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构建.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063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构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构建.doc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构建.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构建.doc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构建

时间:

2009-11-1714:

12来源:

未知作者:

田新点击:

408次

论文关键词:

管理信息化模式AHP论文摘要:

管理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本文提出结合行业特点选择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通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构建,提供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信息集成模式选择方

   论文关键词:

管理信息化模式 AHP

  论文摘要:

管理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本文提出结合行业特点选择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通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构建,提供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信息集成模式选择方案。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再是孤立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必须实现信息化才能融入和紧密联系在这个经济生态链中。

中小企业信息化资金短缺、技术人员匮乏是事实,但面对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浪潮之中,信息化管理对于一个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成本控制、新产品开发、市场研究、营销策略和客户服务,乃至生存至关重要。

中小企业信息化刻不容缓。

2005年8月,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在京成立,以“携手同行,引领中小企业信息化未来”为主题,宣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和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组织实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正式启动。

 

  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讲,信息化已然是陌生的事物和全新的课题,无论在信息化规划还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存在很多困惑和狐疑。

中小企业信息化变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中国地方区域经济的兴衰。

 

  1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研究

  中小企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运营基本上包括了生产、供应、销售、财务、人事,甚至研发等。

但限于规模,中小企业内部专业分工不细,一般一人“身兼数职”;内部管理水平由于中小企业最重“机动”弹性,要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对内部工作制度化、系统化程度不足,系统的精确度与完整性较差,管理方法受资深干部主观经验影响大;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很难找到相同的运行规律,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难度。

 

  综合考虑中小企业的行业特征,小企业资金匮乏,信息化技术和人才的不足等特点,按照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的侧重点的不同,将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集成模式分为: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集成ERP模式、中小企业面向客户关系管理的管理信息CRM模式和中小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SCM模式三种:

 

  1、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集成ERP模式,是指根据小企业的行业特征,在节约有限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电子商务为依托,以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的管理信息化为中心,逐步分阶段实施中小企业全面管理的信息化。

 

  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结合中小企业行业特点,深度挖掘企业的目前的信息化需求。

纵观ERP近4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制造型企业,对于中小型内部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库存不准,材料积压与停工待料并存,财务管理混乱等现象,正是ERP管理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制造型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集成ERP模式的优势:

(1)ERP时的制造型中小企业更加面向市场、面向经营、面向销售,能够对市场快速响应;它将供应链管理功能包含了进来,强调了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之间的新的伙伴关系。

(2)ERP更加强调企业业务流程,通过工作流程化实现企业的人员、财务、制造与分销间的集成,支持企业过程重组。

(3)ERP更多地强调财务,具有较完善的业财务管理体系;这使得价值管理概念得以实施,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更加有机地结合。

(4)ERP较多地考虑人作为资源的因素在生产经营规划中的作用,也考虑了人的培训成本。

(5)在生产制造计划中,ERP支持MRPII与JIT(Just-In-Time)的混合生产管理模式,支持制造型中小企业多种生产方式(离散制造连续流程制造等)的管理模式等。

 

  2、中小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集成模式,是指根据小企业的行业特征,首先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然后逐步分阶段实施中小企业全面管理的信息化。

如加入国际或国内产业链,与大企业结为业务伙伴企业等方式。

 

  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定位很重要,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中供应商还是配套厂商,渠道商还是零售商,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目前的信息化需求。

中小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SCM模式主要适应于纺织、食品等消费品行业,如服装、鞋帽、食品、百货等;机器设备的零部件加工行业,如空调、汽车零部件生产小企业。

 

  3、中小企业面向客户关系管理的管理信息CRM模式,是指根据小企业的行业特征,在节约有限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电子商务为依托,首先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然后逐步分阶段实施中小企业全面管理的信息化。

在服务型行业、消费品行业、商品零售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可以首选面向客户关系管理的管理信息CRM模式,例如旅游公司、美容、超市商场等组织;对于其他中小企业,如果企业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最大化客户价值、推行精细营销,可以先实施CRM客户关系管理,或是实施具有CRM功能的管理信息子系统。

 

  2 层次分析法简介

  2.1层次分析法(AHP)概述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A.L.Saaty教授于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

