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钢琴心得体会4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0239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学钢琴心得体会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个人学钢琴心得体会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个人学钢琴心得体会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个人学钢琴心得体会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个人学钢琴心得体会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人学钢琴心得体会4篇.docx

《个人学钢琴心得体会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学钢琴心得体会4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人学钢琴心得体会4篇.docx

个人学钢琴心得体会4篇

  个人学钢琴心得体会一:

一转眼就到了结业,从一开始手指都摆弄不好,到现在也能弹上

  一两首曲子,说实话,还是觉得挺好玩的,当一个个音符在指尖流淌的时候,那种舒适感是其他学科难以让我体会到的,而这加深了我对钢琴的喜爱,虽然我知道只有半个培训在大学里学习钢琴即兴伴奏,但是我会将钢琴的学习有始有终的坚持下去。

  总结下这培训课程的学习吧,其实挺感谢老师对我们的理解,由于忙着考研,担心练琴会消耗我很多时间,老师在曲子的难度和进度上对我的要求降低了,而且每天几乎泡在图书馆的我只能利用双休日下午的时间,当做学习的放松去琴房练习老师布置的曲目,部分中午的时间也会把握住,总之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抓紧一切时间练琴,挺充实的,累是有点,但是更多的是每天睡在床上问心无愧的舒适感。

  弹奏完《拜厄》,这培训我接触到了一本新的教材《车尔尼599钢琴初级教程》,它被称为是促进当今钢琴家演奏能力的绝佳教材。

  双手从高音谱号开始,系统地引入不同时值的音符以及其他音乐要素,简单而又快乐的演奏。

相对于《拜厄》的旋律感强,重复练习多的感受,《车尔尼599》一开始让我有点无从下手,记得第一次弹第30首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觉得这没有什么旋律,练习起来也十分吃力,那次的感受至今难忘,可当回课时,在老师的指尖弹奏出来,我狠狠的愣了一下,我感慨原来它是这样的,有快慢有强弱有感情,不是毫无感觉的敲音。

可是依旧当我信心百倍的回去弹奏下首曲子的时候,以往的不适感又来了,不过这次我找了个方法,下视频,边看边学,多听再弹,我找到了一种这样的学琴方式。

可是,这样会不会导致我识谱以及对节奏的把握产生依赖性呢,最终,我选择先自己练,再学习视频,两者结合学习。

这培训也开始进行《钢琴基础刻程2》的学习,怎么说,虽然不用再回《钢基1》的课了,可是,这并不代表我能将上面所有的曲子弹好了,所以,每次弹琴的时候,我又从头开始,当练指法、练识谱一样从新来过,不想这么轻易的将它丢弃。

  《钢基2》的感受就是乐曲很动听,但是每一首想弹好并不容易,《回旋曲》就给了我这样的感受,看起来很简单的谱,弹起来门道很多,很多细节不容忽视。

  其实,我很喜欢老师您的教学方式的,因为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的进度教学,而不是集中授课,意味着您要麻烦很多,您要花心思,一个一个的指导,并根据他的练习情况去安排适合他的曲子,所以我想谢谢您,您的这种一一教学,让我们每个人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怎样去提高。

  这培训的课程结束的好快,虽然担心着每次回课发挥的不好,去您那回课还是会很紧张,我想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太想练好了,我喜欢弹琴,喜欢手指在琴键上的跳跃,很美很幸福。

暑假的到来,虽然会忙着考研,忙着上辅导班,但是,绝对会有时间不时地在琴键上敲敲的,学琴不是一蹴而就,我相信长时间的努力是会收获的。

  最后,感谢老师的知道,祝老师假期愉快。

个人学钢琴心得体会二:

学琴过程并没有想像中那样十分美好,也不断地走一些弯路。

钢琴音乐知识浩如烟海,越是深入,反而越是觉得自己浅薄。

不过,无论怎样浅薄,只要有思考,就会有收获。

只要能坚持,就一定会找到快乐。

  喜欢,是坚持唯一的理由。

  下面就琴童学琴的技术基础写了些体会,当作两年陪练过程的反思。

因为是外行,所以有什么观点相左,不严谨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导,交流。

言语包涵。

  在钢琴学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1.换老师的时候,新老师一般都不会接着前任老师的进度来,而是先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基础训练的调理。

一方面可能是显得自己更专业,一方面孩子的基本功也确实是个问题。

  2,学钢琴到了一定阶段,无论一天练多少小时,曲子都练不好听,不精巧,不细腻。

小毛病挺多,手指不听使唤。

陷入一个有进度没进展的误区。

  3.学琴的小朋友的家长,或者老师,盲目地追求进度。

在基础方面把关不严。

没有质量的进度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反而还会带来许多副作用。

  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

基础不好。

或基本功不好。

如果是从头来过,往往是无所适从,孩子也会非常厌烦。

  那么趁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什么要一味地追求进度,而忽视基本功练习呢?

