近年来中国台湾集成电路技术能力逐渐增强,其中集成电路专利技术被引用情况超过美国,显示中国台湾在这一领域已经超越美国。

特别是在最近5年,不仅逐步建立了基础,对外的扩散也开始与先进国家并驾齐驱。

中国台湾拥有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生产要素基本靠进口,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出口。

经营管理与生产效率较高,国际信息网络畅通。

在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中,由早期的主要参与垂直分工体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过渡到现在的主要参与水平分工体系,处于产业链中段,由劳动密集型过渡到现在的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由过去的简单加工过渡到现在的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强大,在半导体、计算机等领域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能力,代工生产管理经验丰富。

另外,中国台湾在计算机外围设备、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子、中文软件等方面有竞争优势。

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

(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2003年,是全球信息产业走出低谷、实现复苏的转折年,在这一年中,中国信息产业继续保持一枝独秀的发展势头,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继续提高。

同时,2003年也是中国信息产业加快实施战略调整的关键一年,尤其是电信改革与重组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已体现得越来越充分。

综观2003年中国信息产业的经济运行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1、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