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实现定量化决策问题。

该方法自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以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应用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是:

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各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每一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也可以先进行定性判断,再赋值量化),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方案层相对于目标层和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并以此进行方案优劣次序的排序,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2.2层次分析法(AHP)应用程序

 

  运用AHP法进行决策模型构建时,需要经历以下5个步骤:

①、建立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型;②、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③、针对某一个标准,用和积法或方根法计算各备选元素的特征向量W(权重);向量W的分量Wi为层次单排序。

④、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⑤、计算一致性指标CI、RI、CR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3基于AHP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构建

  1、确定总目标: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选择与建立,关系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成长。

首先中小企业要有信息需求作牵引,即信息系统的实施原动力在于企业的本身。

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深刻认识,确定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总目标,弄清信息规划决策所涉及的范围、所要采取的措施方案和政策、实现目标的准则、策略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广泛地收集信息。

 

  2、建立多层次的递阶结构: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按目标的不同、实现功能的差异,将信息化模式选择考虑因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经济效益、管理效益、技术要求、预算(考虑计算繁琐,实际运用时可以增加)。

可以选择的管理信息化模式有企业资源计划集成模式(简称ERP模式)、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集成模式(简称CRM模式)、面向客户关系管理的集成模式(简称SCM模式)。

可以构建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层次结构模型如图

(1)所示。

(1)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层次结构模型

 

 

  3、确定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层次结构模型中相邻层次元素间相关程度。

通过构造两比较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确定准则层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见表

(1),确定方案层对准则层各元素的判断矩阵见表

(2)。

 

模式选择

经济效益

管理效益

技术要求

预算

经济效益

1   

4   

2   

3   

管理效益

 1/4

1   

1   

 1/2

技术要求

 1/2

1   

1   

2   

预算

 1/3

2   

 1/2

1   

(1)准则层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

经济效益

ERP

SCM

CRM

管理效益

ERP

SCM

CRM

ERP

1   

2   

3   

ERP

1   

2   

4   

SCM

 1/2

1   

3   

SCM

 1/2

1   

2   

CRM

 1/3

 1/3

1   

CRM

 1/4

 1/2

1   

技术要求

ERP

SCM

CRM

预算

ERP

SCM

CRM

ERP

1   

 1/2

 2/3

ERP

1   

4   

5   

SCM

2   

1   

 1/2

SCM

 1/4

1   

 1/2

CRM

3/2

2   

1   

CRM

 1/5

2   

1   

(2)方案层对于准则层个因素的判断矩阵

  4、构造好判断矩阵后,需要根据判断矩阵计算针对某一准则层各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是足够多个根据随机发生的判断矩阵计算的一致性指标的平均值。

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四阶矩阵的RI=0.8931,三阶矩阵的RI=0.5149。

 

  5、计算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准则层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见图

(2),和方案层对于各信息化需求因素的判断矩阵单排序,见图(3),包括方案层对于经济效益的判断矩阵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方案层对于管理效益的判断矩阵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方案层对于技术要求的判断矩阵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和方案层对于预算的判断矩阵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2)准则层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图(3)方案层对于因素层(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6、根据所有的层次单排序计算的结果,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总排序,以确定递阶结构图中最底层(信息化模式方案)和各个各信息化需求因素对总目标的重要程度。

先算出BiCin,再计算ΣBiCin,总排序结果矩阵计算如下表(3),得出总排序结果见图(4)。

 

准则层次B

B1

B1

B1

B1

方案层次C的总排序

C1

C11

C21

----

Cm1

ΣBiCi1

C2

C12

C22

----

Cm2

ΣBiCi2

----

----

----

----

----

----

Cn

C1n

C2n

----

Cmn

ΣBiCin

表(3)总排序结果矩阵计算表

图(4)总排序结果

7、构造好判断矩阵后,需要根据判断矩阵计算针对某一准则层各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虽然在构造判断矩阵B时并不要求判断具有一致性,但判断偏离一致性过大也是不允许的。

因此需要对判断矩阵B进行一致性检验。

CI是总排序一致性指标CI=ΣBiCIi,RI是层次总排序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ΣBiRIi,最后算出CR层次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CR=CI/RI,一般而言CR愈小,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愈好,通常认为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