到较高级阶段才发现问题多得学不下去了。

与其要从头补以前的功课,还不如趁早打好基础。

从而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少走弯路。

  钢琴技术基础和音乐性的关系。

  个人认为,钢琴技术基础是音乐性是否能表现得出来,是否能将音乐想法传达得得心应手的基础。

  现在的孩子有好一些学琴的年龄差不多是5岁左右,都很小。

那么对这些小初学者来说,音乐性更重要呢还是打好技术基础更重要?

  现在普遍提倡寓教于乐,开发智力,快乐学琴,以兴趣为主。

再者钢琴本来就是为音乐服务的。

所以倾向于音乐性的更多。

或者更科学。

  我也觉得没得错。

只是,音乐性固然很重要,自不必言说,但作为对技术性要求极高的乐器钢琴来说,技术不仅显得重要,更是基础。

  手一放到钢琴上,离开了技术,音乐就是一句空话。

嘴里谈得出音乐,手上弹不出音乐。

如果基本功练得不扎实,怎么把心中充满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体现出来呢,那么这就会陷入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

  这时你或许会说,孩子还小嘛,都没发育完全。

讲技术才是一句空话。

是的,孩子小,我知道,所以我并不是说一下子就应该怎样怎样。

而是说在整个练琴过程中作为基石的技术应该得到足够的思考和重视。

找准方向,循序渐进。

尤其针对盲目追求进度而忽视基本功的学习情况而言。

  盔度是一块诱人的奶油蛋糕。

领先的进度仿佛说明你的孩子天赋好,与众不同。

实则不然。

盲目追求进度是一个目光短浅,祸害无穷的误区。

通常表现在:

  1.为了考级而考级。

  2.人比人,一味想跑在前头。

  3.夸大孩子的天赋能力。

  4.反正又不走专业,会弹曲子最重要。

  危害:

曲子练不精细。

在进入稍高阶段后,能力阻碍进度,学习停滞不前。

白白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和时间。

  这就像修一栋房子,最终能修多少层,绝对取决于根基有多坚稳。

  基本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音乐的表现。

因此学习钢琴,从把双手放到键盘上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有计划,有方法,有针对地,循序渐进地训练钢琴技术基本功,这跟走不走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

说实话我不太赞成一学琴一买钢琴就为孩子立志走专业的态度。

但是,就算不走专业,也一定要用专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在我看来,学习钢琴演奏根本不分专业学法和非专业学法,既然买了钢琴,交了学费,下了决心,那么要学就得学好,学到底。

不仅学钢琴,学任何一门艺术也是这样。

所以无论走不走专业,在态度和学习方法上,一定要专业。

  基本功练习不要怕枯燥,所谓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在这上头体现得最明显了。

而且只要每次目标明确,开动脑子,少而精地练习,不仅事半功倍,而且可在很大程度上杜绝想像的那样枯燥。

  初级阶段的技术基础。

  一。

手指能力1,独立吗?

灵活吗?

短附点音符和波音的练习,对加强手指彼此之间的灵活性,不失为一种良方。

五根手指中4指独立性最差,支撑力弱,灵活性不够,下键无力。

所以对4指的训练又是重中之重。

  a次数。

4指要单独强化练习,练习次数是其它手指的数十倍。

  坚持不懈,刻苦练习,量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这在4指训练上体现充分。

4指通过训练达到独立后,不但不再是跑动障碍,反而能做出许多亮点来。

  b方法。

关于弱指的练习要讲方法。

保留音的练习对4指的训练是不错的方法。

另外,要有针对性,目的明确。

对整体训练安排要做到心里有数。

每次练习少而精。

抓住一个问题不放,态度要执著。

障碍解决一个少一个,解决两个少一双。

每解决一两个障碍,肯定就是一个大进步。

  c注意力集中。

注意力集中才能聚集力量,才能主动灵活快速地下健。

  没有方法,就没有效果。

作为陪练的家长这时候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导孩子,不断思考最好的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把好的练习方法养成了习惯,那么再枯燥的练习,也只是不好玩而已,而不再是一种痛苦。

  2.力量。

这一环节难点在4指和5指。

4指因为受独立能力的牵制,力量使不出来。

5指的难点在于太细弱,支撑力不够,缺乏爆发力。

可是,弱如5指,恰恰经常需要它负担外声部和音列中最高点音或最低点音演奏的重任。

所以,5指的力量,灵活性训练也是手指训练中特别要强调的。

  通过针对训练,彻底消除弱指,达到各指力量控制均匀。

  手指能力的训练目的是为了使手指最终能均匀,清晰,快速地跑

  动起来。

关于手指的快速跑动,但昭义先生有一段话我印像深刻:

我们的手指在没有正式进入快速反应跑动训练之前,用力形式主要是一个音一个音地用力。

这是正确也是必要的。

但是在快速跑动中,这种用力方式显然让跑动变得笨重,停滞,不流畅。

但要渡过这个难关,其实也不难。

仅仅一句话:

把一个音一个力转变为一组音一个力。

或者反过来说,用一个力弹一组音或用一个力弹一串音。

这其实就是一种内心内在的感觉。

通过这种感觉让手指在琴键上不断实践。

  二。

  音阶和琶音。

  音阶和琶音的练习非常重要。

  通过对音阶和琶音的训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手指能力。

而且音阶和琶音练好了,还可以直接作为半成品在乐曲中随心运用。

  问题是:

你每天都坚持练习了吗?

怎么练习的呢?

  1,你每天都练了吗?

音阶和琶音每天都要坚持练一定的时间。

时间不必太长,注意力要集中。

在乐曲之前弹奏一定时间的音阶琶音,让手指灵活起来,伸张自如。

  2.怎么练?

如果不讲方法,只堆积时间,手指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

  a。

针对性。

针对跑动中的薄弱环节练习,哪个指跑不动?

动作是否多余?

哪个手指声音偏弱?

左手的力量,节奏跟得上右手吗?

  b。

大指的转指。

音阶和琶音能否弹得溜,大指的转指尤其重要。

  上行音阶时大指要主动钻。

下行音阶时大指稍微惦一点,使手腕不上下抖动,保持平稳。

平稳是快速跑动的前提。

  另外三四指的跨指一要提前,二要主动,三要指法正确。

  3,指法清楚。

音阶和琶音的指法最容易把三四指搞混。

左右手指法要在完全搞清楚的前提下,才能研究其它问题。

  4.慢练。

音阶一定要一个音一个音弹清楚。

力量要用得透。

慢又要有度,不可太慢,要注意音阶练习的整体感。

一定不要急着快练,俗话说得好: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孩子小,不能控制,陪练家长在这时候要帮助孩子控制他潜意识里快的欲望。

  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有6样事要做。

其中5件用耳朵。

1件用眼睛。

谢谢。

  第1件,听。

声音是否集中。

也就是说每个弹下去的音符是否有清晰的发声点。

无论是强还是弱,都应有清晰的发声点,如果找不到,那这个音显然完成得没有质量-----虚了。

散了。

重来。

直到听到为止。

  第2件.,听。

声音是否生硬且砸。

这是因为太想听到那个点而对手没有控制。

过重。

没经过思考的用力。

咂的声音听起来凶巴巴的,很刺耳,很不爽。

重来。

直到听起来不砸不硬为止。

  第3件.,听。

节奏是否均匀。

有没有滑音,有没有清晰的拍点。

  长音阶跑动时有没有拖沓。

上行渐强时不抢拍,下行渐弱时不拖拍。

找到清晰的拍点是关健。

这时可以考虑用节拍器帮忙。

节拍器的使用要合理,一定不能产生依赖。

使用节拍器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没有节拍器的情况下弹奏也能节奏均匀。

  第4件,听。

力量是否均匀。

二指三指一般没有问题。

大指容易太强,4,5指容易太弱。

力量不均匀直接导致声音不均匀。

训练过程中尤其要听1,4,5指的声音,由判断声音来指导如何针对练习。

  该纠缠的地方就是要反复纠缠,看起来好像花多了时间,实则是扫除障碍,长远打算。

  第5件,听。

双手合的时候是否整齐。

双手合奏时两手手指须有相当整齐的触键声音。

指尖的感觉和内心的感觉可以与听觉相互配合。

一般来说左手跟不上的情况多。

左手要有更多的单独练习,使手指能力大概不输于右手,方能做到步伐统一。

  第6件.,看。

手腕是否平稳。

肩,肘,背等部位动作是否多余。

  是否始终保持同一个高度,同一条线。

同一高度,是用来检查手腕有没有上下抖动。

同一条线,检查手腕有没有前后耸动。

手腕的平稳,简化动作,手指以后快速跑动起来才没有障碍和负担。

内心也要有平稳的感觉。

逐渐做到保持平稳来自习惯不用看。

  看对家长来说一般没有问题。

听的话有些家长有一点问题。

但我认为要做到会听也不是难事。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

世界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听的道理也一样,一开始谁会听得出名堂来?

  不听,听得少,不动脑子听,当然不会听。

听多了,多思考,多作对比。

那么耳朵的听力是会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善的,不分人,人人均可,只看你是否用了心多多听。

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共同进步才行呢。

  如果没耐性,不用心听,听觉反应麻木迟顿,那么根本就没法做出调整。

均匀的问题只能通过听来发现,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

在训练过程中慢慢获得内心对均匀效果的敏感感受力。

  音阶琶音的练习,本身较为枯燥。

练的过程中只要肯多动脑,多想办法,枯燥中未必就不能找到进步的乐趣。

良好的声音,节奏,力量的控制,一旦成了好习惯,那么在自然,自如,省力,协调,舒服的状态下弹也最均匀的声音,一气呵成不是难事。

这时就尝到甜头了。

  而且是一生享用不尽。

  好的老师在音阶和琶音等基本功练习方面有正确又独到的练习方法。

这就是为什么宁愿多花钱也要找力所能及最好老师的道理之一。

节省时间,少花精力,练了不白练---手指能力。

花了不白花--银子。

  节奏。

  啊,节奏可真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你不要说你孩子的节奏没有问题。

在你对准确的节奏没有充分认识和把握之前,任何人都会有节奏问题。

尤其是才学不久的孩子。

  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最好。

而是更好。

比去年更好。

比上个月更好。

比昨天更好。

只有不断地更好,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口奏是音乐表现最根本,最重要的前提。

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

  节奏不好,音乐肯定不会是好听的音乐。

所以从弹第一个音符开始,我们就要开始重视节奏的问题。

  有些孩子节奏感不好,我觉得并不是孩子本身感觉不好,而是在

  学琴的过程中,节奏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

其实不要说如我这样一般水平的琴童家长,就连好多琴行的钢琴老师,在这个问题上都得过且过,把关不严,差不多就好。

恕不知这个差不多,隐患是多么的严重和长远。

  口奏要稳当,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强调第一点:

节拍。

无论是琴童还是家长,学琴之初一定要学会打拍子,音乐问题就是时间问题。

时间的比例不正确,则有音无乐。

  节拍有好些种,要理清他们的时间分配关系。

在弹乐曲时,找准拍点,是节奏能否准确的关键。

  刚拿到谱子,练习一个新的曲子,请不要打开琴盖。

在你对曲谱一点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切记不要忙着打开琴盖。

因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弹。

而是唱。

请允许我再把这个字写一遍:

唱。

  通过唱:

  1,认清谱号,拍号,调号,临时变音记号。

认准各种音符以及休止符。

  2,找准拍点,唱出正确节奏的音符。

  3,熟悉旋律。

  4,搞清楚谱上各种标示记号,如指法及奏法。

  5。

心里有数,胸有成竹。

  6。

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

  7.培养乐感。

  真是一举七得。

谢谢。

  强调第二点:

找准拍点。

  首先,看清拍号。

如24拍。

即以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口两拍。

那么首先你就要看你想要用几分音符来打拍子。

因为对于小初学琴童来说,拍子分得细一点更容易搞清楚音符之间时间关系。

假定这时候用八分音符来数拍。

  那么就变成以8分音符为一拍,每小口四拍。

  其次,找准拍点。

每一拍的拍点在哪里?

这个搞清楚非常重要。

  因为很多时候曲子中有附点,切分,休止符,保留音,倚音,颤音,三连音等等,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和16分音符交替出现,感觉很乱,我们唯一能理清脉络的,就是找到每一拍的拍点,具体落在哪一个音符上?

延音上?

休止符上?

不好记的地方,用笔来帮忙,一边用手或脚打拍,一边认音,一边唱,一边找拍点,一边作记号。

理清了每一拍,打着拍子唱得顺了,OK,这时你可以打开琴盖啦。

心里有数了,学起来就顺手多了。

同时也潜移默化音乐在内心的感觉---乐感。

  当然,不是说唱顺了就一定弹得顺,手指弹奏习惯的养成肯定需要多次的反复练习,先分手,分节,分难点慢慢练习,有一定的手指弹奏习惯后再合手练,合手之后又分手,弹不顺的地方强化练习,如此一再反复。

慢的东西整顺了,是为细腻和精巧打好基础。

不经过动脑的慢练的快速弹奏,很难经得起推敲。

两个字:

粗糙啊。

唱对了才能弹对。

看起来貌似多了一个步骤,实则却是省了好些时间。

而且通过唱慢慢会获得很自然,很准确的节拍感,以及美妙的音乐旋律感。

这可是个大收获啊。

  这种方法,正是传说中的离琴唱谱。

切记先动脑,后动手的方法要贯穿学琴始终。

  强调第三点:

手指能力决定了节奏快慢的范畴,切不要盲目地任性地快。

声音含糊不清和力量不均匀,快就完全没有意义。

所以对节奏的要求始终要控制在自己能较为轻松驾驭的技术能力范围之内。

对初学者来说,一开始不要太相信自己内心对节奏的感觉。

盲目信赖自己的感觉,以为感觉对了就对了。

其实不然。

初学阶段在对节奏没有完全把握前,感觉是错的多,对的少。

所以弹奏的时候可合理,适当地运用节拍器,检查自己的节奏是否真的准确.

  强调第四点。

节奏的准确还要做到对自然的节拍强弱感。

要追求非均分律动节奏自然舒服的比例。

这类节奏比如:

渐慢,渐快,突慢,突快,延长音等。

  拿渐慢来说,首先要找好渐点。

即从哪儿开始慢。

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追求恰到好处。

其次是怎么渐。

所谓渐,就是慢慢来。

那就做细一点,一拍一拍地渐慢。

呈自然的趋势,使人感觉不到就慢下来了。

  强调第五点:

节奏的准确还要做到不受力度变化的干扰。

小孩子手指控制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都不好,所以就算是找准了拍点,也很容易在渐强的时候抢,在渐弱的时候拖。

手指本身的耐力也是一个问题,缺乏耐力的手指在长乐句跑动时,因为控制力差而易拖抢拍。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拖拍。

对休止符没有足够的重视,容易抢拍。

找到这些使节奏不稳的原因,然后思考对策针对练习。

  口奏是对钢琴演奏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琴童家长,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认为差不多就好。

对孩子要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良好的节奏感通过训练是任何孩子都能获得的。

该过的关一定要过,道理就这么简单。

  听,钢琴的声音最重要的恰恰是我们往往最容易忽略掉的。

比如听力的训练。

  如果没有耳朵,就不会有音乐。

而反过来,音乐也对我们的耳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能听,还要相当的会辩音。

  学钢琴,没有一双好用的耳朵,不太可能学得很好。

另一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学习钢琴可以提高耳朵的灵敏度,分辩力,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只用耳朵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听。

内心听的感觉和耳朵听的感觉要合二为一。

这是钢琴学习所需要的听。

这种听才是用脑用心来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听力的训练绝不是孤立的,它跟各个练习步骤紧密相连。

听严格来讲是一种方法,但基础训练却时时刻刻离不开听。

主动听,会听,用听来指导手指更好的完成动作。

  一,听是检查手指能力是否达到要求的最重要的方法。

  通过听,检查手指跑动时的节奏,力量是否达到所有细节上的要求。

  二。

用声音来规范手型。

  关于弹琴的手型,这可是最让小琴童的琴爸琴妈们苦恼的事情

  了。

我也曾长时间为此困惑。

挺费精力不说,还把孩子的小手搞得紧张兮兮得。

  基本上,现在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用一个外观的手型标准来规范手型。

然后从第一节课开始,把手型当作一个首要任务来反复纠缠。

  教孩子用眼睛看手掌是否塌陷导致松散,手指是否过于弯曲导致紧张,是否有折指,是否有好的架子。

手型要花很长的时间,由于孩子小手本来发育不全,又没经过训练,真是像面包一样柔软。

所以这个阶段常常是叹息一片。

哭声连连。

比如在折指上,

  1.折指几乎是每个小朋友都会出现的问题。

人小手小骨头小嘛,正常。

  2.折指为什么是个问题。

  A、不美观。

  B。

影响力量到达指尖,力量不能通过手指完全传送到琴健上,导致声音发虚,发散。

  3.所以,折指是个问题。

  4.要解决这个问题。

  如前面提到的在强调手型的观念指导下,解决这个问题常见的方法是:

非常直接阻止折指。

手型的纠正和音符声音完全分离开来。

纠正手型的时候心里眼里就只有手型,怎么才能拱起来,是个难题。

需要注意力全部放在外形上,而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辨别声音。

用眼不用耳,完全忽略听。

差不多是用手型来规范声音。

让声音来为手型服务。

  貌似搞反了。

  副作用:

  1.听音能力不能在最开始就得到训练.2手特别容易紧张,再导致心里紧张,再再导致声音紧张,最后在长期的学琴过程中导致手指跑动受到不自然的局限。

  而我们强调手型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应该是在最大限度上寻求和谐、自然,好听的声音。

可是如果手上不自然,心里怎么自然?

心里不自然,声音很自然将永远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谢谢。

  那么试着让声音来规范手型可以吗。

  首先教会孩子对有穿透力的声音和发虚不到底的声音进行比较,获得一个对音的最初步的认识。

然后让孩子在琴键上自然地弹出一个单音来。

折指因为阻碍了力量传输,所以发不出比较透的声音来。

这时孩子最渴望用手腕来帮忙,急于求声。

要及时制止。

通过这种方法让他自己用耳朵意识到在不用手腕帮忙的情况下,要发出想要的好听的声音,折指怎么行呢?

再举一个例子,关于抬指。

这也是一般教学中手型上要求初学者要做到的。

抬指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能弹出结实清晰的声音来。

那么手指离琴太近,缺乏用力空间距离,产生不了速度,力量不能快速集中,击键的声音达不到清脆响亮的效果。

那么这时可以引导孩子去听,听不到结实清晰的声音怎么办?

要给手指一定的空间,才能有发力的余地。

所以与其反复强行让孩子高高抬起手指,还不如让他努力弹出一个结实清晰的声音出来,声音要亮出来,要清脆,就得想办法。

他潜意思里会感到:

手指要离键远一点才行啊,折指要尽量少一点才行啊,掌关节要拱起来一点才行啊等等。

当然,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完全在琴键发声上,手型一般不会僵硬,但由于孩子手小而软,会不由自主地支撑不起来。

作为陪练的家长这时应该在以声音为主的前提下,提醒架子要尽量稳定---才能保证手指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强调声音为主,手型为辅,只要声音达到要求了,对手型的要求切不可过分严格。

毕竟保护好小孩子稚嫩的小手是第一位的。

  这样做的优点:

因为注意力差不多都在听音上,既训练了听力,身体各部位也很不容易紧张起来。

从而使身体本身获得一个比较自然的学琴状态。

手型给自己的感觉不是十分别扭,而是比较的舒服。

另外要强调的是,方法对了,效果可不一定马上就出来。

不可急于求成。

  持这以恒,到达一定阶段再回头看时,出效果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三,一定要多听。

用心听。

对比听。

  听唱片。

听示范录音,与自己的录音多对比。

自己弹的时候仔细听,反复一个乐句的开头音尾音,追求最想要的声音。

弱的时候虚没有?

漏没有?

强的时候有气势没有?

渐强渐弱的声音又怎样,做得细吗?

  听起来有没有应该有的美感?

等等。

总之练的过程就是听的过程.弹琴的时候认真听再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和家长都不容易走神,注意力集中,时间唰唰唰嗖嗖嗖地就过去了。

  这些过程陪练家长均应一边引导,一边听,一边严格把关,声音不理想就不让过,弹好一遍也不行,一遍是极不可靠的。

在时间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多弹。

  四,用听来不断调整乐曲需要的,心里想要的各种不同的音色。

  弹奏钢琴,对声音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学琴的第一天,弹下一个简单的音符,我们就要学会用耳朵听。

不仅学会听音符本身的声音,还要学会听它的延音。

甚至听休止符表达出来的音断意连。

什么声音叫强,什么声音叫弱,什么声音叫断,什么声音叫连,什么声音刺耳,什么声音发虚,什么声音温暖,什么声音冰冷,什么声音像下雨的天空般灰暗,什么声音像开朗的心一样明亮,什么声音一颗一颗地清脆,什么声音柔和似水。

学会辩别音色,才有分辩声音好是不好的能力,才能在心中对好音色有着十分强烈的渴望,才能为了这种渴望的实现而结合手指能力千万遍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经验 > 饮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